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包括了耕整地机械化技术、种植机械化技术、田间管理机械化技术、收获与装载运输机械化技术及收获后处理机械化技术等。实现甘蔗生产机械化,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我国蔗糖产业的竞争力。甘蔗种植应选用适应宽行距、宿根性好、糖分转化能力强的品种,种植行距1.2~1.4m。采用相应的栽培和施肥技术,保证每亩种芽量达到当地农艺要求,提高甘蔗宽行距种植的产量。采用机械化  相似文献   

2.
正第四节甘蔗种植机械化技术一、技术定义及应用现状(一)技术定义甘蔗种植机械化技术是指使用种植机械进行开沟、施肥、斩种、消毒、摆种、覆土、压土、铺膜等工序的技术。(二)技术作用与效果1.行距、覆土厚度保持均匀一致,有利于甘蔗中耕、施肥、喷药、收获等机械化作业。2.保水保墒,利于蔗种发芽。3.工作效率高,作业成本低。(三)技术应用意义甘蔗是一种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宿根作物,一年收获一次,  相似文献   

3.
影响甘蔗机械收割蔗蔸质量的农艺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大田生产机械收获条件下,甘蔗品种、种植行距和倒伏甘蔗等农艺因素对机收蔗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品种对机收蔗蔸质量有明显影响,表现为品种脱叶性较好的蔗蔸留茬高度较小、品种纤维分含量较高的蔗蔸破头率较低,品种的脱叶性对蔗蔸破头率、纤维分含量对蔗蔸留茬高度的影响没有明显规律;在1.0~1.3m种植行距范围内,随着行距加大,蔗桩开裂长度明显减小,蔗蔸的地下总芽数、低位芽数和活芽数则显明增加,1.2~1.3m种植行距的机收蔗蔸质量优于1.0~1.1m种植行距;与不倒伏甘蔗比较,倒伏甘蔗的蔗蔸留茬高度和蔗蔸破头率都显著提高,提出了选用抗倒性强品种和增强蔗株抗倒力,有利于提高机收蔗蔸质量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湛江农垦是我国最早开展甘蔗机械化收获大田作业的单位。本文回顾了自2011/2012年榨季以来,该单位使用的甘蔗收割机机型、机组配套、作业成本和作业效果等机械化作业实践情况,并做了简要分析,得出结论:机械化收获是我国甘蔗产业亟需推广应用的技术;行距是影响甘蔗收割机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的关键农艺参数;针对目前农场1.2 m的种植行距,我国需要有适合1.2 m行距的甘蔗收割机;糖厂、农机服务公司和蔗农之间现有机制阻碍了甘蔗收获机械化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合适的协调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对广东省主产蔗区甘蔗收获机械化展开调研期间,深入了解了广东省甘蔗生产以及收获现状,对甘蔗收获机械化进程缓慢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指出了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推动广东省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整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试验应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是广西重要的经济作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60%。在甘蔗生产中,劳动强度最大,用工最多的是收割环节,也是甘蔗生产机械化的难点。降低蔗糖生产成本,首先是降低原料蔗生产成本的问题。因此大力研制发展甘蔗机械化收获技术是农机人的职责。近年来,柳州汉森机械有限公司研制的HSSZ-1800型整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试验应用取得较大成功,基本解决了上述问题。该机型相对较适合我区甘蔗机械化收割的实际。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甘蔗深耕深松机械化技术、甘蔗机械化种植技术、甘蔗灌溉机械化技术、甘蔗中耕培土机械化技术、蔗叶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宿根甘蔗破垄平茬机械化技术等甘蔗机械化栽培技术的内涵,提出了各技术环节的作用,为提升甘蔗产量、节省种植成本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参考。  相似文献   

8.
甘蔗人工砍切过程的仿真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甘蔗根部切割质量直接关系到收获过程中的损失和宿根质量。机械化收获甘蔗普遍存在割茬不齐、破头率高、收获损失大等问题,而人工砍蔗切割质量好,甘蔗损失小。为了研究人工砍蔗的机理,运用高速摄影技术,对人工砍蔗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仿照人工砍蔗过程建立了摆锤切割试验台,为进一步改进根切器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甘蔗剥叶机械化技术及运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技术应用的意义目前广西蔗区甘蔗机械化程度很低,特别是甘蔗收获环节。但收获作业量占甘蔗种植总作业量的55%,据统计,收获作业各道工序时间比例分别为:收割17.2%、剥叶59.3%、清理打捆10.9%、运输12.8%。由此可见,在收获环节中剥叶所占用的时间最长,劳动强度最大,是甘蔗收获机械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甘蔗种植机械化现状,阐述了机器视觉技术在甘蔗种植机械化中的意义,提出发展预切种式甘蔗种植机的总体方向,引入机器视觉技术实现蔗种自动识别与切断,克服人工切断与机器定长切断蔗种的不足,采用基于边缘拟合的算法识别甘蔗茎节正确率达80%,为甘蔗种植的精确化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甘蔗收获环节是我国甘蔗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对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的现状进行研究,对发展甘蔗机收提供参考。甘蔗机械化收获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仅关注解决其中某一方面的问题不足以推动其稳步向前发展。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当前甘蔗机械化收获所遇到的问题,剖析其中原因,并从农机技术、农艺技术、管理技术、制糖工艺、适度规模化种植生产、行业标准、市场环境和运营主体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推广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的重要意义 蔗糖业是我地区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的重要支柱,我地区经过多年的努力,糖蔗生产不仅从面积上,而且从单产上、总产上和蔗质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但是,作为重要经济支柱的糖蔗生产,除了一些单项的低水平的机耕机耙作业外,大多数仍然是传统的人畜力耕作和传统的种植方式,浅耕、浅开行、浅种植,耕作较粗糙,耕作整地和种植方式均处于落后状态。这些落后的传统耕作和田间管理制度,使糖蔗生产难以大幅度地、稳定地提高生产率和上地产出率,难以达到“三高”水平要求。所以说,若不采用综合机械化耕作,包括田间中耕机械化的新技术、新的种植制度,就无法全面改变糖蔗生产的落后状态。因此,甘蔗生产必须走“五化”(即基地规模化、品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管理智能化、灌溉水利化)发展的路子。其中生产机械化,引起了大家的重视。10多年来,地区农机局曾经开展了甘蔗增产机械化深耕深松技术的开发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农机部门在科技兴蔗的推动下,在继续推广应用甘蔗机械深耕深松技术基础上,又进行了甘蔗中耕综合机械化技术革新开发推广,解决了我地区长期以来甘蔗中耕机械和实用中耕作业技术难题,填补了本地区甘蔗中耕机...  相似文献   

13.
一、推广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的重要意义 蔗糖业是我地区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的重要支柱,我地区经过多年的努力,糖蔗生产不仅从面积上,而且从单产上、总产上和蔗质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但是,作为重要经济支柱的糖蔗生产,除了一些单项的低水平的机耕机耙作业外,大多数仍然是传统的人畜力耕作和传统的种植方式,浅耕、浅开行、浅种植,耕作较粗糙,耕作整地和种植方式均处于落后状态。这些落后的传统耕作和田间管理制度,使糖蔗生产难以大幅度地、稳定地提高生产率和上地产出率,难以达到“三高”水平要求。所以说,若不采用综合机械化耕作,包括田间中耕机械化的新技术、新的种植制度,就无法全面改变糖蔗生产的落后状态。因此,甘蔗生产必须走“五化”(即基地规模化、品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管理智能化、灌溉水利化)发展的路子。其中生产机械化,引起了大家的重视。10多年来,地区农机局曾经开展了甘蔗增产机械化深耕深松技术的开发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农机部门在科技兴蔗的推动下,在继续推广应用甘蔗机械深耕深松技术基础上,又进行了甘蔗中耕综合机械化技术革新开发推广,解决了我地区长期以来甘蔗中耕机械和实用中耕作业技术难题,填补了本地区甘蔗中耕机...  相似文献   

14.
为大力推行甘蔗标准化、规模化种植,新年伊始,来宾市兴宾区农机管理部门采取有力措施,紧紧抓住一个“早”字,全力以赴投入甘蔗机械化深耕深松和种植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早宣传,动员农民采用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目前兴宾区蔗地的耕整85%以上已经采用机械化作业,对促进甘蔗高产稳产起到很大的作用。为了加快推广蔗地深耕深松、种植和中耕培土机械化技术,今年春耕春种开始以来,农机管理部门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以及发放各种宣传资料,广泛宣传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的重要意义、典型经验、发展前景,积极引导农民使用大马力拖拉机、甘蔗种植机进行蔗地深耕深松和种植。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甘蔗收获环节是我国甘蔗产业发展的"瓶颈",对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的现状进行研究,进而优化我国甘蔗产业的结构尤为重要.为此,概述了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的技术,并对现阶段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了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主要以国外引进的8台CASE 7000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为主,其机械收割面积相对全国近1 80万hm<'2>的植蔗面积来讲约等于0.因此,针对当前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一种高效节本绿色甘蔗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一、模式说明本模式主要包括机械化蔗田的宜机化整治、深松整地、种植、田间管理、收获等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规范及配套的农业技术要求,适用于应用大中型甘蔗生产机械装备进行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大中型规模化种植蔗地。二、机具配套  相似文献   

17.
切段甘蔗收获技术是我国甘蔗收获机械化的主推技术,入厂原料蔗含杂率较高,特别是机收原料蔗泥土含量较大,使糖厂产生抵触,影响机械化收获技术的推广.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糖厂原料蔗滚筒除杂装置,并对所设计的滚筒除杂装置进行EDEM试验仿真.为了研究滚筒除杂装置的结构参数和作业参数对除杂率及质量流率的影响,采用3因素3水平正...  相似文献   

18.
<正>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糖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广西将实现500万亩糖料蔗基地全程机械化生产,其余蔗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其中耕作机械化水平90%左右,种植机械化水平80%左右,收获机械化水平50%以上。同时,按照糖料蔗示范基地建设全程机械化技术内容要求,深耕深度要求30cm以上,深松深度要求40cm~60cm,甘蔗联合种植:开行(沟)→  相似文献   

19.
基于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的甘蔗种植机械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盛  李明 《农机化研究》2017,(6):198-201
针对当前甘蔗种植机械化现状,优化机具设计,并应用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自动识别切种长度,预切甘蔗种,以便实现精密化、机械化的甘蔗种植。在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支持下优化设计甘蔗种植设备,不仅可提升识别甘蔗茎节的正确率(提升80%),还可以提升甘蔗种植效益(提升20%),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此,设计了基于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甘的蔗种植机械化设备,可提升甘蔗种植机械化水平,提高甘蔗预切种正确率,提升甘蔗机械化种植效益,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机械收割对不同种植行距宿根蔗的生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在1.0m、1.1m、1.2m和1.3m4种行距下新植蔗机械收割与人工收割的宿根蔗生长效应,探讨机械化收割对宿根蔗生长的影响,为甘蔗机械化收获的农艺配套技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0m、1.1m、1.2m、1.3m行距的机收处理的单位面积蔗茎产量和公顷含糖量与人收处理的比较值分别为6.04%、5.31%、10.37%、2.99%和-9.57%、4.55%、12.18%、3.27%,但均未达到5%显著水平;1.3m行距机收处理的单位面积蔗茎产量较其余3个机收处理降低26.64%~32.55%,差异达5%显著或1%极显著水平,公顷含糖量较1.1m机收处理降低30.38%,差异达5%显著水平,其余行距的机收处理间的单位面积蔗茎产量和公顷含糖量差异不显著;1.0~1.3m行距下机械收割不影响宿根蔗产量形成和蔗糖分积累;1.3m行距宜适当增大种植密度,以增加有效茎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