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稻瘟病苗瘟叶瘟和穗颈瘟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温室人工接菌法探讨水稻稻瘟病苗瘟、叶瘟和穗颈瘟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稻瘟病苗瘟、叶瘟和穗颈瘟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性,相关程度因水稻品种、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此外,对水稻品种温室苗瘟抗性率与田间叶瘟抗性率、穗颈瘟抗性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室苗瘟抗性率与自然病圃叶瘟抗性率表现正相关关系(r=0.5435),温室苗瘟抗性率与自然病圃穗颈瘟抗性率表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7583**,p<0.01),自然病圃叶瘟抗性率与穗颈瘟抗性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322*,p<0.05)。因此,认为利用可控温室代替田间进行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鉴定是可行的,而且根据苗瘟、叶瘟的抗性鉴定结果推测穗颈瘟的抗性基本上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水稻分子育种亲本材料在东北地区的稻瘟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12份分子育种亲本在稻瘟病重发区自然鉴定圃进行田间抗性鉴定,发现分别有117个和39个品种对叶瘟和穗颈瘟表现抗性,19个品种对叶瘟和穗颈瘟均表现中抗以上抗性,叶瘟与穗颈瘟发病严重度存在显著相关性.进一步利用辽宁和黑龙江的混合菌株在水稻苗期,对田间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抗病的19个品种进行人工接种鉴定,分别筛选出对辽宁东...  相似文献   

3.
广泛收集鉴定江苏省主栽粳稻品种73份,于2020年将分3个播期的诱发感病品种间隔移栽到鉴定品种之间,水稻破口初期定时保湿,中后期采取增施氮肥和灌深水等农艺措施人工诱发稻瘟病发生,分蘖盛期和成熟期分别调查记载叶瘟和穗颈瘟发病情况,计算其穗损失率和综合抗性指数。鉴定结果表明,粳稻品种间对稻瘟病的抗性有显著差异,不同类型的粳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差异也较大,早熟晚粳穗颈瘟抗性最好,抗病品种占该类型品种的89.3%,迟熟中粳次之,中熟中粳抗性较差,最终筛选出59份中抗以上水平的品种;通过两个调查时期严重度、综合指数、穗损失率相关分析表明,叶瘟和穗颈瘟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58。  相似文献   

4.
采用寒地早粳近5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131个品种,对稻瘟病抗性与品质诸性状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寒地早粳水稻品种穗颈瘟抗性与水稻品种长宽比的相关系数为-0.1967,达到显著负相关;叶瘟、穗颈瘟抗性与水稻品种垩白大小呈显著正相关,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2026和0.1995;叶瘟、穗颈瘟抗性与垩白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2276和0.2240;叶瘟、穗颈瘟抗性与垩白度除人工鉴定穗颈瘟外均呈显著正相关,叶瘟平均相关系数为0.1789,穗颈瘟平均相关系数为0.1630。叶瘟抗性与水稻品种蛋白质含量的相关系数平均为0.2159,达到显著负相关;稻瘟病抗性与水稻品种蒸煮品质、食味品质相关性因试验方法而不同,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在人工鉴定条件下存在着显著负相关性。因此,在寒地稻区选育优质、高抗稻瘟病的水稻新品种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正>截至8月10日,黑龙江省水稻叶瘟病发生面积679万亩,穗颈瘟处于显症期,目前发生面积18.9万亩。面对今年稻瘟病发生的严峻形势,黑龙江省及时开展叶瘟和穗颈瘟预防工作。截至8月10日,全省稻瘟病防治面积6168万亩次,稻瘟病已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在防控稻瘟病过程中,黑龙江重点采取了四大措施:  相似文献   

6.
鄂西南地区24个水稻品种稻瘟病发病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比较24个水稻品种在鄂西南不同地区稻瘟病发病情况,筛选适合鄂西南种植的水稻品种,在2018、2019年分别在鄂西南10个地点(忠路、来凤、巴东、建始、长阳、鹤峰、宣恩、柏杨和咸丰,以武汉黄陂作对照)种植24个水稻品种,调查叶瘟和穗颈瘟发病情况。结果表明,2019年各地点的发病情况明显高于2018年,10个地点中发病最严重是宣恩,而咸丰2年都没有品种发生稻瘟病。在实验的24个品种中‘荣优华占’抗性最好,适合在鄂西南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优质杂交稻恢复系稻瘟病抗性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省上杭茶地稻瘟病自然鉴定点对162份有代表性的材料进行田间苗瘟、叶瘟和穗颈瘟发病率调查,茶地抗性鉴定综合表现为中抗以上的62份恢复系材料进行室内不同菌株的苗期鉴定,得到27份高抗至中抗稻瘟病水稻恢复系高代材料。调查结果表明苗瘟、叶瘟和穗颈瘟的发病率分别为3.01%、12.42%和26.21%,苗瘟与叶瘟、苗瘟与穗颈瘟、叶瘟与穗颈瘟的发病率相关系数分别为0.69、0.67和0.78,都达到极显著水平。穗颈瘟的发病率明显大于苗瘟和叶瘟且穗颈瘟在不同时期的发病较高。苗瘟4-5级,后期穗瘟鉴定很可能达到感病或高感;在本研究中穗颈瘟鉴定达到感病或高感,苗瘟或叶瘟鉴定一般为感病或高感。  相似文献   

8.
稻瘟病是水稻(Oryza sativa L.)三大病害之一,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研究利用优良恢复系R287与广谱抗稻瘟品种细麻线的BC3F1回交群体构建的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并通过全生育期自然诱发稻瘟病进行抗性鉴定。结果显示,全基因组分析共定位到16个抗叶瘟和13个抗穗颈瘟相关的QTLs,所有抗性QTL均来源于细麻线。其中q BR3是位于第3染色体上同时控制水稻叶瘟和穗颈瘟抗性效应的QTL,其能够提高叶瘟抗性2个数量级和降低穗颈瘟发病率40%左右。q BR3对叶瘟和穗颈瘟的抗性LOD值分别为18.63和22.77,解释的表型变异率分别为21.20%和26.10%。通过对水稻已有稻瘟病抗性位点的定位结果分析,发现q BR3可能是一个新的广谱抗性QTL位点。本研究结果为稻瘟病抗性育种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9.
<正>1.主要病害1.1.水稻稻瘟病1.1.1发病原因长期灌深水和稻田过分干旱以及氮肥施用过多等都容易导致稻瘟病的发生。1.1.2发病特点水稻一生中有3个易感稻瘟病的时期,分别是苗期、分蘖盛期和抽穗齐穗期。水稻稻瘟病分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很大,应在破口期及齐穗期及早预防。  相似文献   

10.
水稻全生育期稻瘟病抗性遗传及其基因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稻瘟病是最严重的世界性水稻病害之一。本实验利用高抗稻瘟病品种194—3和珍汕97B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通过自然诱发实验,在两个年度重复的情况下,全生育期调查水稻生长的3个关键时期一分蘖期叶瘟、抽穗期叶瘟和成熟期穗颈瘟的抗性表现,通过集团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BSA)初步定位稻瘟病主效抗性基因。结果表明分蘖期和抽穗期的叶瘟、以及穗颈瘟的抗性表型频率均呈双峰分布,说明控制水稻叶瘟和穗颈瘟均表现为一对主效基因控制;全基因组分子标记分析将该稻瘟病抗性基因定位于水稻第6染色体上,处于分子标记AP22和RM19766之间。该抗性基因来源于重组自交系的抗性亲本194—3,并命名为R6。本实验为稻瘟病的持久抗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基因克隆提供了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即将推广的水稻新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感特性以及筛选一批抗性育种材料,在岑溪设立自然诱发病圃,对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区试新品种、广西水稻区试新品种及部分水稻育种材料进行抗性鉴定。结果显示,参加国家区试、广西区试的1171个水稻新品种未有抗级以上的,中抗水平也只有极少数品种,大多数新品种都是感病或高感品种;11236份水稻育种材料表现高抗的有82份、抗级473份、中抗987份,筛选出一批抗性材料供抗病育种用。自然诱发病圃不仅可以用于推广品种的抗性监测,还可作为抗病育种筛选基地。  相似文献   

12.
部分黑龙江省水稻品种的抗瘟性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为了充分利用黑龙江省水稻抗稻瘟病资源,利用日本的7个致病性稳定的菌系对黑龙江省部分粳稻品种进行了抗瘟性分类。通过与12个鉴别品种的反应型比较分析,推断了部分品种的基因型。将141份品种划分为39个品种群,并初步推断了60个品种的基因型,为育种者提供抗源,也为开展抗病基因分析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的真菌病害,严重时可导致水稻绝收,因此水稻品种的抗稻瘟病审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了加强对四川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审定工作的认识,笔者总结了水稻的重要地位、稻瘟病的流行危害及水稻品种抗稻瘟病鉴定工作,回顾了四川省水稻区试稻瘟病抗性鉴定工作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国家南方区试稻瘟病抗性鉴定在长江上游的部署与发展。这为以后发展水稻品种抗病审定工作提供一定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Plant breeding programs aim to develop cultivars with high adaptability to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in a local region. As a result, unique genes and gene combinations have been accumulated in local elite breeding populations during the long history of plant breeding. Genetic analyses on such genes and combinations may be useful for developing new cultivars with more-desirable agronomic traits. Here, we attempted to detect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 for rice blast resistance (BR) using a local breeding rice population from Hokkaido, Japan. Using genotyping data on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and simple sequence repeat markers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whole genomic region, we detected genetic regions associated with phenotypic variation in BR by a genome-wide association mapping study (GWAS). An additional association analysis using other breeding cultivars verified the effect and inheritance of the associated region. Furthermore, the existence of a gene for BR in the associated region was confirmed by QTL mapping. The results from these studies enabled us to estimate potential of the Hokkaido rice population as a gene pool for improving BR.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ould be useful for developing novel cultivars with vigorous BR in rice breeding programs.  相似文献   

15.
外源Si对提高水稻对病害的抗性有显著影响,但水稻应激防御系统对外源Si的响应机制尚缺乏深入研究。为探究不同浓度外源Si对稻瘟病胁迫下水稻的生长状况、产量及抗性的影响,在人工接种稻瘟病菌的条件下进行水稻盆栽试验。测算了水稻株高、穗数、穗长、地上部生物量和千粒重等生长数据,同时测量了水稻稻穗中MDA的含量和防御相关酶(PPO、CAT、SOD、POD)的活性。结果表明,施Si处理使水稻的稻瘟病病情指数下降了44.47%;显著提高了稻穗中PPO、CAT和SOD的活性,降低了POD的活性和MDA含量,缓解了稻瘟病引起的氧化胁迫;显著增加水稻株高,使其茎叶更加挺直,降低病菌的感染和传播;最终提高地上部干物质量积累,相比染病组的产量提高61.2%。因此,Si能够通过参与植物生理代谢过程,有效增强水稻抵御稻瘟病的抗性,提高植株活力,有效减少植株损伤。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浓度来自70%甲醇溶液的麦冬块根提取物对2种产自日本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菌株MAFF305480和MAFF101002的菌丝生长及其接种诱发水稻幼苗稻瘟病发生的抑制效果进行评价。试验表明:含有麦冬块根提取物的原液1/10,1/20,1/40以及1/80浓度都能明显抑制稻瘟病菌小种菌株(MAFF305480和MAFF101002)菌丝生长, 抑制率均56.4%以上, 对接种诱发稻瘟病的水稻幼苗处理发现, 幼苗植株发病级数为明显下降, 抑制率均38.4%以上, 并且都随着处理浓度提高抑制效果明显提高。本研究结果表明,麦冬块根提取物中含有抑制稻瘟病菌生长的化学物质, 并且能直接抑制稻瘟病菌发生和生长。  相似文献   

17.
张亚玲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5):269-272
在农业生产中,水稻稻瘟病的防治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爱苗是一种广谱的内吸性杀菌剂,常用于多种植物病害的防治。此研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的14个稻瘟病菌菌株对施爱苗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的14个菌株对爱苗剂的敏感性有显著差异,抑制率从35.31%~62.39%不等,不同地区分离到的菌株生长速率存在差异,同一地区的不同菌株生长速率也存在着差异。说明供试菌株对爱苗的敏感性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南充市水稻稻瘟病重发成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笔者对1998—2007年南充市水稻稻瘟病大田普查和系统调查分析发现,水稻品种抗瘟性对稻瘟病发生与否起着决定性作用,本地菌源量多少决定发生流行早迟,适宜气候条件有利于加重流行强度和为害程度,适时防控可减轻稻瘟病为害和流行。通过近年来示范实践,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