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粒粒饱对水稻灌浆期间衰老的延缓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水稻初穗期施用二元植物生长物质粒粒饱,就其延缓水稻灌浆成熟期衰老进程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粒粒饱对稻株灌浆成熟期延缓衰老作用明显,对易发生早衰的籼型三系杂交稻效应尤其显著。在黄熟期观察,功能叶片的SOD活性比对照高1.9倍,MDA含量比对照低30%,根系伤流量比对照高约1倍。粒粒饱延缓稻株衰老的效应似可分成对产量形成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类,直接效应是提高籽粒呼吸强度,间接效应是延缓功能叶片 SOD 活性和根系伤流液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粒粒饱对水稻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常规稻早籼中早1号、晚粳秀水11、杂交水稻Ⅱ优2070、EXPH1为材料在中国杭州和印度Bagalore不同熟制下进行施用粒粒饱的试验。于水稻初穗期施用粒粒饱(375 g/hm2),在水稻灌浆成熟过程中可以看到4种生物学效应:1) 增进抽穗,齐穗期提早2~3 d,并减轻“包颈”现象;2)促进开花,使花期集中,花期缩短约2 d;3) 延缓剑叶和其他功能叶片的衰老,可谓“青秆黄熟”;4) 调节“粒间顶端优势”,强势粒灌浆势进一步增强,弱势粒灌浆势提高,水稻产量增加。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是水稻穗期施用粒粒饱增产的主要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唐建军 《作物研究》1996,10(2):12-15
】1992~1994年,在早晚季玻璃网房盆栽条件下对用远缘花粉诱变植物生态育种技术育成的属间杂种后代稳定品种远诱1号及其水稻亲本品种圭630,三系杂交水稻组合汕优63灌浆成熟期冠层叶片的衰老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用叶绿素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的叶位间差异,对比于穗部成熟度的叶片早衰老指数(AI)为指标比较了属间远缘杂交种、品种间三系杂交组合、常规水稻品种生育后期叶片衰老特性的差异,解释了超大穗型品种远诱1号结实性良好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钙对延缓杂交水稻叶片衰老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以叶绿素、蛋白质含量为衰老的生理指标,研究了不同pH、Ca2+对杂交水稻叶片衰老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pH影响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最适pH为6.0;此条件下的Ca2+浓度为0.01~20.00mmol/l,低浓度的Ca2+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随着Ca2+浓度升高,则作用减弱;最适浓度为0.1mmol/l。Ca2+能延缓杂交水稻叶片的衰老,主要原因是由于Ca2+能提高叶片中活性氧防御酶的活性,降低活性氧的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5.
于小麦拔节期、抽穗期叶面喷洒植物保护剂 868,能有效地防治小麦蚜虫和叶枯病的危害,提高小麦旗叶可溶性蛋白质和光合色素含量,抑制 O÷2 产生和 M D A 的累积,促进 S O D 和 P P O 活性,抑制 P O D 活性,显著延缓小麦叶片的衰老。拔节期与抽穗期叶面喷洒两次植物保护剂 868,小麦籽粒千粒重和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 5.45 g 和 1 938.5 k g/hm 2 。  相似文献   

6.
绿之丹延缓小麦叶片衰老的生理效应及对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小麦灌浆期叶面喷施绿之丹抗病增产剂,能有效地延缓小麦旗叶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的降解,抑制O^-2产生和MDA的累积,促进SOD活性,抑制POD活性,促进H2O2累积可能是绿之丹抗病的重要原因,绿之丹处理后小麦千粒重比对照增加4.22g。  相似文献   

7.
外源水杨酸对杂交稻幼苗抗白叶枯病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杂交水稻幼苗感染白叶枯病菌后,其叶片中SOD和POX活性明显增强,MDA含量和膜透性显著提高。经过一定浓度水杨酸(SA)浸种或3叶期幼苗根际预处理,SOD和POX活性呈增长趋势,而膜脂过氧化作用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3叶期幼苗施用SA比浸种处理效果好。感病组合汕优63的变化幅度大于抗病组合威优6号。可认为SA对杂交稻幼苗抗白叶枯病有一定效应。  相似文献   

8.
肖用森  杨Yu 《杂交水稻》1998,13(2):25-28
杂交水稻幼苗感染白叶枯病菌后,其叶片中SOD和POX活性明显增强,MDA含量和膜透性显著提高。经过一定浓度水杨酸(SA)浸种或3叶期幼苗根际预处理,SOD和POX活性呈增长趋势,而膜脂过氧化作用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3叶期幼苗施用SA比浸种处理效果好,感病组合汕优63的变化幅度大于抗病组合威优6号,可认为SA对杂交稻幼苗抗白叶枯病有一定效应。  相似文献   

9.
于小麦灌浆期叶面喷施绿之丹抗病增产剂,能有效地延缓小麦旗叶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的降解,抑制O2÷产生和MDA的累积,促进SOD活性,抑制POD活性。促进H2O2累积可能是绿之丹抗病的重要原因。绿之丹处理后小麦千粒重比对照增加4.22g。  相似文献   

10.
抗氧化剂AsA、α-TH及抗氧化剂的增效剂CA于小麦灌浆期叶面喷施,具有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作用。灌浆后期抗氧化剂具有增强SOD活性、削弱膜脂质过氧化、延缓叶绿素和蛋白质降解、延长叶片功能期的作用。灌浆初期处理可使不孕小穗数减少、可孕小穗数及穗粒数增多、粒重增加。AsA、α-TH和CA处理,以开花后第20d处理增加粒重的效果最好,开花后第10d处理穗粒数增加较多。  相似文献   

11.
抗氧化剂AsA、α-TH及抗氧化剂的增效剂CA于小麦灌浆期叶面喷施,具有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作用。灌浆后期抗氧化剂具有增强SOD活性、削弱膜脂质过氧化、延缓叶绿素和蛋白质降解、延长叶片功能期的作用。灌浆初期处理可使不孕小穗数减少、可孕小穗数及穗粒数增多、粒重增加。AsA、α-TH和 CA处理,以开花后第20d处理增加粒重的效果最好,开花后第10d处理穗粒数增加较多。  相似文献   

12.
4PU-30延缓杂交水稻叶片衰老的生理基础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汕优63连体和离体叶片为材料,研究了4PU-30对水稻叶片衰老进程及叶片内蛋白质、核酸含量和相关酶活力的调控效应。4PU-30能显著地延缓水稻叶片衰老,保绿效果明显。叶片中蛋白质和核酸含量及相关酶活力的变化表明,4PU-30控制叶片衰老过程中蛋白质水解酶和核糖核酸酶比活上升,减缓蛋白质和核酸的降解,是其延缓杂交水稻叶片衰老的主要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3.
外源甜菜碱对裸大麦叶片衰老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0mg/L甜菜碱能抑制裸大麦叶片的衰老,其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裸大麦叶片经外源甜菜碱处理后,可明显抑制POD活性的上升,SOD,CAT和ASA-POD活性的下降随外源甜菜碱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抑制,甜菜碱抑制MDA含量增加,而其含量与SOD,CAT和ASA-POD活性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4PU-30延缓杂交水稻叶片衰老的生理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汕优63连体和离体叶片为材料,研究了4PU-30对水稻叶片衰老进程及叶片内蛋白质、核酸含量和相关酶活力的调控效应。4PU-30能显著地延缓水稻叶片衰老,保绿效果明显。叶片中蛋白质和核酸含量及相关酶活力的变化表明,4PU-30控制叶片衰老过程中蛋白质水解酶和核糖核酸酶比活上升,减缓蛋白质和核酸的降解,是其延缓杂交水稻叶片衰老的主要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5.
灌浆后期6-BA灌根对玉米衰老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肖长新  陈延玲  米国华 《玉米科学》2014,22(1):103-107,113
以郑单958为材料,用浓度为10 mg/L的6-苄基腺嘌呤(6-BA)溶液在玉米灌浆期(花后40 d)浇灌根系,研究6-BA对玉米根系与叶片衰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6-BA灌根处理能延缓玉米根系的衰老,使收获期单株总根长显著高于对照,增长48%,其中,轴根长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侧根长显著高于对照。6-BA灌根处理同样延缓叶片衰老,使成熟期绿叶面积增加。6-BA灌根处理显著增加吐丝期-成熟期植株吸氮量和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不影响营养器官中氮素与干物质的转运。6-BA灌根处理显著提高单株子粒产量,与对照相比增产16%,其中,主要是百粒重的增加,同时保持子粒中氮浓度不变。通过细胞分裂素延缓后期根系衰老,可能是协调玉米后期氮素吸收与转运、提高玉米子粒产量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6.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灌浆期遮光水稻生长及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籼稻天优华占为材料研究了6种市售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灌浆期遮光水稻生长及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期遮光减缓了衰老造成的剑叶叶绿素含量下降,但抑制了水稻干物质的积累和籽粒灌浆进程,导致空壳率和秕谷率增加,结实率降低,产量下降;6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中,"粒粒饱"能够显著恢复灌浆期遮光导致的水稻干物质量减少;但与正常光照下的对照组相比,6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遮光下水稻的结实率和产量的恢复作用并不显著。因此,水稻弱光强胁迫下,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仅可作为一种辅助措施,在实际水稻生产中,只有通过合理区划,选择温度适宜、光照充足、排灌方便的地区种植水稻才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稻田冬季保护性耕作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以及水稻成熟期叶片衰老的影响, 设计了5种种植模式:免耕直播稻草全程覆盖马铃薯(T1)、免耕直播黑麦草(T2)、免耕直播油菜(T3)、免耕直播燕麦草(T4)和空闲(CK),供试品种为杂交组合国稻6号。与对照(CK)相比,T1、T2和T3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土壤蛋白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以及转化酶活性,尤其是T1处理,其土壤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而T4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明显。T1、T2和T3处理均可有效延缓水稻成熟期剑叶的衰老,主要表现为成熟期剑叶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下降缓慢,丙二醛含量上升的幅度较小,相对于对照(CK),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在本试验条件下,土壤酶对水稻叶片衰老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蛋白酶>过氧化氢酶>中性磷酸酶>转化酶。叶片衰老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灌浆中后期。  相似文献   

18.
 以北方粳型超级稻品种沈农265和沈农606为试材,以秋光和辽粳294为对照,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粳稻灌浆结实期碳水化合物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沈农265和沈农606比对照品种具有显著的产量优势。通过对灌浆结实期的籽粒和叶片碳水化合物的测定,发现沈农265叶片中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在花后10 d和花后40 d显著高于对照品种秋光,花后40 d沈农265的籽粒淀粉含量显著高于秋光;而沈农606与对照品种辽粳294叶片和籽粒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根系和叶片保护酶的测定结果表明,超级粳稻的根系衰老要早于地上部分,与同期对照品种相比,沈农265和沈农606叶片和根系丙二醛含量较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较高,延缓了植株衰老。  相似文献   

19.
增氧灌溉对水稻生理特性和后期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常规粳稻秀水09、杂交籼稻国稻6号和两优培九为试材,于2007-2008年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增氧灌溉对水稻生理特性和后期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水相比,超微气泡水的溶氧量明显提高而且下降速率慢。增氧灌溉处理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有效穗数、结实率和产量显著提高。进一步分析表明,增氧灌溉处理下秀水09和两优培九叶片光合速率分别较对照提高了4.13%和3.78%;而且增氧灌溉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气孔导度也有较大的增加;此外,增氧灌溉处理还增强了水稻生育后期的根系功能,提高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了叶片丙二醛含量,延缓叶片衰老,延长了叶片功能期从而促进籽粒灌浆结实。  相似文献   

20.
以超级稻甬优12为材料,于水稻抽穗后3d喷施3.2%赤霉素·多效唑(俗名粒粒饱,LLB),分析3.2%赤霉素·多效唑对超级稻甬优12产量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途径。研究表明,3.2%赤霉素·多效唑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产量,2012-2013年的实际产量比对照(CK)分别高4.41%和4.31%,理论产量比对照分别高9.21%和6.26%。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增加是3.2%赤霉素·多效唑提高超级稻甬优12产量的主要因素。3.2%赤霉素·多效唑处理的结实率分别比对照高9.94%(2012年)和4.46%(2013年),而柱头花粉粒萌发率的提高是结实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因为和对照相比,3.2%赤霉素·多效唑处理对水稻花粉粒育性及柱头花粉粒数的影响不大,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其柱头花粉萌发率显著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3.2%赤霉素·多效唑处理的千粒重分别增加0.39g(2012年)和0.46g(2013年),尤其弱势粒,其粒重增幅明显大于强势粒。此外,研究还表明,3.2%赤霉素·多效唑处理的剑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叶片比叶重在籽粒灌浆后期高于对照,而其籽粒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比值低于对照,表明3.2%赤霉素·多效唑不仅可延缓叶片衰老,还可以促进光合同化物(可溶性糖)向籽粒转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