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确定哈蟆油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基于固体分散体技术,采用单因素实验法,以滴丸的成型状态为考察指标,优选哈蟆油滴丸的成型工艺。结果确定了哈蟆油滴丸的最终成型工艺为:哈蟆油粉碎为极细粉、聚乙二醇4000作为"哈蟆油滴丸"的赋形剂、药物与聚乙二醇4000的比为1∶3、甲基硅油∶轻质液状石蜡(1∶1)为冷凝液、药物与赋形剂熔融温度为70℃。结论:经过三批中试试验证明该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2.
对结肠靶向大豆异黄酮缓释微丸胶囊的处方和工艺进行考察,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以胶囊释放度作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处方和工艺.大豆异黄酮缓释微丸胶囊的最优处方为大豆异黄酮5 g,羟丙甲纤维索为6 g,乙基纤维素为7 g,微晶纤维素为6 g,滚圆时间为20 min,黏合剂为以50%乙醇溶液,所制微丸圆整度好,平面临界角12.4,,收率93.8%,释药行为符合一级释药方程,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大豆异黄酮缓释微丸胶囊具有良好的体外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猴头菌浸膏胃肠道生物黏附片的处方和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猴头菌浸膏胃肠道生物黏附片,通过单因素考察法和L9(34)正交试验法,以体外黏附力和体外释放度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优选猴头菌浸膏胃肠道生物黏附片的处方和最佳制备工艺。结果:猴头菌浸膏胃肠道生物黏附片的处方组成为HPMCK100M7%,CP934P6%,乳糖20%,Si O20.5%润湿剂为75%乙醇溶液。体外黏附力100g-120g,体外释放度2h≥30%;12h≥80%,综合评分平均值:94.81。结论:猴头菌浸膏胃肠道生物黏附片制备工艺简便,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紫苏黑木耳乳制备工艺。方法对紫苏黑木耳乳配方中黑木耳多糖与紫苏子油用量配比、多糖粉粒度以及助悬剂的用量进行了实验考察。结果确定紫苏黑木耳乳制备工艺为:将蜂蜡加入到紫苏子油中,于60℃加热熔融,放冷备用。黑木耳提取多糖,粉碎成能过120目筛的细粉,加入到上述冷却的紫苏子油蜂蜡的混合液中,充分混匀,用胶体磨均质乳化。结论紫苏黑木耳乳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可为紫苏黑木耳乳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扩大澳洲坚果油应用领域,构建了澳洲坚果油微乳体系。以微乳区面积为评价指标,采用伪三元相图法,并结合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对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和制备温度进行优选,并对相图中O/W型微乳中心区域的两条可稀释线上靠近中心的两个微乳液配方的粒径测定,评价微乳稳定性。澳洲坚果油微乳液较佳的制备工艺为:吐温60 (Tween 60)与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PEG-40)质量比2.5为混合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400(PEG400)与澳洲坚果油质量比3.5为混合油相、制备温度60 ℃,可制备出微乳区面积较大,无色透明并可无限稀释的微乳液,试验得到SME为13.61%。微乳液在长期贮存和大量稀释过程中,粒径变化较小,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将中药复方健胃散制备出适用于宠物食用的营养膏,试验采用将传统复方进行剂型改良,单因素、正交试验分别对营养膏进行基础处方和制备工艺筛选,通过感官评价与离心稳定性进行综合评分,确定处方中营养物质的最佳用量以及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最优的处方组合为A_2B_2C_1。即营养物质中蛋白粉加入量为2g、蜂王浆冻干粉的加入量为0.3g、蜂蜜的加入量为0.6g;最优的制备工艺为A_3B_1C_2。即复方健胃散宠物营养膏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药物与基质的比例为1:4,在60℃条件下搅拌30分钟,可制备成膏体并达到预期效果。说明该工艺宠物营养膏稳定性良好,符合营养膏质量标准,为后期宠物中药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强碱催化大豆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大豆油在NaOH催化作用下与甲醇经过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过程,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醇油摩尔比、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和不同级别甲醇对反应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内标法分析产品中脂肪酸甲酯的含量.结果表明,该反应的最适宜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1.0%(相对于油脂质量)、醇油摩尔比6:1、反应温度65℃、搅拌速度400 r/min.大豆油在最优工艺条件下,经过酯交换反应得到的甲酯含量达到了98%~99%.  相似文献   

8.
茶多酚微胶囊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祥  李保国 《茶叶科学》2006,26(4):275-279
采用喷雾干燥法,以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HPMCP)为骨架材料,对茶多酚进行微胶囊化研究。以微球的包封率作为实验指标,用L9 (34)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制备茶多酚微球的工艺,得到以下结果:加入少量乳化剂可较大程度提高产品的包封率,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乳化剂效果比聚乙烯醇(PVA)好,最佳添加量是芯壁材总重的4%;制备茶多酚缓释微球的最佳条件为:进风温度100℃,进料速度6.25βml/min,芯壁材比为2:1,总固形物含量为3%。采用HPMCP作为壁材,以喷雾干燥法对茶多酚进行微胶囊化是可行的,茶多酚微球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丹参素含量为指标,优化中药复方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建立HPLC法测定丹参素的含量方法;对浸泡时间进行单因素考察,确定其最佳浸泡时间和药材吸水率;采用L_9(3~4)正交实验设计,以丹参素的总含量和浸膏得率为指标,考察加水量、煎煮次数和煎煮时间3个因素对提取结果的影响。结果HPLC法测定丹参素的含量的最佳条件为:色谱柱:Inertsil ODS-3 (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01%冰醋酸水溶液(7:93);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81 nm。丹参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煎煮3次,加8倍量水,每次煎煮1 h。结论按正交设计试验法优化的工艺条件提取"参经颗粒"中药复方,工艺可行,浸膏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处方中冰片药材和β-环糊精包合工艺进行考察,取得质量稳定、优质的包合物。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取最优结果对其"包合物用量"等因素进行考察。结果最佳工艺为冰片与包合物β-环糊精用量比例为1:1,加10倍量水,包合温度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