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1 毫秒
1.
刺槐容器育苗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刺槐是北方干旱阳坡造林的主要树种,由于近几年干旱少雨,造成刺槐造林成活率低,为了提高造林成效,我们采用了刺槐容器苗造林,使刺槐的造林成活率得到了提高,为了推广刺槐容器苗造林技术,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刺槐的选育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宏 《农技服务》2014,(11):114-114
为提高造林成活率,选择合适的树种和正确实施造林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地区实际,对刺槐的品种选育,刺槐育苗、造林方法及造林后的抚育管理等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能够为提高刺槐造林成活率,改善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辽宁朝阳市建平县以低山丘陵为主,林地土壤瘠薄,质地较差,刺槐为该地区荒山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总结了提高刺槐荒山造林成活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刺槐是北方干旱阳坡造林的主要树种,由于近几年干旱少雨,造成刺槐造林成活率低,为了提高造林成效,我们采用了刺槐容器苗造林,使刺槐的造林成活率得到了提高,为了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干旱山区退耕还林地刺槐造林成活率试验的分析,提出苗木适时出圃是提高刺槐成活率的关键,属地调苗,雨季前整地、截干修根等措施也可明显提高刺槐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延安市志丹县积极开展了多项天保工程,其中主要包括了重点防护林、公益林的建设以及人工造林等等。而在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刺槐是最重要的造林树种。经过长期实践经验,对刺槐人工造林成活率提升的具体技术要点展开了详细地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增强刺槐人工造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干旱地区刺槐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刺槐的生态特性、经济价值,并结合实践总结了干旱地区刺槐育苗、截杆埋根造林的关键技术,为提高其造林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荣军 《农林科学实验》2013,(21):187-187,190
介绍了刺槐的生态特性、经济价值,并结合实践总结了干旱地区刺槐育苗、截杆埋根造林的关键技术,为提高其造林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刺槐用途广泛,生长快,适应性强,育苗造林容易,颇受群众喜爱,是辽宁地区造林绿化的主要树种。该文对刺槐在辽北地区的育苗做了论述,通过该技术可以提高种苗优良率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沟壑区属半干旱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刺槐作为当地一种适生树种,其截干造林在水土流失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庆阳市西峰区在以往的荒山造林过程中,阳坡刺槐带干栽植成活率不足60%,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差;2000年,刺槐截干栽植技术开始全面推广,成活率达到85%以上。刺槐截干栽植以其成活率高、生长迅速、郁蔽速度快等特点,在黄土高原沟壑区荒山造林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实现刺槐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研究了刺槐种子的含水量、不同化冻方式及不同程度的机械撞击对超低温保存后刺槐种子的发芽率、电导率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当刺槐种子的含水量从7.1%增加到9.1%,发芽率和TTCH含量明显降低,而电导率上升。这说明在保持种子活力的前提下,低含水量有利于刺槐种子的超低温保存。对于超低温保存后的刺槐种子,40℃温水化冻比慢速室温解冻更为适宜。机械撞击对处于超低温保存下的刺槐种子有一定的影响,故应尽量避免剧烈震动。[结论]含水量对超低温保存后刺槐种子的发芽率影响显著。40℃温水化冻5min的化冻方式对超低温保存后刺槐种子的活力影响较小,种子发芽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种子的成分组成。结果表明,贮藏物质的种类和数量随树种不同而变化,并且同一种子的不同部位其含量也有差异;刺槐和樟子松种子分别以含蛋白质和脂肪为主;刺槐和樟子松种子含有较高的维生素E(V_E),其次为维生素A(V_A)。总之,刺槐和樟子松种子内含物非常丰富,加工后,可做为饲料和工业原料,并对医药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分析香花槐大苗移栽时成活率较低的原因,并根据生产实践中的经验,提出行之有效的提高成活率的方法,对香花槐大苗在林业和园林生产中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不同复垦模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选择山西省朔州市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为研究区,采取典型小区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复垦21、22 a的4种混交林复垦模式(刺槐+油松、刺槐+榆树+臭椿、刺槐+柠条+沙棘、沙棘+榆树)、2种纯林复垦模式(刺槐纯林、沙棘纯林)以及复垦耕地的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含量、土壤团聚体的稳定率(WSAR)、几何平均直径(GMD)、平均重量直径(MWD)、破坏率(PAD),并通过和原地貌及未复垦地相应指标进行对比,来研究不同复垦模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多年复垦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有了显著提高,在团聚体DR0.25(0.25 mm团聚体质量)、WSAR、MWD和GMD值上呈现出4种混交林复垦模式2种纯林复垦模式未复垦林地,以及林地内排耕地的总体趋势;土壤水稳性团聚体PAD值呈现出相反的排序。上述复垦模式中,刺槐+油松复垦模式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最好。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评价指标中,DR0.25、WSAR、MWD与GMD之间相互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均与PAD呈极显著负相关。该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区露天煤矿土地复垦及土壤重构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5.
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刺槐林土壤入渗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刺槐林在不同林龄和密度条件下土壤入渗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林分结构精准提升提供功能导向的调控依据.[方法]在野外采用双环法测定不同林龄(15、25和35年)以及不同密度(800、1200、1600、1800和2200株/hm2)刺槐林的土壤入渗过程,并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了土壤孔隙度、土...  相似文献   

16.
北京密云水库集水区刺槐种群生活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在对密云地区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刺槐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刺槐的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亏损率曲线、死亡密度函数曲线、积累死亡函数曲线和危险率函数曲线,分析种群生命过程,研究了北京密云地区刺槐人工林刺槐种群动态和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刺槐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Ⅰ型,并应用谱分析方法研究了刺槐种群动态,在刺槐种群更新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刺槐种群在群落中占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晋西黄土丘陵区油松、杨树和刺槐3种典型人工林枯落物的持水特性。【方法】采集研究区油松、杨树和刺槐人工林不同层次枯落物,测定其蓄积量、最大持水量、吸水速率、最大吸湿比、有效拦蓄量等持水特性参数。【结果】3个树种人工林地中枯落物的蓄积量依次为油松林(13.72 t/hm2)>杨树林(13.42 t/hm2)>刺槐林(6.88 t/hm2),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依次为杨树林(18.83 t/hm2)>油松林(14.24 t/hm2)>刺槐林(11.44 t/hm2),枯落物的最大吸湿比依次为刺槐林(2.85)>杨树林(2.75)>油松林(2.17),枯落物的有效拦蓄量依次为杨树林(27.23 t/hm2)>油松林(22.02 t/hm2)>刺槐林(15.80 t/hm2)。3种人工林枯落物的吸水过程均表现为在浸水0~3 h持水量不断增大、吸水速率由最大不断下降,到4~12 h变化趋于平缓,到24 h变化基本达到动态平衡。建立了3种林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及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之间的关系式。【结论】杨树林枯落物的持水能力比油松林和刺槐林强,对土壤的水源涵养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刺槐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Richards生长函数H=a(1-e-bA)c作为辽宁省刺槐优势高生长模型.用差分法展开导向曲线编制了单形立地指数表;应用分组整理后解析木资料,拟合出最优多形立地指数模型,编制了多形立地指数表.在综合分析影响刺槐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基础上,选择了7个立地因子,运用数量化理论Ⅰ方法,建立与立地指数的回归模型,经减少项目法筛选出包含5个因子的立地指数最佳预估方程,编制了数量立地指数得分表.  相似文献   

19.
小钻杨和刺槐根系养分吸收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用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小钻杨和刺槐根系对N、P、K营养元素的吸收. 结果表明:①NH+4离子与小钻杨根系的亲和力比与刺槐根系的亲和力小,NH+4离子流入小钻杨根系的速率也比流入刺槐根系的速率慢;小钻杨根系吸收NH4+离子的最大吸收速率大于刺槐根系;小钻杨对NH+4离子的耐贫瘠能力和吸收NH+4离子能力较刺槐强. ②H2PO-4离子流入刺槐根系的速率大于小钻杨根系;刺槐根系对H2PO4-离子的耐贫瘠能力比小钻杨强. ③小钻杨和刺槐虽然在吸收K+离子的动力学特性方面有些差异,但两者混栽时不会存在对K+离子的竞争现象. 从养分吸收特性的角度来看,小钻杨与刺槐之间存在N、P养分互补协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刺槐花粉生活力测定方法及其贮藏特性,为刺槐生产及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刺槐花粉为试材,使用培养基萌发试验法测定其生活力,并研究不同浓度Ca2+、不同贮藏条件及时间对刺槐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刺槐花粉在琼脂8.0 g/L+蔗糖20.0 mg/L+硼酸2.0 mg/L的培养基中萌发率高达30.25%;适当浓度的Ca2+能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当Ca2+浓度为1.6×10-4mg/L时,花粉萌发率高达40.25%,花粉管伸长最快;适宜刺槐花粉贮藏的条件依次为-80℃、4℃、-23℃和常温;花粉在-80℃贮藏32d后,萌发率仍达15.30%。【结论】适合刺槐花粉萌发的培养基为:琼脂8.0 g/L+蔗糖20.0 mg/L+硼酸2.0 mg/L;培养基中添加低浓度外源钙能促进刺槐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于超低温真空冷冻条件下贮藏的刺槐花粉保持活力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