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新单38株型相关性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新单38的株高、穗位高和雄穗长度均高于对照郑单958,且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叶向值极显著大于郑单958,其株型更紧凑。亲本之间相比,新4白改(新单38母本)的叶夹角显著小于郑58(郑单958母本),说明其株型相对紧凑;新6/敦系3(新单38父本)的雄穗分枝数显著多于昌7-2(郑单958父本),说明其雄穗更发达,更有利于制种。测产结果显示,新单38单产比对照郑单958高8.4%,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郑单958审定编号京审玉2008005选育单位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申请单位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北京市种子管理站品种来源郑58×昌7-2母本郑58是掖478的变异杂株,经自交分离选择育成的。  相似文献   

3.
<正>郑单958审定编号京审玉2008005选育单位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申请单位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北京市种子管理站品种来源郑58×昌7-2母本郑58是掖478的变异杂株,经自交分离选择育成的。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研究植物遗传和功能基因组学的理想材料。近等基因系群体是构建分子遗传图谱、QTL定位和分子辅助育种重要的材料。我国广泛栽培的杂交种先玉335和郑单958在植株形态、果穗性状、籽粒含水量和脱水速率等方面存在差异。以郑单958亲本郑58和昌7-2为材料,分别与先玉335的亲本PH6WC和PH4CV进行杂交、回交和多代自交,构建了含有先玉335亲本背景的近等基因系材料的混合群体,利用玉米55K芯片分析了这些材料的基因型和群体结构。对2016年和2017年在廊坊与三亚的2年4点的表型数据进行了性状差异分析及性状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材料在株型、果穗性状、籽粒含水量等方面存在差异。利用该群体,应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准确定位到了控制穗轴颜色的基因。未来可利用该群体结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开展株高、穗位、籽粒脱水速率等数量性状的基因定位、分子标记开发和分子辅助育种等工作,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亲本自交系及杂交种为试验材料,于2019—2020年对玉米植株地上倒3—5节的折断力、节间长、节间粗及收获时籽粒含水率、破碎率、抗压能力、脱水速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并筛选茎秆强度强、籽粒机收质量好的玉米材料,为适宜机械粒收玉米新种质的培育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自交系E8501和杂交种郑单6122的茎秆折断力较大,自交系郑58、ZC1456和杂交种郑单958折断力较小;自交系郑682和杂交种先玉335的节间较长,自交系郑588和杂交种郑单1002的节间较短;自交系郑P6、PH6WC和杂交种DK517节间较粗,自交系郑682和杂交种郑单6098节间较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亲本自交系E8501、郑7541、郑H71、郑V89M、郑D58M、HCL1645和PH4CV及杂交种郑单6386、郑单6122、DK517、郑单6095、郑单6098、郑单1868和郑单1002的茎秆强度较强。杂交种郑单958的籽粒含水率较高,郑单6122较低;自交系郑H71和杂交种郑单958、郑单1868的籽粒破碎率较高,自交系PH4CV和杂交种DK517的籽粒破碎率较低;自交系PH4CV和杂交种郑单6122的籽...  相似文献   

6.
郑单958玉米夏播制种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郑单958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1996年以自选系郑58为母本,以外引系昌7-2为父本杂交育成玉米单交种,2000年通过国家及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黑龙港流域夏播玉米制种产量多年来始终在250~350千克/亩上下徘徊。近2年来,我们在郑单958玉米制种中通过一些栽培技术的改进,不仪突破了当地制种最高单产,而且部分地块创出了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不同玉米杂交种亲本在不同磷水平下植株生长和养分吸收特性,以及养分在体内的循环和分配的差异,选取我国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且抗逆性较强的玉米杂交种亲本:郑58/昌7-2(郑单958),PH6WC/PH4CV(先玉335),利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进行了这些玉米磷营养特征的研究,通过供磷和缺磷营养液培养研究缺磷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生长发育,根系形态、活性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玉米苗期光合速率变化,并比较基因型间差异。结果表明,与供磷相比,缺磷亲本的干质量降低,磷增长量降低,根干质量增加,根冠比增加;根长增长,根半径降低,根表面积增加,总吸收面积和比表面积均降低;pH值降低;吸收H2PO4-和耐低磷能力提高,叶面积和光合速率下降。不同亲本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PH4CV具有相对较大的根长和根表面积,较活跃的根系吸收活性,干重增长较大,吸收速率大,叶面积和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低,耐低磷能力强。  相似文献   

8.
玉米杂交种郑单958是以郑58为母本、昌7-2为父本组配的杂交种,1999年引入我区.该品种适应我区气候条件,表现出苗壮、矮秆、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等特点,2000-2001年制种产量平均8 460 kg/hm2,高者达9 630 kg/hm2,最低达7 440 kg/hm2.现将其高产制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近年来,我国黄淮海夏玉米区高温热害不利天气频发重发,已成为威胁玉米生产的重要不利因素。研究并明确高温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雌雄穗及产量的影响,为耐高温玉米品种培育和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郑单958(郑58×昌7-2)、先玉335(PH6WC×PH4CV)、京农科728(京MC01×京2416)和MC812(京B547×京2416)及其亲本自交系为供试材料,花期前后(大喇叭口期-吐丝后7 d)进行高温胁迫处理,研究高温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雌雄穗生长发育、散粉吐丝间隔(ASI)、花粉活性、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1)花期前后高温胁迫导致参试玉米品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的穗粒数减少,进而产量降低,且不同品种和自交系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高温胁迫下,郑单958、先玉335、京农科728和MC812的穗粒数降幅分别为22.28%、46.79%、6.13%和8.11%,产量降幅分别为9.50%、50.61%、3.18%和5.00%,其中,京农科728和MC812减产不显著,而郑单958和先玉335显著减产;亲本自交系中,京2416的穗行数、行...  相似文献   

10.
以丹玉13、郑单958、先玉335等玉米品种的10个亲本自交系及其正反交组配的16个杂种F_1为试验材料,在水培体系下测定苗期主胚根、种子根和节根的长度、数目、表面积、体积等18个根系性状,研究根系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亲本间、杂交种间、亲本对杂交种和正反交F_1间根系性状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①18个根系性状中,主胚根5个性状间,种子根6个性状间,以及节根7个性状间皆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但不同类型的根系性状间相关性较弱。②18个根系性状在供试材料间均存在丰富的变异,其中节根总长、节根体积等性状变异系数较大,主胚根轴根长、种子根平均根长等性状变异系数较小。不同类型根系性状的变异通常表现为节根最大,种子根次之,而主胚根最小。③供试材料间有17个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亲本间有15个性状差异极显著,杂交种间有16个性状差异极显著,亲本对杂交种则有10个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且大多根系性状在杂交种中的表现优于亲本自交系,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杂种优势。正反交间有12个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说明这些性状可能存在显著的细胞质效应或表观遗传差异。但8个正反交组合的各自测验表明,只有E28×郑58、E28×Mo17 (丹玉13)、郑58×昌7-2 (郑单958)、Mo17×昌7-2和PH6WC×PH4CV (先玉335) 5个杂交组合,在根系性状上可能存在显著的细胞质效应或表观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交替选择对玉米自交系抗病性、耐旱性以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选用中国目前玉米生产上应用面积最大的杂交种郑单958的父本自交系昌7-2和母本自交系郑58,分别在河南和海南进行抗病、耐旱、丰产性交替选择。采用田间试验与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定灰斑病病情指数、耐旱系数、丙二醛(MDA)含量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与基础材料相比,随着交替选择代数的增加,郑58第一至第四代衍生系的灰斑病病指分别下降了16.1%、16.6%、31.5%和33.1%,昌7-2第一至第四代衍生系灰斑病病指分别下降了28.1%、29.7%、45.3%和49.5%;随选择代数增加MDA含量逐代下降,耐旱系数逐代提高;郑58和昌7-2的第四代平均产量分别比其相应基础材料提高8.3%和9.1%。【结论】经过连续四代交替选择后,郑58和昌7-2的抗病性、耐旱性以及产量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证明交替选择对玉米自交系抗逆性改良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密度为主区,品种为副区。在3.0,4.5,6.0,7.5,9.0,10.5万株/hm26个密度下,对昌7-2及其4个遗传改良系和郑单958及4个Reid×塘四平头模式杂交种进行耐密性分析。结果表明:昌7-2和4个遗传改良系中,昌7-53(NC7-53=8.99)和昌7-2(NC7-2=7.82)的耐密性较好,昌7-40(NC7-40=6.45)及昌7-60(NC7-60=4.44)耐密性一般,昌7-83(NC7-83=2.50)的耐密性最差;郑单958及4个Reid×塘四平头强优势模式杂交种中,吉农玉5853(NJNY5853=9.79)和郑单958(NZD958=8.38)的耐密性较好,吉农玉5840(NJNY5840=6.21)耐密性一般,吉农玉5860(NJNY5860=5.55)和吉农玉5883(NJNY5883=5.05)的耐密性较差。昌7-53是改良较成功的自交系,并且由其组配的吉农玉5853具有耐密植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玉米无叶舌种质及其杂种优势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6,(10):1427-1432
试验以P178/lg无叶舌自交系为供体,昌7-2、郑58自交系为轮回亲本,进行多株杂交和连续多代回交,育成3个优良无叶舌自交系综58/lg、郑58/lg、昌7-2/lg。产量配合力测验结果表明,郑58/lg无叶舌自交系一般配合力高;组合郑58/lg×昌7-2、郑58×昌7-2/lg特殊配合力高。测交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父母本均为无叶舌自交系杂交,其杂交种叶片直立、抗倒性差、杂种优势弱;非无叶舌与无叶舌自交系杂交,其杂交种株型理想,穗上叶茎叶夹角和雄穗分枝夹角小、叶片直立、抗倒伏、杂种优势强、产量高。在杂种优势模式指导下,非无叶舌×无叶舌自交系是选育耐密玉米新品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籽粒充实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粒质量和产量高低,以先玉335和郑单958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玉米果穗不同粒位籽粒灌浆特性并分析灌浆速率(平均)与茎秆糖分的关系。就不同粒位籽粒灌浆速率而言,上部最低,峰值时,上部与中部、下部差异最大,中部、下部差异较小,峰值前下部高于中部,峰值后下部稍低于中部。灌浆速率基本都表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但也存在基因型差异。不同粒位籽粒含水量都表现为下部中部上部,中部、下部差异较小;随着灌浆期的延长,籽粒含水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茎秆糖分与灌浆速率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随着灌浆速率提高,茎秆糖分呈下降趋势;茎秆糖消耗量最大时,灌浆速率基本上处于峰值。  相似文献   

15.
郑单958是以白交系郑958为母本,外引系昌7-2(选)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杂交种,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抗病抗逆性强的中熟品种.于2000年通过国家审定,我县于2001年即开始引进试种,经过4年的引种推广,表现优良,特别是2003年遭遇持续高温,许多品种授粉不良,严重跳籽秃顶,而北京德农品牌的郑单958却表现出其独特的高产稳产特征,深受我县广大玉米种植户的喜爱.  相似文献   

16.
《油气储运》2009,(4):39-43
1.郑单958审定编号:鲁种审字第0319号,2000年审定。育种单位: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选育过程:郑58和昌7—2(选)杂交选育的1代杂交种。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色淡绿,叶片上冲,穗上叶叶尖下披,株形紧凑,耐密植性好。夏播生育期103天左右,  相似文献   

17.
增加种植密度是实现产量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过高的种植密度导致玉米冠层结构不合理,影响籽粒灌浆过程,制约产量提升。本研究在密植条件下,设置不同去叶处理,以期明确改变密植夏玉米冠层透光条件后夏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变化规律。本试验在10.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以郑单958和先玉335为试验材料,于夏玉米吐丝后7天做去叶处理,分别减少植株顶部2片叶(L2)、4片叶(L4)和6片叶(L6),并设置不去叶处理为对照(L0),研究不同去叶数量对夏玉米冠层透光率、籽粒灌浆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植株顶部叶片显著改善夏玉米吐丝后30天的群体光照条件,使穗位层透光率显著提高,但是L4和L6处理导致该层内光照损失严重,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LAI)显著降低,而L2处理完熟期LAI显著高于L0处理,郑单958和先玉335的L2分别增加18.65%、28.56%。同时密植条件下去叶影响夏玉米籽粒灌浆特性,L2处理显著增加夏玉米籽粒体积,郑单958的L2处理籽粒体积增加5.36%,先玉335的L2处理增加6.29%。较L0而言,两品种L2籽粒灌浆速率增大,郑单958、先玉335的L2最大灌浆速率较L0分别增加6.19%、8.66%,平均速率分别增加8.10%、9.35%。L2处理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W_(max))增加,到达最大灌浆速率时的天数(T_(max))及籽粒灌浆活跃期(P)延长,郑单958、先玉335的W_(max)分别增加8.55%、10.92%,T_(max)分别增加0.45、0.59天,P分别延长0.63、1.81天。同时L2处理籽粒干重显著增加,较对照L0,郑单958和先玉335吐丝后49天籽粒干重分别增加8.10%、9.40%。但是过度减少植株顶部叶的L4、L6处理则显著降低两品种籽粒体积和灌浆速率,W_(max)、T_(max)减少,P缩短,同时显著降低籽粒干重,郑单958的L4、L6处理吐丝后49天籽粒干重分别降低8.34%、19.05%,先玉335的L4、L6分别降低7.46%、14.90%。此外,密植条件下减少顶部叶片对籽粒产量也有显著影响,L2处理较L0显著增加籽粒产量,郑单958、先玉335产量分别增加9.14%、9.92%,但是L4、L6处理造成产量显著降低,郑单958的L4、L6处理分别减产17.22%、34.28%,先玉335的L4、L6分别减产21.13%、38.46%。可见,密植条件下减少夏玉米顶部2片叶显著改善籽粒灌浆阶段穗位层光照条件,延长绿叶面积持续期,籽粒体积、籽粒灌浆速率增加,获得较大粒重,从而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8.
不同硝酸盐浓度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高需氮作物,随着近几年作物经济产量的提高,施肥量投入过高导致了环境污染及作物氮肥利用率低等一系列问题。而作物苗期根系生长可以为后期的生长和经济产量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该研究以玉米自交系郑58和昌7-2及它们的杂交系郑单958为材料,采用液体培养方法 ,研究了0.02 m M、0.20 m M、2.00 m M、10.00 m M、20.00 m M(其中2 m M浓度处理为对照)硝酸盐浓度处理下三个玉米品种幼苗生物量、根系形态变化及测定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低浓度硝酸盐胁迫下,玉米幼苗侧根伸长受抑制,根系和地上部干物重受抑制,地上部的抑制作用较显著,表现为根冠比增加;高浓度硝酸盐胁迫下,玉米幼苗侧根长度和密度、根系和地上部干物重均下降,但体内的硝态氮含量则继续上升,表明这种奢侈的吸收与玉米幼苗的生长没有直接关系。子代郑单958品种幼苗的侧根长度大于亲本,体内硝态氮含量及干物质积累量也明显高于亲本,说明庞大的根系有利于吸收更多的养分,合成更多的干物质,同时也表明了子代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9.
围绕黄淮海夏玉米区核心种质郑58、昌7-2改良的6类模式,以昌7-2/LX9801、昌7-2/78599、昌7-2/PH4CV、郑58/PH6WC、郑58/78599、郑58/K22的F1代为基础材料,探讨诱导系EMK-1在不同遗传背景下的诱导率,同时在河南省新乡地区进行单倍体的分期播种试验,研究当地生态条件对单倍体自然加倍的影响,为单倍体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外引诱导系EMK-1对郑58种质的诱导率(平均8.08%)高于昌7-2(平均5.11%),对郑58/78599的F1代单倍体的诱导率最高(9.24%)。播期对单倍体自然加倍率的影响显著,在新乡地区3月30日—4月13日种植单倍体,自然加倍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施肥对不同密度型高产玉米品种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不同密度型高产品种玉米叶片光合特性及施肥对光合特性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以具有高产潜力的玉米品种郑单958和东单9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高产玉米品种生育后期穗位叶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降低,胞间CO2(Ci)浓度升高,叶绿素含量(SPAD 值)和可溶性蛋白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NPK处理下各测定时期两品种玉米的产量、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最高;其中东单90品种各光合生理参数均比郑单958高.施氮肥能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光合速率,施钾肥明显提高CO2传输能力.NPK施肥能促进Pn提高是由于有较强的CO2传输能力和CO2同化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