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探究广州市常见园林植物夏季光合特性及其固碳释氧能力,以广州市园林9种典型园林树种幼苗为研究材料,采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光合参数特征和光响应曲线,计算各苗木的日固碳释氧能力,分析光合速率影响因素,并以单位绿化面积固碳量作为衡量各树种苗木吸收CO2能力的特征向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种的园林树种幼苗单位叶面积固碳量和释氧量分别为6.25~11.93、4.55~8.68 g·m-2·d-1,单位绿化面积固碳量和释氧量分别为1.87~10.37、1.33~7.54g·m-2·d-1,9个园林树种苗木的光合净固碳量按高低排序可分为3类,单株植物单位绿化面积固碳量较高(9.44~10.37 g·m-2·d-1)的有铁冬青Ilex rotund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a、糖胶树Alstonia scholaris,中等(7.19~8.38 g·m  相似文献   

2.
梁政  王加兴 《绿色科技》2023,(15):140-144
为研究持续增加的N沉降对次生林不同凋落物组分归还量的影响,自2020年7月中上旬起,在凉山州美姑大风顶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次生常绿阔叶竹林中随机开展了模拟N沉降试验。模拟的N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组0N[CK,0 g/(m2·a)],试验组低氮[LN,10 g/(m2·a)],试验组高氮[HN,20 g/(m2·a)]。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的每月上旬,利用各样方布置的凋落物框收集凋落物,随后将其分为润楠叶、石栗叶、桤木叶、其他树种叶和凋落枝5个部分,分别记录分析了每部分干重。结果表明:不同施N水平下,次生林凋落物的年凋落量分别为613.7±42.3、606.0±113.4、650.5±22.9 g/(m2·a)],凋落物量的增幅为4.01%~16.22%。次生林的凋落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与自然状态下所表现的季节动态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水杉细根和粗根碳(C)、氮(N)、磷(P)计量特征对N添加的响应,揭示细根和粗根N、P养分分配格局的变化,为科学认识水杉对N沉降的适应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在江苏省东台市林场水杉人工林进行长期N添加试验,设置对照(CK,0 kg·hm-2·a-1)、低N(LN,56 kg·hm-2·a-1)、中N(MN,168kg·hm-2·a-1)、高N(HN,280 kg·hm-2·a-1)4个N添加处理,测定水杉细根(直径<2 mm)和粗根(2 mm≤直径≤5 mm)C、N、P含量及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结果](1)N添加对水杉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水解氮含量存在明显促进作用,且随着N添加量增加,这种促进作用有所减弱。N添加对土壤全磷含量、有效磷含量和p H均无显著影响。(2)随着N添加量的增加,水杉细根和粗根N含量、C:P、N:P显著增加,P含量和C:N显著下降。此外,细根和粗根N含量、C:N和N:P在HN处...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在黑土修复区的生态效益及灌丛内、外土壤腐殖质(Humic substance, HS)特征,对宾县典型黑土修复区种植1年、5年、7年、10年、16年的紫穗槐灌丛内、外土壤与自然恢复模式(CK)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及腐殖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种植第16年时土壤三相比R值为25.16,显著优于自然恢复区的28.28,种植区灌丛内土壤整体优于灌丛外土壤。与自然恢复模式相比pH从8.00降低至6.27,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从20.84 g·kg-1增加至62.60 g·kg-1,腐殖酸碳(total soil humic acid carbon, HAcC)从5.36 g·kg-1增加至23.54 g·kg-1,腐殖质总碳(Humic substance carbon, HSC)从9.96 g·kg-1增加至36.36 g·kg-1,灌丛内、外土壤差...  相似文献   

5.
苹果-小麦复合系统小麦潜在蒸散模拟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FAO(1991)推荐的参考作物需水量(ET0)计算模式(FAO Penman Monteith),并通过作物系数、农林复合系统作物光胁迫系数及风速减弱系数的综合订正,建立太行山低山丘陵区苹果 小麦复合系统小麦潜在蒸散量计算模型,并利用Li 1600稳态气孔仪实测得到小麦蒸腾量,经转换后得出蒸散量对模型进行验证,旨在探索农林复合系统中作物蒸散的计算方法,为进一步开展水分生态特征的研究提供可行性途径。结果表明:小麦拔节 乳熟期间,模拟值与测算值吻合效果较好,二者线性相关系数可达0 9630(n=51),相对误差平均值为9 68%,t=0 075<相似文献   

6.
【目的】试验不同长度热消散探针(TDP)测量毛竹液流的可行性,分析年龄对立竹液流的影响,并据此对立竹液流进行尺度扩展,估算桂北毛竹林的蒸腾耗水,为区域毛竹林的生态水文效应研究和指导关键生态功能区植被结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显微镜观察毛竹输水结构在竹壁上的径向分布。基于热消散方法,用5 mm和10 mm长度的TDP探针对1~2年生立竹和3龄以上立竹的基部液流进行连续测量,并同步测定环境因子。【结果】维管束在毛竹竹壁上不均匀分布,竹壁外侧维管束小而密,导管分化不完全,竹壁内侧维管束大而疏,导管分化完全,直径较大。10 mm TDP探针测得的液流密度显著高于5 mm探针,其平均液流密度是5 mm探针的4.03倍。在生长旺季的7月,基于10 mm TDP探针测量的1~2年生立竹正午液流密度显著高于3龄以上立竹,而在早上和傍晚二者基本相同。1~2年生立竹液流的平均日通量在测量生长季内均高于3龄以上立竹,二者的平均日液流通量分别为51.15和33.80 g·cm-2 d-1。以立竹年龄和基径作为液流尺度扩展依据估测的桂北毛竹林日蒸腾耗水量在观测生长季内为0.01~0.72 mm·d-1,平均日蒸腾耗水量为0.31 mm·d-1。【结论】10 mm长度的TDP探针较5 mm探针更适宜用于毛竹液流的测量。1~2年生立竹比3龄以上立竹具有更高的液流密度和日液流通量,因此年龄是毛竹液流由立竹到林分尺度扩展时除立竹直径外另一个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明大别山山核桃主产区林地土壤肥力状况,为大别山山核桃林地土壤管理和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 ]在金寨县、霍山县、罗田县大别山山核桃主产区采集土壤样本88个,以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为评价指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土壤肥力进行评价,分析其含量及变异情况。[结果 ]大别山山核桃林区土壤pH平均值为5.19;土壤有机质、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整体丰富,均值分别为53.11 g·kg-1、0.99 g·kg-1、179.41 mg·kg-1和21.30 mg·kg-1,全氮平均值为1.02 g·kg-1,含量中等,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相对缺乏,均值为8.24 g·kg-1和71.52 mg·kg-1。大别山山核桃林地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IFI)均值为0.61,Ⅱ和Ⅲ级土壤均占50.00%。主成分分析表明,有机质、碱解氮、全磷、有效磷、p H和全钾是影响土壤综合肥力的最主要因素。[结论 ]大别山山核桃林...  相似文献   

8.
PM10和PM2.5是大气雾霾重要来源。为探究绿化针叶树种滞尘能力,本研究以冀西北张家口市油松、侧柏、白皮松、青杄4种针叶树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树种、月份之间叶片滞纳PM10和PM2.5差异。结果显示:(1)针叶树种PM10滞纳量在1.89~2.64μg·cm-2之间,PM2.5滞纳量在0.63~0.80μg·cm-2之间,其中,油松PM10和PM2.5滞纳量均最大,青杄均最小,不同树种之间均无明显差异。(2)10月PM2.5和PM10滞纳量均最大(1.40μg·cm-2、4.43μg·cm-2),8月均最小(0.41μg·cm-2、1.12μg·cm-2),10月份平均滞纳量显著均大于其他月份。(3)每公顷每年PM10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供硼量培养条件下,黑木相思生长指标、生理生化特性和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揭示黑木相思对硼胁迫环境的响应模式。[方法]以1月龄黑木相思无性系SR17幼苗为材料,利用含0、0.1、1、2 mmol·L-1硼酸的营养液培养2个月后,测定黑木相思的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生理活性物质含量、氧化还原酶活性和营养元素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基于主成分与隶属函数分析,综合评价各指标对黑木相思响应不同供硼量的贡献率,比较黑木相思幼苗对不同供硼量的适应性。[结果]试验结果表明,0、1和2 mmol·L-1供硼量抑制了黑木相思幼苗株高和根长的增加,降低了地上部分叶绿素的含量,引起叶片失绿、黄化甚至脱落的表型。0 mmol·L-1供硼量使黑木相思的主根和侧根呈白色且增粗,1、2 mmol·L-1供硼量使根系褐化。0、1、2 mmol·L-1供硼量降低了黑木相思体内抗坏血酸(AsA)的含量,引起了氧化反应;增加了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引起体内脂质氧化水平升高和渗透胁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探讨松材线虫入侵后松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的变化趋势。[方法 ]以湖北三峡地区松材线虫入侵不同年限(0 a(未入侵)、6 a、10 a和16 a)的马尾松林为对象,采用环刀法、烘干法与室内浸泡法对林分地表枯落物和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进行了测定,并结合枯落物有效拦蓄量和土壤有效蓄水量定量比较林分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源涵养能力在松材线虫入侵不同年限间的变化趋势。[结果 ]表明:(1)松材线虫入侵不同年限间马尾松林枯落物蓄积量、有效拦蓄量和最大持水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枯落物总厚度为3.47~5.34 cm,总蓄积量为6.11~9.62 t·-2,枯落物有效拦蓄量为9.71~14.77 t·-2。(2)松材线虫入侵不同年限间马尾松林土壤含水量、土壤密度、非毛管孔隙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毛管持水量为333.42~378.33 t·-2,饱和蓄水量为386.27~461.20 t·hm-2,入侵6 a的马尾松林0~10cm和10~20 cm土层土壤有效蓄水量...  相似文献   

11.
以中红杨组培苗的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浓度、外源添加物和光照条件对离体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影响,并获得了完整的再生植株。结果表明:1)最适基本培养基为MS,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外源添加物的组合为0.5 mg·L-1 6-BA+0.2 mg·L-1 NAA+30 g·L-1蔗糖;2)暗培养有利于愈伤组织诱导,光照16 h·d-1有利于不定芽的诱导,不定芽形成率可达83.3%;3)将叶片再生植株转接到MS+0.2 mg·L-1 6-BA+0.1 mg·L-1 NAA培养基中壮苗培养,在1/2 MS+0.2 mg·L-1 IBA+20 g·L-1蔗糖+6.5 g·L-1琼脂培养基诱导生根,生根率96.4%,生根苗大田移栽成活率86.8%。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半干旱的六盘山北侧叠叠沟小流域研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林下日蒸散变化特征,分析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以期为准确计算和预测森林蒸散、实现森林精细化管理和缓解林水矛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典型样地,在2013年8—10月,监测林内外气象条件,并选取能代表多种气象因子综合作用的潜在蒸散作为影响林下蒸散的气象指标;在样地内代表性地点布设11个微型蒸渗仪,其中5个保持自然状态,6个进行防雨处理,以加大土壤湿度变化范围和利于分析土壤湿度对林下蒸散的影响;逐日监测林下蒸散量和蒸渗仪内土壤湿度;分析林下蒸散对土壤湿度和气象因子的响应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考虑二者综合影响的林下日蒸散模型。【结果】研究期间的林下日蒸散波动幅度较大,但随气温、太阳辐射、降雨量逐渐降低而逐渐减小;林下蒸散明显受到诸多气象因子影响,但主要气象因子存在月份和天气类型差异,从8月份的饱和水汽压差变为9月份的太阳辐射和10月份的日最高气温,多云天为潜在蒸散和太阳辐射,晴天为温度,阴雨天为潜在蒸散;除潜在蒸散这个体现多个气象因子综合影响的气象指标外,土壤湿度也是影响林下蒸散的重要因素,且其影响在防雨和自然处理下表现一致;林下日蒸散随潜在蒸散和土壤湿度增加均呈先快速升高、后缓慢升高、在达某个阈值(日潜在蒸散4.5 mm·d~(-1),土壤体积含水量35%或相对含水量0.56)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建立了耦合日潜在蒸散(PET,mm·d~(-1))和土壤体积含水量(VSM,%)影响的林下日蒸散(ET_U,mm·d~(-1))模型,并基于实测数据拟合了模型参数:ET_U=(-0.045PET~2+1.392PET)[1-EXP(-1.292VSM)],精度较高(R~2=0.80)。【结论】六盘山半干旱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日蒸散量随潜在蒸散和土壤湿度增加而升高,后增速渐缓并在超过阈值后趋于平稳,综合考虑这二者影响的林下蒸散模型能准确计算和预测林地蒸散。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深入挖掘辽西地区沙棘种质资源,筛选出果实品质好的沙棘优良单株,为沙棘野外选种及果实加工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辽西地区18个优良沙棘单株为原材料,对其果实的百果质量、横径、纵径、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E含量等14个主要性状及成分进行测定,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8个优株的百果质量为11.38~26.99 g,横径长为6.21~8.35 mm,纵径长为5.46~7.91 mm,两径均值为5.84~7.85 mm,果柄长度为1.39~2.24 mm,果糖、葡萄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4.07~21.27、1.04~13.70和36.82~78.65 mg·g-1 FW,维生素E含量为42.43~145.61μg·g-1 FW,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8.83%~18.23%FW,总酚含量为5.07~10.74 mg·g-1 FW,可滴定酸含量为1.65%~3.63%FW,类胡萝卜素含量为0.08~0.36 mg·g-1 FW,总黄酮含量为1.59~11.07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氮沉降和生物炭添加对毛竹林丛枝菌根真菌特征的影响,为全球变化背景下毛竹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毛竹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梯度的氮沉降(0、 30、 60和90kg·hm-2·yr-1)和生物炭添加(0、20和40 t·hm-2)及其复合作用对毛竹林AMF侵染率和孢子密度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0kg·hm-2·yr-1 N+0t·hm-2BC)相比,氮添加显著降低了AMF侵染率(16.1%~51.7%)。高生物炭添加(40 t·hm-2)显著降低了AMF侵染率(46.0%),但提高了孢子密度(162.5%)。在氮添加处理下,生物炭添加提高了AMF侵染率,对孢子密度无显著影响。AMF侵染率与土壤p H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有效氮和有效磷呈显著负相关关系。AMF孢子密度与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在氮添加处理下,生物炭添加提高了AMF侵染率,增强了毛竹与AMF的共生关系,表明在氮沉降背景下生...  相似文献   

15.
基于当阳市第四次(2009年)和第五次(201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运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对森林生物量进行了估算;运用生物量-碳储量转换系数法,估算了森林碳储量;按照IPCC(2006年)提供的库-差别方法,对当阳市2009~2019年10 a期间森林碳汇量进行了估算,采用均值法(市场价值法和造林成本法平均值),评价了当阳市森林碳汇价值。结果表明:2009年和2019年当阳市森林碳储量分别为98.20×104tC和147.42×104tC;平均碳密度分别为14.27 tC·hm-2和22.23 tC·hm-2(含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不包括枯死木、枯落物和土壤有机碳);2009~2019年10 a期间当阳市森林碳汇量为180.47×104 tCO2(49.22×104 tC),单位面积年碳汇量为2.93 tCO2·hm-2·a-1(0.8tC·hm-2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建立生态水源涵养林筛选抗旱节水的优势树种及植被营建合理规划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采用盆栽称重法对7种乔木树种蒸腾耗水规律及环境因子影响等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油松、元宝枫T_r日变化为双峰曲线,侧柏、栓皮栎、槲树、刺槐、盐肤木为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9:00—11:00或13:00—15:00;T_r日均值从大到小排序为:栓皮栎(4.40 mmol?m-2s-1)>盐肤木(3.42 mmol?m-2s-1)>槲树(3.13 mmol?m-2s-1)>刺槐(1.95 mmol?m-2s-1)>元宝枫(1.84 mmol?m-2s-1)>油松(1.79 mmol?m-2s-1)>侧柏(1.76 mmol?m-2s-1),阔叶乔木T_r日均值高于针叶乔木的。2)RWUE主要表现为"V"型趋势,9:00—11:00出现最小值,油松、侧柏的抗旱性强于刺槐、元宝枫、栓皮栎、槲树、盐肤木。3)不同天气耗水量从大到小排序为:晴天>半晴天>阴天,7月、8月、9月的耗水量多于5月、6月、10月;不同树种耗水量ATWCA序为元宝枫(0.120 g·cm-2d-1)>盐肤木(0.115 g·cm-2d-1)>栓皮栎(0.098 g·cm-2d-1)>槲树(0.090 g·cm-2d-1)>油松(0.061 g·cm-2d-1)>刺槐(0.053 g·cm-2d-1)>侧柏(0.039 g·cm-2d-1);表明阔叶乔木耗水量多于针叶乔木。4)影响树种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因子主要是光合有效辐射和气孔阻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进一步开发元宝枫、三角枫和金沙枫的药用价值,丰富用于提取柯里拉京的植物资源并提升这3种枫树的药用价值以及筛选药赏兼用型品种。[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对元宝枫、三角枫和金沙枫叶片中的柯里拉京进行测定,以XBridge C18(4.6×150 mm,3.5μm)为色谱柱,以0.4%甲酸水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流速为0.3 mL·min-1,柱温为25℃,检测波长270 nm,进样量2μL。[结果]元宝枫、三角枫和金沙枫的叶片中都含有柯里拉京;不同树种之间柯里拉京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三角枫含量最高,金沙枫次之,元宝枫最低;不同品种之间柯里拉京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三角枫4个品种中‘兴旺’平均含量最高,而‘千里红’在10月达到6.888 7 mg·g-1的峰值;金沙枫‘鲁绿’在6月达最高值2.664 0 mg·g-1;元宝枫4个品种中,‘绿宝石’在6月达最高值0.607 9 mg·g-1,不同采收时间柯里拉京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三角枫峰值多在10月,元宝枫和金沙枫最...  相似文献   

18.
The nitrogen deposition experiments on Cinnamomum camphora plantation of Hunan provincial botanical garden were simulated from June the 7th to October the 7th,2010,the nitrogen deposition levels was respectively as control(CK, 0 g·m-2 a-1),low nitrogen(LN,5 g·m-2 a-1),medium nitrogen(MN,15 g·m-2 a-1) and high nitrogen(HN, 30 g·m -2 a-1).The soil respiration speed and soil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the surface water content of the soil were determined by LI-8100 measuring instrumen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values of soil respiration speed were CK (4.09±0.66μmol·m-2 s-1),LN(2.39±029μmol·m-2 s-1), MN(2.18±0.19μmol·m-2s-1),HN (2.28±0.25μmol·m-2 s-1),and the treatment of the CK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e other three treatments(P<0.01).With different nitrogen concentrations deposition treatments,the Q10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coefficients) for soil respiration of CK,LN,MN and HN treatments were 1.84,1.71,1.83 and 1.56.It wa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spiration speed and the surface(≤10 cm) temperature of tested soil.It was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spiration speed and the surface(≤5 cm) water content of tested soil(P>0.05).Volumetric water content of 5-cm soil was between 0.266 6-0.294 4(m3·m-3), and the monthly content did not vary too much during the research period(1.8%-9.4%).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initial stage of nitrogen deposition obviously influenced the soil respiration of C.camphora 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土壤氮含量对油松林针叶全碳、全氮、全磷含量和氮磷养分重吸收效率的影响及其随龄级的变化规律,以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金沙滩林场4个龄级(分别为Ⅱ、Ⅲ、Ⅳ和Ⅴ龄级)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施氮水平[CK(0 g·m-2·a-1)、N1(5 g·m-2·a-1)、N2(10 g·m-2·a-1)、N3(15 g·m-2·a-1)和N4(20 g·m-2·a-1)]的短期氮添加试验。测定了4个龄级对应的5个施氮水平的表层土壤(0~30 cm)氮含量及表层土壤相应的氮含量下成熟针叶和凋落叶全碳、全氮、全磷含量,计算和分析成熟针叶全碳、全氮、全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以及相应的氮磷养分重吸收效率。结果表明:各龄级油松针叶全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随土壤氮含量升高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单...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桂西南不同林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及其分布格局,为该区域马尾松人工林丰产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以广西宁明县马尾松桐棉种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林龄(5、10和15年生)马尾松桐棉种源人工林各器官5种营养元素(N、P、K、Ca和Mg)含量,对不同林龄马尾松桐棉种源人工林营养元素含量、积累量、年净积累量及其分配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马尾松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以树叶最高,干材最低;各器官中不同营养元素含量表现为N>Ca或K>Mg或P。5、10和15年生马尾松桐棉种源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量分别为552.68、868.65和1 164.71 kg/hm2,其中乔木层分别占87.14%、87.70%和86.36%,林下植被层分别占7.30%、6.68%和6.45%,凋落物层分别占5.56%、5.62%和7.29%;营养元素年净积累量分别为96.32、76.18和66.95 kg·hm-2·a-1,林木每生产1 t干物质分别需要的5种营养元素含量为13.95、8.15和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