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洁 《河北渔业》2010,(5):63-63
2010年4月20日,“第二届中国对虾产业发展论坛”上,作为经过了初审、复审、公示而入围全国20强的唐海县紫天水产有限责任公司被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中国对虾种苗20强供应基地”荣誉称号,并颁发了牌匾。  相似文献   

2.
湛江虾苗行业繁荣的背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作为全国最大的对虾种苗生产基地的广东省湛江市,引进美国南美白对虾亲虾8万多对,培育对虾种苗约900多亿尾。其中生产进口一代虾苗约80亿尾,培育杂交虾苗约20亿尾。湛江虾苗有效地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宫瑞 《齐鲁渔业》2008,25(12):65-65
近年来,即墨深入实施水产基地带动战略,规划建设了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等一批高标准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彻底解决了当地农民优质种苗购买难、品种养殖模式落后等现实问题。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集育苗育种、试验示范、技术推广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常年向渔民提供渔业新技术和新品种。基地先后引进并繁育了“黄海1号”中国对虾、大菱鲆等名优新品种11个,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辽东湾中国对虾标志放流实验与重捕资料,对辽东湾中国对虾放流场的选择、种苗的放流规格和放流增殖效果进行了研究。根据上述实验分析表明,在辽河口海区进行对虾放流增殖是较理想的场所,在秋汛生产期洄游分布遍及辽东湾传统的中心渔场;放流种苗的适宜体长规格为5cm以上,回捕率较高,最高达3.31%。这将对辽东湾生产性对虾放流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凡纳对虾SPF种苗工程与集约化防病养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健康种苗的供给和虾病的预防。池塘培育凡纳对虾全人工繁育和连续传代技术的发展增加了我国人工养殖对虾种苗的可持续供给,减少对我国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等土对虾种类野生亲虾的捕捞。目前,我国每年生产30万吨以上的凡纳对虾,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0%。但是,病害仍是我国对虾养殖业的主要威胁,尤其是病毒病原引起疾病的大规模暴发流行。我国凡纳对虾养殖业中最重要的病毒性病原是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桃拉病毒(TSV)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本报道了我国凡纳对虾SPF种苗工程和集约化防病养殖模式的最新进展。SPF种苗工程技术可以使繁育系统排除WSSV、TSV和IHHNV等严重病毒病原的侵害,提高凡纳对虾亲本和种苗的质量。改进的集约化防病养虾系统则是一种生物安全性更高防病更有效果和环境更友好的集约化养殖系统。  相似文献   

6.
南美白对虾是原产于中南美洲,与斑节对虾、中国对虾一起被世界公认为三大优良养殖对虾品种.由于南美白对虾具有生长快、繁殖季节长、营养要求低、适应性强、离水存活时间长、加工出肉率等优良特点,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引进我国以来,养殖面积及产量逐年提高,现已成为我国的主要水产养殖品种.种苗是养殖产业技术的真正支撑,对虾种苗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后期的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7.
黄德 《海洋与渔业》2013,(11):58-59
湛江市1998年开始引进南美白对虾繁育种苗,目前全市虾苗场超过400家,对虾养殖面积达44.8万亩,产量20万吨.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种苗的需求量大增,育苗场发展迅速,但育苗过程中病害也日益增多。笔者从事对虾育苗技术工作已有20多年,现将育苗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沿海滩涂地区发展特种水产养殖业的思考位于江苏省东部黄海之滨的射阳港乡,是近年来围垦海滩而成立的。几年来,这个地区在大力发展滩涂种殖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特种水产养殖业,先后建立了甲鱼种苗繁育养殖基地,河蟹增温大棚育苗基地,对虾、罗氏沼虾养殖基地,稻田养蟹...  相似文献   

9.
<正>4月19日至20日,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中国-东盟海水养殖技术联合研发与推广中心、亚太地区水产养殖中心网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对虾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广东省湛江市举行。湛江是中国的海洋与渔业大市,而对虾更是湛江的一张闪亮名片。据介绍,湛江的对虾享有多个全国第一:种苗生  相似文献   

10.
《江西水产科技》2010,(2):47-47
5月4日至12日,有关专家对863计划子课题“中国对虾高产、抗病品种的培育”、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子课题“中国对虾抗WSSV高健康种苗大规模培育技术”进行了阶段性验收。  相似文献   

11.
对虾健康种苗培育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天文 《海洋渔业》2003,25(3):146-148
对虾种苗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对虾养殖的生长速度与成活率,关系到整个对虾养殖过程的成功与失败。育苗生产采用健康种苗培育技术是培育高质量对虾种苗的保证,更有利于推动对虾养殖走向健康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近年来,对虾的育苗技术发展较快,但在苗种培育方面,仍存在生产不稳定、种苗质量差、育苗滥用抗  相似文献   

12.
“我今年63了,2008年才开始养虾。养虾的技术讲座我是第一次参加,感觉很有收获。听老师讲了后,才知道养虾很多时候跟养小孩一样。”2009年1月7日国联在南三岛对虾种苗基地举办的“国联种苗健康养殖技术讲座”上,来自南三岛的郑大爷边比划边兴高采烈地跟记者说道。  相似文献   

13.
对虾养殖自八十年代以来,已经有二十三年的历史,随着养殖模式的发展、养殖品种引进、养殖密度和养殖效益的提高,对虾的养殖面积、产量自九十年代以来每年都在增加,特别是九九年引进南美白对虾并大批量繁育种苗成功后,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中国的对虾养殖业无论是养殖技术和产量达到了世界第一。2004年全国对虾养殖面积达三十万公顷,  相似文献   

14.
信息与动态     
《水产养殖》2007,28(5)
中国投资者将在肯尼亚创办鱼类加工厂据肯尼亚《旗帜报》22日报道,几名中国投资者将在肯尼亚的维多利亚湖沿岸省份尼安萨创办一家合!!!!!!!!!!!应城建成湖北省最大的海水鱼类淡化养殖及种苗繁育基地。到6月上旬,该基地向周边地区养殖场销售南美对虾、七星鲈鱼等淡化养殖种苗1.4亿尾,实现收入240.42万元。海水鱼类淡化养殖是近年研发成熟的一项新技术,将海水鱼卵通过淡化池进行逐级淡化,让它们逐渐适应淡水环境,最后放入淡水中养殖为成鱼。广东海富应城水产生态科技示范基地位于应城市陈河镇梅岭村,水面630亩,建有标准养殖池4口,2004年由广东海富水产药业有限公司投资建成。2005年,基地进行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试验,2006年获得成功。今年,基地上了套多功能淡化种苗繁育系统,将淡化养殖扩大到南美蓝对虾、泰国大头鲫鱼等6个品种,计划全年繁育各类种苗7.4亿尾,预计  相似文献   

15.
对虾放流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中国对虾是我国开展种苗放流试验的首选对象,一方面日本1964年开始在濑户内海进行了日本对虾种苗放流试验,70年代初开始规模性放流,并取得了成功;另一方面对虾生命周期短、经济价值高。我国从50年代末开始就对其渔业生物学、种群动态和资源管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70年代末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的日臻完善,为开展种苗放流试验奠定了基础。 1981年7月中旬黄海水产研究所和下营增殖站首先在莱州湾潍河口进行了对虾种苗放流试验,共放流体长30mm种苗370万尾。1982~1984年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象山港进  相似文献   

16.
第五届中国对虾产业发展论坛于4月18日~19日在广东湛江召开。来自国内对虾种苗、养殖、饲料、加工、机械设备、贸易企业,主管部门、科研院所及媒体代表,以及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厄瓜多尔等国家行业组织和同业人士共280余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7.
林冰 《内陆水产》2014,(2):52-54
近年来,我国对虾养殖发展中存在缺乏优良品种,对虾苗种质量不稳定,养殖技术不规范,病害发生率高、生长速度慢,药物滥用导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等问题,导致对虾养殖成功率严重下滑。有人疑是种苗问题,有人疑是水质问题,有人疑是天气问题……种种疑惑,回归最初,就是种苗的不健康,育种工作的不完善所导致。  相似文献   

18.
黄海北部中国对虾放流增殖渔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佟万金李培军(丹东市渔业指挥部118000)(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大连116023)黄海北部中国对虾放流增殖从1985年至1992年共放流平均体长3cm以上对虾种苗97亿尾,回捕增殖虾17900多吨(包括...  相似文献   

19.
凡纳滨对虾良种选育之虾苗培育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凡纳滨对虾是我国对虾养殖的主导品种,对虾养殖业是海水养殖中的支柱性产业。近几年,我国凡纳滨对虾养殖问题越来越多,出现了发病率与死亡率上升、生长速度下降、规格参差不齐、形态畸形等异常现象。据业内人士分析,上述现象与优质种苗培育技术不够成熟密切相关。种苗质量问题成为制约凡纳滨对虾养殖业进一步发展的首要问题,探索优质种苗培育技术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20.
东吾洋中国对虾的移植放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6~1990年在东吾洋水域放流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种苗70919万尾,其中96.2%是末经中间培育,体长为8~15mm 的仔虾。共回捕对虾917t,年平均回捕率5.02%,优化了东吾洋对虾种类结构和数量组成。东吾洋中国对虾移植性放流增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还探讨了东吾洋中国对虾的放流时间、海区和增殖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