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密云水库流域畜禽养殖粪便的污染影响及污染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密云水库流域畜禽养殖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规模化养殖场周边地下水及地表水环境的监测,分析规模化养殖场粪便的污染影响。根据我国畜禽养殖污染控制的总体思路,提出密云县立足于规模化养殖场资源化综合利用、农牧结合、种养平衡一体化的畜禽养殖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考虑种养平衡的黄淮海小麦-玉米模式下畜禽承载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淮海地区作为中国种植业与养殖业优势区,随着国家对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所带来农村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研究该区域"以种定养"、实现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显得尤为重要。以区域种植业实际生产情况为基础,确定典型种植模式下可施用畜禽粪便类有机肥量,经推导计算后确定区域畜禽养殖种类与数量。该文选取河北、河南和山东为黄淮海地区典型代表,在保障粮食产量和满足农田环境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研究小麦-玉米生产模式中,畜禽粪便类有机肥每年可施用量,经推导得到高温好氧堆肥处理前的畜禽粪污资源量,进而计算得到每年可承载的不同种类畜禽养殖量。这样既可满足种植业生产的肥料需求,也能缓解养殖业粪污带来的环境压力。研究结果表明: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生产模式中,每公顷农田每年可利用6头奶牛或18头肉牛或47~51头生猪或731~789只蛋鸡或8 062~8 705只肉鸡粪便N量。在实际生产中,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等多因素影响有机肥可施用量,不同种类畜禽的农田承载量还需进一步优化。该研究为促进黄淮海地区种养结合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畜禽养殖污染负荷、耕地承载力空间分布特征的探讨,为研究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四川省区域特点,研究各市州畜禽粪便产生量、主要污染物产生量、流失量以及单位耕地面积猪当量负荷量,N和P负荷量,利用ArcGIS解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对耕地承载力现状进行风险评价。[结果]2016年四川省畜禽粪便总产量2.94×10~7 t;产生和流失最多的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COD),最少为全磷。四川省单位耕地面积猪当量负荷,N,P负荷平均值分别为50 310,327,85kg/hm~2,平均负荷预警值1.34,风险评价等级Ⅳ级,对环境有威胁。但负荷预警值在区内存在空间分布不均的特征,阿坝州和甘孜州最高,预警值分别为6.61和6.93,均属Ⅵ级,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结论]现阶段畜禽粪便的产生已对四川省环境有威胁,畜禽粪便污染的来源主要是牛粪和猪粪。应推广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生态循环的畜禽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4.
丹麦畜禽粪肥利用对中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丹麦在畜禽养殖粪肥利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丹麦完善的粪肥利用体系可做到种养平衡和按需施肥,在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种植业的发展。该文综述了丹麦粪肥利用与管理现状,重点分析了丹麦种养平衡生产模式和粪肥施用过程中氨减排技术,从科学理念、法规体系、先进技术和成熟模式等方面总结了丹麦畜禽养殖粪肥利用的成功经验,包括全过程污染控制的科学理念,详细量化、严格执行的管理政策法规,先进的粪肥利用关键技术装备,以及完善的粪肥利用模式,以期提高中国畜禽养殖粪肥利用水平,为推进中国种养循环农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畜禽养殖业迅猛发展的当下,畜禽粪污对环境污染的形势日益严峻。加强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实施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是改善粪污污染环境现状的重要手段,也是构建绿色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中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通过建设沼气工程,采取"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推进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能有效实现粪污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进而解决养殖业污染和制约畜禽养殖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湖南省桃源县的实际调研,在分析其污染现状的基础上,对养殖污染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系统总结,并从加强养殖业发展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提高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途径的研究以及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等4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对密云水库流域畜禽养殖业发展及畜禽养殖业粪便产生、处理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粪污处理方式及处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了适合于不同类型畜禽养殖粪污处理的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以重庆市梁平区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为调查对象,采取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文献查阅等方式,调查分析了梁平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成因、特点和危害等。调查结果显示:1)种植业氨氮、总氮和总磷排放量较高,分别达55.73 t、453.68 t和50.36 t,种植业化学品投入总量高,利用率低,流失量大。2)化学需氧量共产生50 351.66 t,排放10 385.10 t;氨氮共产生423.55 t,排放135.49 t。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产排均高,是主要污染因子,污染物排放主要来源于畜禽养殖业。3)畜禽规模养殖场共产生粪便8.20万吨,利用6.07万吨;尿液3.84万吨,利用2.84万吨。无害化配套设施处理能力不足,部分畜禽养殖场粪便、尿液直排现象仍然突出,导致周围水体污染严重。最后提出建议,认为发展畜禽养殖业应根据环境承载能力,设立禁养区、限养区和非限养区,严格控制重点区域或流域畜禽养殖规模,建立健全畜禽养殖业准入制度,落实"三区"和排污许可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国北方平原地区种养循环农业现状调研与发展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1,他引:8  
中国各地根据自然条件、产业类型及资源禀赋等形成了不同的种养循环农业模式,然而,针对北方平原地区(包括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的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尚缺乏系统研究,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典型模式亟待总结.该文以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总结分析形式,对北方平原地区121个种养大县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系统调研分析,梳理总结出中国北方平原地区基于农业废弃物(畜禽粪污、秸秆、尾菜等)资源化利用,形成以沼气工程、好氧堆肥和秸秆资源化为纽带的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同时,深入分析现有种养模式存在问题,仍需优化种养业格局实现种养平衡,构建评价体系,因地制宜选择种养模式,加快关键技术研发,以指导北方平原地区乃至全国种养循环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针对淮安市源于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及农村生活的农业污染现状进行全面分析,进而提出了减控农业污染的8项措施。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畜禽粪便污染现状及其风险评价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采用2004年畜禽养殖量数据,利用各类畜禽粪便日排泄系数估算畜禽粪便量,在此基础上计算江苏省各地畜禽粪便农田负荷量,并对各地畜禽粪便污染现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江苏省畜禽粪便年产生量已达6825万t;畜禽粪便农田年负荷量平均为14.9 t/hm2,污染风险指数平均为0.33,南通、盐城与徐州3市超过环境预警值,属污染最严重区;受养殖业布局的影响,全省畜禽粪便污染严重地区大多靠近水体,对江苏省水环境质量产生威胁。  相似文献   

12.
太湖流域苏州片区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研究农业面源污染来源问题,以太湖流域苏州片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研究区农业产业特点的基础上,展开了以太湖流域种植业、水产养殖业、规模化家禽养殖业为代表的农业面源污染氮磷污染负荷计算研究,并分别进行了氮磷污染负荷实例计算。计算结果表明:2011年苏州市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畜禽养殖业氮磷类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TN 2 344.12t,TP 123.78t,TN 12 915.72×103kg,TP 2 560.76t,TN 2 348.98t,TP 460.81t。研究认为:氮磷污染物排放量为水产养殖业种植业家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氮磷污染物排放量是种植业、家禽养殖业总和的4倍以上,水产养殖业是太湖流域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为了改善太湖流域水环境,建议减少水产养殖面积和密度,降低氮磷污染物入湖量。  相似文献   

13.
黄土残塬区不同农户庭院生态经济模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养殖业与种植业是庭院经济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持庭院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种养并重型庭院经济系统是较好的一种模式,其生态经济评价得分值高于养殖为主型与种植为主型.  相似文献   

14.
太湖流域农业污染压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太湖及其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呈现严重恶化趋势,农业污染物的排放是太湖流域水体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太湖流域农业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的生产过程。本文从综合考虑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对水环境影响的角度,构建农业污染压力模型,计算农业污染压力指数,定量分析了处于太湖流域的江苏省常州和宜兴两市农业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影响的严重性。研究结果表明:两市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氮和磷污染物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贡献者,其污染压力指数普遍大于1;农业污染压力指数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虽两市近年来单位面积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有所减少,但仍远远高于安全使用量的上限,以常州市为例,2008年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为452.71 kg.hm 2,为2000—2008年期间最少的一年,但仍然高于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水体污染所规定的平均化肥施用量的安全上限225 kg.hm 2。本文从整体上分析了农业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产生的影响,对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农业面源污染源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基于历史数据分析,阐明青海省农业面源污染来源的主要特征及发展趋势,提出基于不同畜禽养殖方式的畜禽养殖面源污染排放量的计算方法,揭示不同类型农业面源污染源的污染物产生量和潜在威胁,并提出主要污染来源的防治对策。青海省近30a来的农药化肥、地膜、秸秆以及畜禽粪便量总体上呈现增大的趋势,近5a来秸秆量出现小幅下降;在不同的畜禽养殖方式下,散户产生的面源污染负荷量最大,规模化养殖厂(小区)和养殖专业户的NH_3-N污染负荷较大,放养畜禽的NH_3-N和总磷面源污染负荷量不容忽视。2015年青海省畜禽粪便产生的进入水体形成农业面源污染的化学需氧量占98.8%,NH_3-N、总氮和总磷分别占90.2%、93.8%和93.9%。在主要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措施方面,应大力加强畜牧业的污染治理,形成种植业与畜牧业的结合,建立良性生态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介绍了畜禽养殖的污染类型及污染特点,然后分析了畜禽养殖污染的原因主要有:畜禽养殖与种植业分离;清洁生产水平低、环境监管不到位等。最后提出了加强畜禽养殖的环境管理措施:如改变干部考核指标,强化政策扶持,推进公众参与;加强环境监管,控制养殖规模;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提高综合利用能力;开发种养结合的生态模式,发展循环农业等。  相似文献   

17.
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思考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通过对巢湖地区的实地调查研究和分析,可知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不容乐观,其主要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来自化肥农药施用量过大、畜禽粪便基本未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等;针对巢湖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提出了建立基于WebGIS的农业面源污染网络数据库,减控种植业、畜禽粪水、水产养殖、农村生活污染源和污染量,搞好农业残留物资源化利用,建立农业湿地保护,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等具体措施,以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畜禽粪便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绪美  董元华  王辉  沈旦 《土壤》2007,39(5):708-712
根据2000年以来江苏省畜禽饲养状况的有关资料,利用各类畜禽粪便日排泄系数估算畜禽粪便量,在此基础上计算江苏省各地畜禽粪便污染负荷量。研究发现,江苏省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粪便及各类污染物数量巨大,盐城市产生的粪便及各类污染物居全省首位,南通市次之;江苏省畜禽粪便污染负荷量平均为16.5t/(hm~2·a),南通市畜禽粪便污染负荷量最高,达26.7t/(hm~2·a)。全省畜禽粪便污染负荷最高的县是南通市的海安县,其次是盐城市的盐都县。最后本文分析了畜禽粪便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及情景仿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实现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系统评估、预判其发展态势及考察不同减排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进行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系统模型的设计、仿真与情景调控。在社会经济、畜禽养殖和种植业各子系统及其要素分析的基础上,以中国北方畜牧大市——石家庄市为例,建立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有效性检验。系统运行结果显示,模型具有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而且模拟值与实际值误差普遍小于10%,因此模型有效。在确定模型有效之后,应用系统动力学模拟仿真不同方案下的石家庄市2007—2025年畜禽养殖土地承载力变化情况。本文设置了4种与系统惯性发展相比较的方案——调整养殖业经济结构、调整环境保护治理投资、调整粪肥占施和协同发展模式,并针对上述5种情景进行仿真。仿真结果显示:1)惯性趋势发展条件下,畜禽养殖业和种植业的产出规模都有增长,但种植业产量增长不及畜禽养殖业的增长,致使种植业难以消纳畜禽养殖产生的氮磷排放,土地承载压力加大;2)调整养殖业经济结构情景下,氮、磷平衡承载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磷平衡承载仍存在压力;3)调整环境保护治理投资情景下,氮平衡承载处于可载状态,磷平衡承载压力下降明显,但只有后8个年度可载;4)调整粪肥占施情景下,氮平衡承载处于可载状态,磷平衡承载情况虽好于初始情景,但仍超载;5)协同发展模式下,氮、磷平衡承载压力均呈下降趋势,且氮、磷承载均处于可载的水平,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协同发展模式的效果最好。本研究一方面为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监测评估工作、建立畜禽养殖污染评估机制提供支撑,另一方面为畜牧大市(县)和其他资源环境超载区养殖业发展的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综合评价不同污染源对水环境的影响是进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前提,也是农业非点源污染源头预防的重要依据。采用"等标污染法"计算了2007年山东省化肥、畜禽粪便、生活排污3种污染源中总氮、总磷2种污染物的流失量,以及全省17个地市3种污染源中2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与等标污染指数。结果表明:全省总氮流失量以化肥贡献率最高,而总磷流失量以畜禽粪便所占比例最大,畜禽粪便、化肥、生活排污3种污染源中营养元素流失量分别占总流失量的49.3%、42.6%、8.1%;山东省总氮等标污染负荷略高于总磷,不同地市间差异较大,化肥与畜禽粪便以潍坊市最高,而临沂市生活排污等标污染负荷最大,2种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均以潍坊市最高;3种污染源中以畜禽粪便对山东省水环境的影响强度最大,生活排污、化肥、畜禽粪便的等标污染负荷比例为1:4:7;受等标污染负荷与水环境总量的共同影响,山东省不同地市间等标污染指数差异明显,等标污染指数以德州市最高,农业非点源污染潜在威胁最大,其次为聊城、菏泽、滨州、泰安。应针对各区域不同的重点污染源进行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控技术研究,降低其对水资源污染的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