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化县是全国的产茶重点县,茶产业是宁化县的特色产业,目前存在着品牌影响力不强、企业竞争力弱、全产业链发展不均衡、三产融合程度不高的问题。本研究在调研宁化茶产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法,总结宁化县的区位、政策、生态与文旅资源优势,分析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与劣势,建议通过建设标准化茶园、大力推广宁化特色茶品种、打造5条“森林康养+红色+客家”茶文旅融合路线、提升宁化茶品牌水平等措施,促进宁化茶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安徽是产茶大省,也是名茶大省。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安徽省茶产业呈现出茶叶质量基础较好、产品结构更加丰富、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产业融合更趋紧密等特点。尽管发展态势较好,但是仍有茶产业发展不够快、茶园生产基础不够牢、茶产业经营主体实力不够强、新产品新业态挖掘不够深等问题。未来可以从加强政府主导、加大资金投入、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等方面入手,夯实茶产业发展基础使安徽茶产业在新的关键时期迎头赶上。  相似文献   

3.
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旌德县立足地方特色资源,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升茶叶生产、加工能力,拓展茶园休闲、观光功能,促进了茶产业健康发展,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效。  相似文献   

4.
安徽是全国重点产茶省,产茶历史悠久,品质优异,是全国十大名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六安瓜片”的原产地。进入新世纪以来,经过全省上下的努力,我省茶产业连续7年实现增产增收,茶叶收入已成为产区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从全国茶区的发展比较看,我省茶产业发展速度明显滞后。由于长期缺乏政策扶持,投入严重不足,茶产业在全国的位次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全国第3位,滑落到第7位。  相似文献   

5.
南京雨花茶是中国名茶之一,自诞生半个多世纪以来,雨花茶产业已成为一项重要产业。南京发展雨花茶产业应当充分把握南京产茶历史悠久、茶叶质量优良、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解决雨花茶生产原料不足、经营规模不大、比较效益下降等制约茶产业发展的突出因素,通过增加适制面积、提高综合效益、走现代农业道路等措施,推动雨花茶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胡知佐 《茶业通报》2016,(3):111-113
冶溪镇为岳西县西南的农业大镇,也是岳西产茶大镇。目前存在着茶叶生产产品单一、茶叶生产加工能力不够、茶叶生产标准化程度低、茶叶品牌建设严重滞后等问题。本文针对冶溪镇加快高标准生态观光茶园基地建没、大力发展茶叶初精深加工、引导创建冶溪茶叶品牌、加快茶产业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强化茶产业技术眼务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舒城县茶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城是中国绿茶出口基地、全国茶叶百强县。2010年被中国茶叶学会授予“中国名茶之乡”,2011年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全国重点产茶县”和“中国茶产业发展示范县”。2012年被省农委、安徽日报报业集团评为“安徽茶产业十强县”。“舒城小兰花”久负盛名,早在唐宋时期就被列为贡品,  相似文献   

8.
张卫国 《贵州茶叶》2008,36(1):28-32
茶产业是贵州的传统优势产业。省委省政府对我省茶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在黔党发[2007]6号文件《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茶产业是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产业”“发展茶产业对于实施生态立省战略、促进生态建设、减少水土流失,构筑‘两江’上游生态屏障,有着重要的作用。”黔中地区地处贵州腹部,是展示贵州绿色生态旅游的重要窗口,发挥优势、着力打造黔中茶产业经济带,不仅能有效促进该地区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同时,还能有效提升贵州绿色生态游的窗口形象。  相似文献   

9.
《茶业通报》2012,(4):150
日前,安徽省政府召开茶产业发展联席会第一次会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建立机制,合力推进安徽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推进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加强茶叶品牌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的意  相似文献   

10.
唐应芬  汪梦 《茶业通报》2021,43(3):112-114
霍山县在茶产业发展上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优化供给侧结构,加快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茶业成为霍山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全县茶农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自茶叶,是茶农"聚宝盆"、 "摇钱树",是茶农致富的好帮手.笔者介绍了霍山县茶产业践行绿色发展的基本做法及成效.  相似文献   

11.
湄潭茶产业逢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生产茶叶历史悠久,早在明代“眉尖”茶就被列为贡品。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农业抓产业、产业抓特色、特色抓茶叶、茶叶抓质效”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湄潭翠芽”品牌。目前,全县茶叶产业规模在贵州产茶县中名列第一,被授予“中国名茶之乡”称号和“中国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为这个产茶大县增添了一道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12.
正"十二五"以来,湄潭县坚持"五在茶"理念1,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全力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健康快速发展。在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和全县茶人的共同努力下,湄潭茶产业发展实现了在全国业界增比进位。湄潭是全国首批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中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特色产茶县。2011~2015年连续获"全国重点产茶县",2012年获"全国十大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2013年获"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  相似文献   

13.
顾公新 《茶业通报》2017,39(4):153-156
安徽省是全国重点产茶省之一,既是名优茶的重点产区,也是大宗红、绿茶主要出口省份。安徽省茶区大多分布在山区,茶产业是综合收益较高的特色产业之一,也是典型的山区经济,而一些茶区正是安徽省农村贫困人口集中的区域。创新茶产业发展,做强做大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正是带动贫困地区农户脱贫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霍山县是全国生态示范县,也是全国100个重点产茶县之一,是安徽省主要产茶县。茶叶是我县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全县现有茶园8000 hm2,年产干茶5000余t,生产产值1.8亿元,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为了进一步提升茶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村经  相似文献   

15.
推动六安瓜片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既是增强六安瓜片茶产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大别山区农民致富增收的有效路径。运用SWOT分析法对六安瓜片茶产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系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大力实施生态茶园建设,拓展茶产品深加工空间,加快茶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双驱动模式,加快推进茶文旅融合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茶产业是临沧农垦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发展茶产业是推动垦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茶产业的发展可通过在稳定现有茶园的基础上,开展低产低效茶园改造、生态茶园建设、茶叶加工厂建设、名优茶产品开发、茶工技术培训和茶园生产道路建设等项目,并通过加强组织领导、争取扶持政策、创新发展模式和强化人才支撑等措施保障茶产业发展项目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本文立足江津区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适宜的土壤资源及气候优势,全面梳理了江津区茶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当前茶产业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提高基地建设质量和经营效益、培育壮大茶产业经营主体、集中打造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加强茶产业人才培养与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茶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等五个方面举措,以期助推江津区富硒特色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茶产业“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茶叶是陕西省西乡县的优势特色产业,经过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接续发展,产量、产值均居全省产茶县之首。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立足优势资源,将茶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有力抓手和带动脱贫的长效产业,统筹规划,精准布局,有效保障了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精准脱贫协同发展、融合共赢。  相似文献   

19.
望江县产茶历史悠,具备出产好茶的基础条件,目前虽然茶叶产量远远跟不上销量,但茶业经济效益居种植业之首。茶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贫困县发展茶叶能带动大批农村劳动力就业,特别是能解决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以及农村最难就业的中老年群体就业问题。因此可以确定茶产业是望江县脱贫攻坚的新助力  相似文献   

20.
陕西汉中古称“天汉”,这里出产贡茶已有3000多a历史。汉中茶园生态优越,茶树品种优良,茶叶品质优异,因此汉中被誉为“中国著名茶乡”。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按照“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汉中”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发展茶叶生产,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茶产业发展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1产业现状1.1茶产业基础建设初具规模,经济效益凸现汉中市辖十一个县(区),其中产茶县有西乡、勉县、宁强、南郑、城固、镇巴、略阳、洋县8个县,产茶乡镇113个(占全市乡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