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白僵菌对森林害虫致病机理和白僵菌流行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我国对白僵菌的利用有很长的历史,早在唐、宋年间已开始用白僵蚕做中药治病。不过,有意识地利用其防治农林害虫,还是本世纪50年代才逐渐地发展起来的。随着近年来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利用白僵菌防治农林害虫的面积在逐渐扩大,目前全国防治已达1200万亩,最高年份达2000余万亩。本文就白僵菌对森林害虫致病机理和病原流行的一些研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用白僵菌防治森林害虫效果好前景广阔。1973年,我省开始从外省引进自僵菌菌种进行土法生产。迄今为止,已建立四个白信菌土法生产工厂,每年生产一百多吨,可防治数万亩森林害虫。利用自僵菌防治松毛虫,在我省已取得  相似文献   

3.
白僵菌是目前我国生产规模最大、应用面积最广、深受群众欢迎的一种生物制剂。近几年,全国每年用白僵菌防治森林害虫的面积约54万公顷,是南方各省开展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特别是广东、广西和福建,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面积占整个防治面积有的高达70%以上。白僵菌虽然早在50年代就已在农林害虫防治上得到应用,但林业上大规模地生产和应用还是1970年林业部在广东新会县召开白僵菌防治现场会议之后,南方各省几乎都建有白僵菌厂,有的多达几十家,北方部分省也有的建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毛虫属鳞翅Et、枯叶蛾科,分布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主要以幼虫危害马尾松、黑松、湿地松、火炬松,是我国南方主要的森林害虫。我国于上世纪中期就开展了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的研究,到70年代,全国已发展到64个白僵菌厂,年生产球孢白僵菌2100多吨,年防治面积达50万公顷,约占森林害虫生物防治总面积的80%。  相似文献   

5.
白僵菌防治森林害虫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述了白僵菌在森林害虫生物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概况,主要包括:白僵菌防治森林害虫的主要种类,白僵菌对昆虫的致病机理,白僵菌致病力的影响因素,以及白僵菌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正> 森林害虫给林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是严重的。我国已发现的森林害虫多达2300多种,主要森林害虫有20余种,仅松毛虫一类每年发生面积约260万ha,减少林木生长量达500多万m~3。有些森林害虫防治很困难,例如舞毒蛾、松毛虫,国内外至今尚未找到十分理想的防治方法。本文就森林及其虫害的特  相似文献   

7.
白僵菌能寄生于200多种昆虫,我国主要用于防治森林害虫以及玉米、高梁、水稻螟虫等。在生产白僵菌过程中由于缺乏安全防护措施,工人出现发冷、发烧、咳嗽等症状。为防止其危害,现将有关白僵菌的毒性及其防护措施综述如下: 对动物的毒害近年来已有一些动物实验报告,大多数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白僵菌生产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僵菌是当前世界上防治害虫应用较广的一种虫生真菌,对多种农林害虫具有致死作用,我省从70年代开始生产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本文根据多年来我省白僵菌的生产应用情况,对近年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国森林食叶害虫防治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森林食叶害虫研究概况。化学杀虫剂是防治食叶害虫的主要手段,在树干上涂毒环、打孔注药可防治多种食叶害虫。松毛虫赤眼蜂和白僵菌已被大量应用。利用病毒治虫正在发展。用黑光灯诱杀可降低害虫密度。  相似文献   

10.
本刊于1981年第一期发表了我所沈文生同志一九六四年对“苏云金杆菌和白僵菌感染木薯蚕的毒效试验研究”一文,证明白僵菌只能侵染马尾松毛虫,不感染木薯蚕,由于近年来应用白僵菌防治森林害虫面积逐步扩大,效果较好,对控制害虫的大发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蚕业部门则担心白僵菌对蚕业生产造成危害,提出不要在林间使用白僵菌防治害虫,因此,我所孙明雅、施仲美同志又对此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白僵菌对木茹蚕可以感病,但致病率很低,现发表此文。  相似文献   

11.
白僵菌超低容量油剂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尾松毛虫 (Dendrolimuspunctatus)是危害福建省松林最严重的食叶害虫 ,年均发生面积达 8万hm2 ,给林业生产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球孢白僵菌 (Beauveriabassiana)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森林害虫防治的生物杀虫剂 ,用于防治马尾松毛虫占福建省森林病虫害防治面积的 70 %以上 ,是一类倍受关注的昆虫病原真菌 ,尤其是白僵菌粉剂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但白僵菌的菌粉体积大 ,运输、贮藏不方便 ,用菌量大 ,效果不稳定。为解决上述问题 ,Prior等 ( 1 988)通过对白僵菌的研究 ,首次提出了将昆虫病原真菌的分生孢子悬浮于油中增强其致病力并用于蝗虫防治的想法。与水剂相比 ,油剂在低的相对湿度下更有利于孢子的萌发 ,同时在高温下也更能延长孢子的寿命 ;油剂还有利于孢子在疏水基质上的吸附 ,如昆虫体壁或植物表面 ,可以说它是一种用于防治农林害虫的有效剂型。对白僵菌油剂的研制 ,安徽农业大学等在“八五”期间就开始了较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未见在林间使用推广的报道 (李农昌等 ,1 996a ;1 996b)。如何使白僵菌油剂能在林间使用上行之有效 ,是一个...  相似文献   

12.
谈谈白僵菌     
松毛虫是我省危害松林的主要害虫,全省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万亩,最大发生年高到300—400万亩,严重影响林木生长,造成极大的损失,同时又影响人畜的安全,是森林大敌。近几年来,我省一些地区采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取得了一定效果,还在玉溪、思茅等地建立了生产白僵菌的工厂。为了更好  相似文献   

13.
用柞蚕蛹蛋白生产高含孢量白僵菌产孢量高,孢子个体大,专化性强。用其防治森林害虫无论是配成何种剂型使用,只要每公顷施菌量达50万亿以上,其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且防治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4.
我国研究应用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其中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最多最广泛的一个病原真菌。据统计全国白僵菌的年产量达3,000t 以上,防治面积高的年分达2,000万亩,防治对象有60多种,其中主要对象在林业上是松毛虫(Dendrolimus spp.)、松毒蛾(Dasydira sp.)、木麻黄毒蛾(Lymantria xylina):农业上主要是玉米螟(Astrinia sp.)。防治效果在80%以上。我国系统的开展白僵菌防治害虫的研  相似文献   

15.
白僵菌防治杨干象虫和蝙蝠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国生物防治工作的广泛而深入地开展,白僵菌在农林业生产实践中已用于防治多种害虫,但在防治杨干象等杨树枝干害虫方面,还缺乏经验。而在自然情况下,发现杨干象虫和蝙蝠蛾幼虫,都有白僵菌寄生,只是寄生率不高。为探讨利用自僵菌防治这两种害虫的途径,我们自1976年以来,在过去工作的基  相似文献   

16.
利用白僵菌进行园林植物虫害生物防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使危害园林树种的一些害虫产生很强的抗药性,同时也杀灭了大量天敌,使害虫猖獗,难以防治。而多种化学农药严重污染水源、大气和土壤,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每年用于防治病虫害的资金可达几万、十几万不等。吉林市园林科研所引进白僵菌并生产扩繁进行对几种害虫进行生物应用防治试验,以克服化学防治所带来的诸多弊端。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毛虫是为害马尾松树的主要森林害虫之一。河南省信阳市有马尾松林300万亩,占全市有林面积的60%。占全省马尾松林的80%以上。他们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使马尾松毛虫发生周期从3年延长到4年-5年。八十年代末,他们在武汉大学病毒系两位教授的帮助下,开始采取白僵菌 CPV(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马尾松毛虫技术。15年来,共防治马尾松毛虫近  相似文献   

18.
白僵菌防治沙棘木蠹蛾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僵菌是重要的虫生真菌,用于防治多种农林害虫。本项目根据沙棘木蠹蛾幼虫的生物学特性,利用白僵菌对其幼虫进行防治。结果表明:驯化后的白僵菌菌悬液寄生率可达67.8%。驯化后的白僵菌菌悬液可有效抑制沙棘木蠹蛾的扩散蔓延,防治其大发生。  相似文献   

19.
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有特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马尾松毛虫多发生区域,全区平均每年发生面积300多万亩,严重威胁着森林资源的安全。为了防治马尾松毛虫,广西推广应用白僵菌作为防治马尾松毛虫的重要手段,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有效地控制了马尾松毛虫的成灾和危害,减少了虫灾造成的林木损失。广西生产和使用白僵菌已有30多年的历史,早在初年代就开始了白鹰菌生产和用它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1970年后,随着林业部应用白僵菌防治害虫技术在全国的推广,广西发展更快。从1971年到1995年、全区累计生产白僵菌原粉452万公斤,平均每年生产17.38万公斤,使用白僵菌防治…  相似文献   

20.
<正> 为总结各地应用白僵防治森林害虫的经验,进一步提高白僵菌的生产质量和使用效果,林业部森保局于6月30日至7月4日,在辽宁省建平县召开了经验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17省、自治区林业生产、科研、教学单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