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梨园芳香植物间作区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间作芳香植物对梨园主要害虫与天敌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以梨园设置薄荷、孔雀草、罗勒间作区和自然生草区为处理,清耕区为对照(CK),基于梨园各个间作处理区节肢动物组成和时序变化的测试,应用主成分分析、生态位及灰色关联度理论对梨园各间作区中主要害虫及天敌类群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梨园各间作处理区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个体数时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芳香植物间作区主要害虫和天敌的发生量在梨树年生长期内分别明显低于和高于清耕(对照)区;与清耕(对照)区相比梨园芳香植物间作区起主导作用的害虫及天敌的类群不同,且相对集中于有限的几个种类,害虫如梨木虱、康氏粉蚧、蚜虫、金龟子和梨网蝽,天敌如瓢虫、食蚜蝇、草蛉、蜘蛛和寄生蜂;梨园间作芳香植物比对照显著增加主要害虫及天敌的生态位宽度,且使天敌的生态位宽度明显大于害虫,同时增加主要天敌如瓢虫、食蚜蝇与害虫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呈现出对害虫明显的跟随效应和控制作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进一步发现,同一害虫在不同间作区的主要天敌不同,梨园芳香植物间作区主要害虫与天敌相互关系呈现出多层次性。【结论】梨园间作芳香植物对控制梨园害虫数量,增加天敌数量,且对梨园主要害虫与天敌相互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管理措施毛竹林节肢动物群落的时序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毛竹林节肢动物群落1 a的定位系统调查,比较和分析了长期垦复施肥、垦复、劈草、撂荒和化学除草等5种典型管理措施下的群落多样性、害虫与天敌功能群以及叶部主要害虫种群的时序动态。结果表明:以撂荒为对照,其他各管理措施影响群落林下层类群的重要阶段均为11月到次年2月,表现为降低了其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减少了其植食性害虫和捕食性天敌的个体数;影响竹冠层类群的重要阶段为10-12月份,表现为增加了其物种多样性和减少了其植食性害虫和寄生性天敌的个体数。长期撂荒和垦复林中毛竹害螨在10-12月份的种群数量较高,长期劈草、撂荒和化学除草林中蠕须盾蚧在4-8月份的种群数量较高,长期垦复、垦复施肥和劈草林中刚竹毒蛾在8月份的种群数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生草苹果园主要害虫和天敌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了明确果园生草对果园病虫害的影响,调查了生草苹果园不同时期苹果主要害虫及其天敌自然种群的数量,从而获得各期害虫与害虫、害虫与天敌、天敌与天敌之间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指数,分析了它们彼此在空间及时间维度上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生草果园害虫优势种为绣线菊蚜和山楂叶螨;天敌资源丰富,优势种为大草蛉;在空间维度上害虫之间存在较大竞争,主要天敌之间种间竞争也很激烈,天敌与主要害虫在空间上相遇机率较大;生草果园天敌对主要害虫绣线菊蚜和山楂叶螨在时间维度上有较强的追随效应和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1多蜜源植物生草组合的材料准备与试验方法生草是苹果树种植园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基础,蜜源类植株可以起到吸引害虫天敌的作用,并且能够增加天敌的繁殖率和对害虫的抑制程度。但是中国对果园的管理模式以清耕为主,除草工作的进行破坏了天敌栖息的场所,减少了天敌的多样性和数量,使得害虫猖獗。有鉴于此,研究人员决定种植不同花期的显花植物来为天敌提供充足的食物和蜜源,来维持各阶段天敌的有效增殖。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草间作处理对柑橘园温度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柑橘园内间作不同草种,对比分析不同生草间作处理对柑橘园温度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优化柑橘园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野外定点定时平行对比观测法,研究柑橘园各间作试验区不同季节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5种生草间作处理在春、冬季气温高于裸地对照,在夏季和秋季气温低于裸地对照,春季黑麦草升温效果最好(0.9~3.6℃),夏季菊苣降温效果最好(0.3~3.0℃),秋季香矢车菊降温最好(1.4~2.6℃),冬季黑麦草升温效果最佳(0.7~3.1℃);5种生草间作处理在春、夏、秋3个季节土温低于裸地,在冬季土温高于裸地,其中春季以香矢车菊降温最大(0.3~3.8℃),夏季为黑麦草(1.2~4.7℃),秋季为柠檬罗勒(0.4~4.2℃),冬季黑麦草增温最大(1~2.2℃)。各处理各季节气温土温呈极显著相关,大多数生草处理区气温土温与产量呈正相关,对比分析各处理间的产量,以柠檬罗勒处理区产量最佳。初步认为,生草间作以柠檬罗勒处理区最优。  相似文献   

6.
柑橘园杂草严重影响柑橘的产量和品质。试验设18%草铵膦水剂有效成分用量750、900、1 050、1 800 g/hm2共4个处理,以30%草甘膦水剂有效成分用量1 687.5 g/hm2和人工除草为对照处理,以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研究了喷施18%草铵膦水剂对柑橘园各类杂草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表明:18%草铵膦水剂可有效防除柑橘园绝大多数杂草,持效期可达30 d,且在为期30 d的试验期内对周围环境和非靶标生物均无明显的不良影响;草铵膦水剂有效成分用量为750 g/hm2时即可达到与草甘膦常规用量(有效成分用量1 687.5 g/hm2)相同的防治效果,草铵膦水剂有效成分用量为900~1 050 g/hm2时可有效防除柑橘园杂草,满足防除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思州柚园内行间生草种植百喜草、三叶草、黑麦草、紫花苜蓿,并设自然生草为对照,调查生草对天敌和害虫种群数量的影响和思州柚园自然条件下杂草种类。结果显示,间种白喜草和黑麦草对柚园昆虫种群有一定的影响,能减少了害虫的比例及数量,天敌数量及比例均有增加,再结合种植要求分析,白喜草可作为柚园间作生草推选草种。思州柚园自然条件下杂草种类主要有27个科68个种。  相似文献   

8.
芒果园生草栽培主要害虫天敌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调查拟通过调查芒果生草区主要害虫及其优势天敌的种类、数量,揭示芒果主要害虫发生规律,比较生草区和清耕区的害虫危害情况,探讨天敌消长与主要害虫危害的关系,充分发挥果园生态系统中自然因素的调控作用,为建立芒果主要害虫危害持续控制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山东农业科学》2019,(2):91-96
为明确使用农药对生草苹果园主要害虫及其天敌发生动态的影响,在矮化密植苹果树行间连片种植紫花苜蓿,在果园常规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情况下,采用五点随机取样和扫网法,系统调查了生草区和清耕区苹果园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与清耕区相比,生草区害虫数量明显较少,天敌数量明显增多,害虫的平均发生量是清耕区的59%,果树上天敌的平均发生量是清耕区的1.4倍。果园喷施杀虫剂后,生草区果树上天敌数量的降幅明显小于清耕区,且恢复速度快于清耕区,说明果园种植紫花苜蓿有利于保护和增殖自然天敌,从而控制果树害虫。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一种有效且适应西藏藏药栽培的非化学除草方式,保证中药材质量与品质,通过在藏药匙叶翼首草人工栽培样地设置人工除草(MW)、覆黑膜(MF)以及不除草(CK)等不同除草处理,并调查不同处理措施下各样点的物种组成、数量、高度、盖度以及生物量等杂草群落特征,探讨人工除草方式和覆黑膜除草方式对翼首草样地杂草防控效果和对翼首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W处理下杂草种类最多,有20种,CK有18种,MF有8种杂草;从杂草的数量、高度以及地上生物量来看,对照杂草的总密度、平均高度以及地上总生物是MW处理的2.00、1.48和3.80倍,是MF处理的4.19、3.77和61.21倍,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而从杂草功能群多度来看,CK中胁迫忍耐型杂草功能群多度最大,MW中干扰型杂草功能群多度最大,MF中竞争型杂草功能群相对多度最大;从杂草和翼首草的生态位特征来看,MW处理生态位宽度和种间重叠较小CK优势杂草生态位宽度和种间重叠较大,MF处理也是杂草生态位宽度较大但种间重复较小,各处理翼首草生态位宽度大小依次为MFMWCK;从不同除草措施翼首草产量来看,MF处理翼首草产量分别是MW和CK的1.32和1.78倍(P0.05)。总得来看,MF处理除草效果最佳,且翼首草产量最大,MW处理除草效果次之,杂草严重影响了翼首草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库尔勒香梨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新疆南部果园不同土壤管理方式下香梨果实产量和品质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清耕处理相比,梨园生草和覆盖后能有效提高果实单果质量和产量,表现为生草>覆盖>免耕>清耕,生草和覆盖处理的梨果实达到标准果形。生草和覆盖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较清耕处理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果形指数、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低于清耕处理。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东南部稻区有机水稻栽培的除草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与探索有机稻田的除草新方法,提高有机稻田的除草效果,采用水稻插秧前覆盖可降解膜、插秧后6个时期分别在行间覆盖稻草等措施消除和控制有机稻田的杂草数量,筛选有机稻田最佳的除草措施与时期。结果表明:有机稻田插秧前覆盖可降解地膜对杂草防除效果最好,既达到高效防除本田杂草的目的,又可在不影响有机稻米品质的前提下,提高产量,增加收益。水稻分蘖前期(6月13—18日)和分蘖末期(7月3日)行间覆盖稻草可以有效防除稗草、菵草和野慈姑;秧苗移栽后或分蘖始期(6月8—10日)覆盖稻草可以提高萤蔺的防除效果。插秧前覆盖生物降解膜,缓苗至分蘖末期根据杂草种类分期在行间覆盖稻草,不仅对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而且还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并且对稻米品质没有明显的影响。行间覆盖稻草还可以达到稻草还田,培肥地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主要害虫及其主要捕食性天敌的影响,为扁桃棉花间作模式下棉田害虫防治和天敌的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目测法,调查2种扁桃棉花间作棉田和单作棉田棉花的主要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的种群数量。【结果】 扁桃棉花间作(南北向)有利于棉田蚜虫和捕食性天敌的发生,扁桃棉花间作(东西向)则不利于其发生。扁桃棉花间作不利于棉田牧草盲蝽的发生;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棉蓟马和棉铃虫的发生无影响;不同类型棉田烟粉虱的发生与虫源地距离有关。扁桃棉花间作有利于棉田蜘蛛的发生。【结论】 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主要害虫及捕食性天敌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不同控草措施对丘陵茶园杂草的防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3年3~6月开展了间种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稻草覆盖、中耕除草和化学除草4种措施控制茶园春季杂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对茶园春季杂草的控制效果明显,其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以上,与化学除草结果相当,对茶园主要杂草的株高也有显著的控制作用;间种三叶草处理措施对茶园主要杂草数量、生物量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化学除草对茶园各种主要杂草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其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以上,主要杂草平均株高仅为3.72 cm;中耕除草对茶园主要杂草防效不及稻草覆盖和化学除草。  相似文献   

15.
茶园不同控草措施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究不同茶园杂草防控措施的效果,寻找出成本低、效果佳、无污染的除草方式,为防控茶园草害发生及指导茶农科学除草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茶树自然生长为对照(CK),设套种绿豆(生物竞争)、人工除草(人工铲除)、剪枝覆盖(物理抑制)及喷施除草醋(化学清除)等4种不同控草处理,通过观测不同处理杂草数量、种类及株高等,计算杂草多样性指数,比较不同处理的杂草防除效果.[结果]试验区茶园共滋生杂草13科20属20种,4种不同控草措施对茶园杂草种类、数量、密度和株高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茶园杂草种类减少1~8种,数量减幅16.62%~89.06%,密度抑制幅度4.18%~100.00%,除套种绿豆处理下个别草种株高呈现出增高的趋势外,其余处理对茶园杂草株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综合比较得出茶园杂草防控效果依次为除草醋>剪枝覆盖>人工除草>套种绿豆.[结论]喷施除草醋和剪枝覆盖处理对茶园杂草防控效果表现尤为突出,可在当前茶园生产实际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2002~2005年在独山县退耕幼林地套种黔草1号高羊茅,进行种子生产及效益评价研究,对种子产量和牧草产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3年种子产量分别为140.55 kg/hm2、679.80 kg/hm2和691.50 kg/hm2,秸秆产量为1 469 kg/hm2、2 250 kg/hm2和2 238 kg/hm2,青草产量为57 810 kg/hm2、52 220 kg/hm2和51 730 kg/hm2;套种高羊茅后,在进行牧草管理的同时对林木进行管理,既使牧草和种子双丰收,又促进了苗木的生长,收益明显提高,最高达到19 098.00元/hm2,是套种前4 750元/hm2的4倍。  相似文献   

17.
非豆科作物套种时间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时间套种籽粒苋和黑麦草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套种籽粒苋比套种黑麦草对烟叶产值量的影响大,栽后第5周至第9周套种籽粒苋,烟叶产量逐渐增加,而烟叶产值、外观质量及均价则逐渐降低,烟叶的内在化学品质则以栽后第5周套种籽粒苋的烟叶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18.
褐飞虱是中国乃至亚洲水稻种植区的首要害虫,分布广泛。主要危害是吸食水稻汁 液、刺伤茎叶组织、传播和诱发水稻病害,大规模爆发将导致水稻产量大幅度下降。通过分析褐 飞虱生活的适宜环境、生命周期等因素,提出褐飞虱的综合防治可从栽培管理、生物防治、物理 控制、化学控制、选用抗性品种等方面进行,其中生物防治包括植物多样性的利用、天敌防治和 微生物杀虫剂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对化防区、生防区、混防区3个不同类型美国杂交杏李园中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动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防区中的天敌密度与生防区中的差异不显著,而生防区能有效地控制害虫数量,生防区和混防区中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的平均密度和种类高于化防样田,表明化防区对天敌的影响很大。生防区和混防区天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高于化防区,且随着农药使用水平的增强,美国杂交杏李园中占统治地位的天敌种群趋于集中。  相似文献   

20.
中国设施蔬菜害虫天敌昆虫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张帆  李姝  肖达  赵静  王然  郭晓军  王甦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463-3476
设施蔬菜是现代农业生产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设施蔬菜的发展不仅使蔬菜生产的品种和产量得到快速增长,也为有机蔬菜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设施蔬菜种植条件也给害虫提供了适宜生长、繁殖和危害的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了蔬菜的质量和产量,成为制约设施蔬菜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而治理化学农药污染不仅要求逐步减少其使用量,更需要寻求优化升级与替代传统防治方法的技术。天敌昆虫作为传统的生物防治产品,在控制设施蔬菜虫(螨)害,保证其产量和品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和绿色农业的发展,以天敌昆虫释放为主的生物防治技术在害虫综合治理(IPM)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天敌资源非常丰富,但目前在设施蔬菜生产中应用的种类相当有限。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在设施蔬菜害虫生物防治及应用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天敌昆虫资源和应用基础、技术研发和配套技术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概述了设施蔬菜害虫的主要发生种类及其危害特点、主要害虫天敌资源及其生物防治的技术途径等,重点介绍了蚜虫、粉虱、叶螨、蓟马等几种重大害虫的生物防治实例,并分析了中国天敌昆虫人工繁殖(人工饲料、规模化生产)的研究进展。此外,还综述了中国温室蔬菜害虫的天敌应用技术研究成果,从天敌昆虫保护利用、释放技术、控害效果评价、规模化生产等方面对设施蔬菜应用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展望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