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从发达国家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和经验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在基本实现了耕作和收获作业的机械化后,实现种植机械化正在成为农业机械化的一个重点环节。尽管国外种植机械已经从手动种植器、半自动种植机械发展到了示范推广全自动种植机械的阶段,然而半自动种植机械仍然是目前发达国家最主要的种植机械。而我国正处于推广使用种植机械的初始阶段,半自动种植机械理所当然是我们今后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我国种植类机械推广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达国家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和经验可以清楚的看到,我国在基本实现了耕作和收获作业的机械化后,实现种植机械化正在成为农业机械化的一个重点领域,尽管国外种植机械已经从手动种植器、半自动种植机械发展到了示范推广全自动种植机械的阶段,然而半自动种植机械仍然是目前发达国家最主要的种植机械,而我国正处于推广使用种植机械的初始阶段,半自动种植机械理所当然是我们今后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金攀 《现代农机》2011,(3):30-32
从发达国家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和经验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在基本实现了耕作和收获作业的机械化后,实现种植机械化正在成为农业机械化的一个重点环节。尽管国外种植机械已经从手动种植器、半自动种植机  相似文献   

4.
农作物种植机械在实现农业机械化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是农业大国,种植机械本身和种植机械化进程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落后了30年左右。过去的10年和未来的10年是我国种植机械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现就播种机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前,农机化的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就象州县农机化发展情况分析:从农业生产结构看,农业机械化已由水稻生产机械向甘蔗、水果等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从农业生产环节看,农业机械化已由耕作机械向种植、管理、收割、加工等全程机械化发展,如甘蔗种植、收割机械化,水果管理、加工机械化;从耕作质量情况看。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水稻生产种植机械化发展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根据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的要求,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已突破水稻收获机械化的基础上,水稻种植机械化已成为江苏省农机化发展的难点、热点和重点。“九五”以来,江苏省在发展水稻种植机械化方面做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机械抛秧、直播、播秧三种技术模式并举的格局。通过近几年实践探索,以及对江苏省社会、自然、效益要素分析,机械插秧和机械直播将是江苏省解决水  相似文献   

7.
刘宁 《河北农机》2004,(3):16-17
马铃薯是世界上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主要作物。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约为320万hm^2,鲜薯产量约为400亿kg/年,目前处于世界第1位。因此,实现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是目前农业生产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种植与收获是马铃薯生产的两个主要环节,解决马铃薯机械种植和机械收获是实现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甘蔗作物种植面积日益扩大,以传统人工、畜力种植、手工收获为主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该文介绍了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所涉及的整地种植机械、田间管理机械和收获机械等,从4个方面提出了发展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南方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南方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的现状及加速发展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的可行性,提出了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分阶段发展的目标,分析了实现南方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目标的机械和资金需求情况,提出了南方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种植进程的加快,水稻机插秧机械化技术获得全面推广和应用,由手工移栽水稻转变为机械插秧后,不但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更有利于实现水稻高产和优产。  相似文献   

11.
田间农作物机械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国内外田间农作物机械研究现状,总结了目前田间机械的现状和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方向。田间农作物机械是现代农业的基础装备,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增加农产品供给、保证农业稳步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外研究学者在农业种植机械化、植保机械化、收获机械化、包装机械化等方面做出了很多的研究。基于此,论述了国内外田间农作物机械化的现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介绍了我国田间农作物机械化在农业的种植、植保、收获、包装方面的研发与应用现状,阐述了田间农作物机械化的自动化及智能化水平,分析了田间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当前推广田间机械自动化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探讨了我国田间机械研发思路和今后中国现代农业装备的发展趋势,并对推广田间农作物机械化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我国田间农作物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关于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马铃著作物种植面积日益扩大,以传统人工、畜力种植、手工收获为主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介绍了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所涉及的种植机械、田间管理机械、运输机械等,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发展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玉米生产机械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玉米生产机械化的现状。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结构调整,以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作业成本、提高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产业化经营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新技术、新机具的研究开发力度不够,玉米收获机械与种植农艺及播种行数不配套,示范推广力度不够,影响了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发展。目前,我国玉米生产应从生产环节机械化向全过程机械化发展,将引进消化  相似文献   

14.
3.3格力莫农机有限公司(GRIMMER) GRIMMER公司坐落在下萨克森州达莫市,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土豆机械生产商,产品涵盖了从起垄、种植、收获(全自动、半自动)到包装、仓储运输、堆栈的各类土豆机械(也可以收获洋葱、山药、甜菜等),是全球唯一提供土豆种植机械化全套解决方案的厂商,总量和先进程度全球第一。  相似文献   

15.
望江县水稻种植面积达5.33万hm2以上,在农业收入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部提出用5~10年时间解决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问题,这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纵观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过程,其共同点是首先解决农业机械化问题。水稻种植机械化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度的一个转折。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望江县就开始普及推广机械插秧,到上世纪70年代末,手动、机动插秧机保有量达100台以上,但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插秧机的普及推广也告一段落。除传统观念的束  相似文献   

16.
中央提出"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四化"同步推进的重要内容.就粮食而言,最主要是面积约占我国粮食作物80%,产量约占我国粮食产量90%的玉米、水稻、小麦三大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2002年,我国小麦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第一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如今,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93%以上,正向更高水平、优质、高效、环保方向发展.农业机械化第二战役正主攻玉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近年来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最薄弱的滞后环节玉米机收和水稻机械种植都取得了突破性快速发展.但水稻机械种植难度更大,从2009年起已沦为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环节中,机械化水平最低的"瓶颈"环节.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保证.借鉴发达国家农机补贴规律和成功经验,对于我国制定、完善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步伐,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发达国家农机补贴政策基本做法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40-60年代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为解决农户投资能力较弱,在财政投资、信贷、补贴等方面给予了有力支持;在全面机械化发展阶段和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后,发达国家仍继续实行农业机械化促进政策,加强本国农业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18.
农机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存在的问题(1)我国农业机械化目前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农业机械呈现出“三多三少”的落后局面,即小型机械多、大型机械少,动力机械多、配套农机具少,普通机械多、高性能机械少。据统计,2004年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只有30%左右,其中,机耕、机播、机收等3项机械化作业水平分别为47%、27%和20%。虽然小麦的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到了82%和77%,但水稻机插秧和玉米机收割水平分别只有10%和5%,与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水平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2)与发达国家农机产品制造水平差距明显。国外的拖拉机配备了精准农业系统,实现了完全自动档,易于…  相似文献   

19.
发达国家在上世纪中叶,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机械化,在以后几十年的发展中,耕种机械产品向高速、高效、联合、低能耗、自动化、智能化、系列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机化现状及农业机械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根据1978年和1993年的统计数据,从我国主要农业作业项目的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拥有量和农机产品产量三个方面,概述和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发展和若干特点,论述了我国耕作、种植、中耕、植保机械、农用运输及农田建设机械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适应当前农业经济形势的产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