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构用集成材落叶松层板指接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指榫对接所需端向压力(指接压力)与榫型参数和嵌合度的关系,探讨榫型、嵌合度、指接压力对指榫胶接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以获得较佳的指榫胶接工艺。【方法】采用5种不同型号的指榫铣刀,分别将兴安落叶松层板的一端加工成具有不同嵌合度的垂直型指榫,将两指榫对接并在力学试验机上加压至齿顶和槽底紧密接触,读取其压力值(各种榫型和嵌合度的试件各10对),研究指榫对接所需端向压力(指接压力)与榫型参数和嵌合度的关系;对指榫进行手工涂胶(双面施胶,施胶量为180 g·m-2),根据测试得到的指接压力对各种榫型和嵌合度的开榫木板进行对接加压胶合,试件放置24 h后按照GB/T 26899—2011《结构用集成材》中5.3.3抗弯试验方法 C和5.4抗拉强度试验测试指接部位的弹性模量、静曲强度和抗拉强度(各种榫型和嵌合度的试件各10个,一半用于测试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另一半用于测试抗拉强度),探讨榫型、嵌合度、指接压力对指榫胶接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获得较佳的指榫胶接工艺。【结果】指接压力受嵌合度的影响十分显著,随嵌合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但各榫型下嵌合度与指接压力的关系不尽相同,同时受榫齿长、榫齿角、齿距和槽底宽等影响;各种榫型下嵌合度对指接力学性能(抗拉强度、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有很大差别,但仔细比较各榫型嵌合度下的指接压力与抗拉强度、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关系可以发现,当指接压力在8~15 MPa时各榫型都有较大的力学强度,且该值随榫齿长度的增加而基本上呈比例地增大。【结论】1)指榫胶接所需指接压力随嵌合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且榫齿角和槽底宽度较小时更加显著;指接压力随榫齿长度的增加而增大;指接压力与嵌合率基本上呈正比,其斜率随榫齿角的增大而减小。2)各榫型的指接强度随榫齿长度的增加而增大;指接压力过小或过大其指接强度均下降,指接压力在8~15 MPa时各榫型都呈现较大的力学强度。3)短齿榫型产生最大指接强度的嵌合度比长齿榫型的大,榫长9和27 mm的榫型产生最大指接强度的嵌合度分别约为0.2和0.1 mm。4)从安全和经济2方面综合考虑,兴安落叶松层板的较佳指接工艺为:榫齿角9.8°、榫齿长15~20 mm、齿槽底宽0.8~1.2 mm、指接压力10~15 MPa、嵌合度0.12~0.20 mm(榫齿较长时嵌合度取较小值)。  相似文献   

2.
以兴安落叶松刨光锯材制作胶合木指接层板,探讨指榫参数、指接压力和不同规格尺寸对锯材指接层板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指榫工艺参数对指接层板抗弯弹性模量影响较小,而对抗弯强度影响较大。当选用12.7、19mm和25mm指榫长度及其相应的指接工艺参数时,层板抗弯强度平均值和5%分位值均能达到国家标准GB/T 26899-2011《结构用集成材》目测分等Ⅰ_d等级和机械分等M_E14等级规定值,对于中小截面胶合木层板,尽可能考虑选用12.7~19mm范围内较小的指榫长度进行指接加工以利节材。在指接过程中应选用合适的指接压力,指接压力过大或过小都会对指接层板抗弯性能尤其强度造成不利影响,指接层板抗弯强度的尺寸效应与非指接锯材相似。  相似文献   

3.
间伐小径木指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焕明  鲍加芬 《林业科学》1994,30(3):259-265
间伐材指接胶合加工,变短材为长材,弯材为直材,为合理,有效利用间伐材开辟了新路。对间伐材木材含水率,指接端压的大小和时间,指接后养护时间,涂胶量,指榫规格等对指接材抗弯强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苯酚,间苯二酚,甲醛树脂胶胶合的指接材快速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4.
圆棒榫旋转摩擦焊接技术具有加工速度快,胶合强度高,且无需任何石化类胶黏剂的优势。以南方松为基材,以双圆榫旋转摩擦焊接和白乳胶胶合的"T"型、"L"型实木构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力学强度测试对比两种不同节点接合方式的接合强度以及不同插人深度对圆榫旋转摩擦焊接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圆棒榫旋转摩擦焊接技术是一种颇具潜力的家具构件连接方式。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云南松用于正交胶合木(CLT)制造的技术可行性,以剪切强度、木破率和剥离率研究了不同胶黏剂、施胶量和压力对云南松CLT胶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松的物理力学性能和胶合性能达到北美ANSI/APA PRG 320-2019标准要求,云南松可用于CLT制造。不同胶黏剂、施胶量和压力对云南松CLT胶合性能影响显著(P0.05)。随着施胶量增加,云南松CLT胶层剪切性能提高;随着压力增加,云南松CLT胶层剪切性能降低。从胶合性能和生产成本综合考虑,制造云南松CLT的较优工艺为:采用国产EPI(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胶黏剂,施胶量为220 g/m2,压力为0.8 MPa。  相似文献   

6.
竹材表面胶合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主要研究竹材表面胶合性能,重点探讨了竹材的热压压力、施胶量、竹龄、组坯方式、竹材的不同处理方式等因子对竹材胶合性能的影响,用电子扫描镜观察竹材胶层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热压压力、施胶量、竹坯的组合方式对竹材的胶合强度有显著影响;未经处理的竹材表面的胶合性能优于高温和硼酸处理;竹材胶层的微观观察结果表明:在相同压力下,1度竹的胶层与竹材之间的有较大的缝隙存在,胶合面平整度低;其他龄竹竹材的胶层均未发现较大的缝隙,并且胶层表面相对平整,胶层在竹材表面最薄处只有10μm,最厚处在40~50μm之间;在15 kg.cm-2和20 kg.cm-2的压力下,基本上未见到胶层与竹材之间的缝隙,压力变化对胶层厚度没有显著影响,一般胶层厚度小于10μm。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建筑材料结构用指接技术的研究,介绍了指接技术概念,概括了木材结构用指接材齿榫几何参数、指接形式、指榫嵌合齿类型、以及胶黏剂的选择、施胶情况、层间接头距离研究与发展现状,拓宽了指接用木材的适用范围,讨论了指接用木材的适用性,此指接材相关适用性内容包括:胶接性能好坏、木材本身强度对指接部位强度影响、胶层厚度对指接材强度影响、层间接头距离对整体指接构件影响,并探讨了结构用指接材今后可能的研发趋势。  相似文献   

8.
方晓阳  徐伟  黄琼涛 《林产工业》2019,46(7):11-15,34
以胶合压力、施胶量(单面)、加压时间为影响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小径柚木胶合工艺,在此基础上研究胶合工艺参数、组合纹理与异型单元件斜边角度对集成材胶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胶合工艺参数为胶合压力0.7 MPa,施胶量(单面)220 g/m^2,加压时间40 min;胶合压力对胶合剪切强度有显著影响,施胶量(单面)和加压时间对胶合性能影响不显著,随着胶合压力增大,胶合剪切强度随之减小。异型单元件斜边角度和不同纹理组合都对胶合剪切强度有显著影响,对木破率无显著影响。随着梯形组坯单元件斜边角度的增加,胶合剪切强度增加。在弦弦、径弦、径径纹理组合中,弦弦组合纹理胶合剪切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9.
胶合性能是胶合木制品的重要性能之一。在正交胶合木(CLT)中木材特征、胶黏剂性能以及木材与胶黏剂之间界面性能共同决定了正交胶合木的胶合性能。木材作为一种天然各向异性材料,其纹理方向不同,造成组坯方式对于胶合性能影响巨大。在胶合性能测试中,取样尺寸、取样形状对于胶合性能的测试结果都有一定的影响。胶合界面性能表征方面的研究正逐渐兴起,但是针对CLT胶合界面性能表征的相关研究报道并不多。有关CLT胶合的研究多集中在胶黏剂和胶合工艺方面,而针对不同锯材单元的特性对胶合性能尤其是耐久性影响的研究尚少有报道。文中基于现有研究对CLT胶合界面性能影响因素进行总结,梳理对比CLT胶合性能测试方法以及胶合界面性能表征技术,并对今后研究方向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过去,我省仅有昆明市木器厂一家生产胶合板,产量很低,而且是用豆胶、血胶等蛋白质类胶粘剂,胶合强度低,耐水、耐热等方面的性能也较差。近年来,随着我省人造板工业的迅速发展,合成树脂胶粘剂得到大量应用,目前,使用量最大的是脲醛树脂(Urea Formaldehyde Reain),称简UF树脂,学名磺酰胺树脂,商品名尤拉克(Urac)。在我省同行业质量检查评比中,云南松胶合板的平均胶合强度为17公斤/厘米~2,西南桦木胶合板的平均胶合强度为15公斤/厘米~2,而耗胶量却在300—330克/米~2,远大于国家规定的经济技术指标,因此,研究解决耗胶量过大,胶合强度值偏高是我省胶  相似文献   

11.
软木贴面定向结构麦秸板的胶合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升定向结构麦秸板的装饰性能,采用冷压法对其进行软木贴面处理,分析压力、加压时间、涂胶量、胶种对贴面板胶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异氰酸酯胶,在压力1.0MPa、加压时间30min、涂胶量80g/m2(单面)的条件下,软木贴面定向结构麦秸板的表面胶合强度、浸渍剥离长度,满足GB/T 15104-2006《装饰单板贴...  相似文献   

12.
为验证进口俄罗斯落叶松木材胶合性能,选用4种具代表性的结构用室温固化胶黏剂,根据GB/T 26899—2011《结构用集成材》进行胶合性能试验,对俄罗斯落叶松及胶黏剂的胶合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俄罗斯落叶松,单组份聚氨酯、双组份聚氨酯和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3种胶黏剂的胶层剪切强度和胶层剥离率均满足标准要求,其中双组份聚氨酯和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胶黏剂胶合性能优异,单组份聚氨酯胶黏剂胶合性能良好;间苯二酚-甲醛树脂胶黏剂的胶合性能虽能达到标准要求,但不推荐作为结构用胶黏剂。  相似文献   

13.
改性豆基蛋白胶黏剂的胶合工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杨木单板为试材研究了改性豆基蛋白胶黏剂的胶合性能,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探讨了改性豆基蛋白胶黏剂压制胶合板的胶合工艺。分析了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和涂胶量对三层杨木胶合板胶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改性后的豆基蛋白胶黏剂,在压力为1.4MPa,温度为165℃左右,热压时间为1.4~1.6 min/mm,涂胶量为220g/m~2,压制的杨木胶合板胶合性能较佳且达到Ⅰ类胶合板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利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了热压温度、热压时间、热压压力和施胶量对使用改性大豆蛋白胶黏剂制造的杨木胶合板胶合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100~ 220℃热压温度范围内,随着热压温度的增加,胶合强度显著增大;在35~60 s/mm热压时间范围内,胶合强度随热压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当时间从60 s/mm升至85 s/mm,胶合强度几乎保持一致;热压压力在1.25 MPa时,胶合强度达到最大值;施胶量在130 ~430g/m2热压时间范围内,胶合强度随施胶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由此得出最优工艺参数为:热压温度180℃,热压压力1.25 MPa,热压时间60 s/mm,施胶量为310g/m2.  相似文献   

15.
以EVA和APAO热熔胶为胶黏剂粘接木材单板和中密度纤维板(MDF),探讨胶层温度对单板/MDF胶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板/MDF的胶合强度随胶层温度的升高显著降低;APAO胶合试样的耐温性能优于EVA胶;当EVA和APAO胶胶层温度分别低于41和47℃时,粘接的材料均有足够的胶合强度,可进行后续工序加工。为框架集成材在线异形拼接加工及封边自动化生产,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胶合木层板配置与其强度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金城  王世鑫 《林业科技》1997,22(1):38-39,60
胶合木层板配置与其强度性能郝金城(黑龙江省林产工业研究所)王世鑫李金杰(哈尔滨国营松江胶合板厂)1试验目的胶合木与天然木材的区别在于胶合木是由层板胶合而成的材料,它可以人为地配置不同层板,然后胶合成胶合木。层板配置不同,其胶合木的强度性能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王金林 《木材工业》1994,8(3):1-6,11
用UF、MUF胶制作三种松木胶合板,分别就单板厚度、涂胶量及抽提物含量对胶合性能的影响,松木与柳安混合树种组坯、特殊添加剂对改善胶合性能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老挝松边材MUF胶合板以外,1.5和2.0mm厚的单板胶合强度均达到或超过日本JAS普通胶合板的要求。合板胶合强度随单板厚度增加而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涂胶量可以提高合板胶合强度,混合组坯及施加特殊添加剂具有改善松木单板胶合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陆从进 《林业科学》1990,26(5):448-451
本文对高频胶合的马尾松LVL和杨木LVL的老化性能进行了讨论,并比较了乳液酚醛树脂胶和酸固化酚醛树脂胶在BDB28和A1080加速老化后的胶合剪切强度的损失率。得出的结论如下:1)乳液酚醛树脂肢胶合的马尾松LVL,胶合剪切强度随老化时间的延长逐渐趋于稳定,最后稳定在老化前强度的70%左右;2)乳液酚醛树脂胶的老化性能比酸固化酚醛树脂胶好;3)对于乳液酚醛树脂胶马尾松LVL和酸固化酚醛树脂胶杨木LVL,可以用BDB28处理方法代替A1080加速老化方法快速测定其胶合剪切强度的损失率。  相似文献   

19.
《林产工业》2021,58(8)
以改善粉状脲醛树脂复水性能为目的,探讨聚乙烯醇对粉状脲醛树脂复水后液体胶的黏度、沉降性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树脂固体含量、氯化铵、聚乙烯醇各因素对板材胶合强度的影响,确定胶合强度最优时各因素的主要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聚乙烯醇的加入可提高粉状脲醛树脂胶黏剂的黏度。当聚乙烯醇加入量为10%时,固体含量为70%的粉状脲醛树脂胶黏剂黏度可达47.92 s。聚乙烯醇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粉状脲醛树脂的复水性能。在粉状脲醛树脂复水后液体胶固体含量为60%、氯化铵为1.5%、聚乙烯醇为3%条件下,制得的三层杨木胶合板胶合强度为2.113 6 MPa,达到GB/T 9846—2015Ⅱ类胶合板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预测和评价硅酸盐胶黏剂与杨木之间的胶合性能及界面作用力,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模拟了胶合强度测试试件在拉伸载荷状态下的力学行为,分析在加载过程中试件的位移形变、剪切应力和应变分布情况,以及在胶层中心、垂直胶层和胶层界面方向上应力应变的分布规律,分析了胶黏剂类型、胶层厚度对胶合试件和胶层应力应变云图和曲线的影响,所得结果对胶合木制品的界面力学研究和胶合强度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