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小坤  鲁剑巍  陈防  赵慧星  李文西 《土壤》2007,39(6):900-904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苏丹草-黑麦草轮作中N、P、K肥施用对饲草的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N、P、K肥的施用可分别使饲草鲜草产量提高6.1倍、1O.6倍和O.6倍,各处理差异均达显著水平.N肥施用后饲草对N、P和K的吸收量与不施N处理相比分别提高6.9倍、3.5倍和4.7倍;P肥施用后饲草对N、P和K的吸收量与不施P处理相比分别提高5.9倍、23.2倍和7.3倍;K肥施用后饲草对N,P和K的吸收量与不施K处理相比分别提高O.3倍、O.7倍和7.4倍.N、P、K肥的施用可相互促进肥料表观利用率的提高.P、K肥的施用有利于缓解土壤酸化,轮作后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差异,缺P处理的土壤NH4 -N含量明显较高,施N处理土壤中P含量明显降低,缺N、缺P处理轮作后土壤K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2.
钾肥运筹对小麦氮素和钾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武际  郭熙盛  王允青  黄晓荣 《土壤》2008,40(5):777-78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K肥运筹方式对小麦N、K吸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K促进了小麦对N、K素的转运和吸收累积,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的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但过量施K却降低了小麦对N、K素的转运和K的利用效率以及籽粒产量,以中量K肥全部基施处理获得最高产量和较好的品质指标。K肥分次施用比一次性基施能够显著提高成熟期小麦植株K含量,N、K累积量和K的利用效率,促进小麦籽粒品质的改善。以中量K肥3次施用处理的品质指标最高,但显著降低了籽粒产量。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效应,以中量K肥分2次施用处理为最佳K肥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3.
氮、磷、钾施用量及其配比对白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试验研究N、P、K施用量及其配比对白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芷产量与N、P、K的供应均为正效应,N、P、K单施低于零水平时,随施用量的增加而白芷产量逐步提高,N、P、K配合施用比单施的产量高。  相似文献   

4.
氮钾肥配合施用对桑叶产量品质及蚕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连续4年田间施肥试验和一季养蚕试验,研究了氮肥和钾肥配合施用对桑叶产量、品质及相应桑叶喂饲家蚕对蚕生长及蚕茧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桑园施用氮钾肥显著提高桑叶产量,在氮钾肥各养分配比中,以高氮高钾处理(N450K300)的产量最高,比N0K0处理年均增产35.2%,与其他各处理产量差异显著。桑叶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桑叶中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粗蛋白、油脂含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提高,但单施氮肥会对蛋氨酸和油脂含量产生负面影响;施钾导致糖分含量下降,其他品质参数值随钾肥施用而提高,氮钾肥配合施用具有提高桑叶品质的作用。养蚕结果表明,桑园增施氮钾肥生产出的桑叶,有助于降低蚕茧的死笼率、具有提高全茧量和茧层率及提高蚕茧产量的作用。蚕茧上茧率、茧丝长、解舒率和茧丝净度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在施钾基础上增加氮肥用量有提高蚕茧品质的作用,但不施钾只施氮肥对上茧率有负面影响,说明氮钾肥配合施用能促进蚕茧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江西进贤水田长期施肥模式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要文倩  秦江涛  张继光  周睿  张斌 《土壤》2010,42(3):467-472
利用江西进贤26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下水稻不同器官养分分配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壤有机C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C和有效养分含量。水稻各器官对N、P、K的吸收存在明显差异,籽实中N、P的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比例分别为56% ~ 73%和65% ~ 85%,K的吸收则主要集中在秸秆(49% ~ 60%)。籽实产量与N、P施肥量显著相关,施肥对根茬生物量的影响比对籽实、秸秆的影响更明显;土壤养分状况显著影响水稻籽实、秸秆与根茬的生物量。N、P、K化肥的均衡施用及有机-无机配施提高了水稻籽实产量,其中NPK+OM处理籽实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73.4%,2NPK与NPK处理分别增产59.5% 和35.2%;配合施肥可以提高肥料表观利用率。水稻籽实、秸秆与根茬产量受土壤性质的影响显著,全P、速效P及碱解N与水稻总生物量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0.98和0.95)。  相似文献   

6.
氮磷钾肥料对魔芋产量的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结果表明,平均1 kg N素增产鲜芋6.77 kg,平均1 kg K2O增产鲜芋8.0 kg。磷钾配合优于氮磷配合,氮磷钾配合最好。1 hm2施N量216 kg、施K2O 280 kg时,鲜芋产量最高。氮钾配合与磷钾配合都能提高魔芋生产的经济效益,但差于氮磷钾配合。1 hm2配合施用N 122 kg、P2O572 kg、K2O 147 kg的经济效益最佳。种植魔芋后各处理的土壤养分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各处理均降低,施用钾肥较多的处理速效磷和速效钾增加。  相似文献   

7.
钾、氮配施对生姜产量和品质及钾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钾氮配施对生姜产量和品质及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K、N配施对生姜生长及品质有明显的影响,适宜的K、N用量及配合施用能明显促进生姜生长发育,增加根茎产量,改善营养品质,提高钾肥利用率。施钾量在450 kg/hm2以下,生姜根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两种氮肥水平下,株高、分枝数、茎粗及茎叶干重和单株姜根茎重均是中等钾肥用量K450处理最高,所有处理中N450K450获得了最高产量。品质分析结果显示,适宜的钾氮配施能有效提高生姜根茎维生素C和糖分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改善营养品质。与不施钾的对照相比,施钾处理生姜根茎维生素C含量显著提高,以中等钾肥用量K450下最高;增加氮肥施用量对根茎Vc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施钾提高了生姜根茎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但不同钾氮配施处理提高幅度不同。K0和低钾条件下,增施氮肥会明显提高生姜根茎硝酸盐含量,施钾则能降低其含量;不同钾氮用量降低程度不同,适宜钾氮配施处理N375K375和N450K450硝酸盐含量最低。施用钾肥的处理,生姜茎叶、根茎和全株含K量明显提高,K素养分吸收量显著增多;同一钾肥用量下,增加氮肥用量,茎叶、根茎和全株含K量也明显提高,各部位K素积累量相应增加。钾素农学效率,低氮水平下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高氮N450条件下,K450处理达最大值。钾肥利用率,两种氮肥水平下均是K450处理最高,高氮高钾的N450K525处理钾肥利用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8.
基于“3414”模型研究宁夏盐池县玉米氮磷钾施肥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8年在盐池县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类型上进行了玉米"3414"试验,结果表明:地力贡献率为54.84%,说明土壤属于中等肥力。N、P、K对玉米产量影响大小顺序为N〉P〉K,增产效果居首位的为氮肥,施用纯N 240 kg/hm2的增产效应达到2 751.45 kg/hm2;P肥的增产幅度次之,施用纯P 120 kg/hm2的增产效应达到1 023.45 kg/hm;施用纯K 75kg/hm2的增产效应为236.7 kg/hm2。在不同肥料的交互作用中,N×P的交互作用对产量影响最大,N×P〉N×K〉P×K。施氮(N)量为360 kg/hm2,施磷量(P)为107.81 kg/hm2,施钾量(K)为4.30 kg/hm2时,玉米产量最高为7 652.23 kg/hm2。玉米产量与N、P、K肥料效应回归模型为三元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经显著性检验达到极显著水平,可以为玉米生产施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30%海水灌溉下1年生库拉索芦荟氮、磷两因素各五水平组合的效应,建立了芦荟叶片产量与氮、磷用量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芦荟叶片产量在施氮、磷肥量分别为N2~N3及P2~P3范围内取得最大值;通过计算,30%海水灌溉下2年生芦荟叶片的最高产量为Ymax=26015kg/hm^2,最高产量下氮、磷肥施用量分别为Nmax=141.9kg/hm^2、P2O5max=84.0kg/hm^2。在同一施磷水平下,芦荟单叶重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相同施氮量的各施磷组合芦荟单叶重在P2~P3为最大。和对照(不施氮磷肥)相比,氮磷配合施用显著提高了芦荟成熟叶片蒽醌含量,以N3P3处理下的叶片蒽醌含量最大,比对照处理增加23%。氮磷配合施用芦荟甙增产效果为5%~132%,施氮量为N3的各P处理组合芦荟甙含量为最大,显著高于No,N1和N4的各施磷组合;而增施磷肥则有利于在低施氮量(N0,N1)下提高芦荟甙含量。  相似文献   

10.
玉米施镁对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米施Mg与N、P、K肥料利用率呈曲线共系,适量施Mg对玉米吸收N、P、K的促进作用极显著。与仅施N、P、K肥的对照相比,玉米施用MgO 66.7kg/hm~2可分别提高N、P、K肥料利用率27.61%、18.03%和118.73%,增产6.19%;分别提高籽粒蛋白质、赖氨酸和淀粉含量3.40%、7.14%和17.15%,降低脂肪及糖分含量2.59%与10.86%,而过量施用Mg有抑制N、P、K在植株体内积累的趋势,对产量无益。  相似文献   

11.
于2010和2011年,以木薯品种华南205(SC205)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方案设计,研究了氮磷钾不同施肥处理对木薯产量、 养分积累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并通过多元回归建立红壤旱地木薯的施肥效益方程。结果表明,施肥处理的鲜薯产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 缺氮处理的鲜薯产量显著低于缺磷和缺钾处理,对鲜薯产量的影响N>K2O>P2O5; 施肥处理中以N2P2K2处理的鲜薯产量、 鲜薯淀粉含量、 鲜生物量、 养分收获指数和经济效益最高,而产投比以N2P2K0处理最高,N1P2K1处理其次,N2P2K3处理最小。木薯植株养分积累总量K2O>N>P2O5,平均100 kg鲜薯养分需求量分别为1.00、 0.91和0.11 kg,平均养分收获指数分别为0.53、 0.33和0.46。相关分析表明,木薯产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施钾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施磷量相关不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三元二次方程拟合结果表明,达到经济最佳产量时的氮、 磷、 钾施用量分别为205.37、 65.43和311.30 kg/hm2,产投比为6.23。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肥处理对秋植茄子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氮、磷、钾肥对秋植茄子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开展了"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秋植茄子均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秋植茄子施氮最高增产45.8%,施磷最高增产30.9%,施钾最高增产35.8%。氮、磷、钾肥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配合施用能提高肥效,三因素对茄子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氮钾磷。本试验条件下,三元二次方程拟合结果表明,达到经济最佳产量时的氮(N)、磷(P2O5)、钾(K2O)施用量分别为164.9、107.1、186.3 kg·hm-2。  相似文献   

13.
肥料与石膏配施对滨海盐土油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肥料与石膏配合施用对滨海盐土油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探讨了滨海盐土适宜的肥料品种。结果表明,肥料与石膏配合施用对滨海油菜生长有显著影响,在油菜干物质累积、油菜产量上均以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有机肥配合无机复混肥配施石膏效果最好。供试肥料品种间,油菜生长中后期在干物质累积、产量上均表现出有机无机复混肥(F2)、生物有机肥配合无机复混肥(F4)>无机复混肥(F1)>生物有机肥(F3)>对照,各肥料较对照分别增产195.6%、190.9%、117.0%和53.4%。在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有机肥配合无机复混肥的基础上增加石膏的施用量可明显改善油菜生长状况和产量,但在无机复混肥基础上增加石膏施用量会导致油菜干物质累积和产量的明显降低。肥料与石膏配合施用影响油菜对N、P、K养分的吸收,在油菜苗期养分吸收上,N、K以无机复混肥(F1)较高,P以有机无机复混肥(F2)较高,施用石膏可促进油菜对N、K的吸收,但会显著降低对P的吸收量。滨海盐土地区油菜栽培以有机无机复混肥(F2)、生物有机肥配合无机复混肥(F4)配合石膏(B2)施用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油菜品种84001-A35不同的N、P、K施用配比正交试验研究,中N、P低K处理产量最高,中N、P高K处理产量较高。而施肥效益则是低N中P、K处理最好。千粒重与N、P施用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设施栽培黄瓜的氮磷钾肥料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414"肥料试验方案开展了设施栽培黄瓜的N、P、K肥料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N、K肥施用量增加,黄瓜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随P肥施用量增加,黄瓜产量呈下降趋势;N、K肥配施为正交互作用,N、P肥和P、K肥配施均为负交互作用。在中等P、K肥配施水平下,黄瓜硝酸盐含量随施N量的增加而降低。施N量与黄瓜亚硝酸盐含量间存在显著的函数关系,P、K肥的影响较小。不同施肥处理黄瓜蛋白质和Vc含量差异均不显著,且与N、P、K施肥量间的函数关系拟合度较低。每生产100 kg黄瓜需要吸收的养分量为N 0.296kg、P2O50.166 kg、K2O 0.517 kg。供试条件下黄瓜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 150.0 kg/hm2、K2O 409.5 kg/hm2,不施或少施磷肥。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定党参合理施肥量,在陇西县进行了“3414”施肥配方试验。结果表明,当施N 208.8 kg/hm2、K2O 57.0 kg/hm2时,党参籽粒产量最高,为174.7 kg/hm2;当施N 104.4 kg/hm2、P2O5 108.0 kg/hm2、K2O 57.0 kg/hm2时,党参根产量为3 104.8 kg/hm2。施肥量为N 104.4 kg/hm2、P2O5 108.0 kg/hm2、K2O 57.0 kg/hm2时,党参单根干重和鲜重最高,分别为3.55、12.75 g;施肥量为P2O5 108.0 kg/hm2、K2O 57.0 kg/hm2时,干鲜比最高,达30.19%。不同氮、磷、钾配方对党参根长有显著差异,对根粗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在不施化肥的情况下党参的根长和根粗最大。在生产实践中应根据收获的不同经济产量选择合理的配方施肥。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水分条件下化肥对玉米产量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强  宇万太  姜子绍  周桦 《土壤》2010,42(2):213-218
以16年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了8种施肥制度与4种降雨年景条件下肥料的增产、稳产性能及其对产量的贡献。结果表明:施肥与水分条件对玉米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平水年份玉米产量最高,肥料增产效果也达到最佳,其次为丰水年,旱、涝年份最低;N、P和K配施玉米产量最高,无N肥处理作物产量偏低,但在旱、涝条件下P、K肥有利于提高玉米的抗逆性;对玉米产量贡献NPK,单施K肥其在平、丰水年对产量贡献率为负值,说明这一地区K尚未成为玉米生产中的限制因子,其只有与N肥配施才可发挥增产作用。综上,合理的养分配施可以提高肥料对玉米产量的贡献,促进肥料交互作用对产量的提升,同时,适宜的水分条件可使肥料增产作用更好发挥。  相似文献   

18.
镁对滇重楼生长、养分吸收和总皂甙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设4个施镁水平,即:Mg 0、40、80、160 mg/kg,研究了不同水平镁对滇重楼生长、养分含量和块茎总皂甙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镁相比,适宜施镁量能显著降低了滇重楼株高和生物量及块茎产量。Mg 80和40 mg/kg处理,滇重楼生物量和块茎增加百分率最高,超过以上水平时,总生物量和块茎产量显著下降。施Mg对滇重楼各部位N含量影响较小,但低镁水平(Mg 40 mg/kg)可显著提高滇重楼各部位P、K的含量。在本试验范围内,各部位镁含量随镁施用水平增加而显著增加。施Mg 80 mg/kg时,新块茎总皂甙含量最高;而施Mg 40 mg/kg时,老块茎总皂甙含量最高。综合考虑滇重楼生长、药用部位生物量累积和总皂甙含量,本试验条件下,以施Mg 40 mg/kg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试验研究了增施锌、硼、钼、钙肥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N、P、K大量元素供给水平上,配合施用中微肥,可以促进花生的生长发育,有利于植株的干物质积累,增加根瘤数和结果数,提高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改善花生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20.
桉树幼林施肥的养分间交互效应及合理施肥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开展桉树幼林施用钙镁磷肥、尿素、复合肥、硼肥4种肥料组合定位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桉树幼林施用钙镁磷肥、尿素、复合肥和硼肥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促生效应,且钙镁磷肥与尿素、复合肥的交互效应不明显,而硼肥与钙镁磷肥、尿素或复合肥以及尿素与复合肥均存在交互效应;营养元素的重要性排序为N>P>K>B,N、P元素的单独施用只有在P2O552.5 g.株-1、N 46 g.株-1以上时才具有明显促生效应,而N、P、K肥配施能有效促进生长,同时施用硼肥只有在施用适量N、P、K肥料的前提下才有意义;最优施肥组合为每株施钙镁磷肥500 g+尿素200 g+复合肥425 g+硼砂30 g(N 160 g,P2O5143 g,K2O 68 g,CaO 200 g,MgO 60 g,B 4.5 g,有效养分总量635.5 g),N∶P2O5∶K2O∶CaO∶MgO∶B=1.00∶0.89∶0.43∶1.25∶0.38∶0.03,以理论产量的70%作为目标产量的可能性,则采用本施肥配方2年生单株材积效应值可达0.027 8 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