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杨光 《农业与技术》2003,23(6):134-13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税收是保证国家机器运转的经济基础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让人民明确税收的目的是政府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公共支出,税收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着小康社会的实现进程.只有充分发挥地方税收为国家聚财的作用,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架起一座通向小康社会的幸福金桥.我国在1994年实行了以分税制为主要内容的财政体制改革,明确划分了中央税、地方税和地方共享税.初步建立了我国的地方税体系,规范了政府间的分配关系,只有明确了地方税的主体税种,才能增加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130-131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先进生产力代表,国家和地方政府为积极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大力发展,结合企业实际出台了一系列税收政策。本文在概述税收筹划的基础上分析了税收筹划中增值税、所得税中的存在问题,并探讨了高新技术企业增值税、所得税的筹划方法,以期为从业者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地方税收竞争在中国具有普遍性,但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税收竞争又存在着内容上的差异。从博弈分析来看,博弈参与主体在完全信息条件下,其最优结果是进行地方税收竞争且投入于公共品。但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公共品供给不足是源于制度上提供的潜在利益驱动地方政府偏离其应有责任。因此,减少政府层次、合理配给地方政府相对独立的税权、制定良好的公共支出政策是促使经济进入良性循环、地方税收竞争走向规范、有序的重要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我国实行分权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严重不匹配的矛盾仍然存在,这也是引起我国地方政府间存在税收竞争的主要原因。我国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是在我国当前不太完善的体制机制和并不完全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基于此,地方政府官员会以本辖区和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划分有利的税权格局、促进要素资源流动等,以吸引资本流入本地区,但这种做法加剧了环境的污染。通过分析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的表现形式,阐述税收恶性竞争的现状及其危害。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要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标准? 从国际经验看,不动产税收一般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0%以上,而我国地方财政收入主要依靠与工商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营业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等,仅这3项税收收入在地方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达到70%,不动产方面的税收所占比重很低.完善不动产税收政策、加大不动产税收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应当成为下一步完善地方财政收入结构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农村实用技术》2007,(3):23-24
为什么要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标准? 从国际经验看,不动产税收一般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0%以上,而我国地方财政收入主要依靠与工商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营业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等,仅这3项税收收入在地方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达到70%,不动产方面的税收所占比重很低。完善不动产税收政策、加大不动产税收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应当成为下一步完善地方财政收入结构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基于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地方政府债务与土地违法行为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土地违法行为与地方政府债务、土地财政均具有正相关性,土地违法行为与地方政府债务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债务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为减少与地方政府债务相关的土地违法行为,应加强对土地一级市场的管理和规范,控制债务规模;改变单一的官员激励机制;调整中央与地方的税收比例,增加地方政府收入。  相似文献   

8.
在近年来的招商引资热潮中,地方政府纷纷以许诺给予投资方土地、税收等各种优惠政策为手段,降低门槛、弱化管制,往往造成地方政府竞争失效,给地方社会以及后续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风险,比如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地区福利等等,这些风险亟需在以政府为主体的当代社会中得到有效治理。本文即探讨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过程中的风险及其治理。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处于传统产业农业经济向新型循环农业经济转变的历史时期。只有始终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协同进化,才能推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一、体制障碍1.增值税企业增值税是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中的主要税收来源,增值税的计税依据是增值的比例。虽然现行增值税法规定,对利用三废产品生产的产品免征增值税,对废旧物资回收企业也实行其他税收优惠政策,但是我国涉及环境保护的增值税税种过少,征收范围也过小,很多企业均享受不到国家的这些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0.
地方税权的来源在学术上是存在争论的。我国目前的地方税权虽然在法律上缺失, 但实践中却存在种种不规范的分权倾向。文章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 探讨了我国地方税权存在的法理问题, 尤其是地方税权与地方自治、民主政治的关系, 进而提出即使在实行这种单一制的中国, 仍然有地方税权存在的合理空间。  相似文献   

11.
碳税收入使用政策是西方国家碳税制度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基于税收中性原则,将税收收入或投资于环保节能项目,或以税式支出方式降低纳税人负担,确保碳税收入的循环,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在我国碳税制度设计的构想中,应借鉴西方国家税制经验,结合本国现实情况,科学合理地设计碳税收入使用政策,确保碳税调节功能的充分发挥,将碳税发展成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2.
科学和民主的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前,税制和分税制对政府预算约束有重要作用。中国税制和分税制缺乏内生约束机制,地方政府有空间和激励突破预算框架参与过度财政竞争,使公共预算约束软化。根据公共预算软约束的估计和面板probit模型,1994年的税制和分税制改革整体硬化了全国预算收入约束,但导致东部的预算收入约束软化,且未改善预算支出约束。现行税制和分税制下,不规范的税收优惠政策、投资扩张冲动和专项转移支出依赖是导致公共预算约束软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政府财政数据,将世界各国(地区)的税制结构分成六种类型,并对中国间接税比重进行横向比较。结果发现:当前我国基本属于“间接税为主”的税制模式,尽管中国间接税比重在可控范围内,但是已经高于世界经验水平。如果税制结构得不到改善,将逐渐偏离世界发展一般经验规律。在分析影响间接税规模的影响因素基础之上,提出构建与本国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宏观经济目标一致的“双主体”税制结构;逐步降低间接税比重、提高直接税比重;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区域间的税收背离是大国经济中的普遍现象,其使得一个地区潜在的税收收入能力与实际获得的税收收入出现了偏差,总部经济因素是影响地方税收收入能力实现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不管是否考虑征管因素,或是分税种考察,总部经济因素对地方税收收入能力的影响效果要显著大于人均GDP增加和其他影响因素的作用,是导致地区间相对财力水平差距的重要原因。在短期内,对税收流出地区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税收转移支付是解决税收背离问题的手段之一;而在长期,需要在深入研究税收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借助构建现代税收制度的时代契机,使税收收益与税源贡献相匹配,从源头上彻底解决区域间税收背离问题。  相似文献   

15.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完善我国税制的一个重要举措,确定各个产业部门改征增值税后的税率是其中一个关键的环节。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可以评估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之后不同税率的选择对宏观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影响。政策模拟的结果显示,目前正在实施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方案权衡了对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结构的影响,是对经济运行影响较小的稳健选择。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西部地区地方普通高校经费来源状况的比较分析,发现高校的政府财政性经费收入低于事业收入,事业收入在经费来源中所占比重过高,其他收入及社会捐赠相对偏少等问题。中央政府要加大对西部地区地方普通高校的投入,地方政府应不断改善高校的办学条件,促进事业收入增加,高校自身也要通过其他收入和社会捐赠,拓展经费来源渠道。  相似文献   

17.
代扣代缴是高校个人所得税征收的主要方式。目前高校的代扣代缴工作存在着量大、程序复杂、信息化建设薄弱、税收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通过建立纳税人与扣缴义务人双向申报制度、实行征管手段的信息化,加强全员全额管理、积极做好高校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筹划等途径可以强化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工作。  相似文献   

18.
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对于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求、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税收作为政府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面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缓慢的现状和约束,可以通过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及供给效应进行积极干预。针对我国现行税收政策和税制安排,建议分别从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功能、税收增进农村消费供给功能以及税收改进农村消费环境功能着眼,进行政策优化和税制改革。  相似文献   

19.
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人所得税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个人所得税的改革,规范个人所得税制,直接关系着财政收入的足够稳定、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社会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主要阐述了税收优惠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作用及政府如何利用税收优惠来促进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税收优惠涉及优惠方式和优惠税种的选择。税收优惠的方式很多,对民营科技企业应选择加速折旧、盈亏互抵、投资抵免、税收递延等。所得税作为直接税,是政府实施税收优惠的主体税种,减轻所得税负担,可体现政府对民营科技企业的扶持和鼓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