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壤山地生态果园的技术与应用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 2 0年来 ,福建省果树业生产发展迅猛 ,据统计 ,1996年全省果树种植面积已达 5 0万hm2 ,至2 0 0 2年扩大到 70万hm2 ,其中幼龄果园面积约 2 1万hm2 。由于果园建设和生态保护严重脱节 ,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地力衰退 ,既破坏了果园生态 ,造成大量低质果园 ,又因果品品质差 ,而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针对以上问题 ,福建农科院自 1989年开始 ,进行红壤山地生态果园生产模式与配套技术综合研究。该项目于 1999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其推广应用可望为我省及全国的小流域综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技术。1 生态果园的基本模式生态果园的基本…  相似文献   

2.
浙南山地生态果园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属湿润季风亚热带气候区,而浙南山区又是浙江省独特的生态区域,区内山多地少,沟谷纵横,水土流失严重,产业结构单一,经济相对落后,急需建立一种山地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农业生产模式。本文介绍了浙江省丽水市九坑村的山地生态果园建设,认为其依据浙南山地丘陵地带具有垂直立体分布的特点,确定了以水土保持为核心的“林、果、塘、田”立体开发模式,提高了山地的自然生产力和经济生产力,兼顾了经济、生态、社会三效益,可以作为一种典型生态模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莆田市山地果园生态系统自然条件脆弱性特征。剖析了盲目开发种植、低标准建园、粗放管理导致山地果园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讨论了生态果园建设发展方向,提出运用生态学原理,采取生物、农艺、工程等措施建设生态果园的方法,以使莆田市的果树生产向可持续生态果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针对红壤山地果园开发中存在生态退化,经济效益低等现状,依据红壤山地农业资源开发整体耦合效应理论,提出了以套种优质牧草为纽带的生态果园开发模式,并详细论述了生态果园生产模式以及果园低改技术、牧草套种技术、草牧结合技术、菌草结合技术以及草沼结合技术等综合配套技术及其实施成效;这一模式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培肥地力和提高果树产量与品质,同时以牧草为纽带发展牧业、渔业、食用菌业和气能源业,提高综合利用效率,促使丘陵山地农业综合开发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得以优化发挥。  相似文献   

5.
生态果园是丘陵山地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果园输入系统和输出系统的不协调,则容易造成生态失衡。在果园套种优质牧草,建立"果-草-牧-(菌)-沼"等生态果园模式,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提出建设山地生态果园的要把握的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剖析了邢台市山地果园生态脆弱性原因,讨论了生态果园建设发展方向,提出了邢台市生态果园建设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丘陵山地果园种植业面临土地退化和农产品安全等问题,科学地进行立体生态护理,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可提高山地种植业的经济效益。丽水市"丘陵山地果园立体生态护理研究"课题组,运用集成农业生态技术手段,进行丘陵山地果园立体生态护理,经过近3年的实施,实现了生态良性循环,经济效益提高显著。  相似文献   

8.
丘陵山地果园的种植活动,面临着许多问题,结合集成农业生态技术,对丘陵山地果园进行生态方面的维护,不仅实现了生态环境的质量提高,更使种植业的经济效益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9.
漳浦县主要坡地果园景观类型的生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IS支持下,结合土样化学性状,分析了漳浦县以荔枝景观、龙眼景观、李树景观和柑桔景观为主的坡地果园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生态特征及其存在的生态问题。主要表现在,①人为干扰下形成的坡地果园景观存在水土流失和景观退化的严峻形势,尤其是坡地幼龄果树景观;②部分坡地果园景观空间分布不合理,间接造成生态环境退化;③以荔枝、龙眼为代表的坡地果园的大面积开发,造成景观过于单一,不利生物多样性保护。并对此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果园生态开发四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强 《农家顾问》2005,(11):15-15
果园在农村最普遍,经营果园的农户很多,效益相对也不错。但是,如果对果园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形成生态型果园,则会获得更可观的效益,减少经营风险,下面介绍果园生态开发的四种模式。  相似文献   

11.
古田油(nai)、水蜜桃是我省地方名、特、优水果。种植面积达16万亩,年产量9.5万吨,总产值达1.8亿元,是我县主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也是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渠道。但由于山地大量开发,土壤侵蚀严重,再加上长期偏施化肥,少施有机肥,土壤肥力已逐年衰退,水土流失严重,既破坏了果园生态环境,又影响了果品质量,降低了经济效益。大力推广套种经济绿肥是防止地力衰退、  相似文献   

12.
陈强 《新农业》2004,(9):9-9
随着经营果园的农户越来越多.果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水果价格走低.再加上市场需求无公害高档水果.经营者不得不加大投入。要使果园效益增加.可走生态开发之路.利用果园本身的优势.增加新的财路。果园生态开发有以下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13.
应用土柱模拟测定山地红壤镁素淋失量与有关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研究,福建丘陵山地红壤80%的土壤镁含量不足,缺镁成为我省山地果树生产中普通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由花岗岩、凝灰岩和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红壤供镁水平低或极低,这类土壤也是福建山地果园土壤的主要类型。而淋溶和排水是红壤镁素损失的主要途径,其损失量达3.0—39.0kg/hm^2,多雨地区和沙质  相似文献   

14.
1998年阳曲县引入果园沼气“五配套”模式,经过儿年的发展,已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果园沼气生态模式,建成“五配套”生态果园380个,而积1900亩,每个模式总投入2900元,系统综合产值2.1万元,产投比为7:1.当地果农有对联赞口:“等财气碰运气不如在家建沼气,走外地跑生意不如在家办基地”。  相似文献   

15.
吴国荣 《北京农业》2011,(9):171-172
丘陵山地果园的种植活动,面临着许多问题,结合集成农业生态技术,对丘陵山地果园进行生态方面的维护,不仅实现了生态环境的质量提高,更使种植业的经济效益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丘陵山地果园的种植活动,面临着许多问题,结合集成农业生态技术,对丘陵山地果园进行生态方面的维护,不仅实现了生态环境的质量提高,更使种植业的经济效益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浦城县位于福建省最北端,武夷山东南侧,为闽、浙、赣三省七县(市)结合部.全县山地茶果园面积7145.73 hm2,其中果园面积5557.87 hm2、茶园面积1587.87 hm2.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为开发利用丰富的山地资源,掀起了山地开发热潮.至1993年茶果园面积达12258.73 hm2,其中果园面积达9281.53 hm2.进入21世纪后,由于受市场经济影响,一些国有茶场解散,果园经济效益差,致使部分茶果园荒芜、果树退化,浪费了山地资源又造成水土流失.近年各方引进外地客商,对茶果园进行改造和重新开发.但一些地方在开发过程中,由于没有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水土流失较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以集中连片的山地茶果园为对象,以乡(镇)为单位,对浦城县山地茶果园水土流失进行调查,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福建沿海丘陵山地果园节水技术的发展历史,并从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渗灌等节水工程技术以及覆盖保墒、选用抗旱品种、化学调控等节水农业技术方面论述福建沿海丘陵山地果园节水技术的现状,指出当前果园节水技术虽然发展较快,但存在着设施不完善、管理水平低、投资水平低等不足,提出水利措施与农艺措施的优化组合,将节水工程技术、节水农业技术因地制宜进行有机结合,加强果树需水规律和灌溉制度的研究,把有限的水量集中用于作物需水关键期,形成高效节水的新型果园综合技术节水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9.
南安市新发果林综合场建于1996年春,该场以生态理论为指导,按照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的要求,实行山顶造林、山腰种果、山脚养殖加工,进行了多层次布局、多种品种配置、多级质能转化的生态果园综合开发,基本建成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体系.目前已种植了东璧、福眼、水南1号、松风本、立冬本、友谊106等早、中、晚熟龙眼品种46.7 hm2,早钟6号枇杷20 hm2,芒果、杨桃、柚等名特优水果13.3 hm2,建成了80 hm2的优质果园.该场采取科学建园和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山地果园实现早结、丰产、优质、无公害的目标,为山地生态果园综合开发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20.
土壤是柑橘生长的基础。福建永春芦柑果园多为山地红壤土,土壤偏酸性,地处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两个过渡性气候带上,雨量充沛,年降雨量达1600~2100mm,山地易受冲刷和径流,造成有机质含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