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蛋鸡育成期后达到开产日龄,如期开始产蛋称为“适时开产”,具有以下好处:蛋重大,产蛋高峰期长,饲料报酬高,种蛋合格率、受精率、孵化率高,死淘率低。开产过早或过晚均有害无益。  相似文献   

2.
对新罗曼、海兰和亚发等3个褐壳蛋鸡的生产性能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新罗曼和海兰鸡的开产日龄分别为125d和133d,分别间隔25d和27d后进入90%产蛋高峰期.高峰期分别持续106d和99d;从开产起150d内,只总耗料量18.42kg和17.60kg;产蛋7.58kg和7.18kg:死淘率分别为3.57%和3.82%;单鸡收入分别为16.54元和15.48元。经评定以上两品种在当地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良好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3.
蛋鸡产蛋性能低下,主要表现为高峰期没有出现产蛋高峰,饲养至200日龄左右时,日产蛋率还在60%~80%徘徊或者虽上了高峰期,但维持的时间太短。  相似文献   

4.
正蛋鸡产蛋性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蛋鸡在正常情况下开产后5~7周进入产蛋高峰期,高峰期能维持半年左右,然而在生产实践中很多蛋鸡养殖户由于对蛋鸡产蛋性能认识不深和技术不到位影响鸡群生产性能的发挥,导致出现蛋鸡在产蛋高峰期产蛋率不稳定、产蛋率下降、产蛋高峰期缩短等现象。作者近年来通过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分析发现,采取对应的防治措施有望提高蛋鸡的产蛋性能,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探索引进绿壳蛋鸡群体生产性能。【方法】将1 200只绿壳蛋鸡饲养至261日龄,统计开产日龄、开产体重、开产蛋重、261日龄体重、蛋重、绿壳蛋率、个体总产蛋量、周产蛋率等生产指标。【结果】该群体的开产日龄为148日龄;开产体重为1 328.7g;开产蛋重为35.9g;261日龄体重为1 490.2g;蛋重为35.9g,产蛋量为35.98枚,单只鸡最大产蛋量为84枚;绿壳蛋率为90.39%;总产蛋量在40~49枚的个体最多;周产蛋率在前期一直保持稳定上升,27周龄以后呈现出不规律的起伏,主要范围在30.82%~50.23%,30周龄达到产蛋高峰。【结论】该群体个体间产蛋性能存在较大差异,可以通过加强选择强度,达到提高群体产蛋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冀贞阳 《新农业》2010,(12):23-23
蛋鸡开始产第一个蛋称为开产,此时的日龄称为开产日龄。对于不作个体记录的商品蛋鸡群,一般以群体产蛋率达到50%时作为开产日龄。不同品种的蛋鸡开产日龄不同,迪卡鸡119日龄、罗曼鸡126日龄、海蓝鸡140日龄、来航鸡150日龄、海赛克斯白140日龄。适时开产好处多,即鸡群初产蛋蛋重大,产蛋高峰持续期长,产蛋期饲料报酬高;种蛋合格率高,受精率高,孵化率高;死淘汰率低。  相似文献   

7.
<正>在正常情况下,蛋鸡开产后5~7周即达到产蛋高峰并维持8个月左右,以后的产蛋率逐渐下降。但有的鸡场或养殖专业户所饲养的蛋鸡却出现开产日期、产蛋高峰期延迟或产蛋高峰期缩短的现象,产蛋率不稳定,甚至达不到产蛋高峰期。引起蛋鸡产蛋量下降的原因很多,如某些传染病、饲养管理不善、用药不当、各种应激因素存在等,都会引起产蛋量下降。现将引起产蛋下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无产蛋高峰是指鸡产蛋性能低下。主要表现为到达产蛋高峰期的鸡没有出现产蛋高峰.饲养到200日龄左右时日产蛋率还在60%~80%徘徊,或者说虽然达到了产蛋高峰,但维持的时间太短,产蛋率异常下降,其主要表现为蛋鸡在产蛋期间产蛋率的急剧下降和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9月,徐州市某一规模养殖场发生产蛋鸡群体生病情况,该场养殖蛋鸡3批,其中产蛋高峰期蛋鸡4200余只,已过产蛋高峰期的蛋鸡3300余只,120日龄刚开产的蛋鸡近5000只。发病鸡为产蛋高峰期蛋鸡和已过产蛋高峰期的蛋鸡,刚开产的蛋鸡未发病。笔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剖检分析,确定所发疫病为鸡伤寒病,现将本病例诊断和治疗过程梳理总结,  相似文献   

10.
蛋鸡脱肛在养鸡生产中经常发生,常造成死淘率增加、经济效益降低,原因较多:一、育成鸡整齐度差,育成鸡密度大,强欺弱,饲料采食不均致使鸡只发育不等,大小不均,大鸡采食过多,弹性降低,产蛋时肛门外翻且难以复位而脱肛。小鸡因营养不良、瘦小、体成熟慢于性发育成熟期、早开产、强度的腹腔压力,致使脱肛。二、蛋鸡育成后期光照时间过长或开产初期突然过量增光也能促进蛋鸡提早产蛋,因而引起开产早期脱肛。三、后备母鸡在14~18周龄阶段,饲料能量水平低,蛋白质水平过高,易造成开产初期蛋重大,或双黄蛋增多,产蛋时强度翻肛而脱肛。四、蛋鸡因大…  相似文献   

11.
蛋鸡育雏提倡35天定终身,即蛋鸡从出生到35日龄的体重达标对产蛋鸡一生的产蛋性能影响重大。因为35天体重与开产体重密切相关。5-6周体重不达标的鸡,开产体重偏低,性成熟时容易体不成熟;同时35天的体重与品种遗传潜力的发挥密切相关,35天体重越大.品种的遗传潜力在产蛋期就会发挥的越充分:而且35天的体重还与免疫器官的发育密切相关,35天体重愈大,淋巴、脾脏、法氏囊等免疫器官发育就愈完善,特异免疫后的免疫应答良好,终生死淘率低。  相似文献   

12.
通过统计18~60周龄海兰褐壳蛋鸡产蛋率和蛋重等生产指标,并与其标准产蛋率和蛋重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描绘产蛋曲线来研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差异,从而探讨海兰褐壳蛋鸡在海南热带地区饲养产蛋性能能否达到品种标准。结果表明:海兰褐壳蛋鸡在开产后,从19周开始,急剧上升到高峰期,并且能维持10周左右的时间,然后才开始缓慢下降;整个过程除第26周外,趋势同标准产蛋曲线基本一致;说明海兰褐壳蛋鸡产蛋性能基本能达到品种标准,海南热带地区饲养也能发挥其遗传潜能。  相似文献   

13.
庞海鹏 《新农业》2009,(12):23-23
1.饲养密度大 除少数规模化养殖场外,绝大部分养殖户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育雏期密度大,使用四层甚至更高的育雏笼,造成育成期饲养空间紧张,育成鸡(40~50日龄)提前上产蛋笼,每个产蛋笼养4只鸡,个别5只鸡。鸡群整齐度差,体重不达标,骨架发育较小,产蛋高峰不明显,高峰期短,总产蛋量低。易发生呼吸道疾病和啄癖,死淘率高。应根据房舍面积,预算育雏数量,及时扩群,疏散密度。  相似文献   

14.
产蛋是性成熟后母鸡的正常生理机能之一。蛋鸡在开产后产蛋率逐渐增加并进入产蛋高峰期,优良蛋鸡的高峰期产蛋率应在92%-96%,维持一定的时间后,产蛋率逐渐下降进入一个产蛋率相对稳定的时期。养殖户经常遇到产蛋率突然下降的情况,其原因及预防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5.
苏泗 《农家致富》2006,(13):44-44
蛋鸡具有的许多生理特点是其长期进化的结果,当鸡的日龄、体重、体质等均达不到高产的生理要求时.通过补充高蛋白饲料的方法.使其提前达到产蛋高峰期无疑于杀鸡取卵。  相似文献   

16.
正前言:蛋鸡生产格局已经发生改变,科学化、良种化,规模化是趋势。同时,市场风险、疫病风险不断增大,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蛋鸡养殖的目的是赚钱,是发展。除去市场因素和饲料价格外,蛋鸡的产蛋率、死淘率、料蛋比、淘汰鸡的体重和产蛋高峰期长短决定了蛋鸡养殖的盈利水平,所以,顺应蛋鸡饲养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采用科学化、精细化的饲养管理措施,力争育雏、育成期体重周周达标,整齐度达95%以上,产蛋高峰  相似文献   

17.
层叠式笼养不同笼层鸡产蛋性状和蛋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层叠式笼养条件下,不同笼层对鸡产蛋性状和蛋品质的影响。选用5层层叠式笼养51周龄高产海兰蛋鸡,分别统计1~2层(上层)及3~5层(下层)的产蛋数、破蛋数,称量蛋重,并分别测定上、下层蛋品质,试验期63 d。结果显示,不同笼层产蛋率和破蛋率差异显著(P<0.05),而蛋重、死淘率和蛋品质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来看,分层笼养降低了破蛋率,不同笼层对产蛋性能有影响,但对蛋品质、死淘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蛋鸡初产期生殖功能的饲养调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变传统饲养方法调理蛋鸡初产期性机能变化对机体产生的内应激负效应.将1000只19周龄罗曼商品代蛋鸡等分为2组,群体产蛋率5%时,试验组限饲幅度为50%共10d,统计分析72周龄诸项经济性状指标.结果表明,与常规饲养方法比较,初产期短期限饲,鸡群开产日龄(群体50%产蛋率)晚7d,但进入产蛋高峰期(80%以上产蛋率)提前6d,高峰持续期长22d,入舍鸡产蛋量多12枚,产蛋期成活率提高2.4%;同时,脱肛少,畸形蛋率低,料蛋比效益好,特别是产蛋后期脂肪肝发病率低.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复合益生菌对蛋鸡饲喂效果的影响,本试验选取28周龄4457只健康罗曼褐壳商品蛋鸡,随机分成3组进行添加不同剂量复合微生态制剂试验,试验期20d,测定喂料量、产蛋数、产蛋重、破蛋数、死淘数。结果发现,在蛋鸡生产中应用复合益生菌制剂可以显著提高平均蛋重、日产蛋数,提高产蛋率1.2~3.5%,明显降低死淘率与破蛋率,料蛋比降低0.05%~0.15%,经济效益显著增加,减少抗生素使用,改善养殖环境,推进生态健康养殖。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症状是鼻粘膜发炎、流鼻涕、跟睑水肿、流泪、打喷嚏。该病多发生于育成鸡和产蛋鸡群,发病率高、可使蛋鸡产蛋率下降10~15%.使育成鸡生长停滞、开产延迟、死淘率增加,经济效益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