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试验旨在对八层层叠式笼养密闭式鸡舍冬季环境质量进行测定和分析,为层叠式笼养密闭式鸡舍环境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环境智能监控系统和粉尘采样器每天6:00-8:00、12:00-14:00和18:00-20:00测定八层层叠式笼养密闭式鸡舍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不同位置的环境质量参数(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光照强度、CO_2浓度、粉尘浓度、氨气浓度和PM10)。【结果】在采取侧窗进风、纵向通风的通风模式下,冬季八层层叠式笼养蛋鸡舍内平均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光照强度分别为19.11℃、52.02%、0.25 m/s和34.00 lx,空气中平均二氧化碳浓度、粉尘浓度、氨气浓度和PM_(10)分别是2083.22 mg/m~3、2.85 mg/m~3、1.04 mg/m~3和26.01μg/m~3。不同测定点之间环境质量存在差异,从湿帘端到风机端鸡舍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氨气浓度、粉尘浓度和PM_(10)浓度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上层测定点H_(3.80m)、H_(4.50m)和H_(5.10m)的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氨气浓度显著高于下层测定点H_(0.60m)、H_(1.30m)和H_(1.90m)。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风速与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氨气浓度、粉尘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温度与氨气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冬季八层层叠式笼养鸡舍内不同位置环境质量参数存在差异,环境质量基本符合《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 388-1999)。  相似文献   

2.
[目的]鸡舍内温度、风速和颗粒物浓度等环境参数的分布与鸡舍结构密切相关。为了改善鸡舍内环境,满足鸡体健康生长的舒适度要求,本文对密闭式鸡舍环境参数分布进行分析和优化。[方法]通过在密闭式鸡舍中设置立体结构的观测点进行实际数据采集,构建长度为22 m和50 m的2栋鸡舍物理模型,分析鸡舍内温度、风速、PM2.5和PM10等主要环境参数的分布;并对鸡舍中部参数模拟试验,得出了优化构造鸡舍结构的边界条件;最后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对实际监测数据的分析证明了物理模型和边界条件的有效性。[结果]长度50 m鸡舍与长度22 m鸡舍相比较,不能使x方向鸡笼中间位置达到有效降温,颗粒物运动更活跃,浓度更大;在不考虑自然风速和温度的情况下,进风口风速为5 m·s~(-1)时,长度结构不得超过41 m。[结论]CFD模拟密闭式鸡舍内环境参数可以有效地用于密闭式笼养鸡舍结构优化,为鸡舍结构的设计与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就10年间对北京市9座大、中型鸡场密闭式鸡舍环境测定材料进行了环境分析。舍内平均温度春、秋、冬三季比较适宜,夏季未超过鸡的临界温度高限,相对湿度通常在50~70%;夏季有些鸡舍风速偏低与通风量不足有关;冬季如间断通风,有时氨的浓度可能超过20ppm;光照强度普遍可以满足产蛋需要。文中介绍了密闭式鸡舍的优越性,并提出了一些有关环境管理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4.
北京郊区昌平县马池口公社奤夿屯大队社员司德祺自办家庭养鸡场,根据宅院条件设计了一栋简易笼养蛋鸡舍。饲养蛋鸡700只,从八一年九月到八二年七月,向国家交售鲜蛋共13403斤,盈利6737元。现将这座简易鸡舍的设计、使用情况及其饲养经验介绍如下。一、简易笼养鸡舍的设计与结构司德祺自行设计的半密闭式全阶梯三层笼养蛋鸡合为四间房的西屋,长12米,宽5米,高2.2米,面积为60平方米(如图),鸡舍屋顶采用人字形铁托架,四墙为土坯结构,仅屋沿处用一层砖。东西墙二面开设8个通风窗,每个面积为80×90厘米,  相似文献   

5.
1尽量改善舍内外环境,以减轻热应激的程度 1.1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降温 1.1.1通风降温.在持续高温环境下,对于密闭式鸡舍,最好采用纵向通风方式,气流速度一般在0.5米/秒以上,有利于鸡体散热.对于开放式鸡舍,当舍温超过27℃时(尤其午后),依赖自然通风的方式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只有将鸡舍所有门窗全部打开,让横向气流穿过鸡舍引起通风效果才好,或在鸡舍内安装电扇,利用风扇加大舍内空气流动,排出鸡舍内的湿热浊气,使舍内温度下降.即使晚上也应通风,以排出白天积蓄的热量.  相似文献   

6.
北京郊区昌平县北七家公社东二旗大队孙桂英,在国家和集体支持下自办鸡场,从八一年九月到八二年九月向国家交售鲜蛋二万五千斤,纯收入达一万二千元,成为京郊笼养鸡的“状元户”。现将她笼养鸡的概况和饲养经验介绍如下:一、自营鸡舍的概况:八○年自筹资金盖了一栋密闭式全阶梯三层笼养蛋鸡舍,鸡舍屋顶采用“人”字形托架,墙角是砖结构,墙四周以坯为主,墙内外抹面,长10米,宽7米,高2.7米。南墙屋檐下开8个通风窗,每个面积1平方米,另设有遮风罩。屋顶上设有2个园形的通风筒,在鸡舍  相似文献   

7.
1尽量改善舍内外环境,以减轻热应激的程度1.1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降温1.1.1通风降温。在持续高温环境下,对于密闭式鸡舍,最好采用纵向通风方式,气流速度一般在0.5米/秒以上,有利于鸡体散热。对于开放式鸡舍,当舍温超过27℃时(尤其午后),依赖自然通风的方式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只有将鸡舍所有门窗全部打开,让横向气流穿过鸡舍引起通风效果才好,或在鸡舍内安装电扇,利用风扇加大舍内空气流动,排出鸡舍内的湿热浊气,使舍内温度下降。即使晚上也应通风,以排出白天积蓄的热量。1.1.2绿化降温。在鸡舍向阳面种植树木、藤木植物,地面种草栽花,以利降温。…  相似文献   

8.
<正>密闭式蛋鸡舍又称无窗鸡舍,这种鸡舍保温性能好,四面无窗,舍内环境主要通过人工或仪器控制进行调节,造成舍内"人工小气候"。1温度的控制与管理1.1高温的控制与管理1.1.1高温时的控制密闭式鸡舍内气候可以调整和控制,对生产的控制也有效,人工控制舍内气候的成本较高,需要可靠的电力供应。蛋鸡最适合的舍内温度是25℃。当舍内温度升高到30℃时,母鸡通过自身的调节适应温度的升高。若温度30℃,则需要人  相似文献   

9.
针对塑料大棚自然通风能力有限,作物冠层气流速度过小,温度分布不均匀等问题,设计一种适用于塑料大棚的作物行间管道送风系统;构建CFD模型对该系统的应用效果进行模拟分析,通过实测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温度和风速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 4.7%和 8.1%,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 1.6%和 3.0%,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模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管道送风系统开启后,室内平均风速为0.2 m/s,不同高度平面内适宜区(风速范围0.1~0.5 m/s)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在69%以上;管道送风系统促使冷空气向上流动,塑料大棚顶部温度下降了1.0 ℃,0.5与2.0 m高度平面的平均温差减小了0.4 ℃。在作物行间开展主动送风,可有效改善塑料大棚内的气流环境和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10.
使用环境智能监控系统、粉尘采样器和测氧仪对六层层叠式笼养鸡舍不同位置的夏季环境质量参数(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粉尘浓度和氧气含量等)进行了测定与分析,以期为蛋鸡层叠式笼养鸡舍环境控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鸡舍内不同测定点的环境质量之间存在差异。试验期间鸡舍内温度为19.8—31.4℃,平均温度为26.5℃;平均相对湿度和风速分别为86.31%和1.67 m/s;鸡舍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氨气浓度、粉尘浓度和氧气含量分别为653.57 mg/m~3、0.38 mg/m~3、3.06mg/m~3和20.75%。从鸡舍湿帘端到风机端温度、风速、二氧化碳浓度、氨气浓度和粉尘浓度呈逐渐增大的趋势,相对湿度呈递减趋势。随着笼层的增高,温度、相对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粉尘浓度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氧气含量逐渐降低。温度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温度与二氧化碳浓度、风速、氧气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对湿度与二氧化碳浓度、风速和氧气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附加阳光间型鸡舍保温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缓解冬季通风与保温的矛盾,结合散养模式设计附加阳光间型鸡舍,冬季利用太阳辐射清洁能源提高舍内环境温度,同时增加舍内的通风换气量,有效降低舍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和有害气体浓度。分别选取12月份打开公共墙上门洞和1月份整体密闭的方式,对鸡舍环境温湿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打开门洞方式下舍内的平均湿度比密闭方式下低8.5%;在晴天10:00—16:00鸡群外出时间段,阳光间内平均温度基本维持在15℃以上,完全符合鸡的适宜生产温度条件,避免了散养鸡冬季外出活动因低温气候条件带来的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STC89C52 单片机实现模糊PID 控制鸡舍大棚内温度控制方法;为解 决常规PID 控制算法无法适应复杂的、非线性的、时变的控制系统问题,采用热电偶传感器对鸡舍温 度进行实时监控,结合热电偶本身的非线性特点,采用单片机与模糊PID 相结合进行温度控制,从而 提高响应的速度和对温度的控制精度,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番茄叶霉病病斑产孢规律的研究表明:在保湿24h内,随着保湿时间的延长,病斑相对产孢量也随之增加;黑暗条件有利于病斑产孢;病斑产孢适宜温度为10~28℃。其中,在23℃时产孢量最大,4℃和35℃时病斑几乎不产孢;在80%~100%的相对湿度范围内病斑均可产孢,病斑产孢量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大;另外,病斑相对产孢量随氮肥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却随着磷钾肥使用量的增加而减少;6~9龄的病斑产孢能力最强。叶霉病菌分生孢子主要在夜间飞散;在番茄植株株高30~100cm范围内,60cm株高处分生孢子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4.
濒危野生白花兜兰植物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龙江  刘绍飞  欧忠喜  莫家伟  蒙惠理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226-10229,10235
[目的]揭示濒危野生白花兜兰植物生态适应性、生境特性.[方法]在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采用P-2200温湿度数据记录器、DL-LOGGER型号HJX-RZ1编号0046602S01日照时数记录仪和M0DEL-ZDS-10照度计对原生境定期定点连续观测,采集其周围环境的土壤和石灰岩样品,观测、记录植株生长状况和物候期信息.[结果]白花兜兰植物原生境年平均气温15.49℃,最低气温-0.38℃,最高气温为29.5℃,平均相对湿度92.7%,最低33.49%;1月气温0.22 ~ 13℃,相对湿度92%,2月气温6~15℃,湿度85%以上,3月气温14℃以上,4、5、6月气温10 ~21℃,7、8和9月气温21 ~ 28℃,湿度96.2%,10、11、12、翌年1月由20℃下降到-0.38℃,平均湿度92%;日气温呈早低中高晚稳特点,湿度则随着太阳辐射强度和温度的升高下降,温度、湿度二者夜间趋势基本相似,波动性小,太阳辐射值为0;≥120 W/m2年总累计日照时数175 min,日照有效百分率0.006 67%,最高值273 W/m2,光照度≤1 720 lx;初花期为2月下旬至3月中旬,盛花期为4月下旬至5月初,始花期为5月上旬至6月初;生境基质的各种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钙>镁>硅>铝>铁>磷>锰>锌>锶>镍>铅>铜.[结论]白花兜兰生境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与生境的森林郁闭度、坡向和地形密切相关,其日照时数仅为2.92h,且太阳辐射强度≥120 W/m2集中于白花兜兰花期季节,最高值273,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阴性植物.白花兜兰原生境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特征与其特殊的喀斯特小生境有密切关系.其分布及生长于喀斯特岩石、悬崖与基质营养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北方地区日光温室冬春季低温胁迫、土壤连作障碍、单产低、水肥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发明了一种新型的栽培方法-土垄内嵌式基质栽培方法(SSC)。在日光温室条件下研究了土垄(SR)、标准垄(NR)、矮标准垄(NRs)、窄标准垄(NRn)和种植密度加倍标准垄(NRd)5种不同垄型的根区与侧面土壤温度的昼夜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6年11月6~10日和2017年1月2~7日两个生长阶段连续5个昼夜中室内平均温度、白天平均温度和夜间平均温度依次为16.53℃、20.44℃和14.12℃,13.92℃、22.78℃和10.16℃。11月份连续5个昼夜中昼夜平均温度的差值和最高温度平均值与最低温度平均值的差值均以SR处理最高,分别为2.04℃和6.06℃;均以NRs处理最低,分别为0.80℃和4.95℃。1月份连续5个昼夜平均温度的差值和白天最高温度与夜间最低温度平均值的差值均以SR处理最高,分别为1.18℃和6.24℃;最高温与最低温平均值的差值以NRs处理最低,为4.85℃;昼夜平均温度差值以NRn最低,为0.07℃。各处理根区温度和东侧西侧土壤温度都为极显著线性相关。试验结果表明,NR具有较好的根区温度缓冲能力,且能够提升夜间根区温度,在冬季与早春季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利用惠民、莘县、莒县和龙口4个基准站的自动站与人工平行观测资料,分析了山东省2种不同观测系统观测气温产生差异的日变化规律,并对其标准差、粗差率和一致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动站观测和人工观测气温差异总体较小,两者的对比差值夜间小白天大,夜间的对比差值均能满足±0.2℃的标准,超过标准的都出现在白天,最大对比差值均出现在08:00。  相似文献   

17.
Precision farming tools such as auto-guidance systems assembled on tractors and/or sugar cane harvester machines are being applied to decrease the costs involved with ethanol produc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the cane loss and the operational field efficiency achieved by an auto-guidance system used to guide a sugar cane harvester over the field when compared to a manually-guided machine. The field test was conducted with two treatments: auto-guidance versus manual guidance; and day versus night. Each treatment was replicated four times. Each position recorded represented a single sample, which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error between the planned and actual path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use of an auto-guidance system operating on a sugar cane harvester during the day and night periods increased the field pass-to-pass accuracy relative to the planned row track, but it is essential that the crop was planted using the system. The use of the auto-guidance system did not 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sugar cane loss, once the crop was well cultivated. More long-term research needs to be done related to this issue. The operational field efficiency of the cane harvester was the same for both auto-guidance and manual steering systems.  相似文献   

18.
在同等栽培条件下地膜玉米亩产699公斤,露地玉米544.5公斤,亩增产154.5公斤,增产率为28.83%。玉米地膜覆盖栽培,苗期日平均地温提高2.07—3.83℃,增加积温158.6—181.6℃;出苗期提高土壤含水量4.3%;叶面积指数处于3.0以上的时期长达51天,较露地栽培(25天)多26天,总光合势达188671M~2·日/亩,较露地栽培147205M~2·日/亩高28.17%;净果穗干重与茎叶干重相等时,地膜玉米较露地玉米提前14天;千粒重提高23.42%,充实指数提高5.52%,经济产量光能利用率达0.538%,较露地栽培的0.419%提高了30.119%。  相似文献   

19.
To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crop growth and achieve energy savings and efficiency enhancements,constructing a reliable environmental model to optimize greenhouse decision parameters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to be solved.In this work,a radial-basis function (RBF) neural network was used to mine the potential changes of a greenhouse environment,a temperature error model was established,a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func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was construct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decision parameters were optimized by using a 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with an elite strategy (NSGA-II).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RBF could clarify the nonlinear relationship among the greenhouse environment variables and decision parameters and the greenhouse temperature.The NSGA-II could well search for the Pareto solution for the objective function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40 min of combined control of sunshades and sprays,the temperature was reduced from 31℃ to 25℃,and the power consumption was 0.5 MJ.Compared with the three days of July 24,July 25 and July 26,2017,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controlled production greenhouse was reduced by 37.5%,9.1% and 28.5%,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20.
王芳  涂春丽  勾永尧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859-20860
[目的]建立预测气温动态变化的Elman神经网络模型。[方法]参考温度的固有特性,应用1951~2010年的重庆温度数据,采用Elman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温度进行预测估计。[结果]实证仿真结果表明,模型的相对误差较小,能够对未来气温变化进行较好的模拟。[结论]该模型预测结果可以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并可以进一步应用到天气衍生品定价等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