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农技推广》2004,(4):25-25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围绕2004年全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重点,加大水稻免耕抛秧生态农业模式推广力度,全站职工分成7个工作组深入全区14个市,抓好东南西北中示范样板,重点抓好免耕抛秧稻—灯—鱼、稻—灯—鸭、稻草还田免耕抛秧等生态农业技术扩大应用,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至5月上旬,北流市300亩连片免耕抛秧稻—灯—鱼共育、100亩连片稻—灯—鸭共育,贵港市港北区60亩连片免耕抛秧稻—灯—鱼共育、50亩连片稻—灯—鸭共育已全部完成。目前,全区水稻免耕抛秧稻田养鱼、养鸭等生态农业模式正由南向北推进,已成为今年全区农…  相似文献   

2.
利用田间水系管理技术,总结稻田套种牧草养鹅和稻田养鸭的经验,探索出种草与养鹅,种稻与养鸭的"稻禽结合型"生态农业模式,并与传统的稻麦轮作模式进行效益对比分析,该生态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十分显著,为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示范模式.  相似文献   

3.
乡村音画     
<正>稻灯养鸭生态技术模式稻田养鸭技术是以生产绿色的稻米、蛋鸭和肉鸭为宗旨的种养结合生态农业技术,其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产出绿色、生态的农副产品,还能极大提高种养经济效益。而稻鸭共育和灯光诱虫技术的结合,则更能有效控制稻田有害生物危害,降低养鸭成本,减少环境污染。那么,稻灯养鸭生态模式配套技术都有哪些呢?让我们观看视频了解。  相似文献   

4.
稻鱼共生生态农业文明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随着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稻田养鱼的技术体系、方法模式和管理水平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在生态农业成为农业发展主导模式的今天,国家农业政策的支持和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为"稻—渔"产业的新一轮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运用好现代农业科技,促进稻田养鱼方法改革与技术创新,对实现农业绿色高效可持续生产、保障农副产品安全、拓宽精准扶贫渠道和完善"稻—渔"产业技术体系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在大理州、市农业部门的支持下,结合州、市两级党委、政府在洱海流域开启的"七大"保护行动措施的落实。大理市荣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凤仪镇集中流转耕地66.67 hm~2,对其中的20hm~2耕地进行集中整治,按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对田块进行统一整理,完善灌溉沟渠系统,形成集中连片的稻田生态综合种养示范区,分别开展稻—鱼模式、稻—蟹模式、稻—鸭模式等几种种养结合示范。1田块整理设计  相似文献   

6.
稻田养鱼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淡水鱼养殖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栽培养殖新技术及诱虫灯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县"稻—灯—鱼"生态种养模式深受广大农民欢迎。它投资少、见效快、无公害、效益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现从稻田条件、鱼种选择、养鱼设施建设和肥水管理、合理投饲等方面介绍稻田养鱼技术,以供稻田生态养殖的推广。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安乡县生态种养模式多,主要有"稻田+""荷田+""林木+""蔬菜+"及"四水模式"等生态农业模式,综合效益高。"稻田+"为重点,一田多产忙数钱主要有4种"稻田+"种养模式:稻-鸭共生、稻-虾共生、稻-鳅共生及稻-蛙共生。汤家岗天喜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稻-鸭种养模式,每667平方米大田放养10只鸭,产稻谷600公斤,总产值约2500元,纯收益约1950元。潭子口楚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有多种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正>广西全州县是我国传统的水稻生产大县,全县水田面积54万亩,年水稻种植面积约90万亩。为提高稻田种植效益,全州县从2004年开始大力发展稻田双孢蘑菇生产,即稻—菇模式。2005年县农业局开始试验探索水稻、双孢蘑菇有机结合高效生态循环生产模式,即在确保稻田粮食单产提高和总产稳定的前提下,着力提高单位面积稻田产出效益。通过配套技术集成创新,在农民种植稻—菇常规模式的基础上成功引进了稻田养鱼和安装诱虫灯杀虫,形成稻—灯—鱼—菇生态循环高效模式,模式的构成  相似文献   

9.
陈玲  吕广动  王忍  陈灿  黄璜  张印 《现代农业科技》2023,(19):165-167+172
稻—小龙虾生态种养模式是水产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充分挖掘了稻田的生产力,提高了稻米质量,增加了经济效益,提高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解决了农田撂荒的问题,保护了粮食安全。当前在湖南省甚至全国得到迅速推广和发展。本文介绍了稻—小龙虾模式的种类和田间种养技术流程,分析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探讨了农业监测系统在稻—小龙虾生态种养模式中的应用,以期为生态农业的现代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是一种稻田与虾综合种养的模式,是指在种植1季稻田中养殖两季虾,实现虾和水稻之间共同生长。具体来讲,就是在每年收割水稻之前在稻田间投放亲虾,或者在收割完水稻后投放幼虾,在第2年的第2季度收获虾,并再一次投放幼虾,随后再种植水稻,再在第3季度收获虾,如此循环下去,从而形成良好的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笔者针对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的特点,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希望有助于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稻田养鱼发展的现实意义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雨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256-13258
指出稻田养鱼是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的典范,并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几个方面阐述了稻田养鱼的现实意义。最后。简要分析了发展稻田养鱼的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联系茂名市生态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归纳列举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农业模式,并总结了当地生态农业发展的特点,立足于已取得的成果和成功经验,进一步提出了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生态农业在西方提出“生态农业”的概念以后发展较快。对生态农业及其模式的研究与国外相比较为深刻和丰富,但生态农业科研远远跟不上实践发展的需要,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加强对生态农业理论及其模式的研究将对促进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1986—88年水、旱田种植优化模式随机区组试验及对比示范的,有关增产方面的一系列试验资料。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提出的各优化模式产量均高于传统模式,这些优化模式被认为是恢复和发展我国生态农业的方向,是农业后劲的所在。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和稻田免耕栽培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保护性耕作的起源、概念、内涵,以及国内外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重点探讨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技术模式,对水稻免耕直播栽培、抛秧技术和免耕抛秧栽培的方式和研究进展进行了分类介绍,讨论了稻田免耕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稻田免耕技术创新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旱育保姆剂拌稻种在水田进行水播旱管育秧技术,进行水稻旱育保姆剂拌种编织布隔层育秧和塑料软盘育秧抛栽技术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旱育保姆剂拌种编织布隔层水田育秧抛秧技术,秧苗矮壮、分蘖增多;秧根自带肥球,利于当天立苗,返青快,有利基本苗形成,提高产量;隔层所用编织布可充分利用自家的化肥袋,减少购买育秧塑盘的费用,每667m^2节约成本20元,是一种比塑盘育秧抛栽技术更节本增效的先进实用技术,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新型生态农业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里下河地区稻麦两熟传统农业的特点,研究并实施了三种“双链型”生态农业模式,同时对各类模式产生的效益进行了分析;“公司 基地 农户”的运行机制是“双链型”生态农业模式示范推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以其稳产提质、改善环境、绿色增效等特点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本文基于不同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水稻、养殖动物和环境的影响,对常见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进行了汇总,以期为中国稻田综合种养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六位一体”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模式与实施途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六位一体"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是在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基础上,针对我国生态农业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把"龙头企业-基地-加工-沼气发酵-物流-销售市场"六者紧密、有机结合而构建而成,形成典型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该模式指出必须把实现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化,恰当地采取最有效的生态农业产业模式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研究方向。本研究构建了该模式的基本框架,并根据该模式的特征,同时结合典型案例,提出了该模式的适宜范围、实施方案和有效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20.
稻田油菜免耕直播节本高效栽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双季稻田免耕直播双低油菜湘杂油6号为试材,研究了利用稻田作免耕直播油菜的节本高效栽培技术。结果表明稻田油菜免耕直播栽培产量比翻耕移栽栽培增产28.3%,每公顷减少用工45个,节约成本2 250元,增加收入5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