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早熟大白菜新品种‘多抗55’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抗55’大白菜是利用自交不亲和系‘XZ55’和自交系‘小包’杂交培育而成的一代杂种,优质,抗病,早熟。生长期55 d,株高29.4 cm,开展度54.6 cm × 51.4 cm。叶球叠抱,外叶浅绿,心叶鲜嫩,纤维少,质地脆嫩,口感好,味甜,软叶率58.2%。叶球质量1.6 kg,净菜率75%,产量90 000 ~ 97 500 kg &;#8226; hm-2。适收期长,叶球长成后延期生长不裂球;耐热,抗霜霉病、病毒病和黑腐病,适合河北省及气候相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青研早9号’是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自交不亲和系‘新C-2-6’为母本,‘F1-4’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秋大白菜新品种。生长期6065 d,株高38 cm,开展度70 cm,外叶披张,绿色,多皱褶,刺毛较少,叶柄白绿色。叶球倒卵形,球叶叠抱,球顶平,球高26 cm,球径16 cm,单球质量265 d,株高38 cm,开展度70 cm,外叶披张,绿色,多皱褶,刺毛较少,叶柄白绿色。叶球倒卵形,球叶叠抱,球顶平,球高26 cm,球径16 cm,单球质量23 kg,667 m2产量5 0003 kg,667 m2产量5 0005 500 kg,田间综合抗性强,品质优。适合山东、山西、河南、贵州、云南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3.
早熟耐热大白菜新品种‘浙白8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浙白8号’为秋早熟大白菜一代杂种。生长期约55 d, 叶球中桩叠抱, 叶面光滑无毛, 叶质柔嫩, 风味品质好; 单球质量1.5~2.0 kg, 净菜产量70 000 kg·hm-2左右。高温结球性好, 综合抗病性较强, 适宜我国华北及长江流域地区露地栽培, 是国庆节前后上市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4.
抗病大白菜新品种‘天正秋白一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正秋白一号’是以‘安阳二包头’经多代自交选择育成的优良自交不亲和系安1043 为父本, 以‘福山二包头’通过抗性转育、筛选的自交不亲和系新福1042 为母本配制的大白菜一代杂种。该品种生长期80 d, 中晚熟; 球叶叠抱, 叶球矮桩倒锥形; 叶色淡绿,白帮, 净菜率75%, 单球质量5. 1 kg; 高抗病毒病、兼抗霜霉病和软腐病。  相似文献   

5.
‘张甘40’是以雄性不育系‘M0105-7’(保持系‘8513-1-2’)为母本,以‘F07013-5’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甘蓝新品种,成熟期60 d左右。开展度56.08 cm,外叶9~11片,蜡质轻,单球质量1.6~2.4 kg,叶球高17.0 cm,叶球宽14.0 cm,产量75 000~85 500 kg·hm~(-2)。圆球,中心柱7.0 cm,成熟球外包绿叶2~3层,根茎高3.0 cm。口感脆甜。耐裂球,耐抽苔,适合冀北高寒地区春秋两季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6.
优质四倍体大白菜新品种‘多维462’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多维462’是利用‘新413’和‘翠绿5-3-2-2-1’杂交培育而成的品质佳、抗逆性强的四倍体大白菜一代杂交新品种。生长期70 d, 束心品种, 叶色深绿, 株型中等, 株高45 cm, 开展度56.4 cm ×52 cm, 叶球质量3 kg, 一般产量90 000 kg/hm2 , 净菜率80%。适口性好、粗纤维含量适中, 质地脆嫩,品质极佳。高抗霜霉病、黑斑病、软腐病等病害。抗逆性强, 适应性广, 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7.
王神云  李建斌  于利  余方伟  唐君  张伟  王红  李华瑞 《园艺学报》2018,45(Z2):2743-2744
‘苏甘27’是由自交不亲和系Y7-2-4和M83-3-2-2杂交育成的中熟结球甘蓝一代杂种。叶球扁圆形,典型单球质量2.0 kg,从定植到采收150 d,产量在75 000 kg ? hm-2以上。耐寒性强,苗期耐高温能力强,抗软腐病和菌核病,耐贮性和品质好。适合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作越冬栽培。  相似文献   

8.
 ‘秦杂1号’大白菜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由两个自交不亲和系02S 和02S 互为父母本配制的中熟一代杂种。该品种生育期75 d,叶球合抱,炮弹形,叶色淡绿,白帮,净菜率为78% ,单球质量2.5—3 kg,高抗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和黑斑病,综合抗病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津白56’大白菜是由两个高度自交不亲和系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生育期55-60d,叶球为花心直筒形,高抗干烧心病,兼抗霜霉病、病毒病和软腐病,抗逆性和适应性强,春夏秋均可种植,产量为67500kg/hm^2。  相似文献   

10.
 ‘津品88’为秋中早熟花椰菜一代杂种, 成熟期约80~85 d, 内叶内扣护球, 花球极紧实,球面光滑, 雪白、无毛, 宜于运输, 单球质量1.1~1.5 kg, 产量45 000~75 000 kg/hm2 , 比对照品种‘津雪88’增产18.8% ~28.7% , 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郑白75’是郑州市蔬菜研究所用自交不亲和系‘95C5-3-1-7-2-1-2’与‘XB23-10-1-1-2’育成的秋中晚熟大白菜新品种。生育期75~80 d,平头叠抱类型,株高48.5 cm,开展度73.8 cm,外叶绿色,叶面平展,叶柄白色,叶球倒锥型,球色白,植株生长势强,株型紧凑。球高28.1 cm,球径22.7 cm,单株净质量3.8~5.3 kg,净菜率72.5%,每667 m~2净菜产量6 500~7 800 kg。品质优,纤维少,口感好。抗病毒病、霜霉病、黑腐病,不易裂球,耐贮藏性好。适宜河南、北京、河北、山东、辽宁等地种植。2015年获得植物新品种权。  相似文献   

12.
紫萱为中熟紫甘蓝新品种, 定植后70~85 d(天)成熟,叶球圆球形,平均单球质量1.8~2.0 kg,叶球紧实、紫红色,心叶微甜,商品性佳,抗黑腐病和病毒病,每667 m2 产量4 000~4 500 kg。  相似文献   

13.
王丽丽  王鑫  吴海东  温蔷 《北方园艺》2023,(19):157-160+2
抗根肿病中晚熟大白菜‘辽白23’是由抗根肿病高代自交不亲和系S5-1和78S6-2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生育期约79 d,植株直立,株高47.5 cm,开展度61.9 cm,外叶绿,叶柄绿色,内叶黄色,叶球筒形叠抱,球高35.7 cm,球粗16.9 cm。单球净菜质量约3.5 kg,每667 m2净菜产量约7 900 kg。分子标记鉴定抗病性表明‘辽白23’含有CRa、CRb 2个根肿病抗性基因,抗根肿病、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适宜在辽宁、山东、吉林、黑龙江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14.
赵利民  柯桂兰 《园艺学报》2010,37(8):1369-1370
 ‘金秋70’和‘金秋90’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和杨凌上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配制的秋大白菜一代杂种,株型直立紧凑,高桩直筒形,生长势强,产量高,叶球紧实,品质优良,综合抗病性强,适应性广。‘金秋70’中熟,生长期70 d,单球质量3.5 ~ 4.0 kg,产量75 ~ 85 t · hm-2。‘金秋90’晚熟,生长期90 d,单球质量4.0 ~ 5.0 kg,产量90 ~ 100 t · hm-2。  相似文献   

15.
 ‘嘉兰’是由雄性不育系‘CMS122-4’和优良自交系‘H201-3’杂交育成的中早熟耐裂结球甘蓝一代杂种。具有耐裂球、叶球肉质脆嫩、味甘甜的特点,叶球圆球形,单球质量约1.69 kg,定植到收获约75.5 d,产量约75 000 ~ 90 000 kg ? hm-2,高抗病毒病和黑腐病。  相似文献   

16.
以娃娃菜‘金福娃’为对象,研究4个处理的施氮量(0 kg/hm~2、150 kg/hm~2、300 kg/hm~2和450 kg/hm~2)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与娃娃菜的株高、株幅、外叶长、外叶宽的关系成正比,对外叶数无显著影响;叶球纵径、叶球横径、单球净重、净菜率及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黔白1号大白菜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黔白 1号由自交不亲和系g91 2 4 3 17 9和f91 2 8 11 6 7配制而成 ,两个自交不亲和系分别来自‘青庆’和‘河头早’。黔白 1号生育期约 82d(天 ) ,株高 4 2cm ,株幅 60cm ,外叶深绿 ,叶帮绿白 ,叶面皱缩无毛 ,叶球高筒形 ,球形指数 2 .5 2 ,叶帮比 0 .798,净菜率 72 % ,单球质量 1.2kg,每 667m2 净菜产量为 4 0 0 0kg左右 ,品质优良 ,抗病性、适应性强 ,适宜贵州及相似气候地区秋冬季种植。  相似文献   

18.
牡丹江5号大白菜是由杂种一代586和哈白2号分离出的优良单株15-4-2、20-1-1配制成的优良杂种一代.抗病毒病、霜霉病兼抗软腐病、生育期70 d左右,叶球合抱.平均单株重3.0 kg、产量5 000 kg/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19.
 春甘蓝新品种‘春早’,早熟,冬性强,植株开展度60 cm,株高32 cm,叶色深绿,蜡粉中等,叶缘微翻,叶球牛心形,球形指数1.1,叶球肉质脆嫩,单球质量1.2 kg,产量约48 000 kg · hm-2。适合在江苏、浙江、河南、江西、贵州、重庆、湖北等地作露地越冬春甘蓝栽培,从定植到收获约140 d。  相似文献   

20.
 ‘中甘16’和‘中甘17’系用显性雄性不育系配制的早熟甘蓝一代杂种, 早熟性好, 产值高, 叶球紧实, 近圆形, 叶质脆嫩, 适于我国北方及西南部分地区栽培。‘中甘16’适于秋早熟栽培, 定植到收获需60~ 65 d, 单球质量1. 44~ 1. 48 kg , 产量45~ 60 t/ hm2。‘中甘17’主要适于春季露地栽培, 同时可作秋早熟栽培, 春季成熟期约55 d, 秋季约60 d, 单球质量0. 95~ 1. 27 kg, 产量52. 5~ 67. 5 t/ 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