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装载机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功率匹配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了现有装载机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功率匹配的特性。根据装载机液压泵的工作情况,把装载机分为3种典型工况,建立了装载机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匹配多目标优化模型。建立了基于满意度原理的满意度函数,给出了解题步骤和方法。算例分析表明:基于满意度原理的装载机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功率匹配方法优化可行。  相似文献   

2.
通用液力传动系统匹配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提高液力传动系统性能,研究了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匹配特性。按照功率分流形式,将液力传动系统划分为两种典型结构模型,在对两种结构模型进行图论化抽象的基础上,利用Python语言开发出通用的传动系统动力学平衡方程组自动列写并求解,并编制了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匹配计算的计算机程序。结合计算实例,将2种结构模型在不同路况下的匹配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前分流系统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匹配特性受外载荷影响作用明显,因此不能忽略负载变化而单独研究这类液力传动系统的匹配特性。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液力传动系统性能,研究了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匹配特性。按照功率分流形式,将液力传动系统划分为两种典型结构模型,在对两种结构模型进行图论化抽象的基础上,利用Python语言开发出通用的传动系统动力学平衡方程组自动列写并求解,并编制了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匹配计算的计算机程序。结合计算实例,将2种结构模型在不同路况下的匹配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前分流系统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匹配特性受外载荷影响作用明显,因此不能忽略负载变化而单独研究这类液力传动系统的匹配特性。  相似文献   

4.
液力传动车辆中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匹配直接影响车辆的性能,正确确定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共同工作输入、输出特性是进行液力传动车辆动力传动系最优匹配的重要基础。针对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匹配过程中两者共同工作点的计算,开发出基于MATLAB/GUI的计算界面,实现共同工作点的快速计算。  相似文献   

5.
在现有汽车发动机和液力变矩器匹配的理论基础上,建立整车动力性计算方程,设计了基于用户对象的汽车动力性计算及图线仿真模型,通过分析计算结果,可以实现发动机和液力变矩器的优化匹配,并对汽车的设计或改装方案的可行性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液力机械复合传动(HMD)拖拉机动力系统匹配方案无法满足拖拉机动力性与经济性的平衡,提出一种新型优化匹配方案.根据拖拉机犁耕作业工况,建立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匹配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灰色关联度分析理论搭建性能评估模型,确定HMD动力系统输出权重;并对液力变矩器循环圆有效直径进行优化计算、匹配性能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匹配的好坏直接影响车辆的性能.本文讨论了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匹配计算的过程,并提出了共同工作时系统应满足的要求,确定了量化的评价指标.最后,以具体算例,给出了MATLAB匹配程序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8.
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匹配工作点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分析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共同工作输入和输出特性是液力传动车辆动力传动系最优匹配的基础.而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共同工作特性分析的关键和难点是正确计算两者共同工作点.为了得到精确的计算结果,发动机净转矩外特性曲线采用高次拟合,并分别采用了N分法、牛顿法、直接求根法来求解其共同工作点.采用Matlab语言编程,并进行了实例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3种方法都是计算发动机与变矩器共同工作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匹配工作点算法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分析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共同工作输入和输出特性是液力传动车辆动力传动系最有匹配的基础。而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共同工作特性分析的关键和难点是正确计算两者共同工作点。为了得到精确的计算结果,发动机净转矩外特性曲线采用高次拟合,并分别采用了N分法、牛顿法、直接求根法来求解其共同工作点。采用Matlab语言编程,并进行了实例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3种方法都是计算发动机与变矩器共同工作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汽车液力变矩器与AMT共同工作时的换挡规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根据发动机输出特性和液力变矩器原始特性,找出了二者合理匹配时共同工作点及共同工作的输出特性,计算出各节气门开度不同的车速和不同挡位下的驱动力,建立了液力变矩器与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共同工作时换挡规律模型,并根据此模型进行数字仿真,确立了最大效率时液力变矩器与AMT共同工作时的换挡规律并进行了冲击度计算。  相似文献   

11.
目前,装载机广泛采用液力机械式传动,柴油机与液力变矩器的组合可看作一种新的动力源,具有与柴油机不同的性能特性。通过图形用户界面(GUI),自行开发一款专门用于装载机性能仿真的软件,该软件弥补了国内同类型软件无法进行工作循环计算的不足,并以ZL50型装载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为例进行了动力性和经济性的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此软件能够方便地进行装载机动力性及经济性能的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2.
轮式装载机工作装置结构参数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装载机工作装置对装载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以提高装载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为目标,建立了装载机工作装置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对装载机的工作装置进行了优化设计,有效解决了装载机工作装置设计和生产中现存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变海拔柴油机可变喷嘴增压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柴油机的变海拔性能恢复目标,通过热力学分析,对某V型6缸柴油机增压系统运行参数进行估算,确定了可变喷嘴式的增压系统方案,并选择了合适的匹配点,完成了涡轮增压器的选配。基于原机结构参数,采用GT-Power软件建立了性能仿真模型并完成了校核,分别计算了匹配可变喷嘴增压系统的柴油机外特性和部分负荷的变海拔性能,最终确定了增压系统的全工况控制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外特性工况下,基于高海拔匹配的增压系统通过采用较小的喷嘴环开度可以满足增压系统的功耗需求,实现柴油机的变海拔功率恢复目标;随着海拔的降低,增压系统可以根据进气功耗的变化适当增大喷嘴环开度来实现增压系统变海拔控制目标,同时,保证柴油机的正常运行;在全工况范围内,随着海拔的上升,柴油机对应工况点的喷嘴环开度逐渐减小,在3 000 m以上海拔的高负荷工况采用最小喷嘴环开度。随着负荷的降低,最低燃油消耗运行点从低海拔低转速区偏移至高海拔低转速区。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5柴油机的台架试验数据,建立了柴油机燃油特性的数学模型,以便合理地设计和最佳地使用小四轮拖拉机。  相似文献   

15.
针对HF495T3柴油机标定了1 000r/min全负荷工况和2 000r/min全负荷工况等2个工况点,改变空燃比进行了柴油机相关性能试验,分析了不同空燃比对柴油机标定工况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的影响特性。根据柴油机的工作特点,基于试验数据,运用模糊数学理论,通过模糊评判,优化出试验用柴油机在1 000r/min全负荷工况和2 000r/min全负荷工况的最佳空燃比分别为20和16。  相似文献   

16.
应用NX MasterFEM对某装载机工作装置进行建立CAD模型装配和有限元模型装配,使用NX NASTRAN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装载机工作装置进行应力分析,确定工作装置中的各部件在正常工况下是否能够承受相应载荷,是否满足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7.
利用LabVIEW软件建立了喷醇量与发动机负荷、转速间的优化数学模型,利用以ARM7为核心的处理器对模型加以实现.实验表明,所研究的柴油/乙醇双燃料电控系统性能稳定,各项指标与原机相比较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车用柴油机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更高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的要求,需要控制电控柴油机的运转参数.为此,设计了以DSP56F807为核心的电磁式执行器控制系统,提出了电磁式执行器模糊自适应整定PID控制策略和模糊数模型的建立方法,进行了电磁式执行器和柴油机模糊自适应整定PID控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分别搭建了柴油机和改装后的天然气发动机的工作过程计算模型。在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后,进一步对天然气发动机匹配增压器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原增压器压气机对于改装后的天然气发动机流量偏大,外特性运行工况点大部分都在压气机的低效区域运行。通过计算匹配了新增压器,使天然气发动机的平均功率比采用原增压器高2.59%,最大扭矩高1.67%,而且发动机的动力性能接近原柴油机水平,为天然气发动机进一步标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内摆线单缸柴油机工作过程建模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热力学理论建立了新型内摆线单缸柴油机工作过程的数学模型,采用Matlab编制了计算程序,对缸内压力、温度和平均指示压力等主要性能指标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和预测新型内摆线单缸柴油机性能;新型内摆线单缸柴油机活塞作简谐直线运动,气缸压力高于传统S195型柴油机,最高爆发压力提高了5%,平均指示压力提高了10.7%.说明新型内摆线能量转换机构能够改善内燃机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