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背膘厚是提高猪群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可评估动物胴体成分,特别是胴体脂肪。动物能量储存主要以脂肪组织形式存在,而体重损失主要是因脂肪代谢所引起。在现代化养猪过程中,母猪繁殖性能是衡量养猪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膘情是衡量母猪体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膘情与母猪体内脂肪含量密切相关,可有效反映母猪的营养储备情况;母猪膘情体况与其繁殖性能密切相关,而母猪繁殖性能的高低直接决定猪场养殖效益。随着规模化养猪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养猪场开始通过母猪的背膘测定精准调整母猪体况,以背膘测定为依据,结合母猪所处不同生理阶段,制定相应的饲喂标准和营养标准,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改良动物遗传性状,达到生产效益最大化。综述了超声背膘测定技术及其关键点、母猪背膘厚度与繁殖性能的关系,以及超声测定技术与选育方面的作用,以期为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肉质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养猪》2021,(2)
背膘是猪背部皮下的一种层状脂肪组织,区别于腹腔的软脂肪组织,它是一种硬脂肪组织。猪背膘厚是衡量背部脂肪沉积情况的关键依据,也是评价生猪养殖和种猪选育的重要指标。文章系统性介绍了猪背膘的生化组成、生理特性与功能、背膘厚测定方法以及背膘在养猪产业中的应用情况,包括胴体和瘦肉评估、体况评估、检验饲喂策略、检验育肥效果、指示母猪繁殖指标等方面,揭示了猪背膘对生猪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旨在为养猪企业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提升养猪效率。  相似文献   

3.
背膘厚度是母猪整体膘情的一个反映指标,而母猪体况状态与其膘情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妊娠母猪体况与其繁殖性能密切相关,妊娠母猪不同时期的背膘厚对其繁殖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母猪妊娠阶段,进行科学合理饲喂,控制好膘情,才能发挥其最大繁殖性能。文章综述了妊娠母猪体况评定方法、背膘厚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妊娠母猪体况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4.
王怀禹 《猪业科学》2019,36(9):50-52
母猪体况在现代养猪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反映母猪体况最为直接的指标就是背膘厚度。因此,控制母猪适宜的背膘厚度便成为生产管理的重要目标。猪只不同阶段的背膘厚度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母猪不同生长或生产时期背膘厚度与其繁殖性能存在相关性。文章重点分析了背膘厚度与母猪繁殖性状的相关性、不同时期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旨在为确立母猪不同生理生产时期的适宜背膘厚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后备母猪配种期背膘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母猪膘情体况与其繁殖性能密切相关,背膘是母猪体况的最直接反映。有研究表明后备母猪第一胎的产仔性能对后续胎次的繁殖表现具有重要意义,而后备母猪配种期背膘往往对头胎繁殖性能影响较大〔1〕。随着养猪业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一些规模猪场开始使用背膘仪对母猪背膘进行精确调控。本研究借助B超仪对规模猪场大约克后备母猪进行背膘测定,并对其头胎产仔性能进行统计,以期找出后备母猪配种期最适背膘范围,为指导后备母猪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养猪》2016,(6)
正母猪在整个繁殖周期内随繁殖阶段的不同,体况也存在差异,依据不同繁殖目的保持适宜的体况,是保证其繁殖性能发挥的关键。背膘厚度可以有效反映母猪体况的变化,是母猪繁殖性能良好的预测指标,根据体况(背膘厚)调控妊娠母猪饲喂量,是实现母猪优质高效养殖的有效途径,因此母猪背膘厚度已成为衡量母猪体况的重要方法。近30年来母猪脂肪减少了50%,使繁殖母猪对营养变得更加敏感,在实际生产中根据母猪的生理阶段,制定相应的  相似文献   

7.
吕万博  梅强  姜卓  赵丰 《养猪》2023,(1):54-62
本试验旨在研究成年母猪不同妊娠阶段背膘厚度和体况评分对产仔性能的影响,为下一胎次科学饲喂提供依据。选取47头加系大白母猪,试验周期5个月。分别在配种当天及妊娠第30 d、第60 d、第90 d和第110 d测定母猪背膘厚,同时进行体况评分。仔猪出生后观察活力,并测定母猪产仔性能。得出结论如下:各妊娠阶段背膘厚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对于提高母猪产仔性能有一定作用,配种时的适宜背膘厚度在17~19 mm;妊娠第30d适宜背膘厚度在19~21 mm;妊娠第60 d适宜背膘厚度在15~17 mm;妊娠第90 d适宜背膘厚度在16~18 mm;妊娠第110 d适宜背膘厚度在15~17 mm; 3分体况对产仔性能有利。建议本场加强母猪营养,以利于产后体况恢复并延长利用年限。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母猪分娩前背膘厚与繁殖性能及体况的关系,试验测定了分娩前3天进入产房的经产待产母猪的背膘厚,根据背膘测定结果选取其中24头母猪,再根据背膘厚度不同将其分为试验Ⅰ组(背膘厚13~≤17 mm)、试验Ⅱ组(背膘厚17~≤21 mm)和试验Ⅲ组(背膘厚21~≤24 mm),每组8头猪,即8个重复,后续对试验母猪的繁殖性能、体况进行测定,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母猪分娩前背膘厚与其繁殖性能及体况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母猪分娩前背膘厚对母猪总产仔数、仔猪初生重、仔猪21日龄窝重、仔猪28日龄断奶重及母猪发情间隔均有显著影响(P0. 05),但对母猪产活仔数没有显著影响(P0. 05)。母猪分娩前背膘厚与母猪断奶时背膘厚关联度最大,其次与母猪总产仔数关联度较大;母猪分娩前背膘厚13~≤17 mm时,其与仔猪初生重关联度最大,其次与仔猪21日龄窝重关联度较大;母猪分娩前背膘厚17~≤21 mm时,其与母猪断奶体重关联度最大,其次与仔猪初生重关联度较大;母猪分娩前背膘厚21~≤24 mm时,其与28日龄仔猪断奶重关联度最大,其次与仔猪初生重关联度较大。说明母猪分娩前背膘厚与一些繁殖性能关联度较大,可以通过营养手段调控母猪背膘厚来改善母猪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9.
研究以大长母猪为研究对象,以配种后30 d的背膘测定数据为依据,将母猪分为不同体况的5个饲养管理组(瘦、偏瘦、适中、偏肥、肥),以背膘适中组为依据,其它4组以其基数的102.5%、105%、97.5%和95%进行饲喂,以探讨妊娠母猪背膘管理及其饲喂策略,为实现妊娠母猪精细化饲喂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采食量大小对妊娠0...  相似文献   

10.
母猪的繁殖性能是影响猪场生产成绩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受品种、年龄、营养、环境及管理水平的影响。背膘厚是反映母猪体况的重要指标,与繁殖性能密切相关。在后备母猪培育过程中,检测和控制合适的背膘厚对母猪精细化管理非常重要。鲁春刚等研究表明法系大约克母猪背膘厚为18~22 mm时配种,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均最高。许栋等研究表明后备母猪在背膘厚10~13 mm时初配,繁殖性能最优。目前,针对法系和美系大约克母猪,研究终测时(达100 kg体重日龄)背膘厚和初配背膘厚对其繁殖性能影响的报道尚不多见。因此,本研究对500头美系和300头法系大约克后备母猪的终测背膘厚和初配背膘厚进行测定,并分析不同背膘厚与730窝头胎繁殖性能的关系,以期获得不同发育阶段的最佳背膘厚,为法系和美系大约克后备母猪的培育及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妊娠不同阶段母猪背膘厚度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妊娠不同阶段母猪背膘厚度对产仔性能的影响。对正常妊娠的经产长大二元杂种母猪551头进行背膘测定,对不同妊娠阶段的母猪以不同标准按背膘厚度进行分组。结果表明:1)妊娠前期母猪体况显著影响产总仔数与产活仔数(P0.05),此阶段背膘厚为17~19 mm的母猪产总仔数与活仔数最高,显著高于14~16 mm背膘厚的母猪(P0.05),但与背膘厚14 mm和大于19 mm的母猪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2)妊娠中期母猪体况显著影响产活仔数与健仔数(P0.05),此阶段背膘厚为15~19 mm的母猪产活仔数与健仔数显著高于背膘厚15 mm的母猪(P0.05),较背膘厚19 mm的母猪产活仔数与健仔数有提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3)妊娠后期母猪体况显著影响产活仔数与健仔数(P0.05),背膘厚为17~21 mm的母猪产活仔数与健仔数显著高于背膘厚17 mm的母猪(P0.05),但与背膘厚21 mm的母猪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4)分娩时母猪体况显著影响产总仔数与健仔数(P0.05),背膘厚17 mm组与背膘厚17~21 mm组母猪产总仔数显著高于背膘厚21 mm的母猪(P0.05),背膘厚17~21 mm组母猪产健仔数较背膘厚21 mm组高1.06头,且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母猪在妊娠不同阶段的体况对产仔性能的影响不完全一致,在不同阶段按不同标准对母猪体况进行评判以调节饲喂水平有利于母猪繁殖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体况评定在繁殖母猪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猪在整个繁殖周期内随繁殖阶段的不同,体况也存在差异,依据不同繁殖目的保持适宜的体况是保证其繁殖性能发挥的关键。根据体况(背膘厚)调控妊娠母猪饲喂量,是实现母猪优质高效养殖的有效途径,因此母猪背膘厚度已成为衡量母猪体况的重要方法。本文就体况评定技术在繁殖母猪中的应用做一综述,为今后进一步科学指导母猪养殖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3.
科技动态     
《中国猪业》2011,(2):65-66
初产母猪体储动员情况及其对第二胎窝产仔数的影响本文主要是研究初产母猪断奶时体况以及泌乳期体储动员情况对第二胎窝产仔数的影响。试验共分析了1222头已进入第二胎且没有出现返情、流产等情况、顺利分娩的母猪。分娩后24小时以及断奶时分别测定其体重、背膘厚和体况评分。根据体重和背膘厚计算母猪泌乳期体脂和体蛋白的量以及泌乳期内的动员情况。  相似文献   

14.
科技动态     
初产母猪体储动员情况及其对第二胎窝产仔数的影响本文主要是研究初产母猪断奶时体况以及泌乳期体储动员情况对第二胎窝产仔数的影响。试验共分析了1222头已进入第二胎且没有出现返情、流产等情况、顺利分娩的母猪。分娩后24小时以及断奶时分别测定其体重、背膘厚和体况评分。根据体重和背膘厚计算母猪泌乳期体脂和体蛋白的量以及泌乳期内的动员情况。  相似文献   

15.
母猪背膘厚是母猪体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与母猪的繁殖性能密切相关。本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扬翔公司2017年5月—2018年6月份期间的扬翔1号猪配套系,母本为纯种美系长白、美系大白、丹系长白和丹系大白的背膘测定和繁殖记录。利用超声波对母猪妊娠107 d背膘厚及断奶背膘厚进行测定,分析其对产活仔数、断奶至再配间隔及7 d内发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丹系长白、丹系大白在107 d时背膘厚度为14.0~16.0mm母猪产活仔数高,其中丹系长白的初生窝重最重;美系长白、美系大白在107d背膘厚度17.0~19.0mm时母猪产活仔数高,初生窝重最重。丹系长白、丹系大白同样在断奶时背膘厚度维持在为11.0~16.0mm之间时,断奶至再配间隔天数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且断奶7d内的发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组;断奶背膘厚度美系大白维持在14~16mm,美系长白维持在17~19mm之间时,断奶至再配间隔天数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且断奶7 d内的发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组。该研究说明母猪膘情管理在品系和品种间有差异,应针对不同品系或者品种合理进行膘情管理和饲喂管理,促使遗传潜力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在母猪场,使用正确的方法用Renco背膘仪测定母猪的体况(Body Condition,BC)目前已是一种常用手段。母猪背膘厚度的测量位置位于P2脊椎水平距背中线6~7 cm处。在进行测定前,最好对测量区域进行剃毛(或剪毛),最重要的是在测量区域涂上润滑剂(通常为油)。在用探头进行测量时,  相似文献   

17.
正1 试验目的对后备母猪配种日龄、体重、背膘的控制及饲养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母猪的繁殖性能,从而影响规模猪场的经济效益。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总结一套适宜本场新丹系母猪的饲养方法,加强对新丹系后备猪的配种前的体况饲养管理。2 材料与方法2.1 试验材料在409头丹系原种猪中,随机选取  相似文献   

18.
母猪的繁殖性能受到疾病、营养、管理、品种、药物等因素影响,其中母猪的背膘厚度、是否便秘、是否泪斑、皮肤是否出血点直接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是否便秘、是否泪斑和皮肤是否出血点又可影响母猪的背膘厚度,而母猪膘情直接影响到母猪的体况,它反映的是母猪在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状况和体能储备,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通过母猪的背膘厚薄来粗略估计母猪繁殖性能,指导生产中母猪的饲养管理和营养调配,以提高生产水平,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母猪背膘厚对繁殖性能有重要的影响,与发情、产仔和泌乳都紧密相关。在母猪不同的繁殖阶段根据其背膘厚,可以采取不同的饲养方法来调控其体况,以保证繁殖性能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20.
将围产期到断奶的母猪分3个阶段用复方中药制剂进行调控,以促进母猪产后体况恢复.试验选择20头怀孕108 d的母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阶段分别添加3种不同中药制剂,试验期45 d.结果表明,试验组母猪胸围、腹围和臀围的下降幅度分别比对照组减少42.25 %(P<0.01)、39.08 %(P<0.01)和16 %(P<0.05);哺乳期背膘损失比对照组减少26.67 %(P<0.05);断奶时平均背膘厚度比对照组高9.82 %(P<0.05);产后恶露停止时间比对照组缩短17.24 %(P<0.05).研究结果表明,复方中药制剂能显著缓解母猪哺乳期间体况下降,有助于体况和生殖机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