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通过对2年生红花油茶嫁接苗株高和地径生长特性的观察,结果表明:2年生红花油茶苗株高、地径生长分布表现为正态分布,苗木优势个体在早期已表现出遗传分化,1年中苗木株高在6月初和10月初、地径在6月中旬和10月中旬分别有一个生长高峰期,且存在线性关系,为苗木培育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红花油茶嫁接苗木质量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给红花油茶嫁接育苗生产技术与苗木分级标准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对红花油茶1年生嫁接苗各形态生长指标值进行了测定,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了10个红花油茶嫁接苗的苗木质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红花油茶嫁接苗木各形态生长性状指标间的差异明显,各品种间的苗高、成活率、叶片数、一级侧根粗的变化幅度较大,各生长性状指标的相关性显著,多齿红山茶、大茅山、大果红山茶及厚叶红山茶嫁接苗的成活率较高;一级侧根粗、主根粗、地径与成活率等指标在红花油茶苗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占据决定地位。还采用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及回归法分析得出了10个红花油茶品种嫁接苗木质量的优劣顺序。  相似文献   

3.
优良观果树种铁冬青播种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铁冬青的种子采集处理、种子主要参数测定及育苗方法进行试验和对苗木观测调查,初步研究了铁冬青的育苗技术、苗期生长规律,结果表明:铁冬青大田育苗播种量以3~4g/m^2为宜,1年生苗高平均可迭56cm,地径平均0.52cm,根系发达,可出圃造林;苗高生长高峰在8月至9月上旬,期间应加强水肥管理,促进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4.
麻疯树种子应用高锰酸钾和吲哚丁酸不同浸种处理,采用大田和容器育苗,对不同的种子发芽率、苗木生长量进行观察比较,其苗木生长状况不同.试验结果:应用高锰酸钾浸种处理的种子平均发芽率92%、苗高36cm、地径粗0.35cm,应用吲哚丁酸浸种处理的种子平均发芽率97%、苗高42cm、地径0.42cm.吲哚丁酸浸种处理的种子平均发芽率、苗高、地径粗,分别比高锰酸钾浸种处理的种子平均发芽率高5.4%、苗高16.7%、地径粗20%.大田育苗的种子平均发芽率95%、苗高38cm、地径粗0.37cm,容器育苗的种子平均发芽率99%、苗高40.5cm、地径粗0.40cm.容器育苗的种子平均发芽率、苗高、地径,分别比大田育苗的种子平均发芽率高4.2%、苗高6.6%、地径粗8.1%  相似文献   

5.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3种覆盖条件(切碎稻草、新鲜苔藓和地膜)下,南方红豆杉大田播种育苗苗木的种子出苗率、苗木保存率、苗高生长及地径生长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覆盖条件对种子出苗率、苗木保存率、苗高和地径的影响从优到劣的顺序均为苔藓覆盖>地膜覆盖>稻草覆盖.不同圃地覆盖物对苗木的苗高生长产生了极显著的影响.新鲜苔藓覆盖下苗高生长最大,达到26.1 cm;而切碎稻草覆盖下苗高生长最小,为18.4 cm.不同圃地覆盖物对苗木的地径生长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新鲜苔藓覆盖下地径生长最大,达0.55 cm;而切碎稻草覆盖下地径生长最小,仅达0.43 cm.综合分析可知,新鲜苔藓是南方红豆杉大田播种育苗的首选覆盖物.  相似文献   

6.
对美国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进行不同粗度根段和不同ABT6浓度浸泡处理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苗木高度、地径、出苗率均与实生苗对照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种根粗度减小,各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1.2~1.6 cm径级根段的出苗率和苗木地径最大,分别达到67.5%和0.52 cm,苗木高度则以>0.8~1.2 cm粗度径级根段最大,为14.98 cm,但无论苗木地径还是苗木高度均小于同期播种的实生苗,苗高仅为对照(31.40cm)的47.73%,地径仅为对照(0.72 cm)的71.68%.采用根段育苗虽可节省种子成本,但苗木生长相对较为纤弱,需培育多年才能达到当年实生苗的平均水平,且取根不易,不适于规模化扩繁.因此,从工效、成本和生长情况综合考虑,美国山核桃育苗应优先选择种子繁殖而非根段育苗.  相似文献   

7.
对红树植物海漆的采种、种子贮藏、育苗、苗木生长等相关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海南东寨港海漆植物最佳采种期为5月下旬到7上旬;种子不耐贮藏,应随采即播;采用营养土育苗为好,播种发芽率为78.3%;育苗6个月平均高为33.5cm,平均地径为0.38cm。在育苗过程中遇干旱海水盐度升高或低温时,均可抑制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8.
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是我国珍稀树种,科学合理的育苗技术是保护该树种的根本保证。文章采用抽样调查和田间对比试验的方法对沙地云杉2a生播种苗的土壤种类、育苗密度、作床方式、种子处理和土壤管理等技术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土壤类型:生长在黑沙土上的苗木地径是生长在草甸土上苗木地径的78%;生长在黑沙土上的苗木苗高是生长在草甸土上苗木苗高的84%。土壤类型对地径的影响较大,对苗高的影响较小。(2)种子处理:雪藏处理后的种子发芽率和苗木产量最高,分别为93.4%和13.4万株/667m^2,分别比冷水处理(对照)种子发芽率和苗木产量的提高22.4%和30.5%;其次为温水处理(45℃),分别比冷水处理(对照)的发芽率和苗木产量提高8.6%和13.6%。对苗木生长的影响同样也是雪藏的效果最好,雪藏处理后的苗木平均地径和苗高分别为0.28cm和7.8cm,分别比冷水处理(对照)提高33.3%和21.9%;其次温水处理(45℃),与冷水处理相比,平均地径和平均苗高分别提高19.0%和12.5%。(3)育苗密度:条播密度保持在300~400株/m^2,撒播密度保持在380~500株/m^2较为适宜,既可以保证苗木质量,又能达到较高的产量。条播与撒播比较,相同或相近密度条件下,撒播比条播生长要好,苗木的产量要高。  相似文献   

9.
对正常培育情况下的台湾桤木播种育苗苗木地径生长、苗高生长、株行距(单位面积株数)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单位面积苗木株数与苗高生长、地径生长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要使苗木平均高度达80cm以上、平均地径0.8cm以上,则保留苗木株数应小于33株/m^2,即保留苗木(苗木实际占有面积按65%计算)株数应小于21万株/hm^2。  相似文献   

10.
对椤木石楠的种子采集处理,种子主要参数及育苗方法进行了观测试验,初步研究了椤木石楠的育苗技术、苗期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椤木石楠大田育苗播种量以0.035-0.040kg/m^2为宜,1年生苗高平均可达59cm,地径平均0.52cm,根系发达,可出圃造林;苗高生长有2个生长高峰期,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和7月下旬至8月下旬,期间应加强水肥管理,促进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几种育苗基质对油茶芽砧苗成活率、苗高、地径以及根系等生长指标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在4个基质配比中,1 a生芽砧嫁接苗以油茶轻基质容器苗保存率、树高和地径表现为最大,分别为82.2%,32.1 cm和0.31cm;苗木根系以2 a生大田裸根苗主根为最长,为13.3 cm,根茎比最大,为0.50,适宜油茶造林后后期生长。因此培育1 a生油茶苗以油茶轻基质为最佳选择,培育2 a生苗应该选择大田育苗。  相似文献   

12.
对广西林科院油茶苗圃中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陆川油茶C.vietnamensis、南荣油茶C.nanyongensis、博白大果油茶C.gigantocarapa.和宛田红花油茶C.polyodonta共5个油茶物种的根结线虫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普通油茶发病最为严重,病株率为100%,根结指数为53.8,通过鉴定,该线虫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南荣油茶和陆川油茶的发病情况较轻,病株率分别为23%和18%,根结指数分别为7.4和5.0;宛田红花油茶和博白大果油茶的病株率分别为4%和2%,根结指数分别为0.8和0.4,发病最轻。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茶嫁接容器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找出对油茶幼苗生长发育具有较好效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采用920赤霉素、复硝酚钾、绿多收、催芽先锋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油茶容器苗生长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①抽梢率:920赤霉素对油茶幼苗有抑制作用,复硝酚钾、绿多收、催芽先锋有促进作用;②抽梢长度:以绿多收效果最好,梢长均值为5.42cm,个体最大抽梢长度为12.80cm。总体来说,在选择以上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绿多收对油茶幼苗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大果南山茶(Camellia semiserrata var. magnocarpa)为材料,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及浸泡时间对其扦插繁殖存活率和生根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调节剂种类是影响大果南山茶扦插生根率的最主要因素,以IBA处理的插条成活率和生根率最高,平均成活率达69.97%,平均生根率为39.17%;在ABT处理条件下,插条生根后的平均根长和平均根粗为最佳,分别为2.15cm和0.66mm。综合分析,大果南山茶枝条扦插繁殖的最优处理方案是在400mg/L的 IBA生长调节剂中处理10min,IBA处理的枝条根的生长均比NAA、ABT处理快而多,更有助于扦插苗的健壮生长。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常规育种的方法,以杜鹃叶山茶Camellia azalea和山茶属红山茶组10个原生物种作为杂交育种亲本,设计20个杂交组合,研究其种间杂交亲和性。结果显示,杜鹃叶山茶与红山茶组原生种间反交时的杂交亲和性和育种效率要显著于正交组合。与杜鹃叶山茶进行杂交的亲和性,最好的是多齿红山茶C. polyodonta、南山茶C. semiserrata和浙江红山茶C. chekiangoleosa,其次是尖萼红山茶C. edithae、长毛红山茶C. villosa、滇山茶C. reticulata和全缘红山茶C. subintegra,较差的是厚叶红山茶C. crassissima和怒江红山茶C. saluenensis,最差的是毛蕊红山茶C. mairei。  相似文献   

16.
以赣无系列5~6年生油茶林为研究材料,通过调查分析其结果枝分布、长度、直径、叶片数,并分析与成花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树冠垂直方向上结果枝主要分布在40~99 cm区域,占总量的80%;油茶结果枝长度与成花有密切关系,花芽数量最多在20~60 mm范围内,其中40~60 mm花芽数量约占总体的37%;结果枝直径在2.0~2.3 mm花芽数量最多,其分布规律呈橄榄型;叶片数以5~7片的花芽数量居多。相关性分析表明,结果枝长度、直径及叶片数均与花芽数量呈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油茶轻基质育苗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油茶苗木生产提供技术依据,以芽苗砧嫁接苗为试验材料,采用轻基质和苗圃土为栽培基质,分别对其苗木嫁接成活率、造林成活率、苗高、地径及根系各指标进行测定分析,评价油茶无纺布轻基质容器育苗的苗木生长效果和质量。结果表明:轻基质培育的油茶苗平均嫁接成活率为89.6%,苗高32.5 cm,地径3.57 mm,根系总长度310.29 cm,根系直径1.33 mm,根冠比0.69,造林成活率达92.5%。轻基质培育的油茶苗木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苗圃土培育的苗木,尤其在根系的各项指标上表现出更明显的优势,可在生产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五个油茶良种嫁接苗苗期生长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年1~6月在建水县李浩寨油茶苗圃基地对云南省已认定的5个油茶良种(云油茶3号、4号、9号、13号、14号)进行了嫁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5个油茶良种嫁接苗成活率达84.7%,苗木生长健壮,半年生平均苗高12.1 cm,平均地径0.38 cm;5个油茶良种在嫁接成活率、苗木高、地径、主根长度、侧根数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其中云油茶9号、云油茶14号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上坡、中坡、下坡和平坡油茶林地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林分生长量的调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上坡、中坡、下坡的土壤养分状况差别不大,没有形成显著性差异;上坡的土壤养分含量除全钾含量外,其它指标均显著高于平坡。(2)下坡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其它坡位,不同坡位的微生物数量从大到小为下坡>中坡>上坡>平坡。(3)上坡的生长量指标除结果数外,其它指标均显著高于平坡,与中坡、下坡未形成显著性差异。试验结论将为油茶的科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从广西引种9个不同品种金花茶,并对其2年期间苗高和地径生长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防城兴金花茶成活率最高,达100%,珑瑞金花茶苗木成活率最低,仅为74.7%;防城金花茶的苗高生长量最大,为41.6cm,显著大于其他8个品种金花茶(p<0.05);防城金花茶的地径生长量最大,为1.018cm,凹脉金花茶次之,为0.896cm,两者皆显著大于其他6个品种金花茶(p<0.05);不同品种金花茶苗木成活率、苗高生长量及地径生长量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苗木生长综合指标值分析表明,防城金花茶在肇庆地区生长最好,在品种选择方面,可以适当引种防城金花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