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本文对一年生黄精实生苗进行了长达2a的地下部分生长发育动态观测,以期为黄精实生苗种植生产提供参考。研究表明:一年生黄精实生苗地下根系在2a的生长时间内,总根长、最长根、根数、地下块茎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分别达到189.1cm、21.5cm、42.51根、33.05g、3.516g,分别增长了7.87倍、4.36倍、5.314倍、20.63倍、14.87倍。随着生长年限增加,根系生物量所占比例逐步下降,在春夏季黄精生长迅速,在秋冬季生长缓慢,在每年气温最低的1—2月份还会出现停止生长的现象。一年生黄精实生苗根数、根长在第1年的净增加值要高于第2年,而第1年的根系生物量和块茎生物量净增加值要显著低于第2年。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复合经营的立竹密度,以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3种立竹密度D1(1 500~2 500株·hm-2),D2(2 500~3 500株·hm-2),D3(3 500~4 500株·hm-2)的陡坡地粗放经营毛竹林为对象,调查分析了不同立竹密度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种群生长状况和生物量积累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毛竹林立竹密度对多花黄精地径、叶片叶绿素值和各构件生物量分配比例影响不明显,而对多花黄精种群密度、株高、各构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积累有一定的影响,均随着立竹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不同立竹密度毛竹林下的多花黄精生物量分配格局均为地下块茎>根、叶、地上茎,地下块茎生物量分配比例占70%以上,显著大于生物量分配比例差异不明显的其他器官(P<0.05)。立竹密度是影响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种群生长的重要因素,在试验毛竹林立地条件和经营水平情况下,毛竹?鄄多花黄精复合经营适宜的立竹密度为1 500~2 500株·hm-2。图1表6参22  相似文献   

3.
采用沙培方法,研究铅对花生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幼苗的株高、根长,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等指标的影响,并分析了铅对各项指标影响的高低。结果表明:铅对花生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一定影响,花生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幼苗的株高、根长,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与铅处理的浓度变化均为显著的高度负相关关系;在铅抑制毒害方面,铅对发芽势的影响大于发芽率,对根长的影响大于株高,对叶绿素a的影响大于叶绿素b。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产地黄精块茎食用相关营养成分的差异情况,选取河南信阳、江西九华山、浙江宁波等地区的多花黄精和长梗黄精块茎,分别测定黄酮、游离氨基酸、可溶性淀粉、可溶性蛋白、总糖、可溶性总糖、多糖、粗脂肪、粗纤维和含水量等10个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多花黄精间以及长梗黄精与多花黄精间存在显著差异;宁海种源的多花黄精块茎的游离氨基酸、总糖、多糖等营养指标含量较另2个种源多花黄精高;宁海种源的长梗黄精有6个指标要优于多花黄精。  相似文献   

5.
以2年生块茎生长而成的多花黄精植株为试验材料,以全光照为对照,测定轻度、中度、重度遮阴处理对其生长及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分析了多花黄精对遮阴处理的生理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大即减少透光率,多花黄精的块、根、叶生物量呈减少的趋势,茎生物量呈增加的趋势,重度遮阴时,其块、叶、根、茎鲜质量分别比CK减少了42.90%、44.67%和81.82%和增加了36.36%。遮阴能够显著改变多花黄精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但对其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叶绿素a/b值的影响不显著;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以中度遮阴处理最高,重度遮阴处理最低,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63和1.21倍;叶片游离脯氨酸、丙二醛、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且中度遮阴处理时,分别比对照减少了24.13%、57.00%、6.69%、32.94%、44.94%和47.49%。因此,多花黄精在中度遮阴处理下会通过调节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等进行适应性生长。  相似文献   

6.
为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黄精种植选择适宜类型品种提供参考,比较了多花黄精和长梗黄精的产量性状。结果表明:多花黄精块茎粗壮、外形饱满、长势良好,平均产量为5 276.71kg/667m2,较长梗黄精显著增产123.08%,成活率为96.4%,较长梗黄精高8.4%;多花黄精适宜在景宁推广种植。同时介绍了多花黄精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对梧桐种子进行浓硫酸浸种处理,设置0、10、20、30、40、50、60、70、80 min 9个浸种时间.通过测定种子发芽势、发芽率以及侧根数与根重,研究浓硫酸不同处理时间对梧桐种子的萌发率、根系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浓硫酸处理对梧桐种子的萌发及根系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不同处理时间对梧桐种子发芽率及根系生长均有较明显的差异,其中浓硫酸处理时间为20 min时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分别为66%和89%;而浓硫酸处理时间为40 min时根系生长效果最好,侧根数和根重分别为10.65条和0.06g.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和Zn~(2+)复配浸种对盐胁迫下棉花(Gossypium spp.)幼苗生长的影响,以鲁21为材料,考察了不同浓度的SNP和Zn~(2+)复配浸种后对盐胁迫下棉花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幼苗叶片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SNP和Zn~(2+)复配浸种能显著提高盐胁迫条件下棉花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提高棉花幼苗根系活力、POD活性、SOD活性、叶绿素及脯氨酸含量,并能显著降低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及MDA含量,其中以0.10 mmol/L SNP和20 mg/L Zn~(2+)复配浸种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比较接种菌根真菌与未接种菌根真菌2种处理下多花黄精的种子萌发率、出苗率、根系长度以及植物激素等指标,发现接种菌根真菌可以显著提高多花黄精种子萌发率(87.3%)、出苗率(75.6%)和根系长度(7.79 cm)。通过测定激素含量,发现以上结果可能是由于菌根共生显著提高种子赤霉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含量,降低了脱落酸的含量。本研究为菌根真菌促进多花黄精种子菌根化育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Cu2+、Mn2+、Mg2+胁迫对小麦种子发芽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浓度Cu^2 、Mn^2 、Mg^2 胁迫,研究其对小麦种子发芽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0.1%浓度的Cu^2 胁迫对小麦种子发芽影响最大,导致小麦叶片呈黄绿色,苗矮小,根系衰退,发芽势和发芽率大幅度降低,不正常幼苗和未发芽种子数增加。≥0.1%浓度的Mn^2 胁迫对小麦种子发芽产生负面影响,幼苗新生叶尖全部枯黄,叶片相对较短,根系生长受抑制。≥0.5%浓度的Mn^2 胁迫对小麦种子发芽产生较明显影响。≤0.5%浓度的Mg^2 胁迫对小麦种子发芽的影响较小,与对照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通过蒸馏水浸提的方法收集到花生叶片淋溶液,研究了其对花生种子发芽、幼苗根系活力、保护酶活性等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叶片淋溶液在较低浓度时对种子的发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对其种子胚根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叶片淋溶液处理后,与对照相比,花生幼苗根系活力显著降低,SOD和POD活性增强,MDA含量增加,且都随着淋溶液浓度增加而增加。花生叶片淋溶液当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对花生种子发芽和幼苗的生长发育产生自毒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外源NO对渗透胁迫下黄瓜(Cucumis sativus L.)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作用。【方法】在25% PEG-6000胁迫下,研究0.1和0.5 mmol•L-1SNP(硝普钠)对黄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叶片氧化损伤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0.1 mmol•L-1 SNP处理能显著缓解25%PEG-6000的胁迫伤害,使黄瓜种子萌发率提高0.24倍,发芽指数提高0.86倍,活力指数提高3.01倍;幼苗株高、根长和干重分别提高1.15,2.17和1.16倍;叶片Pro含量提高50.99%,SOD,CAT,POD和APX活性分别提高42.39%,66.58%,79.03%和116.39%,MDA含量降低80.50%。与0.1 mmol•L-1 SNP处理相比,0.5 mmol•L-1 SNP处理促进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缓解叶片氧化损伤和提高保护酶活性的作用明显或显著降低。【结论】0.1 mmol•L-1 SNP能显著促进渗透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明显缓解叶片氧化损伤,显著提高SOD等保护酶活性;0.5 mmol•L-1 SNP的有效作用减弱,甚至抑制SOD活性。  相似文献   

13.
 以福州宽杆芥菜为试验材料,以铅为变量,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设9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通过种子萌发试验来研究铅胁迫对宽杆芥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铅浓度的增加,宽杆芥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发芽指数、相对发芽指数、萌发活力指数、相对萌发活力指数、苗高、主根长、侧根数、根鲜重和根干重均显著下降。当铅浓度0~200mg/L时,叶绿素a,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递增的趋势;当铅浓度200~1500mg/L时,这些指标下降。当铅浓度0~100mg/L时,叶绿素b含量呈递增的趋势;当铅浓度100~1500mg/L时,叶绿素b含量呈下降的趋势。总之,重金属铅抑制芥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但低浓度的铅能促进芥菜叶片光合色素的积累,高浓度的铅抑制芥菜叶片光合色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葛藤(Pueraria lobate)幼苗对低磷胁迫的适应机制,选取来自澳大利亚和我国湖南和江苏的3个不同种源的葛藤为试验材料,设置0.5(常磷)、0.05(低磷)和0.005 (极低磷) mmol·L-1 3种不同KH2PO4浓度处理,测定不同磷处理下3个不同种源葛藤幼苗的生长及生理响应。结果表明,0.05 mmol·L-1磷处理下,3个不同种源葛藤的根长、根表面积、根直径等根系指标和叶面积、叶周长等叶片指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表明葛藤具有一定的耐低磷性;在0.005 mmol·L-1磷处理下,湖南和江苏葛藤的根系指标较澳大利亚葛藤受到了明显抑制,但湖南葛藤的叶片形态指标呈增长趋势。3个不同种源葛藤在低磷胁迫下的根和叶中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但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综上所述,澳大利亚葛藤的耐低磷能力强,具有较高的种植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铅胁迫对灰绿藜和小藜2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灰绿藜和小藜2种藜科植物为研究对象,初步研究了不同浓度铅胁迫对其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相应铅质量浓度对叶片 SOD、POD、CAT水平的影响。[结果]2种藜种子的发芽势随着铅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小藜和灰绿藜种子的发芽势分别在25和50 mg/L铅溶液浓度下达到最大;而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同时芽长和根长也逐渐降低。灰绿藜和小藜叶片 SOD、POD、CAT的活性随着铅处理浓度的增加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灰绿藜和小藜幼苗 SOD及 POD活性分别在200、100 mg/kg铅浓度下达到最高,而 CAT的活性则在100 mg/kg铅浓度时达到最大。[结论]2种藜对铅胁迫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可作为土壤铅污染富集植物的备选物种。  相似文献   

16.
铬胁迫对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油菜种子在重金属铬胁迫下的萌发情况,以及铬对幼苗萌发的毒性效应,用不同浓度的Cr6+处理油菜种子,研究Cr6+对油研10号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铬浓度提高,油菜种子发芽率(势)、苗/根长、生物量及含水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抑制率下降明显.方差分析表明,各指标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其中,铬对油菜根长抑制率最显著.以根长受铬胁迫抑制率求得线性回归方程为y=8.8608x2-110.8516x+330.6251.油研10号种子萌发在铬胁迫下的半致死浓度和极限浓度分别为123.57 mg/L和330.63 mg/L.  相似文献   

17.
盐胁迫下赤霉素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外源GA3对盐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质量浓度GA3的各处理,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显著高于NaCl胁迫处理,其中以100mg/L GA3处理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幼苗的叶面积、根长、根冠比也最大,同时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最高,幼苗叶片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摩尔分数(Ci)及蒸腾速率(Tr)等均达到最大;而当赤霉素的质量浓度为50mg/L时,叶片中的POD活性为2 005U/(g·min),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18.
以连香树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种覆土厚度与不同覆盖材料对出苗的影响,观察了苗期抗性,生长节律,调查总结年生长状况等。结果表明:以开沟覆土0.2cm出苗最高,播种覆土厚度0.2cm分别比覆土厚0.4、0.6cm提高出苗率36.6%和62.7%。相同播种深度不同覆盖措施条件下,以拱棚覆盖出苗效果好。经苗期抗性观测,当年苗6~7月高温期易发生叶面日灼,立枯病。生长结果,当年生苗生长缓慢,1a生平均高71cm,2a生为180cm,3a生为280cm。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赤霉素对盐胁迫下甘蓝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中甘11号’为试材,研究了盐胁迫下不同浓度赤霉素溶液对甘蓝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叶片POD和SOD活性、MDA含量的影响。[结果]100 mg/L赤霉素处理甘蓝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最高,株高、最大根长和根冠比等形态指标数值最大,分别为79%、96%、76.555、16.900 cm、13.788 cm、0.268;同时幼苗叶片中POD活性和SOD活性最高,分别为122.5 U/(g·min)和269.446 U/g,MDA含量最低,为0.289μmol/g。[结论]100 mg/L赤霉素处理可有效缓解盐胁迫,利于甘蓝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新疆阿魏内生真菌AW57菌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有实用价值的内生菌株。方法 以内生真菌AW57和新春31号小麦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菌液浸种和浇灌处理方式,测定分析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以及幼苗的根长、根数、苗高、苗鲜重和苗干重等相关指标。结果 浸种和喷施不同浓度AW57菌液均对小麦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喷施20%浓度菌液小麦促生效果最佳,发芽率高达89.67%,苗鲜、干重分别比对照提高了54.41%、45.45%,对株高、叶长、叶宽和茎粗作用显著,对根数影响不显著,但对根长显著。结论 适宜浓度AW57菌液有利于小麦生长,可作为小麦生长调节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