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粱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取几种高粱类型的不同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影响外植体愈伤组织形成和生长的因素很多,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间愈伤组织诱导率有差异.耐性(耐旱)品种形成愈伤组织能力较强.不同外植体间诱愈率差别较大,幼穗诱愈率最高88.O%,花药最低1%左右.另外,幼叶诱愈培养对盐反应敏感.在成熟胚培养过程中,其诱愈率为63.O%,并获得8棵成株.  相似文献   

2.
小麦胚性愈伤组织发生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率、生长率及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的基因型效应有显著差别。供试的 5个基因型中 ,愈伤组织诱导率基因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诱导率大小顺序为 :辽 10>774 2 >Roblin>7757>新克旱 9。以成熟胚为外植体的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 ,辽 10为 78% ,774 2为 10 % ,新克旱 9为 0 %。外植体与基因型共同作用影响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 ,774 2两种外植体(成熟胚与幼穗 ) ,都有胚性愈伤组织发生。但不同外植体发生率不同 ,成熟胚为 10 % ,幼穗为 1%。而新克旱 9两种外植体均无胚性愈伤组织发生 ,并有褐化愈伤组织 (褐化率分别为 6 9.50 %和53.70 % )。培养基不同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对水稻5个品种的种胚和11个品种的幼穗在含不同激素浓度的MS培养基上培养,诱导愈伤组织并再生绿苗。品种间在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对激素的诱导效应表现了基因型差异。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高于种胚。种胚的盾片愈伤组织分化能力高于胚轴,胚芽鞘的未分化得绿苗。去分化培养基添加2,4—D2mg/1+KT0.5mg/1,诱导愈伤组织的效果甚佳,并促进绿苗分化。选择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种胚的培养270天,幼穗的培养210天,仍有部分品种保持较高的绿苗分化率。  相似文献   

4.
小麦体细胞多个性状变异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2个基因型的幼胚和8个基因型的幼穗作外植体,研究了R2代多个性状的变异方向及平均表现,结果表明,(1)R2代各数量性状的变异在纪胚(或幼穗)间的平均表现呈连续变异,为提高试验基础水平,应有较大的外植体群体,使较 外植体个体能参与试验;(2)各性状变异趋势为:抗赤霉病性多向感病方向变异,病小穗数约增加0.5-8.0个,抗病株出现机率较小。抽期一般提早0.3-5.0天。大部分幼胚系同变异趋高,幼穗  相似文献   

5.
玉米幼胚离体培养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以玉米幼胚作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研究了幼胚长度、培养基、基因型对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是限制幼胚培养的主导因素;幼胚长度以1.0~2.5mm为宜;试验采用的6种培养基对出愈率影响不大,但它们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类型不同,在继代过程中,脯氨酸和水解酪蛋白有利于Ⅱ型愈伤组织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不同小麦基因型及其不同外植体离体培养研究初探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以13个不同基因型、3种不同外植体为材料,选用5种不同培养基,研究了各因素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可靠的小麦组培再生系统。结果表明,愈伤组织的诱导、根的分化和绿苗的再生虽然都具有显著的基因型效应,但不具备显著的相关关系;对于绿苗的再生分化,幼胚优于成熟胚,幼穗和幼胚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X和A培养基各自在愈僵组织的诱导和再生分化上都明显优于MSS AA/2和R培养基。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率生根率和绿苗率平均分别可达88.9%、56.3%和8.7%;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生根率和绿苗率平均分别可达99.1%、53.2%和17.6%;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率、生根率和绿苗率平均达94.6%、84.8%和18.3%。  相似文献   

7.
小麦离体培养若干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5个春麦品种幼穗,成熟胚和种子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着重研究了不同外植体,基因型对愈伤组织的影响及长期继代,2,4-D浓度,低温处理对愈伤组织胚性保持的作用和对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幼穗是最好的外植体来源,基因型是影响离体培养重要因素,长期继代培养会使胚性逐渐丧失,2-4mg/L的2,4-D浓度与其它激素适当配合可改善愈伤组织质量,保持胚性,5℃低温处理10d,显著提高愈伤组织分化率。  相似文献   

8.
选取4种玉米自交系H99、A188、7922和1322的幼胚作为外植体,接种于10种不同诱导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并建立遗传再生体系,同时探讨了不同基因型、培养基种类、幼胚大小、蔗糖浓度、激素浓度和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对愈伤组织诱导率高低影响显著,4种基因型玉米幼胚在诱导培养基中均产生了愈伤组织,但继代培养后只有H99能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为46.2%;对于不同基因型培养基诱导效果依次为N6MBMS;选择幼胚长度为1.5~2.0 mm、添加蔗糖浓度为30 g/L、2,4-D浓度为2.0 mg/L及Ag NO3浓度为10 mg/L时玉米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且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9.
小麦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3个小麦品种的成熟胚及幼胚进行培养,研究不同基因型、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对小麦愈伤组织诱导有一定影响;不同基因型的小麦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生根的能力有一定差别。陕280愈伤组织诱导率及分化率最高。同一品种不同外植体经诱导后愈伤组织产生的能力有所不同,同一品种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幼胚比成熟胚愈伤组织的高。  相似文献   

10.
小麦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再分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4个小麦品种的幼胚为外植体,通过脱分化和再分化培养,研究了影响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再分化的因素。结果表明:小麦幼胚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分化主要受基因型的限制,同时也受培养基组成的影响;培养基中添加0.5mg/L的ABA不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幼苗分化率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提高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形成量是建立小麦植株再生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高粱是重要的杂粮作物之一,其组织培养研究对高粱再生体系建立以及高粱转基因育种具有重要意义。以6个基因型的高粱幼穗为外植体,研究光照、激素、基本培养基以及基因型对幼穗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高粱幼穗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光照有利于幼穗愈伤组织的诱导;2,4-D和KT混合使用的效果比2,4-D单独使用好;3种基本培养基对幼穗愈伤诱导影响差异不显著;不同基因型对幼穗愈伤诱导影响差异显著,且5种不同基因型材料的愈伤诱导能力大小为M81-E07-27BJ-285=考利罗马。对于高粱幼穗愈伤组织的分化培养,3种培养基中只有MS培养基和NB培养基分化出再生苗;6种基因型中只有忻粱52分化出绿苗,分化率为11.49%。  相似文献   

12.
以重庆地区常用的8个玉米自交系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基因型和培养基对玉米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自交系082在N6B5培养基的愈伤诱导率最高,达到98%,Hy04未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同基因型愈伤诱导率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海09042在G1继代培养基的胚性愈伤组织呈颗粒状分散、结构松软、淡黄色,愈伤接种在加KT或加NAA的分化培养基中,以加NAA的绿苗数多.  相似文献   

13.
水稻不同外植体组织培养的差异性及其后代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用适宜的外植体,使水稻出苗率最高且最易获取有利变异。[方法]以成熟胚、幼胚、幼穗及花药为外植体进行水稻组织培养,考察同种培养条件下4种外植体的诱愈率及诱苗率,并调查各种方法所获后代的有利变异率。[结果]以成熟胚为外植体时诱愈率最高;以花药为外植体时获得的愈伤组织诱苗率最高;以成熟胚为外植体时获得的后代材料有利变异率最高。[结论]该研究为水稻育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水稻湘早籼13号和超丰早1号两个品种的幼穗和胚轴为外植体,进行水稻愈伤组织培养力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与不同外植体来源的愈伤的组织的诱导率,继代培养过程的生长状态和绿苗分化率均有差异两种基因型相比,超丰早1号愈伤组织诱导频率较高,生长状态要好,表现在胚性愈伤组织百分率高,分化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15.
以N1、N28、T5、1'6等4个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为材料,进行幼胚离体培养.通过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分化和植株再生等试验,对影响玉米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胚性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甜、糯玉米幼胚诱导出愈伤组织的能力较为普遍,但诱导率及胚性率因基因型不同、所选用培养基不同而不同,基因型是影响玉米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幼苗再生的一个重要因素;选择大小为1~2mm的幼胚作为外植体有利于诱导出理想的胚性愈伤组织;2,4-D是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不可缺少的植物激素,在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过程中2,4-D含量以2.0mg/L为宜;AgNO3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最佳含量为10mg/L,比对照高27.15%.  相似文献   

16.
不同基因型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26种不同基因型小麦成熟胚为外植体,采用1种诱导培养基、3种分化培养基,研究了不同基因型间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间出愈率及植株再生率差异显著,豫麦21号在26个小麦品种中表现最佳,3种分化培养基的分化效果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7.
玉米杂交种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8种玉米基因型的幼胚为外植体,以改良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对基因型、幼胚大小、培养基激素配比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玉米杂交种高效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各试验材料均能诱导出一定数量的愈伤组织,但不同基因型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愈伤组织的胚性诱导和保持能力存在差异,具有显著的基因型依赖性。在本试验条件下,杂交种登海11号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胚性性状及其保持能力均十分优秀,是一个理想的供试材料。此外,一些重要影响因素的优化,如选用1~2 mm长的幼胚,在诱导培养基中添中2~3mg/L 2,4-D以及分化培养基中添加0.5 mg/L 6-BA,可分别显著提高登海11号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分化率。  相似文献   

18.
不同抗旱性小麦愈伤组织的快速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冬小麦不同抗旱品种成熟胚的切胚,无菌苗来源的根茎叶切段,幼穗和幼胚等材料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经大量反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开花授粉15d左右的幼胚是诱导愈伤组织理想的外植体,不存在基因型差异,不易污染,出愈率高。  相似文献   

19.
以雅安扁穗牛鞭草的幼穗为外植体,研究了2,4-D浓度和不同取材部位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以及继代培养时不同浓度的2,4-D对愈伤组织增殖、分化、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幼穗下部为外植体接种在MS+2,4-D 7.0 mg/L培养基中,颗粒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高达100.00%;MS+2,4-D 1.0 mg/L是幼穗愈伤组织较为适宜的继代增殖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的出愈率为89.44%,愈伤组织的绿苗分化率和生根率都可达100%,平均绿芽点数和生根数等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20.
(木奈)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以油(木奈)幼胚为材料,研究外植体大小、低温处理、基本培养基类型、碳源、培养基中的2,4-D浓度、AgNO3的添加与否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长轴为5—7.9mm低温处理18h的幼胚,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效果最好;使用山梨醇(浓度为3%)为碳源、含氮量低的WPM培养基,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优于蔗糖为碳源、含氮量高的MS培养基;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2,4-D浓度为2.0mg/L,培养基中附加5.0mg/LAgNO3有助于提高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