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利用青石山区梯田堰边栽植1~2a生核桃实生苗,株距4~5m,行距不等,每公顷平均375株。缓苗后进行良种嫁接。主要品种有元丰、香铃、鲁光、阿九等嫁接第2年结果,第3年有一定产量。每666.7m^2核桃产量3a生为33.5k,5a生为915kg,9a生为218.25kg,12a生为273.25kg。堰边良种核桃的综合经济效益分别为对照的1.5~4.9倍阐述了主要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包括实生苗建园与幼树嫁接良种、合理整形修剪、肥水管理与合理间作、适期采收、坚果处理及病虫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2.
以西安市长安区良种核桃示范园栽培和管理的过程为例,针对核桃良种栽培管理、栽后管理、施肥浇水、病虫防治等制约丰产优质的主要因素进行试验与探讨。结果表明,通过整形修剪、合理肥水、嫁接、病虫害防治等综合技术措施的实施,达到了良种核桃丰产优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龙丰苹果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出的优质、抗寒、耐贮、鲜食与加工兼用型的品种,我处于1997年建立以GM256为中间砧,山丁子为基砧的龙丰苹果矮化密植园。在加强土、肥、水综合管理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整形修剪,4年生果园每667m2产量达1688kg,产值3376元(以果园批发价2元/kg计)。5年生每667m2产量达2045kg,产值4090元。现将龙丰苹果矮化密植、丰产、高效益修剪技术总结如下:1幼树早期丰产修剪技术1.1轻修剪,迅速增加枝量、扩大树冠:树冠大小是果树结果多少的基础。只有迅速形成树冠,增加结果部位,才能实现早期丰产。一…  相似文献   

4.
<正>整形修剪是核桃栽培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对于幼树、初果树,特别是对我市大面积嫁接繁殖的早实良种核桃尤为重要。合理的整形修剪可以培育良好的树体骨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调节、维持营养生长和结果之间的平衡关系,减少病虫危害,促进核桃丰产稳产,增进品质。笔者经多年对早实良种核桃示范园生产的实践进行总结,吸取他人经验,研究了早实良种核桃对修剪的反应特点,逐步推出了一套易于果农领会操作的简易修剪技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在干旱瘠薄的山地条件下,核桃高产优质的栽培管理技术。包括:①土肥水管理技术;②对多年生的产生种群进行高接换头,获得60%-85%的嫁接成活率;③在幼树的整形修剪和大树的改造修剪方面提出了“丰产结构”模式和三种树形结构 以及相应的整形修剪技术;④利用核桃去雄技术,使核桃增产达40%-60%;⑤加强病虫害防治,获得95%的好果率。  相似文献   

6.
山地酸枣资源丰富,通过嫁接鲜食枣良种、加强地下土壤肥水管理、修剪、花期管理、病虫防治等技术措施,实现了鲜食枣良种的丰产优质,为山地酸枣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引种20余个美国、意大利等国外扁桃良种,并对其物候期、开花授粉特性、光合特性、抗逆性等进行了调查试验,筛选出了适宜泰安及类似地区的主栽品种,同时对丰产优质栽培配套技术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结果表明:扁桃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密度、修剪、肥水、花期管理、化学控制、间作以及病虫防治都对扁桃丰产优质有重要影响;通过加强扁桃试验园的综合管理,意大利1号品种6年生每公顷产扁桃仁1365kg以上,在干旱瘠薄山地,扁桃盛果期每公顷产量可达1500kg以上。  相似文献   

8.
我国板栗丰产林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全国29个重点产栗县54块丰产园连续4年的调查研究指出:实生栗林平均亩产111.1kg,嫁接栗林平均亩产135.4kg,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是:适地栽栗、良种嫁接、加强土、肥、水管理、合理整形修剪,搞好病虫害防治和适时采收等工作。同时,对当前板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良种核桃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品种选择、土壤选择、苗木栽植、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山东省良种核桃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仁用杏“围选1号”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选1号"是近年来选育成功的抗冻花仁用杏新品种,具有抗寒、抗晚霜、早实、丰产等特点。该文从建园、土肥水、花期管理、整形修剪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其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程光  赵斐 《陕西林业科技》2012,(5):60-62,66
经过9年的山地培育试验,实现板栗栽培的早实丰产,连续4年挂果,年均产量达2 928.5kg/hm2,最高达4 346kg/hm2,初步筛选出"蓝田红明栗"、"柞栗11"、"长安寸栗"和"山东油栗"四个适宜本地栽培的丰产优质良种;试验表明,初植密度为600~1 050株/hm2,控制林份郁闭度0.6~0.7,有利于丰产稳产;适宜的栽植方式可以加快建园进程,合理的整形修剪,林农间作,林地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幼林培育技术综合措施,是实现山地栗林早实丰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花椒不同造林密度成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天水地区温暖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对花椒不同造林密度成效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花椒成活率影响不明显,但对生长量和结果量影响显著。营造花椒经济林,采取3 m×4 m、3 m×3 m株行距,花椒树生长快、树形成型早,定植后第3年开始结果,第6年实现丰产,平均产花椒果皮1 350kg/hm2以上;营造花椒生态经济兼用林,株行距采取2 m×4 m、2 m×3 m,第4年按隔株挖除的方法调整栽培密度,能增加枝量,扩大树冠,第6年花椒果皮产量可达到1 200 kg/hm2。  相似文献   

13.
丽水市油茶低产林林分结构及产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浙江省丽水市油茶低产林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对丽水市3个油茶低产林基地的林分结构、产量和果实性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的油茶低产林疏密不均,林地利用不合理;鲜茶果产量为40.57~75.80 kg/667m2之间,茶油产量为2.54~4.74 kg/667m2,产量较低;果壳厚0.20~0.33 cm,鲜出籽率37.2%~47.4%,品种较差。  相似文献   

14.
甜大节竹丰产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甜大节竹不同时间、不同材料育苗试验和不同造林密度(间种农作物)对比试验研究,经过近8年试验观测,结果是用截杆留鞭育苗,原产地成活率83.3%,引种育苗试验成活率64.2%;采用3m×3m造林密度,栽竹2a,出笋率90.4%,栽竹5a,鲜笋产量365.6kg/667m2。  相似文献   

15.
沙地杨树人工林生物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科尔沁沙地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实地测定了造林5年、8年、18年杨树人工林的树木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草本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并分析其特征。结果表明:5年人工林地上总生物量和0—60cm土层根系生物量分别为725kg/667m^2和260.66kg/667m^2;8年的分别为1086.62kg/667m^2和147.27kg/667m^2;18年的分别为1690.70kg/667m^2和297.75kg/667m^2。同时,随着林龄的增长,树木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逐渐增加,而草本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占林木总生物量的比例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6.
陇川县1997年引种种植白魔芋33.3hm2,病害严重发生,收获量仅2.56t/hm2。1999年进行了白魔芋种植的肥料试验,结果表明,以足量腐熟农家肥为底肥的施肥措施能显著降低田间发病率和提高球茎产量,其中施腐熟农家肥1 000kg、普钙33.4kg、尿素5kg、磷酸二氢钾0.5kg/667m2作底肥的H处理,与不施肥对照相比可降低发病率50%以上,提高产量420%以上,推算产量可达12t/hm2。  相似文献   

17.
苏全兴 《防护林科技》2007,(4):37-38,42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直杆大叶相思良种采穗圃母株不同定植密度、不同截干高度及施用不同种类的基肥对母株产穗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杆大叶相思母株定植株行距20 cm×20 cm,配合母株距根茎部位20 cm处截干,结合每667 m2施用70 kg硫酸钾复合肥作基肥(A3B3C2)组合产穗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密度对产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丰产速成桑园的合适栽植密度为1 500株/667m2左右,该栽植密度既可减少投入,又能达到快速丰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20.
在冬季竹林无覆盖的条件下,采用生产上常用的竹笋专用肥,研究不同施肥量(年施肥量分别为150 kg/667 m2、250 kg/667 m2和350 kg/667 m2)对雷竹笋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笋产量和经济收益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其中以年施肥量250 kg/667 m2的综合施肥效果最佳,肥料全年分4次施入,每次施肥量分别占总施肥量的35%、15%、15%和35%。研究建议,目标笋产量为1 000~1 500 kg/667m2的丰产竹林,年施肥量可定为240 kg/667 m2;目标笋产量为1 500 kg/667 m2以上的高产竹林,年施肥量可定为360 kg/667 m2。研究结果为笋用竹林精准化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