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梅山猪是我国地方猪重要的物种资源。本试验利用梅山猪为母本与国外良种公猪进行杂交,以其杜洛克×梅山猪(简称杜×梅)、巴克夏×梅山猪(简称巴×梅)为试验组,与纯种梅山猪作出比较。在相同饲养管理和饲料营养条件下,对试验猪的育肥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和特殊成分对比分析,综合评定梅山猪的杂交利用效果,为优质猪肉市场开发和商品化生产,以及社会化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梅山猪若干性状选育指标的探讨俞湘麟,周林兴,侯佩兴,吴金林(上海市畜牧兽医站)梅山猪是我国地方良种,对梅山猪群体种质研究及梅山猪的选育,历来是作为我市育种工作的重点。为配合梅山猪选育工作,在上海市畜牧兽医站种猪测定场,对梅山猪进行了测定。共测定了8个...  相似文献   

3.
梅山猪血液细胞因子水平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利用猪多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ProcartaImmunoassayKits)对35日龄梅山猪血液中部分重要细胞因子(IFN-α IFN-γ IL-2 IL-6 IL-10 IL-12 )水平进行测定,分析梅山猪各细胞因子水平间的相互关系,并比较梅山猪和大白猪之间部分重要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健康状态下梅山猪血液中IFN-α、IL-2的水平较高,而IFN-γ,IL-6、IL-10及IL-12水平相对较低;IL-2、IL-6、IL-10水平之间显著相关,存在密切的联系;梅山猪IL-10水平极显著高于大白猪(P〈0.01),而IL-6水平极显著低于大白猪(P〈0.01)。试验结果初步解释了地方品种梅山猪与引进品种大白猪抗病力差异的免疫学基础,并为今后梅山猪一般抗病力评价体系的建立和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梅山猪作为我国优良地方猪品种,通过梅山猪、巴克夏×梅山猪和杜洛克×梅山猪繁殖性能、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比较分析,筛选出最优杂交组合,对下一阶段梅山猪遗传资源的保种和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试验选取梅山猪、杜洛克×梅山猪、巴克夏×梅山猪各8窝,饲养至断奶30日龄,按照猪场管理要求正常饲养,在出生、20日龄、30日龄分别称重,同时进行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纯种梅山猪与杂交猪产仔数无显著差异水平(P>0.05),而仔猪乳头数量(左、右)、出生个体重、30日龄个体重及平均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随着日龄的增长,巴×梅山猪和杜×梅山猪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梅山猪。梅山猪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巴×梅山猪和杜×梅山猪(P<0.05),血清甘油三酯水平高于巴×梅山猪和杜×梅山猪,但差异不显著(P>0.05)。纯种梅山猪与杂交猪血清免疫球蛋白和氨基酸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相对于梅山猪而言,与巴克夏、杜洛克的杂交后代初期生产性能就有很大的改善,巴×梅猪的生产性能、繁殖性能一定程度上优于杜×梅猪,在生产中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5.
梅山猪与西方猪生长性能和胴体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梅山猪与西方猪生长性能和胴体特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梅山猪主要以生长性能差和脂肪组织高度发育为特性,梅山猪与西方猪相比,具有显著较低的日增重、采食量和瘦肉组织百分率以及较高的饲料转化率和背膘厚度,但梅山猪的肉质优于欧洲猪的。  相似文献   

6.
吴德  杨凤  周安国  陈代文 《养猪》2003,(1):24-27
选不同比例梅山猪血缘(梅山猪血缘比例为0,1/8,1/4,3/8,1/2,1)的杂种仔猪68头,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在同一营养水平(DE:前期14.21MJ/kg,后期13.79MJ/kg;CP:15%,13%;Lys:0.75%,0.65%)下,研究不同比例梅山猪血缘对不同体重阶段生长肥育猪肉质及肌纤维组织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梅山及其杂种猪与杜大猪相比,肉色好(P<0.05),pH正常(P<0.01),肌内脂肪含量高(P<0.01),分布均匀,系水力高(P<0.05),无异常肉发生,其它常规化学成分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肌纤维直径随梅山猪血缘比例增加逐渐变细,而随体重增加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7.
杂交对小梅山猪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梅山猪杂交后,除背最长肌嫩度改善外,其它肉品质指标都有不同程度下降,除背最长肌肉色外,全部肉品质指标均为小梅山猪大于约小梅猪,约小梅猪大于长约小梅猪。一些肉质性状间相关显著,背最长肌和半肌肌纤维直径约为长约小梅猪显著大于小梅山猪和约小梅猪,小梅山猪和约小梅猪差异不显著,全群猪肌纤维直径除与熟肉率呈正相关外,与其它肉质指标都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正>梅山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猪种,其高繁殖性能为世界各国所关注。但其瘦肉率低、增重慢、饲料报酬低,不能适应养猪生产的发展和满足人们对肉食的需求。为了保持梅山猪的高繁殖优势,并提高生产性能,杂交是目前利用梅山猪经济而有效的方法〔1~2〕。本试验以梅山猪为第一母本,分别与杜洛克、大约克夏、长白、皮特兰猪进行二元或三元杂交,对含梅山猪血缘1/2和1/4商品猪的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进行比较,筛选出较佳的二元杂种母猪和三元杂交母猪,为建立含梅山猪血缘的优质瘦肉猪配套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法国皮特兰、比利时长白猪杂交利用初报与二报中,我们报道了以上海白猪为母本的杂交肥育试验,其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根据试验设计的要求,我们还将以梅山猪为母本开展一系列的二元及多元杂交试验,以确定法国皮特兰、比利时长白猪与梅山猪杂交利用的价值,并连续报道试验结果。为此,本试验安排了以皮特兰、比利时长白、杜洛克、大约克为父本,以梅山猪为母本的杂交肥育试验.本试验于1990年6月21日开始,同年10月3日结束.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太湖猪子宫和输卵管冲洗液的葡萄糖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Hagedorn-Jensen二氏定糖法分别测定梅山猪、二花脸猪和梅山×大白杂一代在性周期不同阶段子宫和输卵管冲洗液的葡萄糖含量,以探讨太湖猪多胎机理。结果表明:二花脸猪输卵管和子宫冲洗液的葡萄糖平均含量高于梅山猪和杂种猪(0.05<P<0.1,P<0.05);在性周期不同阶段,输卵管冲洗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梅山猪黄体后期、二花脸猪黄体早期均显著高于卵泡期(P<0.05),猪种内其他各期比较差异不明显,但不同猪种间比较,杂种猪黄体早期显著低于其他二品种(P<0.01)。子宫冲洗液的葡萄糖含量;猪种内及猪种间各期比较有一定差异(0.05<p<0.1)。试验亦表明,二花脸猪输卵管和子宫及其梅山猪输卵管冲洗液葡萄糖含量呈较明显的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
含不同比例梅山猪血缘杂交猪肥育性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德  杨凤  陈代文  周安国 《养猪》2002,199(3):20-24
选不同比例梅山猪血缘 (梅山猪血缘比例为 0 ,1 /8,1 /4,3 /8,1 /2 ,1 )的杂交仔猪 68头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 ,在同一营养水平 (DE :前期 1 4.2 1兆焦 /公斤 ,后期 1 3 .79兆焦 /公斤 ;CP :1 5 % ,1 3 % ;Lys :0 .75 % ,0 .65 % )下 ,研究不同梅山猪血缘比例对不同体重阶段生长育肥猪肥育性能 (平均日增重、饲料 /增重 )的影响。结果表明 ,梅山猪与国外猪种杂交后 ,1 /2梅山 ,1 /4梅山 ,1 /8梅山杂交猪各阶段肥育性能显著高于纯种梅山猪 (P <0 .0 1 ) ;与杜洛克×大白 (下称杜×大 )杂交猪相比 ,试验前期 (2 0—5 5kg)的差异小于试验后期 (5 5—屠宰 ) ;整个试验期 ,杜×大杂交猪的肥育性能与纯种梅山及其杂交猪差异极显著 (P <0 .0 1 ) ,随梅山猪血缘增加 ,杂交猪的肥育性能逐渐降低 ;同一血缘不同体重阶段生长育肥猪随体重 (或饲养天数 )增加 ,饲料利用效率 (F/G)呈三次曲线变化 (P <0 .0 1 ) ,平均日增重 (ADG)则呈二次曲线变化 (P <0 .0 1 )。  相似文献   

12.
在法国皮特兰及比利时长白猪杂交利用三报中,我们报道了以梅山猪为母本的二元杂交试验,获得了二元杂交的优秀组合。为了进一步利用梅山猪产仔多、肉质好的优良性状,生产高质量的商品瘦肉猪,我们安排了外来纯种公猪配梅山杂交母猪及外来杂交公猪配梅山纯种母猪二个类型的三元杂交试验。本试验分三批于1991年5月20日、6月3日、6月15日开始,于同年9月6日、9月23日、9月27日结束。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猪来源:按照试验设计要求,由嘉定县种畜场负责提供。  相似文献   

13.
梅山猪杂交后代胴体性状的分析帅启义(武汉华中农业大学试验猪场430070)前言*梅山猪是世界繁殖性能特别优良的猪种,产于我*国太湖流域。但由于瘦肉率低、皮厚脂多,生长慢,纯繁*后代一般不宜作现代商品肉猪。如果引入肥育和胴体*性状优异的外来品种(如大白...  相似文献   

14.
试验利用猪多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Procarta Immunoassay Kits)对35日龄梅山猪血液中部分重要细胞因子(IFN-α、IFN-γ、IL-2、IL-6、IL-10、IL-12)水平进行测定,分析梅山猪各细胞因子水平间的相互关系,并比较梅山猪和大白猪之间部分重要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健康状态下梅山猪血液中IFN-α、IL-2的水平较高,而IFN-γ、IL-6、IL-10及IL-12水平相对较低;IL-2、IL-6、IL-10水平之间显著相关,存在密切的联系;梅山猪IL-10水平极显著高于大白猪(P0.01),而IL-6水平极显著低于大白猪(P0.01)。试验结果初步解释了地方品种梅山猪与引进品种大白猪抗病力差异的免疫学基础,并为今后梅山猪一般抗病力评价体系的建立和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含不同比例梅山猪血缘杂交肉猪胴体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德  杨凤  周安国  陈代文 《养猪》2002,199(4):22-25
选不同比例梅山猪血缘 (梅山猪血缘比例为 0 ,1 / 8,1 / 4 ,3 / 8,1 / 2 ,1 )的杂交仔猪 68头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 ,在同一营养水平 (DE :前期 1 4.2 1兆焦 /千克 ,后期 1 3 .79兆焦 /千克 ;CP :1 5 % ,1 3 % ;Lys:0 .75 % ,0 .65 % )下 ,研究不同梅山猪血缘比例对不同体重阶段生长肥育猪胴体品质 (平均膘厚、眼肌面积、瘦肉率等 )的影响。结果表明 :梅山猪与国外猪种杂交后 ,1 / 2梅山 ,1 / 4梅山 ,1 / 8梅山杂交猪的胴体品质显著高于 (P <0 .0 1 )纯种梅山猪。在同一体重下 (1 1 0kg) ,3 / 8梅山 ,1 / 2梅山和纯种梅山猪的平均膘厚显著高于其它血缘组 (P <0 .0 1 ) ,1 / 8梅山 ,1 / 4梅山和杜×大杂交猪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瘦肉率和眼肌面积随梅山猪血缘比例增加 ,逐渐下降 ;同一血缘不同体重阶段生长肥育猪随体重 (或饲养天数 )增加 ,平均膘厚、眼肌面积、瘦肉率呈显著二次曲线变化 (P <0 .0 1 ) ,肥育猪在适宜体重下屠宰 ,改善胴体品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梅山猪、杜洛克×梅山猪(简称杜×梅猪)和巴克夏×梅山猪(简称巴×梅猪)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分析,筛选出最优杂交组合,对梅山猪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试验选取梅山猪、杜×梅猪和巴×梅猪各3个重复组,每个重复8头猪,在相同的营养水平和管理条件下饲养,分别育肥饲养至适当体重进行屠宰,每组随机选取1头猪测定背最长肌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梅山猪、杜×梅猪和巴×梅猪肉背最长肌各项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梅山猪、杜×梅猪和巴×梅猪肉背最长肌各项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及总氨基酸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梅山猪、杜×梅猪和巴×梅猪肌肉中风味和营养价值基本一致,综合考虑饲养周期及经济效益,杜×梅猪和巴×梅猪优于纯种梅山猪,在生产中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适合于克隆梅山猪的供体细胞,本试验对梅山猪耳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生长特征和核型分析等进行了研究。通过组织块培养法获得梅山猪皮肤成纤维细胞,用胰酶轻度消化后传代34次可得到较纯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并以此作为供体细胞,获得1头健康梅山克隆猪。  相似文献   

18.
小梅山猪品种资源保存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威  邢军  凌天星  陈军  李静  谢庄 《猪业科学》2008,25(12):96-97
小梅山猪是梅山猪三大类群之一,以产仔多、性成熟早、肉质鲜美等优秀种质特点闻名世界,但受传统养猪方式的影响,截至20世纪70年代末已近灭绝。本文以江苏省最大的小梅山猪保种基地——江苏省小梅山猪育种中心的小梅山猪保种核心群为研究对象,对小梅山猪的保种情况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9.
试验检测猪黑素皮质激素受体4基因(melanocortin-4 receptor, MC4R)在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申农猪和梅山猪群体内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以及群体遗传学指标。结果表明:MC4R基因在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和申农猪群体内检测出AA基因型、GG基因型和AG基因型,在梅山猪群体内检测出GG基因型和AG基因型。在杜洛克猪和大白猪群体内AG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为优势等位基因;在长白猪、申农猪和梅山猪群体内GG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G等位基因频率为优势等位基因。群体遗传学指标分析结果显示,MC4R基因在杜洛克猪和大白猪群体内PIC值在0.25~0.5之间,表现为中度多态;在长白猪、申农猪和梅山猪PIC值小于0.25,表现低度多态。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梅山猪与西方猪生长性能和胴体特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梅山猪主要以生长性能差和脂肪组织高度发育为特性,梅山猪与西方猪相比,具有显著较低的日增重、采食量和瘦肉组织百分率以及较高的饲料转化率和背膘厚度,但梅山猪的肉质优于欧洲猪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