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电脉冲激活对体外成熟猪卵母细胞卵裂率和囊胚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索了电脉冲结合细胞松驰素B(CB)、放线菌酮(CHX)以及6-二甲基嘌呤(DMAP)等化学物质,对猪卵母细胞激活后发育的影响.在电脉冲激活时,0.6 kV/cm和1.3 kY/cm,80μs,1次电激活后,(1)用2 mmol/LDMAP处理6 h的卵裂率分别为(60.39±6.71)%和(60.35±8.95)%,差异不显著(P>0.05),囊胚率分别为(9.51±5.93)%和(14.53±3.38)%,差异显著(P<0.05);(2)用7.5μg/mL CB+10μg/mL CHX处理6 h的孤雌胚,卵裂率[(1.82±10.76)%vs(58.50±8.33%)]和囊胚率(8.91±4.37)%vs(14.53±3.38)%]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卵母细胞经1.3 kV/cm、80μs和单次电脉冲激活后,分别用7.5μg/mL CB、10μg/mL CHX、2 mmol/L DMAP、7.5μg/mL CB+10μg/mLCHX和7.5μg/mLCB+2 mmol/LDMAP处理2~8 h,结果表明CB处理4 h,CHX、CB+CHX和CB+DMAP处理6 h,DMAP处理8 h的卵裂率和囊胚率高于其它时间处理组.在电脉冲/CB、CHX、DMAP、CB+CHX和CB+DMAP 5种激活方法中,CB+CHX和CB+PMAP的卵裂率和囊胚率分别为(78.46±8.46)%、(33.13±7.84)%和(75.84±10.61)%、(39.12±7.15)%,囊胚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  相似文献   

2.
卵母细胞的化学去核是采用干扰染色体分离或纺锤体正常功能的化学试剂,使其所有染色质通过纺锤丝牢固结合,并借助极体排出的惯性将所有染色质全部带出胞外,达到去核目的。目前以化学去核处理的MⅡ期卵母细胞为受体,已获得克隆小鼠。然而,第一次减数分裂期的小鼠卵母细胞经化学去核后,进行核移植还未见报道。与传统的机械去核相比,该方法对卵母细胞无机械损伤,完全是极体的自然排放;同时细胞质及其中核重编程相关因子损失量小;而且高效、省时,程序简单,所得的卵胞质或许更适合于供体细胞核的重编程。剪取超排小鼠的卵巢,以注射器刺破有腔卵泡后获得卵母细胞和卵丘细胞复合体,进行体外成熟培养。成熟培养5 h后去除卵丘细胞,挑选生发泡破裂的细胞顺序移入含脱羰秋水仙碱(DC,0.4μg/mL,2 h)和DC(0.4μg/L) 放线菌酮(CHX,50μg/mL)的M16培养液中继续培养,直到第一极体排出。去核卵胞质与胎儿成纤维细胞用植物凝集素(PHA,200μg/mL)粘合后,转入电击槽;施加1个5 V/mm、3μs交流电脉冲和2个92 V/mm、70μs直流电脉冲进行电融合。3 h后,以SrCl2激活6h,于四孔培养皿中制作的“孔中孔”(well of well)体外培养重构胚。试验重复3次,共计698个卵母细胞,获得的重构胚融合率和激活率分别为84.8%和93.6%;胚胎2-细胞发育率为24.7%,4-细胞率为6.74%;2-细胞期克隆胚移植假孕受体后,没有获得怀孕受体。试验分别以“血清饥饿”胎儿成纤维细胞、新鲜细胞和冷冻保存细胞为供体作核移植,结果表明,冷冻保存细胞的融合率(69.3%)与其余两组(80.6%和84.8%)呈显著差异(P<0.05);激活率、2-细胞和4-细胞发育率,则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将化学去核与无透明带技术相结合,完全丢弃了传统核移植的显微操作及其繁琐程序,属手工克隆,它的成功将会大大简化核移植程序,同时提高了核移植的生产力,最终提高核移植总效率。  相似文献   

3.
为摸索一种简单有效的小鼠(Mus musculus)卵母细胞去核方法,本研究对压电脉冲装置(Piezo)辅助显微操作条件下的小鼠中期Ⅱ(metaphaseⅡ,MⅡ)卵母细胞去核方法进行了改进,比较了改进的去核方法和常规去核方法,在无蔗糖或含蔗糖去核操作液中的去核效果及核移植重构胚的后续发育能力;用改进的去核法在无蔗糖的去核操作液中对卵母细胞进行去核,比较卵母细胞去核操作液及核移植操作液中添加不同浓度胎牛血清(FBS)时核移植重构胚的后续发育能力。结果显示,MⅡ期卵母细胞在无蔗糖和含3%蔗糖的去核操作液中通过调整显微镜物镜距离显示MⅡ期纺锤体区域的方法进行显核,显核率分别为98.4%(184/187)和98.7%(153/155)(P0.05)。在无蔗糖或含蔗糖的去核操作液中,用改进的去核法,即去核针穿过透明带后,紧贴MⅡ期纺锤体区域的质膜,施加负压将MⅡ期纺锤体区域吸住并将其直接拉出卵母细胞,去核率分别为84.6%和88.2%;用常规去核法在这2种去核操作液中去核,去核率分别为83.1%和88.6%,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用改进的去核法比常规去核法吸出的胞质少。用改进的去核方法在无蔗糖的去核操作液中去核后,构建的核移植重构胚发育到8-细胞、桑椹胚和囊胚的比率最高,桑椹胚发育率(16.3%)和囊胚发育率(5.8%)显著高于用该法在含蔗糖的去核操作液中去核组(5.1%和0)。用常规去核法在无蔗糖操作液及含蔗糖操作液中去核后,核移植重构胚的桑椹胚发育率分别为3.3%和1.2%(P0.05),且均未获得囊胚发育。去核操作液和核移植操作液中添加20%FBS时,重构胚囊胚发育率显著高于添加10%FBS组(10.9%对4.9%)(P0.05),表明用改进的去核方法在添加20%胎牛血清(FBS)的操作液中进行去核及核移植操作是可行的,而且对重构胚后续发育的支持能力较好。本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小鼠体细胞核移植效率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气浮机在对虾高位池系统中的调控效果,该文利用2口高位池对射流式气浮机对养虾水质和养殖生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气浮机在对虾养殖试验中取得了显著的调控效果,试验组虾池40 d平均氨氮浓度(0.052±0.012)g/m3比对照组虾池(0.14±0.025)g/m3显著降低了0.088 g/m3、40 d平均亚硝氮浓度(0.0004±0.0001)g/m3比对照组虾池(0.004±0.001)g/m3显著下降了0.0036 g/m3、40 d平均溶解氧质量浓度(7.5465±0.3222)g/m3比对照组虾池(6.5398±0.2843)g/m3显著升高了1.007 g/m3,试验组虾池40 d平均弧菌总数(3553±1873)cfu/mL显著低于对照组(4907±1858)cfu/mL,试验组虾池40 d平均荧光菌(3±1.86)cfu/ml,显著低于对照组(9±2.14)cfu/mL,试验组虾池在60 d时凡纳滨对虾体质量(5.97±0.67)g大于对照组(5.53±0.61)g,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优化山羊核移植方案,实验研究了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B,CB)处理和胞质去除对山羊孤雌胚体外发育的影响。将山羊MⅡ期卵母细胞用7.5 μg/mL CB分别处理5、10、15、20和30 min(实验Ⅰ),处理后分别去除1/4~1/2的细胞质(实验Ⅱ),并在每个实验中设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孤雌激活后,用碘化丙啶和Hoechst 33258 对囊胚ICM细胞及TE细胞进行双染色,分别记录内细胞团(ICM)和滋养层(TE)细胞数。结果表明, 实验组Ⅰ及对照组均获得了较高的卵裂率(分别为76.83%~85.50%和86.50%)及较高的囊胚期发育率(分别为57.40%~62.20%和59.80%),囊胚细胞数及ICM细胞数在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Ⅱ,随着去除胞质比例的1增大孤雌胚的卵裂率(75.76%~16.07%)、囊胚率(38.67%~6.67%)、囊胚细胞总数(107.15~63.67)及ICM百分率(26.32%~19.37%)呈下降趋势,超过1/3时孤雌胚的发育力显著降低(P <0.05)。实验结果指出,(1)7.5 μg/mL CB在30 min以内对山羊孤雌胚体外发育力无不利影响;(2)胞质去除量控制在1/3以下对孤雌胚的发育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用脱羰秋水仙碱(Deme)诱导牛卵母细胞显核。比较不同显核时间、Deme浓度以及极体形成等因素对牛卵母细胞显核的影响。通过比较发现:(1) 0.5 μg/mL Deme处理卵母细胞,诱导1 h时获得最高显核率(76.00%),高于0.5 h(61.18%)、1.5 h(64.10%)和2 h(63.46%)组;(2)不同浓度Deme 处理成熟卵母细胞1 h, 0.4 μg/mL和0.5 μg/mL Deme组显核率(分别为75.24% 和 77.31%)较高,显著高于0.3 μg/mL组(46.54%)与0.6 μg/mL(60.66%)组;(3)0.4 μg/mL Deme处理卵母细胞1 h,有极体组显核率(83.24%)与无极体组(77.54%)无显著性差异。 研究表明, 0.4 μg/mL Deme处理卵母细胞1h 能更好地诱导卵母细胞显核。Deme 辅助去核法是一种简便、高效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7.
不同来源的供体细胞对水牛体细胞核移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融合方法,探讨不同来源的供体细胞对水牛核移植效果的影响。体外成熟培养22~24h的水牛卵母细胞,在含有5μg/mL细胞松弛素B的操作液中进行去核,然后将经0.1μg/mLAphidicolin(APD)+0.5%FBS培养2~9d的水牛不同来源的供体细胞,注射到去核的卵母细胞卵周隙中,电融合形成重构胚。重构胚经5μmol/L离子霉素激活处理5min,并在2mmol/L的6-DMAP中培养3h后,在含有颗粒细胞单层细胞的微滴中培养7~9d,观察其卵裂和胚胎发育情况。结果发现,来自水牛胎儿耳部或腹部组织块的成纤维细胞用作供体细胞,其重组胚的融合率及体外发育能力差异不显著(P>0.05),且细胞培养方法(组织块法或酶消化法)对其核移植效果没有影响;来自编号011010的胎儿耳皮成纤维细胞重组胚的囊胚发育率显著高于来自编号030323和030410细胞(31.45%vs10.96%和14.49%,P<0.05),但它们的融合率、卵裂率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经不同培养方法培养的细胞或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均可作为核移植研究的供体细胞,但是水牛体细胞核移植效果受供体的个体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摘要:采用光学显微镜、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3种技术,检测了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大鼠脂肪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①TNF-α诱导脂肪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与浓度呈线性相关,在5~20 ng/mL范围内,浓度越大,凋亡特征越明显。②5 ng/mLTNF-α处理有明显的形态学变化,但电泳结果未见梯状条带,说明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早于细胞凋亡的生化特征性改变。③TNF-α诱导脂肪细胞凋亡在5~20 ng/mL浓度范围内存在剂量-效应关系,5,10,15和20 ng/mL TNF-α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 <0.01),10 ng/mL与15和20 ng/mL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以10 ng/mL为最佳诱导浓度。  相似文献   

9.
从泌乳中国黑白花奶牛的乳腺组织中提取基因组RNA,根据报道的奶牛酪蛋白αs1 mRNA序列设计其上、下游引物,用RT-PCR进行cDNA扩增,获得1条434bp的片段。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为奶牛酪蛋白αs1 cDNA的部分序列,编码13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除一个碱基发生变异外,其余部分与报道的乳腺酪蛋白αs1cDNA序列完全一致。以此为基础,并以GAPDH为内标,研究了不同浓度泌乳素对旋转培养下奶牛乳腺组织酪蛋白αs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奶牛乳腺组织在培养24h后,泌乳素为10μg/mL组的酪蛋白αs1基因表达水平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5μg/mL组(P〈0.01),而与5.0和7.5μg/mL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与2.5、5.0和7.5μg/mL组之间,2.5μg/mL组与5.0、7.5和10.0μg/mL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而5.0μg/mL以上的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泌乳素的添加浓度以5.0μg/mL为佳。  相似文献   

10.
摘要:为了研究无血清培养系统对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孤雌激活胚胎早期发育力的影响,分别以0.3% BSA(m/v)、1% PVA(m/v)、1% ITS(v/v)代替成熟培养液中FBS,以添加5% FBS的OM为对照组,对来源于屠宰场的COCs进行体外培养。成熟率PVA添加组(50.00%),显著低于FBS组(83.23%)(P﹤0.01),BSA组(71.19%)和ITS组(76.79%)与FBS组无显著差异(P>0.05);成熟卵母细胞用离子霉素联合6-DMAP激活,在SOFaa中进行孤雌胚培养,BSA、PVA、ITS及 FBS各组的卵裂率依次为61.90%、46.97%、79.07%和83.58%,囊胚率分别为25.00%、19.70%、55.81%和60.45%。实验结果指出:在OM基础培养液中添加BSA或PVA卵母细胞的成熟率明显低于添加FBS,且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或 P<0.01);添加ITS,卵母细胞成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孤雌胚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与对照组接近(P>0.05)。结论:以ITS代替FBS,可以用于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探讨了不同精子处理对应用显微授精介导(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mediatedtrans-genesis,ICSI-Tr)生产转基因水牛胚胎效率的影响。本试验以p18T—BCN5.2-IFN-1.1pA—EGFP为载体,比较了精子的不同处理方式(NaOH和冻融)、NaOH处理精子不同时间(5min,10min,20min,30min和60minl以及不同外源DNA浓度(5ng/μL,10ng/μL,25ng/μL和50ng/μL)对ICSI-Tr转基因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NaOH处理组的囊胚EGFP表达率(46.1%),与冻融精子处理组(47.1%1差异不显著,但发育率显著高于冻融处理精子组(28.3%VS16.7%,P〈0.05)。处理60min组和30min组的分裂率分别为78.9%和77.5%,显著高于20min、10min和5min组的64.0%、60.0%和64.0%(P〈0.05),其中30min处理组的囊胚EGFP表达率高达44.4%,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25ng/μL组和50ng/μL组的早期胚胎EGFP表达效率差异不显著(41.3%VS42.5%),但显著高于5ng/肚组和10ng/μL组(22.5%和35.5%),25ng/μL组的囊胚EGFP表达效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本研究优化了应用ICSI-Tr生产转基因水牛胚胎技术体系,为获得ICSI-Tr转基因水牛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模拟酸雨对冬小麦-大豆轮作农田土壤呼吸、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在农田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布设4个区组,每块区组随机设置4个模拟酸雨处理,分别为去离子水A1(pH=6.7)、A2(pH=4.0)、A3(pH=3.0)、A4(pH=2.0)。采用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对不同酸雨强度的冬小麦-大豆轮作农田进行土壤呼吸速率观测,并采用气压过程分离技术(BaPS)测定不同酸雨处理的土壤CO2产生速率、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田各处理间土壤呼吸速率无显著差异(P〉0.05);大豆田高强度模拟酸雨A4处理明显抑制了土壤呼吸作用(P〈0.05)。就冬小麦-大豆轮作生长季而言,各处理土壤呼吸速率无显著差异(P〉0.05),其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2.26±0.11)、(2.31±0.20)、(1.91±0.09)、(2.03±0.17)μmol·m-2·s-1。冬小麦田A1、A3、A4处理间土壤CO2产生速率、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强度模拟酸雨抑制了大豆田土壤CO2产生速率;大豆田A1、A3、A4处理的硝化速率测定均值分别为(191.6±36.1)、(261.6±36.3)μg·kg-1·h-1和(255.2±45.1)μg·kg-1·h-1,这3个处理的反硝化速率均值分别为(172.8±19.8)、(216.0±45.7)μg·kg-·1h-1和(216.3±44.6)μg·kg-·1h-1。研究表明,模拟酸雨强度升高未显著影响冬小麦田土壤呼吸、硝化和反硝化作用;高强度模拟酸雨(pH=2.0)降低了大豆田土壤呼吸速率和CO2产生速率,但对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莫能菌素暴露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体腔细胞DNA的损伤,结果显示,50mg.kg-1莫能菌素处理组尾部DNA含量值最大、尾长值最大、Olive尾矩值最大,分别为34.539%、107.736μm和29.354;随着莫能菌素暴露剂量的增加,尾部DNA含量、Olive尾矩和尾长损伤频率增加;尾部DNA含量对莫能菌素暴露最为敏感,对照组和各处理组的尾部DNA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与15、25、50 mg.kg-1处理组的Olive尾矩和尾长损伤频率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暴露浓度与尾部DNA含量、Olive尾矩和尾长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实验结果表明,蚯蚓体腔细胞DNA损伤可作为指示莫能菌素影响的生物标志物,彗星试验是检测莫能菌素暴露对赤子爱胜蚓活体基因损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岩溶峡谷区不同退耕还林地土壤有机碳库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岩溶区不同退耕还林地对土壤有机碳库及碳库管理水平的影响,探讨花江峡谷地区耕地和5种典型退耕还林(草)地(撂荒、车桑子、花椒、椿树和油桐)土壤剖面有机碳质量分数、密度以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与耕地相比,退耕还林明显提高了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密度(P<0.05),0 ~ 20 cm土层总有机碳质量分数为13.00 ~ 34.07 g/kg,其中耕地最低,椿树林地最大;土壤剖面中有机碳密度大小表现为椿树林>油桐林>撂荒地>车桑子地>花椒地>耕地.2)6种样地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密度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O ~ 20cm土层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别是剖面均值的1.11 ~1.37倍,0~ 20 cm土层有机碳密度占整个剖面的35.68%~46.45%,显著高于其他各层,具有明显的表聚性.3)以耕地为参照,除花椒地外,其他4种退耕还林地碳库管理指数均明显大于1,即退耕能有效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水平,且以椿树和油桐林地效果最佳.此外,土壤活性有机碳比率的变化与总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变化一致,土壤活性有机碳比率可以作为反映土壤碳库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退耕具有提升土壤碳库及其质量的潜力,该区在生态恢复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退耕模式,增加植被盖度、减少人为扰动.  相似文献   

15.
猪胚胎干细胞培养、分离和传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要:利用五指山小型猪近交系不同发育阶段的早期胚胎为材料,探索猪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培养、分离、传代的影响因素,以选择猪胚胎干细胞建系的适宜条件。收集五指山猪第5~10 d胚胎(配种当天记为0 d),以 STO细胞[STO细胞是来自SIM小鼠(S)胚胎对硫代鸟嘌呤(thioguanine,T)和乌本苷(ouabain,O)有抗性的成纤维细胞系]为饲养层,分别采用两种培养液: 杜氏培养液(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 ,DMEM) + 1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 10 %新生牛血清(newborn bovine serum,NBS)+1 000 IU/mL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 30 ng/mL干细胞生长因子(stem cell growth factor , SCF)+20 n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或DMEM + 10% NBS + 10% FBS + 1 000 IU/mL LIF + 30 ng/mL SCF。比较发现,培养液中是否加入bFGF对胚胎干细胞的培养无显著影响;实验共收集胚胎124枚,其中D5~6胚胎18枚,胚胎贴壁率为68.8% ,内细胞团出现率为6.3% ,未能传代;收集D7孵化囊胚27枚,贴壁率为100% ,内细胞团出现率为38.9% ,传代1次失败;D9胚胎18枚,贴壁率为100%,传代后ES细胞生长较缓慢;收集D10胚胎52枚,胚胎贴壁率为100%,传代率为100%,传代后可出现ES细胞克隆点;实验过程中比较了胚径对干细胞培养的影响,发现胚径越大,培养效果越好,胚径大于100μm,分离ICM后出现干细胞集落成功率达100%,并得到了AP染色呈阳性的传4代的ES细胞集落。  相似文献   

16.
采用选择性Zarrouk无机培养基从北海螺旋藻养殖场水样中富集和稀释平板分离出9株螺旋藻,经对其生长测定,从中筛选出一株生长较快、藻体粗壮的螺旋藻藻种(暂定名SP06),通过对其形态学观察、培养基优化和最佳生长条件的选择试验,结果表明:该藻螺旋状,细胞为短圆柱形,藻体长50-600μm,径宽30-70μm,螺旋数3-10,在配方为NaHCO3 16.8g/L、KH2PO4 0.4g/L、NaNO3 2.7g/L、NaCl 1.0g/L、FeSO4 0.005g/L、MgSO4 0.1g/L、K2SO4 1.0g/L、CaCl2 0.04g/L液体培养基中,在起始pH8-10,光照强度4000Lx,30℃/25℃光/暗变温条件下生长良好,培养8d每升养殖水可收获湿藻46-48g。  相似文献   

17.
丹江中游典型小流域土壤颗粒及分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丹江鹦鹉沟小流域,利用网格状取样和典型样地取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土样采集,共计采样点268个,研究土壤颗粒组成和分形特征,以及与土壤全氮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粉黏粒质量分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土层下土壤粉黏粒质量分数平均值均表现为农地〉林地〉草地。经ANOVA分析,不同土地利用在10—40cm土层的粉黏粒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10~20cm土层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更能代表不同土地利用的差异。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坡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坡向和海拔无显著相关性。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在0~20cm土层与中粗砂粒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和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在20~60cm土层均与土壤粉黏粒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鹦鹉沟流域0~10cm土层的土壤粉黏粒储量为13.28万t,不同土地利用下0~10cm土层每m2土壤粉黏粒储量表现为农地〉林地〉草地,分别为74.71kg/m2、71.54kg/m2和70.23kg/m2。  相似文献   

18.
按照0.5~800 μg·g^-1 soil 施入量添加阿特拉津到黑钙土中培养54 d进行实验室培养试验,研究了阿特拉津对我国东北半干旱区黑钙土微生物量碳、土壤碳及氮矿化量、脲酶和脱氢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阿特拉津添加到土壤中后,显著提高了(P〈0.05)土壤微生物量碳,增加了土壤碳及氮矿化量,提高土壤脱氢酶活性;多数情况下,各培养时间添加阿特拉津各处理间土壤脲酶活性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由此得出结论:土壤脱氢酶活性、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碳矿化量及氮矿化量是对阿特拉津处理土壤较敏感的生物学指标,适合作为半干旱区黑钙土微生物活性对阿特拉津响应的参数;而土壤脲酶活性不适合作为半干旱区黑钙土土壤微生物活性的指标,因为它不能敏感地反映阿特拉津作用下土壤脲酶活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研究建立了固相萃取(SPE)-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荧光检测器(FLD)测定水体中4种雌激素(雌三醇、17β-雌二醇、炔雌醇和双酚A)的分析方法。水样过C18固相萃取柱净化浓缩,用5.00mL超纯水淋洗,15.00mL甲醇洗脱,洗脱液经氮气吹干后用50%甲醇溶解经HPLC-FLD测定;4种雌激素以甲醇/乙腈/水为流动相(体积比为25:30:45),经InertsilODS-SP-C1(8150mm×4.6mm,5μm)反相色谱柱分离,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80nm和310nm,流速1.0mL.min-1,柱温40℃,进样量20μL,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0~1000.00μg.L-1,且相关性良好(R〉0.9999),4种雌激素的仪器检出限为0.107~0.271μg.L-1,方法检出限为0.214~0.540ng.L-1。在自来水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雌激素混合标准溶液,测得溶液中4种物质的加标回收率除炔雌醇为55.71%~66.78%外,其余雌激素的加标回收率均大于85%,相对标准偏差RSD(n=5)均小于4%。该方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低、重复性和精密性良好,能有效去除基质干扰,可用于水体中痕量雌激素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