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对南充市某猪场的一起疫情进行确诊,采集病死仔猪的病料进行实验室检查。PCR结果显示猪瘟病毒、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伪狂犬病毒均为阳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猪场疫情是由CSFV、PRRSV和PRV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2.
<正>2011年以来,猪伪狂犬病再次在国内爆发流行,导致多数猪场损失惨重,成为继"猪无名高热病(蓝耳病)"和"仔猪流行性腹泻"之后又一个对养猪业影响较大的疾病。实验室检测显示:2012—2014年先后从全国20几个省(市、自治区)有关猪场送检的病料样品中检测出伪狂犬病毒野毒,部分猪场阳性率高达70%[1]。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兽医兽药研究室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湖南省猪伪狂犬病疫情得到了轻微控制,但2016年野毒阳性检出率又普遍升高,使得猪场很容易受到该病的感染,给控制和净化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2018年11月,湖南郴州某规模化猪场发生2~3日龄仔猪呕吐、腹泻为主的疫情,发病率70%,死亡率80%,为确定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从发病猪群中采集2头病死猪的小肠、肺脏、淋巴结等组织进行PCR检测及基因测序分析。检测结果显示猪流行性腹泻和猪蓝耳病均为阳性,猪传染性胃肠炎、猪轮状病毒均为阴性。测序分析显示所检测到的猪蓝耳病病毒与JXA1毒株高度同源,为高致病性毒株,检测到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为变异毒株,隶属于GⅡ-b群。综合分析,引起此次新生仔猪大批死亡系变异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混合感染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所致。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一窝初生发生先天震颤仔猪,分别进行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猪伪狂犬、猪2型圆环等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检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2型圆环病毒核酸阳性,未检出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猪瘟、猪伪狂犬等病毒核酸。  相似文献   

5.
1常见混合感染猪蓝耳病病毒和伪狂犬病毒的混合感染在临床上主要表现是母猪繁殖障碍为主,而且是连续性的,通过实验室检验,常见的包括猪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毒以及猪附红细胞体等,除此之外,还可能会继发其他细菌的感染,但是别的猪群一般不会有疫情发生。发生猪蓝耳病毒和伪狂犬病病毒混合感染的猪场曾经出现过猪蓝耳病或伪狂犬病,整个猪群采取灭活苗免疫2次,虽然可以将疫情彻底控制住,但是会遗留连续的繁殖障碍症状,可见死胎和木乃伊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邯郸市某规模化猪场的母猪突然死亡,疑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通过对该猪场死亡猪只的临床情况调查、剖检症状观察和对无症状猪、发病猪、濒死猪的ELISA抗体检测和病原PCR试验检测,确诊该猪场处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初发期,并有疫情暴发、流行的风险。经过对该猪场饲养管理水平的改进,年后实现了猪场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净化。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三明市某大型猪场进行猪瘟、普通蓝耳病、高致病性蓝耳病、伪狂犬病的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以更好地了解这些疫病在猪场的流行情况,为猪场这几种疫病的防控和净化奠定基础。本次调查分别检测45份后备母猪血清、92份生产母猪血清、13份生产公猪血清,共计150份血清,150份扁桃体样品。通过ELISA方法分别检测了猪瘟、普通蓝耳病、伪狂犬病gE和伪狂犬病gB。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结果猪瘟和高致病性蓝耳病病原学阳性率分别为8%和5.3%。一个月后对病原学检测阳性猪采样复查,结果猪瘟阳性率4.6%,高致病性蓝耳病阳性率2.6%。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93.3%,普通蓝耳病免疫抗体合格率96%,伪狂犬病gB免疫抗体合格率100%,伪狂犬病gE感染抗体2%。生产母猪胎次越多,猪瘟和普通蓝耳病的免疫抗体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8.
2019年河南某猪场暴发了一起以仔猪消瘦,大批死亡为特征的传染病。为了确定致病病原,研究团队对患病猪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确定了疑似病原,再通过对猪瘟病毒(CSFV)、猪伪狂犬病毒(PRV)、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4种疑似病原进行PCR和RT-PCR实验室诊断,最终确诊为猪蓝耳病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9.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多种哺乳动物、野生动物感染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为主要特征[1]。猪群感染伪狂犬病毒后,哺乳仔猪表现呕吐、腹泻及神经症状,1~2日龄新生仔猪大量死亡,母猪表现不孕、流产、产死胎或木乃伊,公猪精液质量下降等繁殖障碍,育肥猪多呈隐性感染。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生在寒冷的季节,接触和空气传播是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2]。2012年10月,厦门某猪场发生了一起哺乳仔猪腹泻疫情,经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  相似文献   

10.
对某猪场送检的血清和病料进行了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野毒抗体以及猪瘟、蓝耳病原的检测。结果表明,该场母猪猪瘟抗体水平很差;蓝耳病毒抗体水平较高,但为野毒感染产生;伪狂犬病毒抗体方面,有3份样本存在野毒抗体;保育猪没有猪瘟病毒感染,但蓝耳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最后,笔者对该猪场的免疫情况以及发生的疫情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讨论,提出了猪场疫苗免疫接种工作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2014年,因误判为病毒性腹泻,细菌性仔猪腹泻给部分猪场造成严重危害;蓝耳病免疫仍存在误区;因疫苗问题,圆环病毒免疫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霉菌毒素的危害依然存在;伪狂犬疫情没有出现反弹,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12.
养猪场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要摸清本猪场及周边猪场的疫病史,有针对性地制定免疫方案。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使得猪的疫情变得更为复杂。据研究证实,猪的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主要侵害猪的免疫系统,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同时抑制猪瘟抗体的水平。当发生高致病性蓝耳病时,多呈现混合感染,主要是附红细胞体、圆环病毒、猪链球菌、猪瘟病毒等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一起混合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13.
我省某猪场母猪发生繁殖障碍和仔猪突然发病,病猪出现体温升高、精神萎靡、采食量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等初步怀疑是猪蓝耳病病毒等传染病的感染,通过实验室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猪圆环病毒及猪伪狂犬病毒进行检测,结果猪蓝耳病病毒核酸阳性,最终确诊为猪蓝耳病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信阳某猪场发病仔猪死亡原因,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病理解剖、伪狂犬病毒PCR检测、PRRSV的PCR检测、PRRSV分离株ORF5基因的PCR扩增及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该猪场发病猪进行了诊断。结果表明,该猪场猪只为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和伪狂犬病病毒(PRV)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5.
2013年11月,河南省驻马店市某猪场发生以断奶仔猪高热、呼吸困难、神经症状和腹泻为主要特点的高致死性传染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以及病原学诊断结果,对该场猪群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确诊为蓝耳病和伪狂犬病混合感染。采取紧急接种疫苗、隔离淘汰病猪、加强饲养管理等综合措施,疫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6.
刘保红 《中国猪业》2018,13(8):53-54
某规模化猪场暴发疫情,以2~5日龄仔猪出现神经症状、7日龄左右仔猪顽固性腹泻和妊娠母猪繁殖障碍等为主要临床特征,仔猪群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通过临床诊断、病理剖检与实验室诊断,确诊主要为伪狂犬病毒感染所引起,且存在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应引起养殖企业(户)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正流行性腹泻(PED)是目前猪场面临的最主要难题之一。流行性腹泻不同于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它造成的损失是显而易见的,一旦发生了流行性腹泻,几乎一整窝仔猪都面临着淘汰的命运。现在猪场的流行性腹泻和蓝耳病有个共同点,都呈现地方性流行,很少有大暴发的出现。一、猪流行性腹泻难以控制的漏洞1.生物安全存在漏洞。猪场发生猪流行性腹泻康复后,场内的PEDV会逐步得到净化,大部分猪场发生猪流行性腹泻的病原都是从外面传入到猪场而感染的,所以,控制猪流行性腹泻最重要的环节是生物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本地一小型规模猪场引进种猪免疫前后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伪狂犬病的跟踪抗体检测分析,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加强免疫接种,避免猪场疫病发生和流行。结果显示,猪瘟抗体合格率从引种时的60.9%提高到93.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合格率从引种时的38.1%提高到97.1%,伪狂犬病gB抗体合格率从引种时的52.3%提高到96.2%,免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规模化养猪场在畜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6年夏秋季节我国由南向北相继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给养猪业带来巨大损失。抓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对降低养猪风险、稳定控制猪场疫情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正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所引起的多种家畜与野生动物感染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猪只感染伪狂犬病病毒后,哺乳仔猪表现为腹泻、呕吐、口吐白沫及神经症状;种猪主要表现为繁殖障碍,如母猪流产、不孕、产死胎、产弱仔猪,公猪精液质量下降;架子猪及育肥猪除表现有呼吸道疾病外,其他症状不明显,一般为隐性感染。近日,泉州某猪场暴发了一起哺乳仔猪伪狂犬病疫情,现将诊治过程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该猪场饲养了能繁母猪300头。1日龄乳猪出现呕吐、腹泻、发烧、精神沉郁,部分猪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