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我国种植类机械推广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达国家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和经验可以清楚的看到,我国在基本实现了耕作和收获作业的机械化后,实现种植机械化正在成为农业机械化的一个重点领域,尽管国外种植机械已经从手动种植器、半自动种植机械发展到了示范推广全自动种植机械的阶段,然而半自动种植机械仍然是目前发达国家最主要的种植机械,而我国正处于推广使用种植机械的初始阶段,半自动种植机械理所当然是我们今后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金攀 《河北农机》2011,(4):10-12
从发达国家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和经验可以清楚的看到,我国在基本实现了耕作和收获作业的机械化后,实现种植机械化正在成为农业机械化的一个重点领域,尽管国外种植机械已经从手动种植器、半自动种植机械发展到了示范推广全自动种植机械的阶段,然而半自动种植机械仍然是目前发达国家最主要的种植机械  相似文献   

3.
金攀 《现代农机》2011,(3):30-32
从发达国家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和经验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在基本实现了耕作和收获作业的机械化后,实现种植机械化正在成为农业机械化的一个重点环节。尽管国外种植机械已经从手动种植器、半自动种植机  相似文献   

4.
农作物种植机械在实现农业机械化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是农业大国,种植机械本身和种植机械化进程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落后了30年左右。过去的10年和未来的10年是我国种植机械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现就播种机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5.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水稻机械化发展按阶段从碾米机械、收获机械到种植机械、耕整机械逐步进行完善。水稻种植的机械化栽培方式主要分为直播和移栽2种,南方大多采用移栽方式,目前重点推广的水稻移栽机械是机动  相似文献   

6.
田间农作物机械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国内外田间农作物机械研究现状,总结了目前田间机械的现状和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方向。田间农作物机械是现代农业的基础装备,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增加农产品供给、保证农业稳步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外研究学者在农业种植机械化、植保机械化、收获机械化、包装机械化等方面做出了很多的研究。基于此,论述了国内外田间农作物机械化的现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介绍了我国田间农作物机械化在农业的种植、植保、收获、包装方面的研发与应用现状,阐述了田间农作物机械化的自动化及智能化水平,分析了田间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当前推广田间机械自动化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探讨了我国田间机械研发思路和今后中国现代农业装备的发展趋势,并对推广田间农作物机械化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我国田间农作物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望江县水稻种植面积达5.33万hm2以上,在农业收入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部提出用5~10年时间解决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问题,这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纵观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过程,其共同点是首先解决农业机械化问题。水稻种植机械化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度的一个转折。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望江县就开始普及推广机械插秧,到上世纪70年代末,手动、机动插秧机保有量达100台以上,但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插秧机的普及推广也告一段落。除传统观念的束  相似文献   

8.
水稻育插秧技术推广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机械化已经进入中级发展阶段。中国农民用了5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农业初级阶段的机械化,开始向高一级层次——中级阶段迈进。初级阶段期间,水稻生产机械化始终是一重大课题,历经曲折,经50多年的艰苦探索,近10多年来连续取得收获、种植两大环节的突破,为初级阶段增添了光彩,同时也为中级阶段奠定了基础。三大粮食作物的全程机械化仍是中级阶段的重中之重,水稻全程机械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从2007年育插秧技术的推广及2008年发展态势可以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水稻生产种植机械化发展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根据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的要求,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已突破水稻收获机械化的基础上,水稻种植机械化已成为江苏省农机化发展的难点、热点和重点。“九五”以来,江苏省在发展水稻种植机械化方面做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机械抛秧、直播、播秧三种技术模式并举的格局。通过近几年实践探索,以及对江苏省社会、自然、效益要素分析,机械插秧和机械直播将是江苏省解决水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玉米生产机械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玉米生产机械化的现状。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结构调整,以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作业成本、提高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产业化经营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新技术、新机具的研究开发力度不够,玉米收获机械与种植农艺及播种行数不配套,示范推广力度不够,影响了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发展。目前,我国玉米生产应从生产环节机械化向全过程机械化发展,将引进消化  相似文献   

11.
目前,农机化的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就象州县农机化发展情况分析:从农业生产结构看,农业机械化已由水稻生产机械向甘蔗、水果等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从农业生产环节看,农业机械化已由耕作机械向种植、管理、收割、加工等全程机械化发展,如甘蔗种植、收割机械化,水果管理、加工机械化;从耕作质量情况看。  相似文献   

12.
机械化水稻覆膜栽培是国家农业机械化重点推广项目。水稻覆膜栽培机械化工艺突破了传统的水稻人工种植方法,是生产绿色有机稻的重要环节。分析目前水稻覆膜工艺发展现状,论述机械覆膜工艺中膜料和覆膜机器的种类及特点,展望水稻覆膜栽培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水稻覆膜栽培机械化工艺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化水稻覆膜栽培是国家农业机械化重点推广项目.水稻覆膜栽培机械化工艺突破了传统的水稻人工种植方法,是生产绿色有机稻的重要环节.分析目前水稻覆膜工艺发展现状,论述机械覆膜工艺中膜料和覆膜机器的种类及特点,展望水稻覆膜栽培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保证.借鉴发达国家农机补贴规律和成功经验,对于我国制定、完善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步伐,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发达国家农机补贴政策基本做法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40-60年代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为解决农户投资能力较弱,在财政投资、信贷、补贴等方面给予了有力支持;在全面机械化发展阶段和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后,发达国家仍继续实行农业机械化促进政策,加强本国农业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十五”期间农机化发展工作重点的调研和资料检索,从小麦、玉米机械化技术、花生种植全过程机械化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牧草与饲料生产机械、设施农业装备与机械工程技术、畜禽养殖机械化等六个方面论述了国内农业机械化的应用现状与水平,并客观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动态与展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十五”期间农机化发展工作重点的调研和资料检索,从小麦、玉米机械化技术、花生种植全过程机械化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牧草与饲料生产机械、设施农业装备与机械工程技术.畜禽养殖机械化等六个方面论述了国内农业机械化的应用现状与水平.并客观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动态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刘宁 《河北农机》2004,(3):16-17
马铃薯是世界上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主要作物。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约为320万hm^2,鲜薯产量约为400亿kg/年,目前处于世界第1位。因此,实现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是目前农业生产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种植与收获是马铃薯生产的两个主要环节,解决马铃薯机械种植和机械收获是实现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借鉴发达国家农机补贴规律和成功经验,对于推进我国制定、完善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强化农业基础建设,加快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步伐,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一、发达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基本做法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40-60年代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为解决农户投资能力较弱的问题,在财政投资、信贷、补贴等方面给予了有力支持;在全面机械化发展阶段和实现了农业现  相似文献   

19.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第一大粮食作物。发展玉米生产机械化是实现玉米增产的重要措施,对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是以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为重点,加大玉米全程机械化、标准化推广力度,推广一次完成精少量免耕播种、化肥深施、覆盖镇压等作业的复式作业机具与技术,推广中耕施肥、高效植保、节水灌溉等田间管理机械化技术,以及种子处理、产后烘干等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  相似文献   

20.
水稻机械化栽插技术推广是解决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水稻生产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之后的又一次技术革命,实现水稻插秧机械化,能有效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及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机插秧推广的工作重点是做好机械技术与农艺技术的配套.推广的主要技术措施须抓好机插秧的育苗及大田整理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