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1年生宜昌楠幼苗进行水分胁迫实验,做6个处理,分别为:不浇水、每日浇水、隔日浇水;水痕于盆迹的1/3、1/2、全部淹没。处理后观察幼苗的外形变化,测定幼苗的生长高度。实验表明:宜昌楠幼苗在干旱情况下出现枯死现象,在涝渍情况下叶片出现红色,排水试验后叶片开始恢复,叶片红色变浅。水分胁迫在不同程度上对宜昌楠的生长造成了影响,影响由胁迫程度、胁迫时间的不同而异。证明宜昌楠具有一定的抗涝渍能力,经过一定时间的水分胁迫后,解除水分胁迫,仍可恢复生长,不同的处理恢复情况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2.
云锦杜鹃种子繁育及幼树移栽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云锦杜鹃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幼树移栽试验,结果表明,云锦杜鹃种子的萌发率不高,在比较合适的基质(腐殖土 锯末和腐殖土 洗净剪碎的苔藓)中,萌发率为38.6%和38.2%;幼苗的生长状况也与基质密切相关。同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还与光照条件有一定的联系,直射光照射5h效果最佳。4-5月是幼树移栽的适宜时期,移栽成活率高达90%;但在干热气候条件下,强光照会使成活幼树的叶片变薄,叶绿素含量下降,并出现枯焦现象,甚至死亡。因此,光照和湿度是影响云锦杜鹃幼苗和幼树生长发育最主要的生境因素。  相似文献   

3.
大叶榉播种育苗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4a的大叶榉播种育苗试验,大叶榉种子于10月中下旬成熟,并有明显的大小年,大年种子出苗率高于小年种子。播种量75-150kg/hm^2。通过幼苗移栽、施肥、灌水、松土、除草、病虫害防治和及时修剪,1年生苗高可达到60-80cm,地径1.1cm,3年生苗高2.92m,胸径2.3cm。  相似文献   

4.
NaCl、KNO_3胁迫处理对麻疯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0.3%、0.5%、0.7%的NaCl溶液和KNO3溶液浸泡麻疯树(Jatropha curcasL.)种子(以自来水浸泡作对照)24 h后播种,置于温度25℃、光照12 h.d-1、光照强度2 000 lx条件下培养;15 d后将幼苗移栽置于自然条件下,观测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等指标。结果表明:盐溶液胁迫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比对照下降15%以上;0.5%的KNO3溶液处理麻疯树种子对其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0.7%的NaCl溶液和KNO3溶液能有效提高幼苗的抗性。  相似文献   

5.
沙棘种子检验幼苗率与质量分级试验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沙棘种子进行幼苗率检验试验,将结果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Ⅰ级沙棘种子发芽率与幼苗率对比差平均为5%,幼苗率≥75%;Ⅱ级沙棘种子发芽率与幼苗率对比差为6.4%,幼苗率65%~74%;Ⅲ级沙棘种子发芽率与幼苗率对比差为7.35%,幼苗率54%~63%.  相似文献   

6.
《林业科技》2021,46(4)
对天竺桂和樟树大苗采取不同的修剪方式,比较移栽后在不同修剪方式下天竺桂和樟树的成活率和生长特性,结果表明:采取修剪处理的天竺桂和樟树均可以达到90%以上的成活率,且显著高于全冠处理;修剪处理的天竺桂和樟树2周新芽萌发量和1年生枝条数较全冠处理均有所增加;修枝留冠的天竺桂和樟树胸径、树高和冠幅在所有处理中均为最大,各修剪处理的樟树胸径、树高和冠幅均大于天竺桂;不同修剪方式可以营造不同天竺桂和樟树冠形。在天竺桂和樟树大苗移栽后短期内截冠处理最有利于新芽的萌发,移栽后1年内修枝留冠处理则最有利于整株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针对七叶树种子是温带顽拗性种子、容易失水而影响种子的生命力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种子处理方法、育苗方法和遮荫处理对七叶树的播种和育苗技术进行研究,以期提高其种子萌发力和苗木生长质量。结果表明:冷层积处理的种子萌发率最高,可达到80%,高于温室盆播和秋播种子;温室盆播育苗,可以延长幼苗的生长期,其植株高度比大田育苗提高20%左右;50%遮荫显著提高七叶树的幼苗生长质量,75%遮荫使苗木的生长量降低。  相似文献   

8.
齿瓣石斛的胚培养技术及其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齿瓣石斛进行了胚培养、快速繁殖和移栽技术的研究表明:蒴果内胚的成熟程度影响胚萌发率;其中以金黄色者为佳;齿瓣石斛胚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改良N6,椰乳可以提高胚的萌发率,并增加繁殖系数,香蕉汁可以加速幼苗的生长及促进生根;移栽一个月后幼苗的成活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9.
南京椴芽苗移植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了南京椴种子解除休眠后不同播种方式和催芽程度移栽对苗木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种子"露白"后采用条播直接播种到大田,出苗率仅为10%;而直接播种到50T孔穴盘中,出苗率也仅为16%;将"露白"种子在15℃恒温培养箱中长到5 cm高、子叶完全展开时再移栽到穴盘中,幼苗成活率可达96%.此外,南京椴芽苗移栽后要立即喷施1∶500(m ∶m)的"恶霉灵",之后每7天1次,直至茎干木质化为止,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猝倒病发生.  相似文献   

10.
从叶片处理、林分郁闭度、移栽时间3个方面,探讨了擎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裸根幼苗移栽成活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研究了移栽后苗木生长量与郁闭度、移栽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法对擎天树幼苗的移栽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剪切50%叶面积的幼苗成活率显著高于不剪切的;郁闭度为0.4的林下移栽,擎天树幼苗成活率最高,生长量指标也最好;5月移栽的幼苗成活率最高,但3月移栽的幼苗苗高和根系生长最好。通过叶片剪切、林分郁闭度、移栽时间处理,有效调控适宜擎天树苗木移栽和生长的水分、温度和光照。  相似文献   

11.
红松苗龄型对苗木质量和造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春季播种、2年生红松苗(S2-0),春季播种、2年后移栽、再培育1年的3年生红松苗(S2-1),春季播种、2年后移栽、再培育2年的4年生红松苗(S2-2)、秋季播种、2年生红松苗(F2-0)为对象,研究不同苗龄间苗木质量和造林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与S2-0相比,S2-1苗高、地径、FOLR、单株生物量分别增加100%,108.2%,100%和398.4%,单株氮、磷、钾含量分别增加368.6%,646.2%和349.3%;S2-0造林成活率仅为67.5%,S2-1比S2-0造林成活率提高20.6%。S2-0移栽2年后,苗木质量提升幅度较移栽1年小;S2-2与S2-1造林成活率、地径生长量无显著差异。F2-0的苗高较S2-0大35.4%,造林成活率提高5.6%,秋季播种红松可促进苗木质量的提高。S2-2,S2-1,S2-0,F2-0的FOLR分别为18,14,7和7,FOLR与造林成活率、苗高、地径均显著相关,FOLR是评价红松苗木质量的简易、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新的邓恩桉容器苗培育技术即在室内用平盘垫滤纸作发芽床,与室外采用黄心土98%+过磷酸钙2%和黄心土50%+火烧土48%+过磷酸钙2%作为苗床,进行邓恩桉种子播种及以后的芽苗移栽,培育容器苗。对比的结果表明:采用室内平盘垫滤纸作为发芽床比室外的2种方法发芽率提高了22.1%-34.8%,苗高生长提高了53.8%-98%,成本降低了18%-47%。  相似文献   

13.
三尖杉切根育苗及造林成效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比试验表明,三尖杉小苗定距移栽切主根1/2~1/3,苗木质量优于无切根,切根是培育三尖杉壮苗的主要技术措施。应用切根苗造林,造林成活率较无切根苗高,幼林生长也更快。  相似文献   

14.
杉木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介绍了应用轻基质网袋容器培育杉木壮苗的新技术。以沙壤土为基质进行播种,幼苗高5-8cm时移入轻基质网袋容器,基质以松皮粉60%+锯末25%+炭化锯末15%为宜,约1a生时85%以上苗木的地径大于0.50cm、苗高大于25cm,这时即可出圃造林。  相似文献   

15.
采用平板稀释法研究了湿地松幼苗1 a中微生物根系数量的变化规律,为合理的生物防治时期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湿地松苗圃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湿地松幼苗根系的生长和发展可以大大促进其周围微生物的生长,受湿地松根系生长和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在松苗移栽后的几个月内,根际细菌和真菌的种群数量迅速增加,细菌比真菌的种群增长速度要快。利用生物防治细菌进行苗木猝倒病防治的最佳时期应该是在芽苗移栽后1个月以内。  相似文献   

16.
从广西、广东和湖南3个省份收集湿地松优良家系种子,采用大田育苗和容器育苗两种方式培育实生苗,对不同种源种子质量及苗期生长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种源的种子千粒重及发芽率均无显著差异,其中广东种子千粒重变异程度最低,发芽率最高;(2)不同种源间1a生大田苗和1a生容器苗的苗高和地径均无显著性差异,相比较而言,广西种源的苗木生长最好;(3)1a生大田苗的苗高和地径均高于容器苗,二者之间达显著差异,说明不同的育苗方式对苗木生长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7.
楸树优良无性系组培苗苗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引进的5个楸树无性系组培苗进行了苗期无性系对比试验,并对组培苗移栽时不同苗高和截干处理对1a生苗木生长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个无性系间1a生株高、地径生长量差异显著,冬季受冻害差异极显著,5个无性系中001-4表现最好;组培苗移栽前不同苗高和截干处理对无性系1a生长量不存在显著影响,苗期生长状况仅与无性系相关。本研究为楸树无性系组培苗的苗期选择及移栽方式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山核桃嫁接育苗技术研究与造林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连续3a对影响山核桃嫁接成活不同因素的试验表明,不同嫁接方法,其成活率影响极为显著,以挖骨接最好,达83%,贴睃接其次,为79%,切接和劈接最差。只有65%和42%;接穗类型不同,嫁接成活率也不同。其中生长枝成活率最高,达65.2%,其次是徒长枝,为45.2%,最差为结果枝,成活率只有12.1%;砧木不同,其成活率表现也不同,以本砧、化香为好,成活率分别是77%和79%;以4月上旬至5月中旬茎干基部生长活跃,树皮极易剥开且嫩叶有0.8—1.2cm长时留床或提早移植嫁接为好。生长枝与结果枝嫁接苗造林能使树体矮化,但以生长枝嫁接苗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不同季节,不同移栽技术处理试验,结果表明:3月底至4月初(清明节前)是深山含笑3年生苗的移栽适期,剪除全株叶片和留存叶基约1/4叶片的裸根苗移栽成活率分别达到97.2%和98.8%,留存部分叶片对移栽苗尽快恢复生长有好处,4月中,下旬移栽则应选择保水性能较好的土壤(如黄泥土)作圃地,剪除全株叶片和留存叶基约1/4叶片的裸根苗移栽成活率分别达到了96.6%和97.2%,如在保水性能较差的砂质土中移栽,则应剪除全部叶片,梅季移栽需坚持带土并剪除全部叶片,成活率可达90.67%,如在移植苗上方搭棚遮荫,则成活率可提高到95.33%,裸根和裸根打泥浆移栽的效果都很差,成活率在50%以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高脂马尾松扦插苗、实生苗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后2~5年,两种林分平均保存率均达到95%以上;3、4年生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差异极显著,4年生时扦插苗的幼林树高、胸径、冠幅、单株材积平均分别高于同龄实生苗的13.11%、24.95%、18.53%和69.81%,说明利用优良无性系繁殖扦插苗进行造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