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江西水稻育种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阐述了水稻育种对粮食生产的历史贡献,分析了江西省水稻育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江西省水稻育种的发展方向及重点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2.
《江西农业学报》2022,(4):14-17
阐述了水稻育种对粮食生产的历史贡献,分析了江西省水稻育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江西省水稻育种的发展方向及重点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农机生产投入低、水利条件差、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品种多、乱、杂,自然灾害严重等,相应提出了今后江西省水稻产量提高的发展方向及重点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江西省水稻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提高江西省水稻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及提升产业竞争力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研究,了解江西省水稻生产、区域分布及种植收益情况,分析其水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结果]江西水稻生产历史悠久,2014年水稻播种面积居全国第2位,总产量居全国第3位,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2位;2004~2014年江西省水稻播种面积基本上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划为双季稻种植区和单、双稻混作区两大类型、10个主区,其中,赣北丘陵平原双季稻区种植面积最大(32.77%);江西省稻谷总产值呈逐年增加趋势,但其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有所波动,水稻生产在全省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江西省水稻产业发展中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单产较低;缺少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优质品种;水稻生产的基础条件薄弱;产业化水平低、延伸产品少、品牌效应不强;农民种植水稻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建议]通过提升水稻品种竞争力,提升水稻生产要素竞争力,提升政策竞争力,提升科技竞争力,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打造江西省稻米区域品牌,以促进江西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利用水稻受旱资料、江西省灌溉试验中心站1978—2015年水稻试验资料和气象资料,结合江西省水稻生产情况,通过全省实地勘查和座谈等方法,从气候因素、工程因素、人为因素方面总结归纳了江西省水稻干旱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1980~2018年江西省水稻生产数据,采用H-P滤波模型以及改进的拉氏因素分解(RLI)模型,对江西省水稻生产波动与内部结构贡献因素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980~2018年,江西省水稻生产具有较为明显的年季波动特征,呈现波动增长态势,且波幅属于弱幅型。从内部结构贡献因素分解角度,生产力效应是周期内江西省水稻增减变动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播种面积效应、种植结构效应;细分到早、中、晚稻,从生产力效应来看,晚稻单产变化是影响水稻增产变动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早稻、中稻;从种植结构效应来看,早、晚稻种植比例缩减变化具有明显的减产效果,而中稻种植比例增长起到了较为有利的支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早、晚稻种植比例缩减所带来的减产,但也表明江西省存在显著的"双改单"现象。  相似文献   

7.
正江西省地处我国华东地区,其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应当对当地实际发展情况做出实际分析,并结合当地内外因素,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大力推广,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1江西省水稻产量现状江西省是全国水稻主要生产区域之一。江西省是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其年日照时数以及年日辐射量都足以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全年平均温度在11.5~19.7℃之间,不论光照、热度还是水分方面都较有优势,尤其是在春季和夏季,适合种植多  相似文献   

8.
近20年江西省水稻生产优势与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运用近20 a来江西省粮食种植面积、粮食产量、水稻种植面积和水稻产量等多源数据,结合GIS技术,探讨了1990-2011年江西省水稻的比较优势和江西省水稻种植面积与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江西省水稻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和明显的规模比较优势,缺乏效率比较优势,三个比较优势指数总体上呈缓慢上升趋势;2)江西省市域水稻平均规模比较优势、效率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的总体差距均在缩小,其中水稻规模比较优势表现为"北进东移"态势,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偏低;3)江西省水稻种植面积呈"W"型变化,总体趋势为增加,从空间变化来看,种植面积缩减主要在景德镇和九江,面积减少占变化量的18.18%,上饶、吉安和抚州是影响江西省水稻面积增加的重要区域;4)水稻单产呈"之"字型变化,波动十分明显,总产时增时减,两者总体趋势均为增加,且水稻总产与种植面积具有"同增同减"的规律,南昌、上饶和吉安是影响全省水稻稳产增产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9.
江西水稻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江西省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占粮食作物面积的95%以上。水稻机械化生产对发展江西现代农业至关重要。本文概述了江西水稻机械化生产环节中的耕作、种植和收获现状,分析了江西水稻机械化生产的限制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丁效华 《世界农业》1994,(11):47-49
未来气候变化与水稻生产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丁效华全球气候的加速暖化和大气环境恶化将直接影响作物生产,也影响到水稻的生产条件和生态系统,从而影响水稻生产。一、臭氧减少,紫外线危害水稻生长大气圈对流层上有一平流臭氧层,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B的紫外光,以保护...  相似文献   

11.
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根基。但水稻种植病虫害发生率高、发生面积广,对粮食稳产、增产影响很大。本文对江西省德兴市海口镇水稻种植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研究,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提出几点建议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现代农业科技》2019,(20):230-232
烘干是稻谷全程机械化生产中最薄弱的环节。本文阐述了江西省稻谷产后烘干现状,分析了制约稻谷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因素,并提出了加快发展稻谷烘干机械化的建议,以期为江西省水稻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水稻产业发展状况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国内外水稻产业发展概况,从区域分布对江西省水稻产业发展进行动态分析。根据江西省水稻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适时的经济发展措施,以为江西省水稻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之一,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的粮食产区之内,为我国的粮食生产贡献力量。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水稻主要产区之一,水稻成熟快、面积广,所以水稻的种植技术对于水稻的收割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水稻的种植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紧紧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水稻生产发展方向,昆明市开展了水稻高产创建工作。经过4年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带动了全市水稻沿着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提升了全市的水稻生产水平。发挥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4~2012年江西省水稻产量和播种面积数据,借鉴"索洛剩余"模型对江西省水稻的贡献因素进行分解,研究2004年以来科技因素、面积和种植结构调整对于江西省水稻增产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贡献率稳步上升,农业技术对水稻增产起关键作用;面积贡献率呈现下降趋势,但对水稻增产仍起重要作用;结构调整对水稻增产贡献稳定,对水稻增产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宁乡是水稻生产大县,在水稻生产上具有规模、区位、技术等优势,通过引进新品种、建设生产基地和推广新技术,水稻生产取得了优质、高产和高效的效果。区域化、集团化生产和深加工是宁乡水稻生产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正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病虫害的侵扰较为严重,根据农业部门的记载可知,水稻病虫害有一百多种,占据农作物病虫害的1/3,每年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水稻都受到病虫害的侵扰,农药的滥用也导致水稻病虫害防治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水稻种植与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也因此受到严苛的挑战。1水稻病虫害防治现状江西省泰和县位于江西省中南部,地处吉泰盆地中心的吉泰平原,山地占当地面积的16%,丘陵占当地面积的54%,  相似文献   

19.
宁都县地处江西省东南部,全年水稻生产面积较大,总产较高,但单产水平不高。分析了宁都县水稻增产潜力的限制因子,并由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当前农业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农作物全程机械化不仅能提高地方农业生产效率,也能为农民增加收入,促进现代农业的全面发展。该文围绕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展开论述,探讨了当地农业垦区中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全景分析其未来发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