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正1流行特点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流行规律与鸡禽流感相似,每年从秋未到初春较为流行,各日龄鸽都易感,但以乳鸽最为敏感。2发病症状该病因感染毒株的毒力及鸽的年龄等因素而不尽相同,感染H9亚型禽  相似文献   

2.
鸽痘是由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鸽场常见病,流行季节为春末、夏季和秋初,梅雨季节严重。乳鸽对该病特别敏感,发病率高达80%;童鸽也发生此病;成鸽则较少得病,感染后往往症状不明显。病鸽康复后不再发病,但仍带有病毒,会传染给其他鸽。该病不但直接引起鸽大量死亡,而且出现很多残次鸽,导致鸽场经济效益下降。  相似文献   

3.
鸽毛滴虫病是由鸽毛滴虫(Trichomonas columbae)寄生于鸽体内引起,根据其寄生部位不同分为咽喉型和内脏型。研究表明,约有80%的鸽带虫,成鸽多数呈带虫者,幼鸽病状明显。全国各地的养鸽场几乎都有该病的流行,但是鸽毛滴虫病在四川的流行情况尚无报道。  相似文献   

4.
鸽新城疫是一种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流行于鸽群的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该病传播迅速,发病率与死亡率高,是危害养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本文通过研究鸽新城疫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从选址、消毒、免疫等方面提出相应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鸽瘟的流行动态及其有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鸽瘟是由鸽副黏病毒引发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以10月至次年5月多发,呈地方性流行。鸽副黏病毒对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鸽均有感染性,鸽群常突然发病,并迅速蔓延,主要临床特点是肠炎、下痢和神经症状,尤以嗜神经速发型多见,发病和死亡率高,对养鸽业造成巨大威胁。本文从鸽副黏病毒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流行概况、诊断与防制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1流行特点该病多数发生在成熟前的鸽,童鸽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也较高。成(产)鸽发病呈慢性经过,病鸽虽经治愈,但会成为永久带菌者,从粪便中持续排出病原菌危害鸽群。该病在鸽子受凉、营养不良和卫生条件比较恶劣的情况下容易诱发。病原主要经消化道侵入鸽体,通过鸽接吻、飞沫、灰尘等从呼吸  相似文献   

7.
鸽念珠菌病     
罗明利  张雪  王继龙 《中国家禽》2002,24(17):35-35,40
鸽念珠菌病亦称鹅口疮或霉菌性口炎,是鸽的一种散发性常见病.临诊上以鸽口腔炎症、嗉囊、腺胃等上消化道粘膜形成伪膜与溃疡为特征.该病一般呈散发或小流行.我国北方地区一般不出现,南方地区则偶有出现.  相似文献   

8.
(一)流行特点该病对各年龄的禽类如鸡、鸭、鹅、野鸡、火鸡、鸽、鹌鹑等均易感。可通过伤口(脐带、断喙、刺种、刮伤等)或空气传染或直接接触感染。禽类感染的死亡率差异较大,一般在2%~5%,最高可达80%。  相似文献   

9.
几种主要鸽病最新流行情况及发病特点胡文娥,陈益填(广东省家禽科学研究所510430)养鸽业自1990年销售市场回升后,发展迅速,数量和规模仅次于"三鸟"而位于珍禽之首.可是,随着养鸽业的发展,鸽病也随着发展.不但鸽病种类增多、新病出现,而且疾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0.
鸽Ⅰ型副黏病毒病又称鸽瘟或鸽新城疫,是由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目前在各种鸽群(肉鸽、信鸽、观赏鸽)中普遍存在,为了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和蔓延,要对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流行特点 该病发病迅速,可以感染各年龄阶段的肉鸽。1~3月龄童鸽期最易感,感染后症状最  相似文献   

11.
鸽Ⅰ型副粘病毒病防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鸽Ⅰ型副粘病毒病(俗称鸽瘟),是由鸽Ⅰ型副粘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由于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养鸽业造成严重的威胁。现将该病在我区的流行、发病特点、诊断方法及防治的体会介绍如下。一、流行情况1997年5月,宁波市某鸽场从南京某种鸽场...  相似文献   

12.
鸽新城疫(鸽Ⅰ型副黏病毒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对养鸽业危害极大。上世纪90年代末的那次与副伤寒并发流行的疫情,使本地不少养鸽者血本无归,至今仍心有余悸。此后,我市对该病的防控高度重视,因而多年未出现大面积、暴发性的流行,但零星散发和小范围严重发病的情况依然不断。  相似文献   

13.
鸽的禽流感     
鸽的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由于病毒毒力的不同,可从无症状感染到比较高的死亡率,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鸽的Ⅰ型副粘病毒感染(鸽新城疫)相似。应注意鉴别。一、流行特点该病流行规律与鸡的禽流感相似,各日龄的鸽都敏感,但以乳鸽更为敏感,其次为育成鸽或后备鸽、老龄种鸽。每年从秋末到初春较为流行。养鸡、养水禽密集地区的鸽群较易受感染。在养鸽比较密集的地区,该病可在1~2个月内传播到几乎该区内所有的鸽群。在一个大型鸽场内,从开始发病到全场受波及快则几天,迟则1~2周。二、临床症状因受感染毒株…  相似文献   

14.
鸽新城疫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养鸽业的发展,鸽新城疫的流行颇为广泛,造成很大危害。现将该病特征及防治体会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及养鸽爱好者参考。1流行情况本病在英国坦那的新河岸鸟的身上被发现,故称“新河岸病”,又译为“新城疫(Newcastle病)”。它是由I型副粘病毒,...  相似文献   

15.
1997年我区一些大中型鸽场相继发生一种流行性疾病,其来势凶猛,传播极快,乳鸽几乎100%死亡,青年鸽和成年鸽死亡也相当严重,经济损失严重。通过对该病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和病理变化观察,病原分离、鉴定最后诊断为鸽副粘病毒Ⅰ型病。为了有效控制该病的流行,我们立题对该病发病规律、防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研究,达到了预期效果。1 流行病学调查1.1 鸽ND流行情况该病对各种年龄鸽均有不同程度易感性,但对乳鸽易感性最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100%,青年鸽次之,发病率在30%~50%,致死率90%以上。成年鸽发病率在10%~30%,致死率在70%~80…  相似文献   

16.
新城疫(ND),又称亚洲鸡瘟、伪鸡瘟等。是由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的主要感染鸡、鸽、鹌鹑、火鸡等家禽和野生禽类的一种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感染50个鸟目中27个目240种以上的禽类,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该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0IE)将其列为动物法定必报传染病。ND不但给禽类带来灾难性损失,而且还严重影响禽及禽类制品的国际贸易。因此,世界各国对该病的发生流行都采取极为严格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我国鸽腺病毒(pigeon adenovirus,PiAdV)的流行现状及分子遗传特征,2021—2022年在江苏、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8个省(自治区)41个活禽交易市场,采集鸽口咽/泄殖腔双拭子样品共462份,通过PCR进行PiAdV核酸检测,并对其六邻体蛋白(hexon)编码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核酸检测结果显示:除未从江苏省检出阳性外,从其他7个省(自治区)的24个活禽交易市场中检出120份PiAdV病原学阳性样品,个体阳性率为25.97%(120/462),场点阳性率为58.54%(24/41);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从不同省份随机挑选的15份PiAdV病原学阳性样品均属于B种(PiAdV-B)分支,与同属于PiAdV-B中的varient B小分支核苷酸同源性为99.1%~100%,而与PiAdV-A分支亲缘关系较远。结果表明,我国市场交易鸽群PiAdV污染面较广,感染率较高,PiAdV-B分支为优势流行毒种。因此,需要加强鸽养殖场的饲养管理和活禽交易市场的卫生管理,加快开展PiAdV疫苗研发,以有效控制PiAdV流行。  相似文献   

18.
鸽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感染鸽群引起的传染病, 在世界各国鸽场均有流行。介绍了鸽新城疫流行情况及特点, 流行毒株的基因型、病毒的毒力、病毒的抗原特性, 提出在做好鸽场内生物安全控制和精细化管理基础上, 使用市售新城疫疫苗进行合理免疫是鸽新城疫防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正1流行病学导致鸽I型副粘病毒病的病原为鸽I型副粘病毒,该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鸡新城疫相似,故又称鸽新城疫,俗称鸽瘟。该病潜伏期较长,其主要通过接触传染。本病各龄鸽均易感,以乳鸽敏感性最高,病鸽以腹泻和出现脊髓炎为特征。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死亡率高。老疫区本病流行缓慢,鸽发病率、死亡率较低(呈散发性发病)。有些鸽场,成年鸽不表现出临床症状,只有乳鸽、幼鸽出现发病并大批死  相似文献   

20.
敬告读者     
2005年4月,沈阳东陵某养鸽户养鸽226只,鸽群发生一种以发病鸽张口伸颈,呼吸困难,有摇头和吞咽动作,下痢,有歪头,扭颈和站立不稳等神经症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鸽新城疫(ND)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采用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后,病情得到了迅速控制、效果明显。现将诊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