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氮磷配施浓度对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特征的影响,从而筛选出本试验条件下小麦生长的最佳氮磷配施量,本试验以小麦"九麦2号"为材料,设定5个氮磷配施梯度处理[T_1(施用N 0 kg/hm~2、P 0 kg/hm~2)、T_2(N 45、P 45)、T_3(N 90、P 90)、T_4(N 135、P 135)、T_5(N 180、P 180)],测定小麦拔节期叶片生长、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快速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JIP曲线)。结果表明:叶片比叶面积(SLA)和相对含水量(RWC)以T_3处理最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以T_2、T_3处理下较高;Fo(初始荧光)以T_5下最大;Fm(最大荧光)以T_4最大;Fv/Fm(最大光化学效率)与PIabs(光化学性能指数)均以T_3最大;T_3处理下OJIP曲线在从J点到I点之间的PSⅡ反应中心捕获能量中电子传递比例最高;T_2和T_3处理下ΦEo(量子产额)、ψo(电子传递效率)较大;DIo/RC以T_3最低;T_3处理下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最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WUE与SLA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PIabs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SLA与PIabs、总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WC与PIabs、总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Iabs与叶绿素总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DIo/RC与SLA、WUE、RWC、总叶绿素含量、PIabs均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5个处理中,以T_3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真菌漆酶活性与石油降解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真菌漆酶活性与原油降解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株石油降解真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漆酶活性、菌丝干重、原油降解率及石油组分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漆酶在原油降解过程中的作用,探讨真菌漆酶活性与原油降解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基础液体培养基中,不同菌株的菌丝干重和漆酶活性差异较大,培养7 d后菌株DQ7(Aspergillus sp.)的菌丝干重最大,培养15 d后菌株D2(Actinomucor sp.)的漆酶活性最高;相关分析表明菌株的菌丝干重与漆酶活性相关不显著。在原油液体培养基中,培养30 d后菌株D2对原油的降解率和漆酶活性最大,分别为42.41%和48.26 IU/ml;菌株DQ5(Fusarium sp.)和DQ7对原油的降解率及漆酶活性最低;不同菌株对石油组分降解情况不同;仅菌株D2的漆酶活性与原油的降解速率相关性较大(r=0.869),但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结论]漆酶是影响真菌降解原油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够提高真菌对原油的降解速率和降解率,但真菌对原油的降解率还与菌株的种类及其生长特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氮磷配施浓度对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特征的影响,从而筛选出本试验条件下小麦生长的最佳氮磷配施量,本试验以小麦"九麦2号"为材料,设定5个氮磷配施梯度处理[T_1(施用N 0 kg/hm2、P 0 kg/hm2、P 0 kg/hm2)、T_2(N 45、P 45)、T_3(N 90、P 90)、T_4(N 135、P 135)、T_5(N 180、P 180)],测定小麦拔节期叶片生长、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快速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JIP曲线)。结果表明:叶片比叶面积(SLA)和相对含水量(RWC)以T_3处理最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以T_2、T_3处理下较高;Fo(初始荧光)以T_5下最大;Fm(最大荧光)以T_4最大;Fv/Fm(最大光化学效率)与PIabs(光化学性能指数)均以T_3最大;T_3处理下OJIP曲线在从J点到I点之间的PSⅡ反应中心捕获能量中电子传递比例最高;T_2和T_3处理下ΦEo(量子产额)、ψo(电子传递效率)较大;DIo/RC以T_3最低;T_3处理下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最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WUE与SLA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PIabs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SLA与PIabs、总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WC与PIabs、总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Iabs与叶绿素总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DIo/RC与SLA、WUE、RWC、总叶绿素含量、PIabs均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5个处理中,以T_3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离花生根际解磷真菌及测定其解磷能力。[方法]利用土壤稀释平板法,从花生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解磷真菌PFK-2,接种于以Ca3(PO4)2为唯一磷源的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24、48、72、96、120、144、168 h时测定培养液的pH值、速效磷含量、菌丝混合物重。[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培养液pH值先降低后升高,菌株的溶磷量先增加后降低,菌丝混合物重量增加,当培养时间为120 h时,培养液pH值最低,速效磷含量最大。培养液pH值与菌丝重、菌株的溶磷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在振荡培养120 h时,溶磷真菌PFK-2的解磷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养分类型配比对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设5个养分配比处理(T_1、T_2、T_3、T_4、CK)。研究不同处理对加工番茄平均单果重、实际产量、糖酸比、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对加工番茄单株结果数、平均单果重影响显著,产量表现由大到小依次为T_3、T_4、T_1、T_2、CK。不同处理对加工番茄Vc含量影响在(128.7±0.8)~(132.1±0.6)mg/kg不显著;T_4处理可溶性固形物最高,其他依次为T_1、T_3、T_2、CK;番茄红素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T_4、T_1、T_3、T_2、CK,最高达7.93 g/kg。该试验配合施用有机肥和功能型含硅肥料对加工番茄较好。[结论]试验为加工番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得到生物量(干重、鲜重、菌落生长速率)、代谢物质(多糖、粗蛋白、腺苷、甘露醇)综合含量更高的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 hepiali)菌株。【方法】将稀释至10-3浓度的YS-01菌株的孢子悬浮液置于UVC紫外灯(30 W)下30 cm处照射40 s进行诱变处理,初步筛选得到20株菌落生长较快、生物量较多、色泽较好、菌落形状较圆的诱变菌株,依次命名为YS-A、YS-B、YS-C、YS-D、YS-E、YS-F、YS-G、YS-H、YS-I、YS-J、YS-K、YS-L、YS-M、YS-N、YS-O、YS-P、YS-Q、YS-R、YS-S、YS-T。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1株菌株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菌丝体干重、鲜重、生长速率和腺苷最优菌株均为YS-A(P<0.05);多糖产量最高菌株为YS-C(P<0.05);腺苷、粗蛋白、甘露醇产量最高菌株均为YS-B(P<0.05)。生物量产量最高菌株为YS-A,代谢物产量和综合产量最高菌株均为YS-B。YS-A菌株10代内干重、鲜重、菌丝体生长速率遗传稳定性良好;YS-C菌株10代...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保藏16种杏鲍菇品种中筛选出高蛋白、高多糖含量的优势菌株,为杏鲍菇功能研发发掘出优势材料。[方法]通过菌丝发酵的方法获得16种杏鲍菇的菌丝体,经过组织处理,利用二喹啉甲酸(BCA)检测法和苯酚-硫酸法进行蛋白和多糖的筛选工作。[结果]16个品种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品种为杏21,其蛋白含量占菌丝体鲜重的5.20%;水溶性多糖含量较高的为杏4,占菌丝体干重的6.37%。[结论]16个品种中蛋白质含量和多糖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可以根据对功能成分开发的需要,选择优势菌株并对其进行高产发酵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深松结合施用有机肥对玉米不同器官钾含量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设常规旋耕(T_1,CK)、深松(T_2)、深松施用有机肥(T_3) 3个处理,测定了玉米大喇叭口期、灌浆期、成熟期不同器官的钾含量。结果表明:T_3处理的玉米茎钾含量在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均为最高,其中大喇叭口期指标值与T_1处理差异显著,而在收获期低于其他2个处理但差异均不显著;叶片钾含量全生育期始终高于T_1处理、低于T_2处理,其中与T_2处理差异均不显著,但在灌浆期指标值明显高于T_1处理;苞叶钾含量始终低于T_1处理,与T_2处理相比灌浆期较高、收获期较低,但差异均不显著;轴钾含量在灌浆期最高、收获期最低,与其他2个处理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灌浆期和收获期玉米子粒钾含量均最高,且与T_1处理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在灌浆期指标值也明显高于T_2处理。综合分析认为,深松施用有机肥有利于提高玉米生育前期各器官尤其是玉米子粒的钾含量。  相似文献   

9.
商洛地区不同产地黄芩药材黄芩苷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商洛市6个县区不同产地黄芩药材黄芩苷的含量,对其质量进行考察。[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黄芩项下HPLC法含量黄芩苷含量。[结果]商洛市不同产地、不同栽培年限黄芩药材中黄芩苷的含量有一定差异,最高16.3%,最低11.6%,但都高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要求。[结论]商洛市不同产区2年、3年黄芩其黄芩苷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一株解磷真菌的解磷能力及其生长曲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真菌f2的解磷能力及其生长曲线。[方法]从进口肥料中筛选出青霉属真菌f2,分别采用以Ca3(PO4)2、卵磷脂为唯一磷源的液体培养基接种真菌f2,在振荡培养12、24、36、48、60、72、84、108、120、132 h时测定培养液的pH值、速效磷含量、菌丝重和真菌所吸收的磷含量。[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液pH值逐渐降低,菌株的溶磷量逐渐增加,菌丝重增加,当培养时间为108 h时,培养液pH值最低,菌丝重最重,速效磷含量最大。培养液pH值与菌丝重、菌株的溶磷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真菌f2解无机磷的能力强于解有机磷的能力。[结论]在振荡培养108 h时,真菌f2的解磷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