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基于ASTER-GDEM V2数字高程模型,选择云南省元阳、绿春、红河、金平4县为代表的红河哈尼梯田为研究区域,结合野外调查,应用GIS平台提供的空间分析方法,依据梯田斑块图和数字高程模型,对红河哈尼梯田的空间分布与海拔、坡向、坡度等地形指数的关系和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梯田总面积是68 927 hm~2,面积≥10 hm~2的梯田斑块数量较少,但面积占梯田总面积的59.15%,说明梯田以连续大面积斑块分布为主;梯田多分布在海拔800~1 800 m,坡度6°~35°的南坡、东南坡和西南坡坡向上,而连续大片梯田则集中分布在海拔1 200~1 400 m,坡度15°~25°的南坡上;红河哈尼梯田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哈尼族聚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哀牢山地貌和环境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调查2011-2013年中国黑河地区舞毒蛾监测样地的立地和林分因子,分析立地和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对舞毒蛾平均虫口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舞毒蛾平均虫口密度以下坡位立地条件下的显著高于上坡位的;阴坡的显著高于其他的;平坡的显著高于缓坡、斜坡的;海拔301~400m显著高于401~500m;林分郁闭度0.5、0.6和0.7显著高于郁闭度0.8;蒙古栎的所占比例60%的最高,0~29%次之,30%~59%最低。上坡位、阳坡、斜坡、海拔401~500m、郁闭度0.8,蒙古栎所占比例30%~59%条件下,舞毒蛾平均虫口密度最小。坡位、坡向对舞毒蛾的平均虫口密度呈正向影响,坡度、海拔、郁闭度、蒙古栎所占比例、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对舞毒蛾的平均虫口密度呈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不同地形条件下尾巨桉山地造林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闽南山区尾巨桉造林受地形因子的影响生长有显著差异,在海拔800 m以下,山坡的中、下部坡位尾巨桉生长较好;在山脊和山谷生长较差;在缓坡比在陡坡生长好;东坡和东北坡相对比较容易受风害;北坡和山谷地带比较容易受冻害。  相似文献   

4.
吴胜义    张方圆    王飞    林双福    刘强生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3):133-138
以2019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小班数据为基础,叠加数字高程模型,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取研究区海拔、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通过应用GIS空间分析,探究川西云杉林、高山柏林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的相关关系,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川西云杉、高山柏仅分布于石渠县西南部,金沙江及其一、二级支流两岸的高山峡谷地带,面积19 329.08 hm2。川西云杉林、高山柏林分布范围基本位于3 250~4 600 m;3 700~4 300 m海拔区间是集中分布区,川西云杉林占比92.19%,高山柏林占比80.78%。川西云杉林、高山柏林各坡度分布趋势相同,集中在26°~45°,占比分别为78.27%、78.68%。川西云杉林、高山柏林各坡向分布差异明显,川西云杉林多分布在阴坡、半阴坡,占比72.91%;高山柏林则多分布在阳坡和半阳坡,占比80.04%。  相似文献   

5.
以研究区DEM与2015年土地利用矢量数据为基础数据源,对影响土地利用格局地形分异的坡度、高程因子进行提取与分析。结果表明:北碚区地形坡度在0~59.4626°范围变化,且土地利用景观面积随坡度的增加呈大体增加趋势;高程变幅为200~1250m,但土地利用景观主要分布在300~500m、500~1000m,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类型空间分布较为复杂,但应注重适宜坡度和海拔下未利用地的合理开发程度。通过对北碚区坡度、高程因子下的土地利用格局空间分异特征的分析,为北碚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星级农庄位点的地形数据,揭示出基于地貌形态的星级农庄空间分布特征。以30 m精度SRTM1 DEM数据为基础,湖南地区971个星级农庄为样本,采用GIS定量分析和GIS可视化技术对地貌形态和星级农庄地形数据进行测度,分析归纳星级农庄位点的地貌形态分布规律,划分星级农庄类型。湖南省星级农庄在东部地区分布密度明显高于西部地区,主要分布在湘北、湘中、湘南的低海拔丘陵平原,及东、西、南三面山区中海拔较低的山谷盆地;位于海拔500 m以下、坡度25°以下、起伏度200 m以下的星级农庄分别占比达92.07%、93.92%、96.71%;在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8个坡向区域,星级农庄分布数量占比在11.43%~13.39%之间。湖南省星级农庄空间分布受地貌形态影响明显,整体呈现为"东密西疏、区域集聚、低海拔分布"的特点,趋向于集中分布在海拔较低、地势平缓、适宜农业耕作的地形区域,在地形坡向上分布数量相对均衡。依据地貌形态星级农庄初步划分为湖区平原型、平原台地型、丘陵山岗型、低海拔山地型、高海拔山地型5种类型。该研究可宏观上为休闲农业发展布局及休闲农庄建设选址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地形对红花木莲分布的影响,筛选其适生条件。[方法]在腾冲市界头大营林区红花木莲分布区随机布设27个样地,研究其盖度和显著度与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土壤类型5个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影响红花木莲分布的主要地形因素为土壤类型、海拔,红花木莲的适生海拔为1 800~2 300 m,坡度为20°左右。红花木莲的分布与坡向和坡位差异不显著。[结论]该研究可为提高红花木莲造林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天山西部山区天然乔木林分布规律与地形因子(海拔、坡向、坡度)的定量关联,为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天然乔木林为对象,通过3S技术对Landsat数据进行分类,基于DEM数据生成地形因子,结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定量研究天山西部山区天然乔木林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天山西部山区天然乔木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 200~2 500 m的区域,分布指数96.19%;坡向上主要分布在阴坡、半阴坡(包含北坡、西北坡、东北坡全部以及东坡、西坡部分区域),分布指数88.72%;坡度上主要分布在坡度≥15~55°,包括斜坡、陡坡和急坡以及险坡的部分区域(≥45~55°),其中在陡坡的分布指数最大。研究区树种有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欧洲山杨(Populus tremula)、疣枝桦(Betula pendula)、杏(Armeniaca vulgaris)和天山野苹果(Malus sieversii),其中以雪岭云杉分布面积最大,海拔范围最广;其次为欧洲山杨,第三为杏;适宜雪岭云杉生长的海拔区域为1 800~2 400 m,欧洲山杨适宜生长区为1 400~2 000 m,杏适宜生长区为1 000~1 600 m。【结论】天山西部山区天然乔木林树种以雪岭云杉、欧洲山杨和杏为主,主要分布在中山—亚高山的阴坡、半阴坡且坡度为≥15~55°的区域。森林抚育、更新时应根据地形条件选择适宜树种,保证树种幼苗成活率,促进乔木林快速更新。  相似文献   

9.
在GIS、Sim-DTA以及SPSS的技术支持下,以重庆市綦江区数字高程模型以及水稻产量数据为基础数据,提取坡位、高程、坡度以及地形湿度指数4种地形因子,并分别与水稻产量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地形因子与水稻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坡区域对水稻总产量的贡献率最大,是目前研究区内水稻种植的优选区域,所占比例达到57.49%;在高程250~500 m范围内,水稻种植效果最佳,水稻产量集中分布在6 000~10 000kg/hm2范围内;在坡度10°~15°范围内水稻产量分布最为集中,主要为6 000~9 000kg/hm2;在地形湿度指数5.75~6.50范围内,水稻产量集中分布在6 000~9 000kg/hm2;高程与水稻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17,坡度与水稻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21,而地形湿度指数与水稻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45。  相似文献   

10.
在GIS、Sim-DTA以及SPSS的技术支持下,以重庆市綦江区数字高程模型以及水稻产量数据为基础数据,提取坡位、高程、坡度以及地形湿度指数4种地形因子,并分别与水稻产量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地形因子与水稻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坡区域对水稻总产量的贡献率最大,是目前研究区内水稻种植的优选区域,所占比例达到57.49%;在高程250~500 m范围内,水稻种植效果最佳,水稻产量集中分布在6 000~10 000kg/hm2范围内;在坡度10°~15°范围内水稻产量分布最为集中,主要为6 000~9 000kg/hm2;在地形湿度指数5.75~6.50范围内,水稻产量集中分布在6 000~9 000kg/hm2;高程与水稻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17,坡度与水稻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21,而地形湿度指数与水稻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45。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竹子害虫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0年开始,对云南省竹子害虫进行调查,共采集标本1500余号。结合资料记载,认为云南省竹子害虫共计7目49科224种,绝大部分种类危害较小,仅竹舞蚜、居竹伪角蚜、竹缘蝽属、竹枝叶野螟、竹蠹螟、刚竹毒蛾和笋横锥大象危害较大,分布较广,其中尤以竹蠹螟(Omphisasp.)、刚竹毒蛾(Pantana phyllostachysae)和笋横锥大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危害严重。为促进云南省竹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建议对该省竹子病虫害进行全面系统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step of bamboo industry, the pest investigation was done in Yunnan Province from 2000, and 1 500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Basing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the date of recordation, there had 224 species pests, belonging to 7 orders and 49 families. Among the pest, most done harm to the bamboo slightly, except Omphisa sp., Pantana phyllostachysae and Cyrtotrachelus buqueti. The disease and pest of bamboo should be investigated in whole province systematically.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竹子害虫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省现有竹亚科植物29属约220种,占我国竹属种数的50%以上,其中特有属10种以上,特有种超过100种。笔者自2000年开始对云南省竹子害虫进行调查,共采集竹林昆虫标本1500余号,隶属于11目,鉴定害虫7目51种。结合资料记载,认为云南省竹子害虫共计7目49科224种。  相似文献   

14.
在构建后备宜建设用地分步式算法的基础上,借助GIS技术,利用1∶25万DEM数据、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1∶20万重要地质灾害点分布图等,测算和评价了福州市后备宜建设用地的数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利用潜力.结果表明:研究区后备宜建设用地面积为1 983.80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8.20%,利用潜力总体较高;空间分布的基本特点是高值区集中于周边4个县,低值区集中于中心5个区,因此周边邻县可作为未来建设用地拓展的主后备区,中心城区的建设用地拓展规模应适当控制;后备宜建设用地在不同高度、坡度及坡向空间上分布差异性较大,主要集中于海拔500 m以下、坡度6°~15°地区及阴坡面.  相似文献   

15.
郑丽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406-5407,5409
[目的]研究不同立地因子对四方竹生产力的影响,从而为四方竹丰产栽培奠定技术支撑。[方法]分析了不同坡向、坡位、海拔及土层深度等立地因子对四方竹笋产量、地径及竹高等指标的影响。[结果]阴坡四方竹笋产量、平均地径和平均竹高等指标优于半阴坡和阳坡,下坡四方竹笋产量、平均地径和平均竹高等指标优于中坡和上坡,海拔400~600 m四方竹笋产量、平均地径和平均竹高等指标优于海拔≤400 m及海拔≥800 m,土层深度40~60 cm四方竹笋产量、平均地径和平均竹高等指标优于土层深度≥80 cm及土层深度≤40 cm。[结论]不同立地因子对四方竹产量、平均地径、平均竹高均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景东县云南松毛虫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houiLajonquière)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与林分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云南松毛虫在景东县1年2代,以2,3龄幼虫越冬。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均为聚集分布。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出影响云南松毛虫发生的5个关键因子:海拔高度、坡向、开阔度、林分结构、土壤综合肥力。总结了虫源地林分和有虫不成灾林分的特点,虫源地林分特征为海拔小于1550m,阳坡或半阴半阳坡、开阔度小、土壤综合肥力差、纯林;有虫不成灾林分特征为海拔大于1550m,阴坡、大开阔度、土壤综合肥力良好、混交林。  相似文献   

17.
以遥感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基础,运用GIS分析了2000与2010年燕山浅山丘陵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在高程、坡度、坡向3个地形因子不同区间的分布和转换特征。结果表明,高程和坡度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有明显的影响,坡向影响力较弱。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指数在高程和坡度上变化规律相似,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分布指数随高程或坡度的增大迅速减小,优势分部区间为高程≤500m或坡度≤5°,草地的分布指数随高程或坡度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优势分部区间为高程500-1500m或坡度5°-15°,林地的分布指数随高程或坡度增大缓慢增加,优势区间为高程800m或坡度5°;2000-2010年期间,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在高程≤500m和坡度≤5°区间耕地向建设用地转换占到了较大比重,在坡度25°区间以林地向草地转换为主,在剩余高程和坡度区间以及各坡向区间都以草地向林地转换为主。  相似文献   

18.
对福建三明14块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试验标准地节肢动物群落及林分因子进行系统调查,采用典型相关性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新竹眉径与竹冠层节肢动物类群均匀度呈正相关,旧竹眉径与林下层节肢动物类群个体数呈正相关;较高的坡度有利于害螨种群的发生;较高的坡度和林下植被盖度有利于蠕须盾蚧Kuwanaspis vermiformis种群的发生;较高的坡度、旧竹株高、立竹密度和低海拔有利于刚竹毒蛾Pantana phyllostachysae种群的发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毛竹叶部害虫控制的林分因子调节措施。表8参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