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岩桑”生长在我国西南的峨眉山,峨眉山的农民称它为“野桑”。因它生长在山野。峨眉山生长“岩桑”的地区,是拔海1000—1400公尺的高山上;这里气候湿润,每年冬末至春初多积雪;这里生长着械、栎、青冬、润楠、鹅耳枥等阔叶树;山地的土壤瘠薄,多为石砾。“岩桑”就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在这儿到处都可以找到这种野桑。在观心禅院前(海拔1200公尺),生长着一棵巨大的“岩桑”,相传此树有千年以上的树龄,其主干高七、八丈、姿态颇雄伟,胸径二尺。该树已有一枝干腐朽折断,在其下部  相似文献   

2.
<正> 一种新的桑资源、扦插成活率高的“插桑”在组织结构上与其它桑品种比较:其皮孔大,皮层薄,薄壁组织厚,木质薄,髓部大、这些特殊性状说明“插桑”内存在容易分裂形成新组织的活细胞多,利用其扦插繁殖桑苗,愈伤组织形成快,细胞分化旺盛,叶痕、皮孔、愈伤组织都可以发出新根。  相似文献   

3.
<正> (一)“丝绸之乡”的南充县,在24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南路到北路,101个乡镇的山山沟沟,“四边桑”密如蛛网,恰似条条翡翠腰带;“间作桑”满目生机,与粮、瓜、菜、豆共生;“小桑园”举目可见,处处绿影摇风。桑林、蛛网桑林、带状桑林、成片桑林,把大地点缀得多么青春年少!  相似文献   

4.
闲话广东桑     
目前一般把广东蚕业生产上栽培最广泛的桑品种,称为“广东荆桑”,这个名词不知从何而来,很难说是古来就有的。现在既查不出这个桑种是否来自古代的荆州,在植  相似文献   

5.
一、湖南蚕业的起源 1.历史悠久湖南位于长江中游,居洞庭湖之南,气候温和,适宜蚕桑。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山海经》上已有衡山其上多桑”的记载。汉武帝建武中(公元25年),“桂阳太守茨充,教人种桑养蚕,人得其利,至今江南(今长沙、来阳、零陵)颇知蚕桑、织履,皆充之化也”。关于湖南原始的养蚕缫丝技术的记载:  相似文献   

6.
30多午来收集和保存广西地方栽培的桑树种质资源250份、野生桑资源30多份;从省外、国外引进和保存桑树种质资源211份:用鲁桑、白桑等与广东桑杂交选育成的中间类型种质资源71份:用82个桑树杂交组合的后代植株2万多株诱变创造桑树人工四倍体种质603份;从四倍体种质的杂交后代及四倍体种质与二倍体种质的杂交后代选育出多倍体种质120多份。利用桑树种质资源育成高产优质杂交桑“桂桑优12”、“桂桑优62”已推广种植130多万亩;新育成的优良三倍体杂交桑“桑特优2号”、“桑特优1号”、“桑特优3号”均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正在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7.
修水县,位于我省西北部,与湖南的平江、湖北的通城接壤,是一个“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好地方。历史上,修水就是我省蚕桑生产的重要产区之一。宋、元之际,诗人们就以“桑拓阴阴万树巷”“耕桑乐业勤耘锄”等美好词句,描绘  相似文献   

8.
“四边桑”是指在现有的土地上,蚕农利用田边、地边、溪河两旁及路边栽植的桑树.是我省的主要栽桑形式之一,具有适应四川人多地少和有效解决粮桑争地矛盾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耿华等(l—23)谈春蚕24天饲养法………………卢克松等(1—25)湖桑秋季平面绿枝扦插育苗技术”“““”“”””’‘““““’””··““““’··’·‘…”……·陈宏仁等(1—26)谈谈桑园的几种间作……………翁荣林等口一28)浙江省桑粉虱大暴发的原因调查及防治设想综述与专论……………………………………王建新门一30)15年来我国蚕病研究及防治工作的进展长效碳被在桑树上的使用效果………………………………………Lbitllfy··”…””·’·…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沂蒙山区梯田栽植地边桑是桑、粮桑、油间作的一种好形式。本文就发展地边桑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并提出几点改进意见。沂蒙山区山多、沟多、梯田地堰多,发挥当地的自然条件优势,利用梯田地边栽桑养蚕是当地群众多年的实践经验。据初步总结有以下好处。  相似文献   

11.
“桑细菌性疫病”中名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桑细菌性疫病我国1958年时称桑细菌病,后改为“桑黑枯型细菌病”;旋又改“桑细菌性黑枯病”、“桑疫病”等,以上名称均值得商榷,笔者提出应改为“桑烂头疫病”。看法如下: 一“桑细菌病”。把此病称“桑细菌病”,似太笼统。随着科技的发展,桑树上由细菌致病并已定名的有三种:即黑枯型细菌病Pseudomoonas mori(Boyer et lambert)Stenvens;新梢软腐病Erwinnia carOtovora Var carotovora(Jones)Dye;和桑细菌性立枯病Klebsiella morieolum(Yendo et Higuohi)Tomirtaga et Nishiyama?所以“桑  相似文献   

12.
唐翠明 《广东蚕业》2006,40(3):48-49
由我所育成的果桑品种“粤椹大10”和桑树多倍体杂交品种“粤桑10号”、“粤桑11号”及家蚕四元杂交种“粤蚕6号”于2006年1月10日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召开的第二十五次品种审定会议上通过审定,审定编号依次为粤审桑2006001、粤审桑2006002、粤审桑2006003和粤审蚕20060  相似文献   

13.
·蚕 桑·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与应用 1( 19)……………………………………提高克蚁制种量的几项措施 1( 2 2 )……………………………………蚕种催青不同温度对胚子生长发育及实用孵化率的影响 1( 2 4)……蚕桑大户实用组合技术初探 1( 2 8)……………………………………嫁接体室外预措及移栽时期探讨 1( 3 0 )………………………………蚕桑大户生产效益初探 1( 3 2 )…………………………………………加强蚕桑基地建设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1( 3 3 )………………………“丰安”复合增长素在桑树上的应用试验 1( 3 5 )………………………果桑…  相似文献   

14.
<正>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秋栽桑,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宜桑则桑,宜果则果,宜林则林。让桑、果、林各占其位,各得其所。保持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要坚决克服“桑、果、林混植,三林打挤”的做法。在规划桑园时,要根据地理位置、土质条件、管理水平来确定栽植“四边桑”和“家庭小桑园”,要考虑数量和比重合理布局。凡有利于栽植“四边桑”的和缺株的地方,应采取补栽措施;如栽大行间作桑,要认真考虑与作物配套,行间切忌种植高干作物,对桑园实行立体布局,要根据不同季节和市场需求,冬季在桑园内可间作蔬菜,春、夏间作花生、芋头、中药材等耐荫作物;大行间作桑,实行桑、粮结合,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提高桑园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正> 1989年元月24日至27日,由四川省丝绸公司召开的全省推广“雅周桑”扦插育苗技术和蚕桑丰产片经验交流会在雅安市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至省内十多个地、市和50多个县负责蚕桑生产的局长、经理、蚕桑站长和专业技术干部共90多人,共聚一堂,交流1988年各地利用“雅周桑”进行扦插育苗的成功和20个县参加了大面积丰产片所取得的经验和成绩。会上由雅安地区行署专员,雅安市委书记介绍了“雅周桑”的生态条件和选繁过程及今后建立基地的打算;内江地区、射洪、大竹、中江等县介绍了“雅周桑”种源繁殖技术经验;广安、西充、射洪、乐山、井  相似文献   

16.
台湾的蚕业     
台湾是祖国的蚕茧产区之一。台湾的土壤和气候无不适于栽桑和养蚕,自古以来就有野生的桑树,在山地,野桑到处可见,野桑的垂直分布,最高限界在台北为大湖,470米以上,台中920米,台南为阿里山,1750米,这比日本的祖母山还高100米,这是世界的最高记录,但向来并不养蚕产丝,衣料由内地供给。当地风俗,人死后“浴其尸,以布帛裹之(《隋书》“流求国传”),宜兰地方,当地志书记载“兰俗夏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珠江三角洲桑基土壤的“基”是指将一口口鱼塘隔开的土埂,俗称“塘基”,上面种上桑,便称为“桑基”。基面(桑基)和水面(鱼塘)的巧妙配合在炎夏起了降温升湿的作用,造成作物最佳的生活环境。也是以桑养蚕,用蚕沙(粪)、蚕蛹喂鱼,再以塘泥肥桑的先进人工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8.
<正> 我市主要是利用丘陵2—4类旱地和荒地密植栽桑。由于土质、肥水条件较差,又频频出现“春旱、夏干、秋雨”等气象环境,对桑品种的抗逆性、生长势和耐密植剪伐等生产性状有突出要求。1985年以前,生产上多嫁接湖桑、南一号、6031、6071、中山桑等大叶多肥性品种。经数年密植栽培后,因在抽技能力、抗逆性方面表现不良,且早衰明显,限制了密植增产的能力。为此,我司在省蚕研所  相似文献   

19.
太行山浅山丘陵区果桑园每年发生不同程度的冻害,导致果桑寿命缩短、产量降低,影响生产者的经济收入。调查了太行山浅山丘陵区果桑园果桑冻害发生的症状和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果桑冻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一、目的要求生产实践中,发现新栽一、二年的幼龄无干和低干桑园中产生部分细弱瘦小桑树(群众称“小老头桑”)、拟干枯病桑和死桑,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认为是夏秋叶采摘过度所致。为了进一步探索此因果,决定在校内对栽植当年的无干桑进行夏秋叶不同采摘程度的试验,以找出其合理采摘程度和了解不合理采摘的后果,从而能动地实施“养桑”和“用桑”措施,以达到既保养树势又增收桑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