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抚顺市的森林景观为对象,进行绿地类型划分,并对多样性指数、景观均匀度指数、景观优势度指数、斑块丰富度比、景观相对丰富度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类绿地面积、占绿地总面积比例、占建成区总面积比例依次为附属绿地公园绿地其他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单位附属绿地景观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相对丰富度和斑块丰富度等四项指数均最大,而优势度最小;生产绿地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较高,绿地斑块分布相对均匀,而丰富度、优势度所占比例较小;公园绿地的优势度指数最高,而多样性指数和斑块丰富度最小。  相似文献   

2.
为了弄清惠州市西湖风景区园林植物群落生长状况,加强西湖风景区的绿地景观建设,采用样方法对景区的33处绿地和12条景区道路的园林植物群落特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惠州市西湖风景区园林植物共有139种,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裸子植物6科7属9种,被子植物58科108属129种。2应用频率和重要值较高的植物有红花羊蹄甲、细叶榕树、木棉、樟树、桂花、棕竹、红背桂、大叶油草、沿阶草、蜘蛛兰、白蝴蝶等。3经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平湖景区的植物群落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菱湖景区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则较低。因此,应加大对菱湖景区的改造,营造具有复合结构、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对城市内风景名胜区的人为干扰越来越多,逐渐提高的人工植被及硬质铺装数量增加了斑块破碎度,但并未使植物多样性及景观异质性得到提高。文章在对东湖风景区核心区植被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各景区斑块现状,并对城市内风景名胜区的植被规划提出建议,以期为城市风景区绿地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景观格局是由自然或人为形成的一系列大小、形状各异,排列不同的景观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2005年MODIS卫星数据,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得到湖南省景观图.利用决策树分类法将研究区分为5种景观类型:水、自然植被、耕地、城镇用地、其它用地.选取斑块数、斑块密度、破碎度、斑块分维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均匀度、聚集度、分离度等景观指数,从斑块、斑块类型和景观3个层次上对研究区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景观斑块共39357块,总面积为21.1984万km2;在5种景观类型中,植被和耕地是主要景观类型,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8.38%;湖南省景观多样性程度低,且斑块空间形状简单.  相似文献   

5.
选取山东西部的聊城市为研究区,以Sentinel-2和Landsat-8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多尺度影像分割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聊城市城区不同绿地,并选取计算了景观聚散性、景观多样性、斑块密度及差异性、邻近度等多个评价指数,分析聊城市城区绿地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多尺度影像分割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在效率、处理速度及结果精度方面均优于传统绿地信息提取方法;(2)基于Sentinel-2的绿地提取总体精度为96.48%,Kappa系数为0.95,均显著高于Landsat-8的结果,尤其在城市道路绿地提取方面优势明显;(3)Sentinel-2的结果显示,除去耕地后的城市绿地面积为81.08 km2,占城区面积的40.92%,其中林草地占比最高为52.47%,道路绿地为47.53%。绿地的景观连通性较强,破碎度不高;(4)总体上聊城市城区绿地空间分布较合理,但面积占比较小,建议继续加强公园绿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林业资源管理》2017,(5):108-113
根据收集的白鹭湾生态湿地公园的相关图片资料,运用景观生态学及其高德图片和Arc GIS软件,结合实地调查,采用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斑块特征指数等指标,对其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白鹭湾生态湿地公园总面积为200.04hm2,草地和湖泊是湿地公园的主要景观类型,其面积为123.52hm2和26.31hm2,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例分别为61.75%和13.15%;斑块数量(NP)和斑块密度(PD)所反映的湿地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基本一致,其中道路(NP=85个、PD=42.49个/100hm2)和草地(NP=48个、PD=24.00个/100hm2)破碎化程度较高;湿地公园的平均斑块形状指数(MSI)和平均斑块分维数(MPFD)的结果显示,河流(MPFD=1.43,MSI=12.21)的斑块形状较为复杂,灌丛(MPFD=1.07,MSI=1.50)的斑块形状最规则;湿地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为1.31,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值为0.63,说明研究区域景观水平多样性相对较高,但斑块空间分布不均匀,优势斑块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马鞍山城市森林景观镶嵌与其城郊分布梯度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及3S技术,研究马鞍山市区63.8 km2城市森林景观特点及与其他景观的关系;并沿城市南北纵轴设立样带,采用移动窗口法对6个样区景观要素的景观特征进行计算,分析城市森林斑块在城市中心与城郊间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城市的景观要素有各类硬质铺装表面、城市森林、农业用地、水面与一般绿地五大类,分别占67.25%、16.47%、11.9%、3.99%、0.39%;景观多样性指数1.071 28;主要景观要素的优势度排列顺序为硬质表面0.573,城市森林0.472,农田0.122,水面0.114,一般绿地0.029,城市森林已具有较高的环境控制能力.城市森林类型有风景林、庭院林、游憩林、道路林、苗圃及防护林;分别占城市森林面积的40.8%、23.9%、21.5%、7%、3.6%、3.2%;风景林面积最大,斑块数量最少;庭院林斑块数量最多,道路的绿化质量较高.城市森林斑块数达到2 464,最大面积185.1 hm2,平均面积0.43 hm2,大面积的风景林地主要集中在城市西侧;城市森林的景观密度及最小距离指数都反映其具有一定程度聚集分布的特征;而农田在城南与城北近郊具有较高的聚集性;城市森林在城市南北轴向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变化,其面积比、斑块密度等城区高于近郊;城市北侧的城市森林要优于城市南侧.  相似文献   

8.
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对大姚县城近、中、远期的的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他绿地进行规划,并用景观生态学的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斑块破碎度、斑块密度、廊道密度6个指标对该绿地系统规划的景观格局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到规划期末,县城绿地系统景观异质性增大,优势度降低,均匀度增加,破碎度提高,斑块密度降低,廊道密度上升,景观格局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9.
基于3S和景观生态学原理,利用卫星影像,在对北京城区绿地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选取景观破碎度、景观分离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及景观分维数等对北京城区绿地的景观格局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城区绿地总面积12 934.405 4 hm2,斑块18 730个,多样性指数1.03;居民区绿地、街头绿地和公园绿地的破碎度分别为332.32个·km-2、69.34个·km-2和1.75个·km-2,分离度分别为0.72、1.90和7.32,分维数分别为1.58、1.49和1.22;内环和外环居民区绿地多样性指数0.54,破碎度分别为450.39个·km-2和296.20个·km-2,分离度分别为0.90、2.00。北京城区绿地景观格局分布不合理,景观多样性指数较低。  相似文献   

10.
运用GIS、 RS和Patch Analyst景观结构分析软件,选取景观特征指标对成都市主城区2000-2010年之间绿地格局和破碎度的变化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成都市三环内城市绿地面积占总面积比例分别为21%和23%,增长幅度为11.8%,绿地覆盖率较低;其空间格局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于二环至三环间;10年来主城区整体绿地破碎度有所降低,其中锦江区绿地破碎度最小,武侯区最大,分别达20.45块/hm2、73.30块/hm2;三环内绿地面积小于1 hm2的中小型斑块数量达绿地斑块总数量的97%,大型斑块如公园、风景名胜区等较少,景观破碎度较高,生态功能较弱。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绿地优化的建议,为创造主城区优良的城市绿地景观空间和自然生态环境提供参考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利用香格里拉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在ArcGIS9和Fragstats3.3软件支持下,选取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形状指数、平均斑块面积、分维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蔓延度指数等森林景观格局指标对香格里拉县森林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格里拉县冷杉林和高山松林斑块较多,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16.97%、14.43%,在总体景观中处于主导地位。阔叶林和灌木林斑块密度分别为0.2496、0.2118,景观较为破碎;香格里拉县森林景观多样性指数为2.1300,景观要素类型较丰富,天然林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木兰林管局八英庄林场拐磨沟流域森林景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资源管理》2015,(6):104-110
以木兰林管局八英庄林场拐磨沟流域的林相图、遥感影像及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Arc GIS10.0进行图形及数据处理分析。一级景观分类中,总斑块数为8个斑块,景观总面积为342.76 hm2,其中有林地占景观总面积比例最大;斑块形状指数和分维数最大的为未成林地,较小的是裸沙滩;斑块密度最大的为有林地,最小的是未成林地和裸沙滩;破碎度最大的是裸沙滩,最小的为有林地;景观多样性指数为0.57,最大多样性指数为0.92,相差较大,均匀度为0.62,一级景观分类斑块分布较不平衡。二级景观分类中,斑块总数合计为19块,其中在有林地中,占总景观面积最大的为落叶松林;斑块形状指数和分维数较大的为桦树林,较小小的为山杨林;斑块密度最大的为落叶松林,最小的为山杨林;破碎度最大的为山杏林,最小的为桦树林;二级景观分类景观多样性指数为0.79,最大多样性指数为0.89,两者相差不大,而且均匀度为0.89接近1,因此该流域二级景观分类斑块分布比较平衡。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林业》2021,(1):84-88
文章以四川乐山市2010年地表覆盖数据和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中心城区规划布局图为数据来源,运用ArcGIS软件提取其城市绿地信息并分类;而后利用FRAGSTATS景观格局软件对斑块平均面积、斑块密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聚集度指数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以总结乐山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目前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在现行规划下,中心城区斑块数量多,但绿地面积和斑块分布十分不平衡,各类型绿地差异较大;绿地斑块破碎度大,景观多样性较低;各绿地斑块差异性明显,绿地系统结构不完善。最后,针对以上问题从设计原则、设计策略、设计手法3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海口市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林业科技》2015,(3):142-146
选取1990年、2000年、2006年的海口市Landsat卫星影像,提取3个时期海口市城市绿地信息,并选取斑块数量、斑块面积、斑块密度、多样性、均匀性、破碎度等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海口市绿地景观动态。结果表明:在20 a的城市化进程中,海口市景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绿地景观面积减少,分布趋于离散等,其驱动因素为人口变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梁晖 《福建林业》2023,(4):21-25
基于永泰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利用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从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选取景观指数分析研究永泰县森林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林地景观面积为184433.02 hm2,占总面积的82.72%,其中乔木林地在林地景观类型中占明显优势,占林地景观面积的84.27%。(2)乔木景观平均斑块面积最大,破碎度最小;竹林地和宜林地的平均斑块面积最小,破碎度最大;乔木林地和竹林地斑块形状复杂,迹地的斑块形状简单;各类林地景观的聚集度高,均在90%以上。(3)研究区多由大的景观斑块构成,林地景观破碎程度较高,多样性较高,但林地景观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16.
以吉林省西部地区1984年和2014年2期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分析土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1984年,2014年景观格局指数以耕地、盐碱地和草地三种景观类型为优势景观,三者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85%以上,其中耕地的各项斑块类型指数均有显著上升,在景观格局中的作用逐渐增大;其他景观类型呈无规则、补丁状或岛状分布。景观密度指数与形状指数上升,说明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斑块形状愈加复杂;均匀度指数增加,说明景观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蔓延度指数增加,说明景观连通度增大;景观多样性降低,说明异质性减弱。盐碱地、沙地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09.77万hm2,占研究区总面积(509.22万hm2)42.64%,生态环境脆弱。人类不合理开荒放牧是土地荒漠化形成的重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7.
利用Quickbird和ETM影像对浙江省绍兴县北部平原220 km2区域内50个村庄景观格局热效应进行研究.通过5种地类斑块共45个景观指数之间、景观指数与环境亮温之间的数量关系分析表明:在核心区,各景观指数与环境亮温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性大小受地类斑块相对面积的影响明显;众多景观指数可分为破碎度类指数、覆盖率类指数、形状指数、核心区规模指数、100m缓冲区相关指数等几类,其中优势斑块和景观总体的破碎度类指数、覆盖率类指数是环境亮温的主要作用因子;该区景观复杂,景观结构指数对亮温的贡献约占总量的25%,数量结构指数对亮温的贡献约占75%.建立2个亮温多元线性模型,筛选出相应的亮温预测及调控因子组,结果显示在景观斑块数量结构一定的情况下,地类斑块边界稠密、众多小斑块均匀分布、增温斑块形状狭长、降温斑块形状圆满的村庄更有助于环境降温.在核心区+100,+200,+300m缓冲区,环境亮温的主导因子变为绿地水体覆盖率,村庄景观格局热效应问题的研究尺度以核心区+100m缓冲区范围为佳.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泰宁水利风景区为例,基于丰富的网络图文数据,运用ROST CM软件及内容分析法对景区感知意象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水文景观类照片数量最多,且所有景观类照片占比76.90%;涉及景区景观文本词汇最多,景区活动次之;语义网络以大金湖、上清溪和景色为核心展开,各景区景点与旅游活动之间存在紧密联系。2)在认知形象中景区景观主类目占比最大,其次是景区旅游活动和景区服务与设施;特色景观和活动是游客关注的焦点,但仍存在收费不明、服务态度差等不足之处。3)游客积极情绪占比高达80.80%,负面评论集中于景区门票服务和管理。该研究对拓宽水利生态旅游市场、完善水利风景区的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帽儿山地区是东北东部山区较典型的天然次生林区,本研究利用帽儿山实验林场1999年航测照片及1999年调查材料绘制而成的110000的林相图,110000的土地利用现状图(1999)和实地调查资料,在ARC/INFO及其它统计软件支持下,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帽儿山林场的景观空间格局及其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选取的景观空间格局度量指标包括斑块数量、斑块大小、斑块密度指数、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等。结果表明帽儿山实验林场的森林景观以软阔叶林为主,以其很强的萌糵能力在各景观中占绝对优势;在帽儿山各森林景观斑块中,天然次生林各景观斑块平均面积大于人工林各景观斑块平均面积;人工林各景观类型斑块密度指数高于天然次生林各景观类型斑块密度指数;天然林的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均匀度最高,其景观异质性程度也最高,但景观优势度小,各景观要素对景观整体结构、功能及其变化的控制作用较弱,人工林则相反。图1表1参16。  相似文献   

20.
①斑块特征指数分析表明:各景观类型的密度、分维数指数都较小,植被景观的深展指数都不高,扩散比较均匀,没有极端复杂的形状产生,植被景观在演替系列中还没有普遍达到演替的顶级,斑块之间自相似程度较高。②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总体多样性程度高。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与均匀度指数的结果所包含的意义一致,这种一致性充分说明了各植被景观类型分布均匀,各景观类型地位相差较小。③空间构型指数分析表明:保护区的斑块密度为1.001,即1 km2上有1.001个斑块。这说明斑块数目较少。各景观类型分布也较均匀。保护区景观破碎度指数为0.007,这表明该区植被景观在研究期内所表现的生境破碎化程度是很低的。每一植被景观类型破碎度指数最高的是灌丛和灌草丛景观,其次为栲林景观,其余的破碎度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内部生境破碎化指数以灌丛和灌草丛景观、栲林景观为最低,它们的单独斑块面积较大,故破碎化指数较低。其它景观类型的破碎化指数相差不大,这与植被顺向演替是相关的。景观分离度指数的排序结果与斑块密度的排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