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棘胸蛙(学名:Quasipaa spinosa),又名石蛤、石鸡、山鸡、石冻、石鳞、石蛙、石蛤蟆、石虾蟆、石坑蛙等,是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一种动物。棘胸蛙因为肉味鲜美,生长速度快而且个大,肉味甘咸平,入肺胃肾经,有健脾消积、滋补强壮的功效,用它来治疗消化不良、食少虚弱等症状,深受消费者的欢迎。野生棘胸蛙生活于中国南方的山溪水坑内或石洞岩隙中,习性昼伏夜出,每年11月~翌年4月冬眠,主要食物为昆虫及其幼体,随着树木人工不断砍伐,生态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加上人为滥捕,过渡的捕捉利用,野生棘胸蛙濒临灭绝,目前市场上野生棘胸蛙销售价格高达300元/kg~400元/kg。  相似文献   

2.
棘胸蛙俗名石硕.石磷、骨栋,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其肉质洁白细嫩.味道特别鲜美,誉为“百蛙之王”。由于人们的大量滥捕.近年来野生资源濒临灭绝。因此.开展棘胸蛙人工繁殖.为人工养殖提供充足的种苗.对发展人工养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县清源棘胸蛙生态养殖场通过10多年的潜心摸索。积累了丰富的人工育苗经验。2004年采用人工饲养的亲蛙进行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培育出变态幼蛙1万多只.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特色水产养殖。提高淡水养殖效益.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供了一条致富的好途径。现将棘胸蛙人工繁育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棘胸蛙俗名石顿、石磷、骨栋,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开展棘胸蛙人工繁殖,为人工养殖提供充足的种苗,对发展人工养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福建省古田县“清源棘胸蛙生态养殖场”通过10多年的潜心摸索,积累了丰富的人工育苗经验,2004年采用人工饲养的亲蛙进行人工繁殖、育苗获得成功,培育出变态幼蛙1万多只,为内陆山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特色水产养殖,提高淡水养殖效益,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供了一条致富的好途径。现就棘胸蛙人工育苗的主要技术总结如下:一、亲蛙的培育与选择1.亲蛙池的场地选择与结构养殖棘胸蛙应选择…  相似文献   

4.
纪任宗 《内陆水产》2003,28(1):23-24
棘胸蛙俗称石鳞、石鸡、峪冻,隶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是一种野生大型经济鱼类,其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极高,且经济价值愈来愈高。近年来,各地出现仿生态人工养殖棘胸蛙热,仅本县养殖面积就达4660米2,但由于棘胸蛙品种繁杂,生产速度差异甚大。为此,笔者从本县群众采集野生蝌蚪变态成幼蛙的5种不同特征和棘胸蛙中,根据经验及群众实践反映,初选出3个品种,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人工饲养对比试验,拟优选出刺胸蛙养殖良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蛙池条件在我县坂面棘胸蛙养殖场内建造1米×1米×1米,池底用鹅卵石垒…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我国棘胸蛙仿生态养殖技术已达到一定水平。但由于棘胸蛙对繁殖生长的环境条件要求特别高,尤其是养殖水质须符合野生环境水质标准,导致棘胸蛙的养殖用水量大、设施成本高、疾病多、成活率低。国内现行的人工养殖棘胸蛙技术,其养殖水源需利用天然洞穴和山溪水且水温需另外热源加温控制,且每养殖10天须添加土霉素等消毒药物。养殖池需种蛙池、产卵池、孵化池、蝌蚪池、幼蛙池和成蛙池等6种池型,棘胸蛙每次从一种池型转入到下一  相似文献   

6.
棘胸蛙无公害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棘胸蛙俗称石蛙、石鸡,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2004年在杭州市农发基金办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杭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建德西部山区开展了棘胸蛙模拟生态养殖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棘胸蛙养殖面积715米^2,当年培育幼蛙12.4万只,生产商品蛙7245千克,实现总产值78.6万元,总利润为34.8万元,每平方米利润达到486.7元,投入产出比为1:1.8。现将棘胸蛙无公害生态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棘胸蛙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营养价值极高,是野生蛙类中珍贵的食用蛙和药用蛙。近年来,大力发展人工养殖棘胸蛙,变野生为家养,进行人工繁殖扩大种群,形成商品生产,既保护资源,又可达工厂化成蛙养殖  相似文献   

8.
一、人工仿自然养殖棘胸蛙的意义棘胸蛙 ( Rana spinosa)又称石蛙、石棒、岩蛙、山鸡等。成蛙体重一般在 2 0 0~ 40 0 g,是我国的大型野生蛙。它不但营养丰富 ,味道甘美 ,而且还具有健肝润肺、清心明目、乌发驻颜、治疗疳疾等药用功效。随着人们对棘胸蛙需求量的日益增长和野生资源的日渐匮乏 ,近几年棘胸蛙的市场价格急剧上升。人工仿自然养殖棘胸蛙则是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进行养殖 ,不但可以省却大量的建池投资 ,而且可使棘胸蛙生长迅速、少生疾病。所以人工仿自然养殖棘胸蛙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十分广阔的前景。二、场地的选择和建造…  相似文献   

9.
龙连玉 《淡水渔业》2002,32(1):41-43
1 人工生态养殖棘胸蛙的意义 :棘胸蛙又称石蛙、石棒、岩蛙、石鸡等 ,成蛙体重一般为 2 0 0~ 4 0 0g ,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它不但营养丰富 ,味道甘美 ,而且还具有健肝润肺、清心明目、乌发驻颜、治疗疳疾等药用功效。由于人们对棘胸蛙需求量的日益增长和野生资源的日渐匮乏 ,棘胸蛙的市场价格也随之上升。人工仿自然养殖棘胸蛙则是利用现有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养殖 ,不但减省了大量的建池投资 ,而且生长迅速、少生疾病。所以人工仿自然生态养殖棘胸蛙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十分广阔的前景。2 场地选择和建造因棘胸蛙具有怕高温干燥和…  相似文献   

10.
棘胸蛙俗名石顿、石磷、骨栋,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开展棘胸蛙人工繁殖,为人工养殖提供充足的种苗,对发展人工养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棘胸蛙,俗称石蛙、石鸡等,其肉质洁白脆嫩、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其生存条件不断恶化,加上人为滥捕,导致野生棘胸蛙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已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所以开展棘胸蛙的资源保护和资源增殖,并合理开发利用棘胸蛙资源,已显得相当重要。目前,人工繁育驯养棘胸蛙用水量大,设施成本高,疾病多,成活率低,养成商品蛙需3年以上。中国发明专  相似文献   

12.
石蛙学名棘胸蛙,又称棘蛙,石鸡、石蛤蟆、石怪等,为棘蛙属动物,大型野生蛙类,是我国南方山区持有的名贵山珍,被美食家誉为"百蛙之王".目前,市场上见到的少量石蚌基本靠上山捕捉,野生石蛙越来越少,笔者通过几年的反复试验,总结了提高石蛙产卵率、孵化率、变态率、成活率的一整套人工繁养技术,且拟每年提留约2万只幼蛙放归大自然,以此起到保护珍稀物种和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棘胸蛙俗称石蛤、石鸡、山鸡、石冻、石鳞、石蛙、石蛤蟆、石虾蟆、石坑蛙等。目前市场上棘胸蛙销售价格高达300元/千克左右。但目前棘胸蛙养殖业主要存在着现有养殖模式对养殖环境要求高、种蛙种质差、活饵料供应难、病害严重等四大因素,制约了棘胸蛙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适合棘胸蛙生活习性的养殖新模式,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为此,我们在三明市梅列区列西村龙源养殖场进行了棘胸蛙仿生态方形池养殖试验,并取得了较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棘胸蛙人工催产以及诱导产卵实验。使用野生亲蛙人工药物催产结果表明LRH-A33μg催产效果最好,具有成本低、催产率高、效应时间短等多项优势。而通过强化后备亲蛙培育,人工诱导产卵则具有节省劳力、节省成本、亲蛙损伤少等多项优点,有利于培育大批量同规格苗种,应用前景好。探讨了野生亲蛙的使用问题,建议开展棘胸蛙人工繁育使用自育后备亲蛙,既利于保持苗种生产的稳定性,又利于棘胸蛙良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5.
正棘胸蛙又名石蛙、石鸡,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具有较高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深受大家的喜爱。随着野生资源的日渐匮乏,棘胸蛙的人工养殖近年来得到较快的发展。但由于棘胸蛙养殖历史短,其人工养殖和病害防治技术仍处在摸索阶段。棘胸蛙病害已被诊断的有十多种,包括烂皮病、歪头病、白内障病等。笔者今年发现一例棘胸蛙蝌蚪胀肚死亡的病例,尚未见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16.
陈三木 《内陆水产》2007,32(6):33-34
棘胸蛙俗称石鸡,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并有清热解毒、滋补强身的功能,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由于人们的大量滥捕,近年来野生资源日趋枯竭。因此,开展棘胸蛙人工繁殖,以提供充足的苗种,对发展人工养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于2002年开始进行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并培育出批量的变态幼蛙,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供了一条致富的好途径。现将棘胸蛙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棘胸蛙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被誉为“百蛙之王”。“本草纲目”记载;“石磷集诸阴于一体,食百虫而解毒”。具有清凉解毒、平肝降火等功效。2004年采用人工饲养的亲蛙进行人工繁殖、育苗获得成功,培育出变态幼蛙1万多只。现将棘胸蛙人工育苗的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棘胸蛙人工饲养环境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在不同人工模拟生态条件下,进行棘胸蛙幼、成蛙人工饲养环境条件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9.
<正>棘胸蛙(paa.spinosa)又名石蛙、石鸡,属两栖无尾蛙科、蛙属,是中国特有野生蛙,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它是我国特有名贵的野生动物,也是山区维持生态平衡的一个重要物种。人们的乱捕滥杀和大量使用农药,致使环境恶化,造成野生棘胸蛙资源日益减少,由于经济价值高,近年来人工集约化养殖规模越来越大,但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和密度增大,易引起疾病发生。一、现场检查1.基本情况:三明市三元区龙泉棘胸蛙养殖  相似文献   

20.
棘胸蛙俗名“蝈”,属两栖动物,体长12厘米,个体重半斤左右,终年生活在深山溪涧或石缝里。其肉极为鲜美,胜于鸡鸭,营养丰富并具有滋阴降火性味,被誉为山珍之一。野生棘胸蛙常生活在蛇蝎出没的高山密林、溪涧岩穴之地,人们很难捕捉。福建省闽清县池园镇宝新村青年黄声统,从1984年开始进行人工饲养和繁殖棘胸蛙,于去年6月获得成功,7月投入大量养殖生产,12月底止,共获得大小棘胸蛙7,500只,产量达500斤,产值达1,800余元,纯利1,380元。已经出售了300多斤,获纯利828余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