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莱芜北部和南部石灰岩荒山人工植被恢复区,选择刺槐纯林、侧柏纯林和侧刺混交林三种典型群落类型,对其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通过分析植物物种组成、性状组成、物种重要值和林下优势种的差异,进一步加强森林抚育工作,为改善林分结构、调整林分密度、促进植物多样性的提供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红松+白桦人工混交林、红松+色赤杨人工混交林和红松纯林等3种不同林型物种的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松+白桦和红松+色赤杨人工针阔混交林植物种类丰富,数量较多,远远高于红松纯林,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也明显好于红松纯林;人工针阔混交林层次结构复杂,垂直多样性丰富,而红松纯林只有一个主林冠层,灌木层、草本层的垂直结构单一。人工针阔混交林对多层次物种多样性的恢复和提高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地处滇东的富源喀斯特地区典型人工林即华山松纯林的幼树阶段、始材林阶段和成熟林阶段及华山松-麻栎人工针阔混交林的始材林阶段为研究对象,用空间代替时间选取其调查样地,依调查数据研究了该地区华山松人工纯林各生长阶段及华山松-麻栎人工林的群落结构特征.其中应用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分析了华山松人工纯林各生长阶段及华山松-麻栎人工混交林始材林阶段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华山松人工纯林不同生长阶段林分各生活型的植物物种多样性都在始材林阶段达到最大,而草本层的植物多样性最小值出现在幼树阶段,灌木层和群落总体的植物多样性最小值出现在成熟林阶段.华山松-麻栎人工混交林始材林阶段草本层和灌木层的植物物种多样性都低于华山松人工纯林的始材林阶段;而乔木层和群落总体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则比华山松人工纯林始材林阶段高.华山松人工纯林幼树阶段灌木层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大于草本层,进入始材林阶段后为草本层大于灌木层并大于乔木层.华山松-麻栎人工混交林始材林阶段草本层和灌木层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分化不大,而以乔木层为最低.  相似文献   

4.
该文对辽东山区人工营造20a生水曲柳、刺楸、紫椴、色赤杨、白桦5种阔叶树分别与红松形成的混交林及人工红松纯林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内,植物种类丰富,数量较多,红松纯林内的植物种类仅为人工阔叶红松林的42%~52%,植物总数量只有混交林的11%~37%;不同红松阔叶混交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好于红松纯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排序为:红松×水曲柳﹥红松×刺楸﹥红松×紫椴﹥红松×色赤杨﹥红松×白桦﹥红松纯林。在灌木层中,各不同混交林物种多样性差异并不明显,且分布均匀。红松纯林灌木层物种种类、数量较少,但有明显的优势树种存在。在草本层中,各不同混交林植物种类分布相对均匀,各林型中丰富度指数,除红松纯林外,都在1.0以上。红松纯林草本层植物种类分布均匀,没有优势种存在。  相似文献   

5.
采用样方调查及取样分析方法,研究了桂南地区4种不同植被模式生态公益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出对物种多样性指数影响显著的土壤因子,建立最优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模式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一定差异。乔木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均以马尾松×红锥混交林最大,物种多样性相对最高,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椆木混交林次之,大叶栎纯林最低;灌木层,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为马尾松纯林马尾松×红锥混交林大叶栎纯林马尾松×椆木混交林;草本层各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2)不同植被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产生了一定影响。综合比较,马尾松×红锥混交林和马尾松×椆木混交林对土壤的改良作用较显著,大叶栎纯林次之,马尾松纯林最差。(3)速效磷、全氮、全磷、全钾、最大持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自然含水率和容重分别与植物各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极显著(P0.01)的线性关系,它们是拟合各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方程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东部白松混交林与纯林在生长和物种多样性上的差异,以东部白松–蒙古栎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树高、胸径、冠幅、草本植物组成、灌木植物组成等指标,以期从生长和物种多样性2方面评价东部白松–蒙古栎混交造林效果。结果表明:混交林中东部白松胸径、树高、冠幅、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等生长指标均低于东部白松纯林,分别比纯林低2.58 cm、0.94 m、0.74 m、0.014 m3和40.45 m3·hm-2,但是形质指标优于纯林;混交林与纯林的物种数接近,分别为27种和30种,共有性较高;从物种多样性指数看,除了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表现为混交林小于纯林外,其他物种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混交林大于等于纯林。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香格里拉市高寒山区工程边坡迹地植物群落结构,以香格里拉普朗尾矿区工程边坡迹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相似性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工程迹地乔木层的优势种主要是丽江云杉,灌木层优势种以川滇高山栎为主,其次是滇西北小檗和西南蔷薇,草本层优势种以苔草、蒿等植物为主,未受破坏的自然林地植物优势种更为多元化;工程迹地1年自然恢复样地与自然群落样地物种相似性指数较小,为0.03~0.30;工程迹地多年自然恢复样地物种与自然群落样地物种相似性系数较高,最高为0.43;F1样地草本层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较大,但不同工程迹地之间差别较小。草本层自然恢复较快,在演替早期,草本植物中的蒿、苔草、野青茅及西南鸢尾等植物,可作为工程迹地植被恢复的先锋植物。  相似文献   

8.
应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指标分析了辽宁东部山区人工营造34年生5种阔叶树水曲柳(Fraxinus manshufica Rup.)、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紫椴(Tilia amurensis)、色赤杨(Alnus tinctoria Sarg)、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与红松(Pinus koraiensis)形成的混交林及人工红松纯林内各层次植物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人工阔叶红松林内的植物种类数量与物种丰富度指数均高于红松纯林,其中以白桦-红松混交林中物种丰富度指数最大;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以水曲柳-红松混交林最好,依次为白桦-红松、色赤杨-红松、紫椴-红松、刺楸-红松混交林、红松纯林;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以水曲柳-红松混交林为最大,依次为紫椴-红松、刺楸-红松、白桦-红松混交林、红松纯林,色赤杨-红松混交林内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最少;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以白桦-红松混交林为最大,依次为紫椴-红松、刺楸-红松、水曲柳-红松、色赤杨-红松混交林,红松纯林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最低。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太行山北端崇陵流域不同林分下植被多样性特征,为崇陵流域林分抚育、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稳定、发挥生态效益等提供基础,保障林分结构稳定和物种多样性。以油松纯林、侧柏纯林、杨树纯林、刺槐油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林分种类、盖度及数量等,采用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指数,探讨不同林分下植物组成及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1)4种人工林下共有植物76种,隶属38科68属,其中草本植物65种,分属29科58属,主要以禾本科、卷柏科和鸭跖草科为主;灌木植物11种,分属9科10属,主要以马鞭草科和鼠李科为主。2)在草本层中,4种林分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由高到低排序均为油松纯林、侧柏纯林、杨树纯林、刺槐油松混交林,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油松纯林、杨树纯林、侧柏纯林、刺槐油松混交林。而在灌木层中则因树种不同有所区别,从灌木和草本来看,4种林分α多样性偏低,其变化趋势由高到低为油松纯林、侧柏纯林、杨树纯林、刺槐油松混交林。3)杨树纯林与刺槐油松混交林之间β_w和β_c系数最低,为0.29和10.00;侧柏纯林和油松纯林间β_w和β_c指数最高,为1.71和19.50;根据林分的相似性系数C_j、C_s判定4种林分相似度较低,均为"中等不相似",但是杨树纯林与其他3种林分的β多样性指数低于其他林分之间,与其他3种林分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显示4种林分中杨树纯林与刺槐油松混交林α、β多样性相对较低,应对杨树林及刺槐油松混交林制定适当的抚育措施,避免人为活动的破坏,保证群落植被的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充分发挥小流域区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喀斯特次生林自然恢复过程中乔木层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在黔中开阳试验区调查了55个森林样地。样地按乔木层重要值划分为马尾松、杉木、马尾松-枫香、针阔和阔叶混交林5个类型。物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和信息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呈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其它森林类型、生态优势度Simpson指数的变化趋势相反,均匀度Pielou指数呈混交林单优势种纯林的趋势。土壤A层水解氮量和有机质量呈混交林单优势种纯林双优势种混交林,pH值和速效钾量呈混交林双优势种混交林单优势种纯林,有效磷量呈单优势种纯林混交林双优势种混交林。研究表明不同土层水解氮量同Margalef和Shannon-Wiener指数的正相关达显著水平、同Simpson指数的负相关达显著水平,增加乔木层物种数和多样性可提高土壤氮的有效性;不同土层有效磷量和速效钾量同乔木层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单相关性不显著,乔木层植物多样性对土壤磷和钾的有效性影响无规律性。C层土壤有机质量同Margalef和Shan-non-Wiener指数的正相关达显著水平、同Simpson和Pielou指数的负相关达显著水平,B和C层土壤pH值同Margalef和Shannon-Wiener指数的正相关达显著水平、同Simpson指数的负相关达显著水平,这与乔木层植物根系对B和C层土壤的改良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进行林下侵蚀沟的植被恢复与生态保育,以冀北山地典型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林下侵蚀沟内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侵蚀沟内平均物种丰富度约为13.03,低于沟外,物种组成主要为耐干旱瘠薄物种,无明显优势种;沟内群落密度为131.3株/m2,明显低于沟外的211.6株/m2;沟内物种均匀度指数高于沟外,但两者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无明显差异。对比侵蚀沟两侧坡面多样性可知,半阴坡耐阴喜湿植物重要值较高,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半阳坡,而均匀度指数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红松、刺楸人工混交林,红松纯林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红松、刺楸混交林物种丰富度最大,植物种类最多,红松纯林仅为混交林的43%,总数量为混交林的32%,红松、刺楸混交林乔木层多样性指数为1.430 5,均匀度指数为0.687 9,优势度指数为0.290 6,丰富度指数为1.413 7,而红松纯林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为0,优势度指数为1,丰富度指数为0.371 2。在灌木层中,混交林与纯林各项指标区别不大,只有丰富度指数为混交林(纯林。在草本层中,混交林各项指数基本都大于纯林,只有均匀度指数红松纯林(混交林。  相似文献   

13.
《林业资源管理》2016,(2):62-67
通过在太岳山好地方林场接石沟地区设立标准样地进行调查取样,研究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好地方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样地中有维管束植物74种,隶属于32科60属,幼、中、近、成4个龄组群落垂直结构上植物种类分布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2)乔木层以华北落叶松纯林为主,灌木层主要物种为蔷薇科和忍冬科植物,草本层优势种主要有蛇莓、大油芒、细叶薹草等。3)林龄的变化对物种组成和物种重要值的影响明显;幼、中、近、成4个龄组群落林下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为草本层灌木层,成熟林中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值最大,最稳定;近熟林中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值最大,最稳定。  相似文献   

14.
通过标准地调查 ,研究 2 9年生栽杉留阔模式及杉木纯林 (对照 )群落区系特征 ,结果表明 :栽杉留阔模式群落植物属和种组成数量 (10 2属、138种 )均大大超过杉木纯林群落 (87属、10 8种 ) ,具有生物多样性和更强的水土保持功能。其区系特征与杉木纯林相比有较大不同 ,群落间的相似性较小。栽杉留阔模式群落乔木层中落叶阔叶树种具有较大的重要值。栽杉留阔模式群落草本层以阳性种类为主 ,未发现观音座莲 ,而观音座莲是杉木纯林的指示植物。 2个群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都是以热带成分为主 ,栽杉留阔模式群落属的热带分布比例小于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燕山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3种林分类型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结果表明:1)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和华北落叶松山杨混交林植物物种数均高于华北落叶松纯林,3种类型群落优势种有很大差异。2)3种类型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2种华北落叶松混交林α多样性指数高于华北落叶松纯林。3)华北落叶松纯林乔木层生物量比例最高,达到99.33%,高于两种混交林;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规律为树干>树枝>树根>树皮>树叶,且所占比例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6.
基于广东省典型低效生态公益林林分类型——马尾松纯林、杉木纯林及针阔混交林群落的样方调查,分别对其物种组成、区系成分、植被结构特征、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8个调查样方中,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58科 92属149种,热带亚热带区系特征明显;几种典型低效生态公益林群落垂直结构都相对简单,均尚处于植被演替的较早期阶段;物种丰富度指数为32~66,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值为0.61~3.15,Simpson优势度指数值为0.26~0.89,以及均匀度指数值为0.15~0.89。文章初步探讨了影响生态公益林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和提高不同类型低效生态公益林植物多样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速生桉等3种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国营沙塘林场的速生桉(广林9)、马尾松、湿地松3种人工纯林的生物群落调查为基底,研究不同类型林分生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类型林分之间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无明显差异,速生桉人工林物种种类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立地原有植被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研究区草本层的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总体比灌木层小,速生桉人工林草本层和灌木层分层不明显,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高于草本层。  相似文献   

18.
不同结构毛竹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调查了不同结构毛竹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及分布格局状况,结果表明,毛竹纯林和竹阔混交林下植被物种有30~42种,竹阔混交林下植物种类比毛竹纯林多8~13种,竹阔混交林下植被的辛普森指数高于毛竹纯林,而香农-威尔指数竹阔混交林与毛竹纯林接近,种间相遇机率、生态优势度和均匀度除个别指标值差异较小,毛竹混交林与毛竹纯林多样性指数值相差不大.毛竹纯林与竹阔混交林下植被优势物种并不明显,物种的分布格局也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9.
结合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对黑河地区不同恢复阶段白桦林的高等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各层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在不同恢复阶段各不相同,不同恢复阶段白桦林表现出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选取藏东南6条不同发生年限的泥石流沟,以时空替代法,分析不同年限泥石流沟沉积区植被演替物种多样性特征,揭示藏东南泥石流沉积区植被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先锋种的出现与海拔有一定的关系,2 700~3 000 m海拔,乔木先锋种为藏川杨,灌木先锋种为鸡骨柴和高丛珍珠梅,草本植物为苔草;3 300~3 600 m海拔,乔木先锋种为糙皮桦,灌木先锋种为云南锦鸡儿和高丛珍珠梅,草本植物为西南草莓;随着演替的进行,植被群落趋于稳定,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演替初期植被群落物种丰富度一般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水平随时间有所降低,优势度、均匀度一般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对于该区泥石流沉积区植被群落的恢复,应遵循各个泥石流沉积区特殊的环境小气候,做到因地制宜,使泥石流沉积区得到迅速的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