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陕南山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高建 《江西农业学报》2008,20(1):131-132,141
陕南是我国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山地面积大,耕地少,农业人口多,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大,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本文在对陕南山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为了有效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陕南发展,提出了解决陕南山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相对减少,依靠传统作业的农民被剥离出来成为剩余劳动力,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以河南省鹿邑县柏木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情况为例,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调查发现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存在着农村就业岗位不足、人力资本素质低、就业政策扶持力度小等现实问题。对症下药,推动乡镇企业发展,实现城乡对接;加强技能教育,提高人力资本等是合理有效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居民幸福生活。大数据作为一项重要的决策资源与管理资源,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中,不仅是对传统就业方式的创新,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岗位供给的科学性、公平性以及岗位匹配的精准度。通过植入“大数据思维”,实现多主体参与的实施与监督;注重数据安全,构建法律保障体系;建立服务云平台,实现动态化管理等路径,将大数据应用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过程中,力求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收入水平,促进科学就业。  相似文献   

4.
王周火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3006-3008
以欠发达地区湖南省邵阳市为例,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状况,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从政策上提供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一、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支持与保障体系农村劳动力转移支持体系包括:1、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采取政策扶持措施,例如可以对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体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给予税收政策优惠,从而为农民就业创造机会;2、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培训体系;3、进行户籍制度的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消除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各种歧视政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进入城市就业,进而造成了低素质劳动力供给和高素质需求之间的突出矛盾,因而促使农村劳动力提高就业能力,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逐渐成为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在分析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与对策。一、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1.城乡结构矛盾明显,妨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规模。一是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及由此衍生的城乡居  相似文献   

7.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输转问题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中普遍面临的一大课题,历来为各国政府及理论界所关注。近几年来,平凉市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中虽迈出了很大的一步,但"剩余数量多、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仍然突出。毋用置疑,做  相似文献   

9.
龙方  卜蓓 《现代农业科学》2009,(3):199-200,222
农业就业份额演变的滞后,说明中国仍存在大量的农业就业人口,必然会有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出现,这将导致中国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趋缓,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同时说明农业内部的就业压力在不断积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内在冲动愈来愈强烈。基于这种原因,笔者从分析农业就业份额演变滞后存在的原因入手,提出了促进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以降低农业就业份额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速度越来越快,非正规就业成了目前我国农民工就业的主要模式。这种就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但同时,它对农民工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较高要求。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搞好农民工转职培训工程,是促进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胡翠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935-5936,5997
分析了中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即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市场信息不对称,信息共享程度低,资源分散、分布不均、相互之间没有交叉。介绍了信息化对农村物流体系的重要性:一是物流系统计划决策以信息为依据;二是物流系统整体效益的提升以信息为基础;三是物流传输方式以互联网为载体。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减少农业生产和流通的盲目性、分散农业经营风险、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5个方面探讨了构建农村物流体系的必要性。基于此,提出了完善基于农村信息化的农村物流体系的5点对策:一是深化政府信息化意识;二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信息系统;三是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四是促进农村信息资源整合;五是建立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朱流砫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64-264,274
通过对安徽省合肥市乡村旅游带来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的剖析,提出当前要从政策层面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以促进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有效执行各项农村政策.然而当前在我国,农村政策执行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建议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健全监督制度、增加农业投入等措施,促进农村政策的有效执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桂俊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809-5812
结合中国目前农村发展的现实状况,制定了新农村建设规划评价体系,旨在为新农村建设确立科学指导原则,确立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路径,使建设规划有据可依,为农村建立起一个长效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及其重要。乡村旅游不仅可以促进乡村发展,还可改善乡村居住环境,更重要的是可增加农民收入。从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关系入手,分析乡村旅游目前在广西的发展情况,并探索如何使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以期为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要有效破解“三农”问题,必须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统筹”原则,狠抓各项工作落实。要加快农业发展,解决“三农”基础问题;抓好农村发展和稳定两大重点,解决“三农”关键问题;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解决“三农”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