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湖南靖州坳上镇2004和2007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其划分为8个景观类型,运用AreGIS9.2和景观格局指数对其2004和2007年森林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景观要素之问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未成林造林、杉木林面积增加十分显著。增幅分别为154.86%、13.83%;阔叶林、松木林面积减少十分明显,减幅分别为26.92%、42.24%;2004年森林景观以杉木林、阔叶林占主导优势,2007仅以杉木林占优势,阔叶林优势度降低了20.25%;通过对研究区景观格局分析发现,森林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大,森林景观的异质性降低,景观要素斑块在景观中的分布向着多样化和均匀化程度发展,斑块形状向着简单化和规则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新罗区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森林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类型和优势树种因子作为主要依据建立分类系统,将研究区划分为9种景观类型,生成了森林景观要素类型斑块图。利用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3.3对新罗区森林景观格局指数进行计算,研究区景观要素空间格局和斑块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研究区森林景观类型多样,丰富度较高。针叶林是面积最大的景观组分,是研究区景观的基质。针叶林、非林地和阔叶林景观空间结构复杂,空间拓展能力较强,而灌木林、食用油料林斑块形状更规则,空间结构简单。阔叶林和针叶林平均斑块面积较大,景观连接性较其他类型好。非林地破碎化程度最高,这与该类型受人类活动影响频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以醴陵市2014年二类资源调查的数据为基础,以维持研究区的水文条件以及生物多样性为目标,构建森林景观分类体系,对醴陵市官庄湖湿地公园的森林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森林景观质量较高,作为涵养水源的优势景观类型:竹林景观、杉木林景观与阔叶林景观中的中龄林、成熟林共占整个景观面积的57.1%,森林景观涵养水源能力潜力大,涵养水源能力较弱的灌木林景观面积占比41.98%;景观类型面积越大,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越小,景观斑块面积分布不均匀程度增加;森林景观斑块形状较规则,受到的人为干扰较小。森林景观多样性随着景观细分而增强,但在二级景观类型中,森林景观面积比一级景观中更加不均匀。松类景观、灌木林景观、阔叶林景观、杉木林景观斑块之间的连通性最强,斑块聚集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武陵源区杉木林号观、松林景观、阔叶林蒂观、灌木林景观、未成林造林地景观、经济林景观、竹林景观、柏木景观、非林地景观等九种森林景观进行空间格局分析,并从森林景观的斑块形状结构、多样性与优势度、破碎度和分离度的角度,探讨森林景观空间格局与森林旅游价值的关系。分析表明:武陵源区的景观破碎化程度较低、多样性和优势度都比较高,森林景观整体观赏价值较高,极具开发潜力,并对部分地段的景观改造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黄土高原黄龙山林业局蔡家川林场为例,选取优势树种(组)、海拔、坡度和坡向作为分类因子,利用ArcGIS,按分类因子分割林场森林景观空间为56 672个空间基本单元,建立起量化的、与植被和环境因子相关的森林景观空间基本单元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把所有基本单元聚合为不同相似水平上的景观要素类型,结合生态特征和经营需要对聚类结果进行分析,最终确定了7种景观要素类型,生成了景观要素类型斑块图。斑块特征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该林区森林景观中以小斑块要素比例最大,中、小和巨大斑块数占总斑块数的91.91%。栎类林具有最大的面积、平均斑块面积、斑块周长、最大生境面积和内部生境指数,是该地区受人为干扰相对较小、仍需要进行保护的景观要素类型。在森林经营中,应注意保护大型斑块的景观要素类型。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较高,优势度相对较低,表明景观异质性好。  相似文献   

6.
等戛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ARCGIS9和FRAGSTAT3.3软件支持下选取以下森林景观格局指标:斑块面积、面积百分率、斑块数、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形状指数、平均斑块、平均最近距离、面积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蔓延度指数、优势度等来描述等戛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结果表明:等戛保护区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雨林和中山湿地常绿阔叶林景观在总体景观中处于主导地位.农地、经济林景观破碎化严重,受人为影响大.等戛保护区森林景观多样性高,景观要素类型较丰富,物种的多样性受到较好的保护.景观类型所占比例差别较大,以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景观占优势.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里骆林场森林景观空间分布特征,科学指导林场森林经营与管理,以SPOT5遥感影像及野外调查资料为数据源,应用景观空间格局理论和方法,对里骆林场森林景观格局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不同森林景观随地形变化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构成森林景观的主体为杉木林、阔叶林和灌木林,整体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景观异质性较强,人为干扰严重,景观类型丰富度较低;景观格局随地形分异特征明显,随着高程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异,而坡度在15~35°之间的森林景观类型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8.
城市森林景观格局既反映了城市化对城市森林的影响,也决定其在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中的功能,掌握城市整体森林景观格局有利于全面了解一个城市的森林特征。本文基于上海市森林资源调查数据,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利用景观指数法对2004年和2014年上海市城市森林的景观格局进行城乡梯度及其森林类型的动态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上海市森林景观空间分布与城市地貌格局吻合,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下,不管从景观构成还是景观指数方面看,森林景观生态质量均低下。在景观尺度上,虽然十年间城市森林面积显著增长,但城市森林从2004年到2014年呈现景观破碎化程度高、景观连接度较差、景观斑块边界整齐单一、斑块间生态过程联系较弱等问题。在森林类型景观尺度上,阔叶林占上海市森林类型的大部分且其面积有增长趋势,果树林呈减少趋势;相比其他类型,阔叶林空间聚集分布范围集中在近郊,且聚集效应相对明显。通过城乡梯度划分和分析,上海市城市森林景观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特征,且区域差异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研究结果从宏观水平上分析城市森林空间格局动态变化,以期为城市景观格局优化和管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过伐林景观要素沿环境梯度分布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志  孙玉军 《林业科学》2005,41(1):14-18
运用趋势面分析方法 ,在arcinfo的支持下 ,采用统一网格样点采样法 ,通过对不同森林类型的演替阶段定量化 ,对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的森林景观要素沿环境梯度分布的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在金沟岭林场范围内 ,水平地理位置对景观要素空间分布的影响极为有限 ,景观要素空间格局更多地受地形特征和干扰格局的综合控制 ;研究地区海拔、坡向和坡度是控制景观要素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 ;在不同海拔带上 ,坡向和坡度对景观要素空间分布的作用在方向和强度上都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ARC/INFO支持下,将广州市流溪河森林公园划分为16个景观类型,选取12个景观稳定性指标,建立森林景观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FRAG STATS软件定量计算景观指标值,建立景观指标标准化矩阵,构造森林景观稳定性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流溪河森林景观类型的稳定性差异较大,其稳定性大小依次为硬阔叶林—阔叶混交林—竹林—软阔叶林—非林地—针阔混交林—杉木—木荷—相思—茶叶—马尾松—荔枝—湿地松—龙眼—木本果树—未成林造林地.  相似文献   

11.
金沟岭林场森林景观分类及景观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实验林场为例,介绍了一种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的森林景观类型划分方法。划分景观要素类型的因子一级为土地覆盖类型,二级为优势树种组。在景观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1987-1997年10a问金沟岭实验林场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变化。1987年和1997年主要的景观要素类型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落叶松林和阔叶混交林,1987年的斑块个数为592块,1997年为946块。斑块个数大幅度增加,反映出森林景观破碎化的趋势。10a问,景观多样性指数和相对丰富度指数降低,优势度指数有所增加。文章对营林活动对森林景观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景观类型变化较大的林班也是作业强度比较大的林班,景观斑块数量变化最大的林班也是作业强度比较大的林班。  相似文献   

12.
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的森林景观分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为例 ,提出一种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的景观要素分类方法。选取优势树种 (组 )、海拔、坡度、坡向和太阳辐射强度作为分类因子 ,在GIS技术支持下 ,按分类因子分割林场森林景观空间为 975 7个空间基本单元 ,建立起量化的、与植被和环境因子相关的森林景观空间基本单元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把所有基本单元聚合为不同相似水平上的景观要素类型 ,结合生态特征和经营需要对聚类结果进行分析并最终确定了 7种景观要素类型 ,生成了景观要素类型斑块图。斑块特征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 :该林区森林景观中以小斑块要素比例最大 ,中、小斑块数占总斑块数的 90 %。针阔混交林具有最大的面积、平均斑块面积、斑块周长、最大生境面积和内部生境指数 ,是该地区受人为干扰相对较小、仍需要进行保护的景观要素类型。在森林经营中 ,应注意保护大型斑块的景观要素类型  相似文献   

13.
基于腾冲县1∶50 000数字化地形图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图层,利用Arcmap 10.0处理矢量数据、Fragstats 4.1计算景观格局指数、Excel进行数据统计和图表制作,将腾冲县天然林景观分为29个海拔带,选择景观面积、类型面积、面积比例和斑块丰富度4个景观格局指数对天然林景观的垂直梯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景观面积随海拔梯度先增大后减小,中等海拔梯度天然林面积大,低海拔和高海拔梯度天然林面积小;不同海拔梯度天然林的主要森林类型不同,海拔2 900m以下和3 300 m以上变化较缓和,2 901~3 300 m范围内变化较剧烈;不同海拔梯度的优势森林类型不同,海拔1 400 m以下是云南松林,1 401~3 100 m是栎类林,3 101 m以上是竹林;不同森林类型的适宜分布海拔梯度不同;中等海拔梯度分布的森林类型较多,低海拔和高海拔分布的森林类型较少;海拔2 300 m以下的天然林受人为干扰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4.
流域景观异质性及森林动态模拟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概述了流域景观异质性的相关概念、理论及研究, 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整理, 对景观异质性的成因及流域景观的组分进行了综述, 提出流域景观异质性的研究重点在于嵌套流域的尺度转换。当前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广泛应用于景观生态研究, 遥感的重点在于解译分类, 而现代地理信息系统所具备的空间分析功能提供了景观异质性和动态模拟研究的新途径。景观动态研究的主要途径是模型模拟, 文中对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对象的异质种群模型、林窗模型和空间直观景观模型进行了评述, 指出景观动态模拟重点在于参数化过程中类型变量的判别根据, 今后森林动态模型发展需要对空间属性和过程变化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15.
基于ANN模型的森林景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模拟了天鹅山林场景观格局与森林景观类型所占面积百分比的关系,并对各景观类型面积所占百分比对景观格局的影响进行了预测,为景观优化对策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非常适于研究森林景观格局驱动因素和森林景观格局的非线性对应关系,模型体现了较高的可靠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北京密云水库集水区森林景观生态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遥感影像和地形图件为基础,结合二类调查资料和GPS实地布点,借助于ARC View和Fragstats软件,从不同尺度将集水区森林景观进行了分类归并,包括2个森林景观类、3个森林景观系、6个森林景观组、5个森林景观型和9个森林景观亚型。其中,生态型森林景观系是研究区域内的森林景观主体,森林景观多为幼龄林和疏林,针阔混交林的比重相对较低。各种森林景观类型景观斑块面积较破碎、形状较规则,受人类活动干扰普遍较为严重,宜以培育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功能为主要目标,加强森林抚育,发展多种模式的混交造林。  相似文献   

17.
景观连接度在森林病虫害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观连接度作为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是对景观结构促进或阻碍生态过程的景观度量。景观连接度为森林景观结构与病虫害种群空间分布、栖息生境景观结构格局、扩散能力及途径等生态学过程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基于昆虫和病原微生物对景观结构响应的生态学过程制定森林病虫害的控制方法, 符合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基本要求和原则, 为安全、有效、持续地控制森林病虫害提供理论基础。简单介绍了景观连接度的概念、特征、研究内容和生态学意义, 就国内外景观连接度应用于森林昆虫与病原微生物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进而展望了景观连接度在森林病虫害控制中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