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围封对沙地草地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试验设嫩团状林围封草地,群团状林自由放牧地和未围封天然草地3种处理,按照低平地,丘底,丘腹,丘顶4种立地类型分别进行植物种类,高度,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根量等调查和测定。结果表明:1.围封育草能显著增加手草的产量加快菖 植被的恢复,改善牧草的质量,对提高多年土禾本科和多年生豆科牧草的产量,百分含量效果明显,而杂草则相反;2.围封育草在提高草群高度,密度盖度上有明显的效果,地下根量也有明显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为阐明近15a三江源区草地植被生长状况及其产量动态特征。利用该区2003~2017年生长季(6~8月)牧草产量及其同期气象资料,基于统计学方法较为系统地分析了该区生长季牧草产量变化趋势及其与同期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近15a来,三江源区牧草生长季年平均产量呈不明显的波动变化,其中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牧草产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2010年,分别为3095.7kg/hm~2和1439.3kg/hm~2;最小值出现在2015和2006年,分别为2188.8kg/hm~2和491.4kg/hm~2。从产量的空间分布来看,三江源区牧草产量时空分布具有明显的异质性,自西北向东南依次递增。其中,东南部河南县牧草产量最大,局部地区甚至超过3500kg/hm~2;随着青海省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项目的逐步实施,虽个别干旱年份草地植被生长状况较差,但整体呈稳定恢复状态。三江源区不同草地类型牧草产量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牧草产量表现为:高寒草甸(2703.49kg/hm~2)全区(1775.64kg/hm~2)高寒草原(1013.68kg/hm~2)高寒荒漠、戈壁(383.33kg/hm~2)。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除高寒荒漠、戈壁对气温和降水不敏感外,高寒草甸草原对气温的敏感性更高,高寒草原对降水的敏感性则更强。由此可见,三江源区牧草生长季高峰期产量不是由单一气象条件决定的,而是气温和降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围封对地上植被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围封对地上植被的影响的研究结果,结论是退化草地围封后,草地植被的植株高度、密度、盖度、物种组成、地上部分生物量都显著增加,草地的产量和质量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关于围封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的研究有3个不同的结果,即围封可以增加物种多样性,围封会减少物种多样性,围封对植物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飞播草地进行定位观测、统计分析,证明飞播草地植被处于明显的演替变化之中,其演替方向是向着原生植被方向进行的,其中飞播牧草生长的高度、盖度、产量动态呈凸形曲线型演替,频度逐年减小,呈直线型下降,而原生牧草其高度、盖度、产量、频度都呈直线型上升,飞播草地产量高峰出现在第三-五年,可利用年限为五-七年。根据植被演替动态,草地应进行合理利用,适时改良和更新。  相似文献   

5.
围封年限对典型草原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不同围封年限的生长季围封恢复草地为研究对象,开展典型草原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变化规律的研究,探讨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与草地植被及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与自由放牧草地相比,围封7、10、13、20年,土壤0~30cm土层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显著增加,土壤转化酶、脲酶活性增强,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随围封年限的延长呈增加的变化趋势。(2)典型草原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与草地植被及土壤养分呈基本一致的变化规律,三者呈密切的正相关关系,以土壤真菌数量、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与草地植被及土壤养分含量间的相关关系最为显著,其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6.
围封年限对西藏高寒草甸植被特征与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栏禁牧是高寒草地恢复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但学术界对适宜的围栏年限还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以青藏高原腹地的高寒草甸草地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退化高寒草甸自由放牧、围封5年、围封7年和围封11年后植物多样性、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1)相比自由放牧草地,不同年限围封显著提高了退化高寒草甸植物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盖度和地上生物量(P0.05)。不同围封年限之间,围封7年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最高,但与围封5年和围封11年无显著差异(P0.05)。围封5年的地上生物量最高,且与围封11年存在显著差异(P0.05)。2)围封降低了退化高寒草甸土壤容重,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P0.05)。相比自由放牧草地,不同年限围封提高了高寒草甸土壤全氮、全磷含量。不同围封年限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围封年限的增长而增加,土壤全氮和全磷无显著变化(P0.05)。3)总体而言,围封有效恢复了退化高寒草甸的植被与土壤。不同围封年限下,围封5年和7年更有利于退化高寒草甸的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7.
2003年,在彰武县章古台镇严重沙化草地进行了围封和改良试验,7月围栏并补播,共计7个处理,即不围封对照、草地围封、围封加补播沙打旺、围封加补播草木樨、围封加补播沙打旺和草木樨、围封加补播胡枝子和围封加多种牧草混播。由于当年天气干旱,补播牧草生长缓慢,绝大多数补播牧草越冬后死亡。2004年6月又重新补播。通过14个月的围封改良,严重沙化的天然草地植被恢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通过2011—2013年三年定点进行河南县高寒草甸群落特征与生产力动态研究,发现样地内植被盖度、植物平均高度、植物种数总体呈增长趋势,而且植物平均高度、植物种数在不同年份间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三年间牧草总产量之间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可食牧草产量间无显著差异(P0.05),2013年度牧草总产量与可食牧草产量较前两年都有所增加。研究结果可为河南县草地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选取不同围封年限的生长季围封恢复草地为研究对象,开展典型草原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动态变化的研究,探讨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与草地植被及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自由放牧草地相比,围封7年、10年、13年和20年的草地,其土壤0~30 cm土层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显著增加,土壤转化酶、脲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强,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随围封年限的延长呈增加的变化趋势。典型草原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与草地植被及土壤养分呈基本一致的变化规律,三者成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围封休闲对退化草地牧草影响的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韩建国  李枫 《四川草原》1995,(1):17-18,34
本试验对河北北部低山丘陵区退化草地进行了围封休闲对草地群落产量、主要种种群产量、牧草营养物质含量及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围封第二年草地牧草群落产量有明显提高,退化之前占优势而在退化草地中处于次优势地位的牧草种群产量明显增加。当年围封草地牧草比头年围封草地牧草粗蛋白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但头年围封草地比当年围封草地各种营养物质产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1.
以伊犁河谷昭苏马场春秋牧场不同围封年限草地为对象,对围封条件下退化草地自然恢复过程中草地植被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围封年限的延长和立地条件的改善,草地植物群落由未围封的异株百里香(Thymus marschalianus)+草原苔草(Carex liparocarpos)逐步向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针茅(Stipa capillata)+草原苔草(Carex liparocarpos)方向演进。随围封年限的延长,草地植物的群落高度、生物量围封5年时达到最大,之后降低;而群落盖度和优良牧草比例继续增加,围封6年时达到最大;丰富度指数围封6年时达到最大,与其它样地之间差异显著(P<0.05);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是在围封1年时达到最大;优势度指数围封6年时达到最大;不同围封年限草地之间的相似性指数都在0.65以上;围封6年与围封5年草地的相似性指数最大,说明草地恢复到一定阶段后群落趋于稳定,未围封草地受放牧干扰,物种变化波动较大,与围封草地群落的相似性指数较小。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估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工程-围封禁牧工程对高寒退化草地植被恢复效益,本研究在申扎高寒草原与湿地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附近,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围封8年、围封4年和自由放牧的藏北高寒草原群落特征和生物量进行调查与采样分析。结果表明:自由放牧样地经过围封后,群落结构由杂类草矮火绒草(Leontopodium nanum)和昆仑蒿(Artemisia nanschanica)转变为多年生禾草紫花针茅(Stipapurpurea)和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ii)为优势种的植物群落,植被高度、盖度、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增加。但是,围封后地上生物量却呈降低趋势。因此,应结合各个指标与群落结构特征综合评价退化草地的恢复状况。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兴海县天然草地牧草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让  韩炳宏  韩通  周秉荣  李博  牛得草  傅华 《草业科学》2017,34(10):1991-1998
为了解青海省兴海县天然草地牧草生长发育及其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本研究基于青海省兴海县近11年的气象和牧草观测数据,较系统地分析了该区牧草返青、生长高度和产量与水热因子的关系特征。结果表明,春季多雨与春季干旱年份牧草返青期相差38d,牧草返青期提前或推迟主要与≥0℃初日的时间、当年3-4月份降水量和上年9-11月份降水量密切相关,牧草返青期降水的最佳气候模型为一次线性回归方程;牧草全生育期植物高度增加量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另外,牧草生长高峰期6-7月份降水量每增加10 mm,鲜草增产225kg·hm~(-2)。因此,降水量是限制青海省兴海县天然草地牧草返青和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14.
以中科院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站25年围封样地为对象,研究亚高山草原、亚高山草原化草甸和亚高山草甸化草原的植物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长期围封对3种草地类型草地植被盖度、平均高度、地上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围栏内生物量与植株高度均表现为亚高山草原化草甸>亚高山草甸化草原>亚高山草原;3种草地类型围栏内外生物量和植被盖度差异呈极显著(P<0.01),且亚高山草原化草甸和亚高山草甸化草原围栏内外植物高度差异极显著(P<0.01)。围封25年后,围栏外的群落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高于围栏内,而均匀度指数围栏内均高于围栏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修复措施对退化草地的恢复效果。[方法]以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境内的中、重度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围封(TW)、围封+补播(TB)、围封+补播+施肥(TBS)3项措施进行修复。以外围放牧样地作为对照(CK),于2016—2019年连续监测并比较不同修复措施下退化草地的植被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结果]2016—2019年,TW、TB、TBS处理的植被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均显著(P<0.05)高于放牧(CK)处理;修复当年(2016年),TB和TBS处理的植被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均显著(P<0.05)高于TW处理,并且TBS处理的植被高度、盖度显著(P<0.05)高于TB处理;2017年,TBS处理的植被高度和地上生物量显著(P<0.05)高于TW和TB处理,TB和TBS处理的植被盖度显著(P<0.05)高于TW处理;2018年,TB和TBS处理的植被地上生物量显著(P<0.05)高于TW处理,TBS处理的植被地上生物量显著(P<0.05)高于TB处理;2019年,TB和TBS处理的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显著(P<0.0...  相似文献   

16.
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的变化是退化草地围封后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锡林浩特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围封年限(10年、17年、26年、39年)对植物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围封年限增加,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围封后,草原植被群落由以杂类草黄囊苔草(Carex korshinskyi)和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向以多年生禾草(羊草(Leymus chinensis)、大针茅(Stipagrandis))为优势种群落转变,但随着围封年限的增加,植物群落的演替方向又逐渐向杂类草方向倾斜;草原围封显著提升了植物群落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植物多样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且各α多样性指数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证明进行草原围封管理应结合当地气候、降水等因素,科学决策围封年限才能达到最好的生态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2012~2019年对尼勒克县禁牧区温性草甸草原类草地8个样地的监测,对其牧草生长高峰期样方内的总鲜草产量、总干草产量、可食牧草鲜草产量、可食牧草干草产量及优势植物的盖度、频度及生殖枝高度进行分析,探讨尼勒克县禁牧区温性草甸草原类草地生产力变化。结果表明:2012~2019年禁牧区温性草甸草原类草地植被总鲜草产量、总干草产量、可食牧草鲜草产量、可食牧草干草产量逐年增加。2012~2019年,老鹳草、早熟禾、赖草、鸭茅的分盖度、生殖枝高度、频度有了显著提高;地榆的分盖度、生殖枝高度、频度虽有提高,但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云南省巧家县尖山自然村不同治理措施(人工草地、改良草地、封育草地)下石漠化草地各经济类群植被盖度、高度、密度、鲜草产量等进行连续3年的定位监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治理措施下各经济类群草地植被盖度、高度、密度和鲜草产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一年内均呈单峰曲线,8月份达到最高,出现峰值。从不同年份相同季节上看,随草地建植年限的增加,人工草地、改良草地和封育草地内大多数优良牧草的盖度、高度、密度和鲜草产量、优良牧草比例及年鲜草总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杂类草则随草地建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天然草地(对照区  相似文献   

19.
禁牧封育措施改良高寒地区退化草地的效果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2003-2005年,通过对青海省玉树县上拉秀乡高寒草甸和高寒沼泽化草甸退化草地进行为期3年的禁牧封育改良试验,结果表明:禁牧封育措施对恢复高寒草甸、高寒沼泽化草甸退化草地植被有明显的效果,禁牧封育后草地中植物的盖度、高度和产草量明显提高;牧草成分发生显著变化,优良莎草科、禾本科牧草种类与产量增加,杂类草的种类、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20.
不同围封年限对典型草原群落及大针茅种群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围封时间对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的建群种种群特征以及群落特征的影响,于2008年7月以自由放牧的草地群落和大针茅(Stipa grandis P.Smirn)种群为对照,选取围封不同年限(围封4年、围封9年和围封29年)的草地群落进行样方调查,分析围封不同年限后植物群落和大针茅种群特征的变化,以期为退化草地建群种的恢复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不同围封年限对植物群落和大针茅种群特征存在显著影响;随着围封年限的延长群落多样性和物种数目逐渐增加,围封到9年后,群落优势种和结构组成与原生境的相似,在围封29的样地中多年生杂类草和小灌木或半灌木种类增加;建群种大针茅种群特征和个体形态性状如生殖枝高度、营养枝长度和营养枝叶鞘长度等随着围封年限的延长呈增加趋势,围封9年后呈降低趋势,大针茅繁殖分配的变化趋势与形态特征变化趋势相似;大针茅比叶面积随着围封年限的延长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叶片氮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这表明长期完全围封会对大针茅种群的更新存在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