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超级杂交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水稻强化栽培管理技术体系,与常规栽培比较试验得出:两优培九的强化栽培比传统栽培增产4.87%,有效稳增加5.2%;对照品种汕优63采用强化栽培技术则比传统栽培减产8.8%,表明强化栽培适于超级杂交稻,还讨论了超级杂交稻强化栽培技术在中国的可行性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水稻强化栽培下协优9308的产量及穗粒结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应用水稻强化栽培,移栽密度为15.3株/m2到6.9株/m2。产量以密度15.3株/m2最高,比对照增产10%,主要表现在增粒增产。移栽密度显著影响产量和每穗实粒数(R12=0.9917**,R32 = 0.9339**)。水稻强化栽培各处理密度之间比较,产量随移栽密度的下降而下降,主要是由于单株分蘖和有效穗的增加,导致平均穗型变小。单株最高苗数和有效穗数与移栽密度成显著的相关(R82 = 0.9594**,R92 = 0.9506**)。因此,在推广水稻强化栽培时应重视适宜移栽密度的选择及综合技术配套。  相似文献   

3.
栽培条件对水稻直播生产至关重要,以黑米杂交稻紫两优润香为材料,采用两因素3水平3重复随机区组设计,考察了与水稻抗倒性相关的12个性状,分析了播种量和施肥水平对黑米杂交稻的抗倒伏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抗倒伏是一个复杂性状,不仅与品种特性密切相关,且与栽培条件密切相关。在提高紫两优润香直播生产中的抗倒伏性和产量上,最佳的栽培处理为播种量1.5kg/667m2,复合肥施肥水平3.00kg/667m2。直播栽培中,在科学管控杂草的基础上,应采取稀播、匀播种子,适当施用复合肥,有利提高品种的穗部性状,增加穗粒数,在确保产量的前提下提高品种抗倒伏力。  相似文献   

4.
籼型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我国籼型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生理、生态适应性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的结果,指出现已育成的籼型超级杂交稻在我国南方多种生态区域作一季稻种植产量达到12t/hm2,表现出根系旺盛、分蘖力强、足穗大穗、源库协调、耐肥抗倒、以及前期能早发和后期抗早衰的潜在高产优势。有关栽培生理、生态适应性和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显示,超级杂交稻在保持较高经济系数的同时,通过增加生物产量是超高产栽培主要途径。还指出进一步研究超级杂交稻的产量稳定性、产量形成机理、适宜种植区域,群体诊断指标、优质与高产相协调的关键栽培技术等,对于建立超级杂交稻的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川北丘陵地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杂交水稻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在同一品种下对强化栽培、旱育秧、强化栽培+羊育秧、配方施肥、高产组装技术(下称:超高产栽培)、常规栽培六种栽培方式进行了田间时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水稻产量差异均达到板显著水平,产量由高到低排序为超高产栽培>强化栽培+旱育秧>强化栽培>旱育秧>配方施肥>常规栽培.通过分析,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下的产量构成因素最优化,最协调统一.该技术具有广泛的运用前前景.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保花肥施用技术唐启勤,黄德社,梁满中,梁亚平,唐长青(湖南省溆浦县农业局419300)根据各地试验情况,杂交水稻栽培和杂交稻制种适时适量施用保花肥,一般可增产10%以上。在杂交水稻高产栽培中,追施保花肥的比不施的株高增加1.2~3.4cm,包...  相似文献   

7.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土地、人力、资金和水资源,保护土壤和地下水不受化学污染,而且贫穷的农民也能采用这种技术。马达加斯加耶稣协会的Fr.Henri de Laulanie经过20多年与农民的共同努力,在不依靠外来投入的情况下提高了水稻产量以后,于20年前提出了水稻强化栽培体系的概念。现在,水稻强化栽培体系正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肥和耕作方式下强化栽培水稻的生长与氮素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不同施肥和耕作方式下强化栽培水稻的生长及氮素利用。结果表明,免耕条件下以尿素+猪粪强化栽培水稻的产量最高,而常耕条件下以单施尿素常规栽培水稻的产量最高,但各处理的产量差异并不显著。无论是免耕还是常耕条件下,单施尿素常规栽培水稻比单施猪粪强化栽培水稻植株积累更多的氮素量,但其氮素稻谷生产效率、氮素收获指数下降。两种耕作方式比较,免耕条件下水稻的氮素运转效率、氮素农艺效率显著高于常耕,但常耕条件下的氮素回收效率比免耕的高127.95%,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种子世界》2012,(2):37
湖南农业大学邹应斌等提出水稻栽培管理新技术——因地定产、依产定苗、测苗定氮"三定栽培"技术。该技术通过了以袁隆平院士为专家组组长的技术成果鉴定,并被列为农业部水稻生产主推技术。该研究受到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和农业部超级稻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项目的资助。该技术已经过连续10年9个不同生态地点进行多点联合试验研究,26个县高产栽培示范,提出了超级杂交稻因地定产、依产定苗、测苗定氮栽培技术及其形态生  相似文献   

10.
转型时期杂交水稻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彭少兵 《作物学报》2016,42(3):313-319
杂交水稻技术是我国自主创新并领先于世界的重大技术, 杂交水稻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成功应用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杂交稻品种选育策略和种子生产与经营方式没有适应目前水稻生产的转型变化, 最近几年我国杂交稻的种植面积有下降的趋势。这并不是杂交稻技术本身的问题, 国内外的生产实践证明杂交稻仍然代表先进的水稻生产技术。如果我们尽快地调整杂交稻的育种目标, 培育出适合于轻简化和机械化水稻生产方式、综合抗性好、资源利用效率高、稻米品质优良的杂交稻组合, 通过轻简化和机械化栽培技术降低杂交稻的种子生产成本和种子价格, 我国的杂交稻有望迅速走出目前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杂交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杂交稻D优3232为材料,进行了栽插密度及苗数的强化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D优3232采用强化栽培可比常规栽培增产39·9%,平均产量可达826·1kg/667m2;D优3232强化栽培种植规格以40cm×40cm,每穴栽1粒谷苗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董纪钢 《作物杂志》1994,10(1):30-32
双杂高产模式栽培探讨董纪钢(湖南省茶陵县农业局412400)在杂交稻生产中,后期存在干物质生产率下降、空秕率增加的趋势。笔者总结出双杂高产促控模式栽培技术,旨在进一步探索杂交稻高产高效的途径。1促控模式的依据1.1有效分蘖在主茎叶位上的分布水稻主茎不……  相似文献   

13.
近年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选配的三系杂交水稻表现出优质、高产、广适应性、高效等特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实验室以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系统为材料深入研究了红莲型细胞质雄性系的不育、育性恢复及水稻核质互作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与此同时,强化了优质高产广适应性红莲型杂交稻选育及其产业化。本文总结了红莲型杂交稻研究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三角形强化栽培在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等方面的特点,找出最具增产潜力的栽培方式和技术,为其今后在水稻生产应用中提供实践依据。试验以‘D优527’为材料,研究了在不同施氮水平和密度下,水稻三角形强化栽培与正方形强化栽培、抛秧栽培、常规栽培水稻群体和个体关系、群体库源建成特征、水稻后期衰老及产量形成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1)三角形强化栽培和抛秧栽培在个体产量性状有所下降的情况下,依靠群体有效穗的提高达到高产目的,但适宜密度的三角形强化栽培显然要优于抛秧栽培;而正方形强化栽培则以强化个体生长发育为目标,在个体产量性状得到大幅提高的基础上,群体足够就能达到很好的增产效果,但增产效果不如三角形强化栽培。(2)适宜密度的三角形强化栽培、正方形强化栽培在生育后期能保持较高的LAI,抽穗期能积累更多的干物质,且其茎鞘物质向穗部的输出量、输出率及转换率均显著高于抛秧栽培和常规栽培,具有更高的产量潜力。(3)高肥处理(纯氮225 kg/hm2)比中肥处理(纯氮150 kg/hm2)产量增加6.36%,表明适当提高施氮水平,更有利于提高强化栽培产量。  相似文献   

15.
利用本单位自主开发的市场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分别于 2020 年、2021 年底对湖北、河南、安徽 3 省共计 77 个主要水稻种植大县的水稻种植类别、种植季别和栽培方式进行调研,初步分析了鄂豫皖 3 省水稻种植情况及发展趋势,发现鄂豫皖3省杂交稻面积总体呈现增长势头,杂交稻面积平均增长4.8%,且以杂交中稻或一季稻种植为主。受国家鼓励双季稻生产政策、农业机械推广、稻虾共作、麦后稻等多方面影响,鄂皖 2 省早稻种植和鄂豫皖 3 省晚稻种植有明显增长势头,但整体占比较低。鄂豫皖 3 省县域常规稻面积平均减少 17.6%,但安徽无为县、宣州区等少数县域常规稻占比提升较快。直播、机插秧是当前主要的栽培方式,机插秧栽培占比增幅较大,手插秧栽培占比降幅明显。为此提出了行业从业者关注的方向和应对建议,也可对水稻种子企业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既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还可以保证水稻安全。基于此,结合绿色无公害水稻的含义以及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现状,提出水稻栽培前的准备工作、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的应用要点等,为进一步强化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的应用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一世纪水稻育种新战略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本文论述了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化结合利用基因组间和多倍体杂种优势,开创水稻育种新途径的策略。纵观水稻育种的历史,无论是常规杂交育种,还是杂交稻育种,其研究战略都是建立在有性生殖和二倍体基础上的,归根结底,都是利用栽培稻同一基因组(A基因组)内优良基因的重组以及从野生稻向栽培稻引入少数优良基因。从作物进化  相似文献   

18.
《种子》2019,(6)
水稻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而杂交水稻的发现和利用,有效增加了我国粮食产量,保证了我国的粮食安全。宜香系列杂交稻是以水稻三系不育系宜香1 A为母本并通过审定的三系杂交稻组合,本文以国家水稻数据中心通过国审的16个宜香系列杂交稻的各项性状数据为材料,对国审宜香系列杂交稻的特性性状、产量、抗性和米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邦两优郁香是由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采用自育的优质光温敏两系不育系邦S和香型优质恢复系郁香配组而成的优质香型两系杂交稻新品种。该品种稻米粒型细长,品质优,食味口感好,具有爆米花香味,于2021年通过广西水稻新品种审定,2022年通过国家水稻新品种审定。介绍了优质香型两系杂交稻邦两优郁香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其栽培与制种技术,为该组合丰产种植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科技动态     
《种业导刊》2008,(4):49-49
我国杂交稻推广迈入标准化栽培规范轨道,北京率先启动“转基因育种”重大专项,上海研制出“绿色农药”有望抑制农作物“枯萎病”,河南昆虫研究跃居国内前列,浙江大学教授发明控制转基因水稻“意外传播”技术,美科学家呼吁关注气候变暖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