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本通过大蚕塑料薄膜覆盖育与常规大蚕通育对比试验,得出采用大蚕塑料薄膜覆盖育能提供低温多温环境,减少桑叶失水,保持桑叶新鲜,提高蚕儿食下量、消化量,促进蚕儿生长发育,从而达到缩短龄期经过时间,提高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早秋蚕期气温高、病原多、桑树虫害繁殖快、农药污染较重.因此,要抓好"五防": 1防高温 大、小蚕适宜温度分别为24℃、27℃左右,若室内温度超过30℃,需努力创造小气候.1~3龄期应将蚕儿放入炕床里饲养,有利降温.据调查,炕床内的温度比炕床外低2℃左右.大蚕期可采取喂蚕后关闭门窗,减少热气流进入室内,蚕室前后搭凉棚,大瓦屋顶盖草,室内地面洒井水,机械通风等降温措施.  相似文献   

3.
家庭式小蚕炕床适合于家庭养蚕生产方式,能保证小蚕饲育达到适宜的温湿度,促进小蚕发育齐一,体质强建;并易消毒,易加温,省燃料,省工本,操作安全。现将这种家庭式小蚕炕床的制作与使用介绍如下:一、制作方法“炕床”的制作见图1、图2所示,它是按照炕床  相似文献   

4.
为夺取春蚕蚕茧高产,小蚕期必须抓好补催青、适时收蚁、疏毛期管理、控制蚕儿密度、用好防干纸、避免用叶嫩老不一、确保蚕体受温均匀、适时响食、加网分批等措施,大蚕期必须抓好控温、通风换气、适时除沙扩座、良桑饱食、防病治虫、适时上簇等措施,从而达到桑叶高产、蚕茧丰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成春到 《新农村》2003,(10):17-17
蚕卵催青期和小蚕1-2龄期,蚕室温度低,需进行加温。如果加温使用煤制品,产生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易引起蚕卵和小蚕中毒。  相似文献   

6.
小蚕期是蚕儿充实体质的时期。养好小蚕是蚕茧稳产高产的基础。俗话说:“养好小蚕一半收。”蚕农要想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只有根据小蚕的生理特性,饲养出健壮无病的小蚕,才能为获得高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成春到 《新农村》2007,(7):22-22
养蚕过程中,有时会发生中毒现象,轻则影响蚕的生长发育,重则造成大批死亡。因此,必须引起蚕农的重视,采取措施,避免损失。1·煤气中毒蚕卵催青期或小蚕一二龄期,蚕室温度低,需进行加温。如果加温使用煤制品,煤炉上又无排气设施,产生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碳、硫化氢、一氧化碳等积聚在蚕室内,可引起蚕卵和小蚕中毒。蚕卵在催青期中毒,易发生死卵或孵化不齐。小蚕中毒,胸部膨大,吐水,尾部收缩,很快死亡。尸体大部腐烂,皮破后流出褐色污液,有的干涸。防治措施:采用炕床育蚕和地火龙、电热加温等方法,避免蚕室内产生有毒气体;如用煤炉加温,一定要安…  相似文献   

8.
1.防煤气中毒。在蚕室内因使用煤炉而产生的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等,会引起蚕卵和小蚕中毒。可采用炕床育蚕和电热加温等方法,避免蚕室内产生有毒气体;如用煤炉,一定要安装排气管,定时换气;发现蚕卵或小蚕有中毒现象,应及时给蚕室通风换气,并把蚕卵或小蚕移到空气流通处,以缓解其中毒症状。  相似文献   

9.
小蚕饲养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好小蚕一半收",充分说明小蚕饲养的重要性.小蚕期对温湿度要求高,对桑叶质量要求要好,其抗病性又较弱.因此小蚕期如何养好小蚕,让蚕儿发育整齐,提高群体抗病性,对饲养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防高温 秋蚕的小蚕期有时出现30℃以上高温.对小蚕的生长发育非常不利。因此,应选择高大、阴凉的房屋或大棚作蚕室,遇高温要喷清洁水降温:蚕室内要做到蚕架稀、蚕匾稀、蚕头稀,不要关门闭窗养蚕.保持蚕室通风换气.  相似文献   

11.
成春到 《新农村》2005,(4):18-18
蚕卵催青期和小蚕一二龄期,蚕室温度低,需进行加温。如果加温使用煤制品,煤炉上又无排气设施,产生的有毒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硫化氢、一氧化碳等,就会引起蚕卵和小蚕中毒。蚕卵催青期中毒,易发生死卵或孵化不齐。小蚕中毒,胸部膨大,吐水,尾部收缩,很快死亡,尸体大部腐烂,皮破后流出褐色污液,有的干涸。  相似文献   

12.
沈静  孙万庭 《农家致富》2007,(17):31-31
一、从小蚕的生理特点来看,由于小蚕相对于大蚕体表面积而言,气门相对面积大,蚕体水分、热量容易散失,适宜高温多湿的环境,而对于干冷的环境难于应付。因此小蚕期应保持高温多湿的环境,以满足其生理要求。多湿的环境也有利于桑叶的新鲜,即可减少给桑回数,又可以节约桑叶和劳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刘限  马积彪 《新农业》2007,(1):56-56
由于劳动力价值逐步提高,劳动力密集型的蚕桑业遇到了新的挑战,因此改变落后的养蚕方式,大力推广省力化养蚕、自动上簇技术势在必行。省力化养蚕主要是以小蚕共育、大蚕少回育为中心,条桑育为基础,自动化上簇为特征的技术体系。一、收蚁的省力化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或外聘有经验的蚕农(技术人员)进行集体催青,这样节省大量的劳力和加温设备,同时还能保证蚕儿发育齐一,为省力化养蚕奠定基础。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提高1日孵化率,实现1批收蚁除在催青期调节好发育起点胚子、严格执行催青的标准、见点后黑暗保护使胚子发育齐一外,还…  相似文献   

14.
头批春蚕和晚秋蚕的饲养,由于气温变化较大,蚕室温度一旦控制不好,就会影响蚕儿正常打眠和延迟上山结茧,直接影响蚕茧质量。采用以下加温措施,蚕的全龄期保持在24~26天,而且蚕的产量和质量等各项指标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15.
孙海印 《河南农业》2019,(22):12-12
河南蚕区一年一般饲养4次蚕,主要以春蚕、夏蚕、中秋蚕和晚秋蚕为主。其中,晚秋蚕蚕期气温由高逐渐向低发展,正好适应了小蚕要高温、大蚕需低温的特点,是4次养蚕时期中最适合蚕儿生长发育的时期。因此,我们更应做好晚秋蚕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田时铭 《新农村》2007,(6):21-21
大蚕期,特别是五龄蚕,用桑量占全龄期85%左右,除沙、给桑等大量用工都集中在五龄期。据调查,传统的蚕箔养蚕,张种用工16工左右。采用大蚕固定蚕台育与自动上簇,同传统的蚕箔育相比,可节省劳力50%以上。1.简易蚕台制作用木料制作成蚕架,蚕架宽、长度应结合簇具宽、长度(塑料折簇  相似文献   

17.
耿燚 《新农村》2013,(6):33-34
夏秋蚕期,气候高温多湿,蚕儿的生活环境不良,且对病原体滋生繁殖有利,因而蚕病多发,影响蚕茧产量的稳定提高。夏秋蚕期是桑树虫害多发季节,虫口叶多,叶质差、老化快,部分虫粪虫尸又会成为交叉感染蚕病的传染源。夏秋蚕期又是农田用药比较频繁的时期,蚕儿接触农药引起中毒的机会增多。因此,加强夏秋蚕期的科学饲养管理,坚持良桑饱食等  相似文献   

18.
总结柞蚕棚内收蚁与小蚕期饲育技术,包括蚕前消毒准备、收蚁、移蚕、温度调节、眠期处理、蚕中防病措施、上山等方面内容,以期能为柞蚕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9.
小蚕期是充实体质的时期。是整个蚕期的基础,俗话说:“养好小蚕半收”。小蚕养得好,对不良环境和病原菌的抵抗力就会增强,是以后蚕茧丰收的关键。因此,对小蚕饲养要求要规范、有水平。在饲养过程中要掌握好以下技术。  相似文献   

20.
4、防止蚕病发生 蚕病会使蚕茧减产,茧丝质量下降.严重时会造成颗粒无收。蚕病的发生规律是春蚕期较少,夏蚕期增多,秋蚕期最盛。夏秋蚕期气温高,湿度大,病原物繁殖快.同时,从春天到夏秋蚕随着养蚕次数的增加,病原物积累多.致病力强。夏秋季桑树病虫害严重,桑叶质量不如春季好,蚕儿往往营养不良,抗病能力差,因此防治夏秋蚕病害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