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对国内外近几年西番莲的种质资源与育种、栽培现状、营养成分、功能活性成分及其功效和加工利用状况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在品种选育、田间种植技术、功能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和采后的保鲜技术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的方向,为西番莲的深度开发及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丝源1号是桐乡市蚕业有限公司于2007年从日本引进的一批蚕品种资源中选择优良品系,与本地原有的育种素材组配,经过多年选育而成的家蚕新品种。2014年春蚕期进行了农村试养,结果表明,丝源1号品种的孵化率高、食桑旺盛、蚕体粗壮、产茧量高、茧丝质优良、经济效益良好,可以在桐乡及相似条件的蚕区进一步扩大饲养。  相似文献   

3.
《蚕桑通报》2013,(2):4-4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现有在职职工4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1人,博士与博士后13人,省特贡人员2人,国务院特贴4人。"浙江省桑蚕茧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蚕桑产业科技创新团队"、"浙江省蚕桑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牵头单位,入选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两名专家被农业部聘为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建有桑育种与资源利用研究、蚕育种与资源利用研究、昆虫分子生物学研究、低碳生物能农业研究、应用昆虫研究和成果转化与推广6个学科和院"昆虫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有实验与科研用房8000平方米,试验桑园4公顷,保存桑、蚕品种资源1000余份。研究所重点开展蚕桑新品种选育、家  相似文献   

4.
广东新桑品种—多倍体杂交桑粤桑11号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采用多倍体育种技术与杂交育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来,该品种具有群体整齐、生长  相似文献   

5.
新疆桑椹色素分离及营养物质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新疆现有桑树资源约为1.5亿株,其中药桑、黑桑、白桑和粉桑类型均有良好的结果性能,解放前靠"半年桑果半年粮"生活,解放后桑果作为水果被人们食用至今.为了更深入地开发利用新疆桑果资源,提高蚕业的行业竞争力,我们在和田蚕桑科学研究所品种资源圃中,分别从各类型中选出有代表性的桑品种的桑果进行色素分离和营养成分的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浙江省桑蚕茧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蚕桑产业科技创新团队"、"浙江省蚕桑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牵头单位。"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蚕种生产岗位科学家"、"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桑树育种岗位科学家"、"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桑育种与资源利用学科现有研究人员10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博士3人,硕士1人。主要研究方向:①开展桑树新品种选育和推广以及养蚕技术应用;②拓展桑树资源在果用、功能保健和药用、生态等方面的应用;③通过开展桑树基因组学研究、提升生物技术在桑树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四川桑树品种选育的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育和推广优良桑树品种是提高桑叶、蚕茧和生丝产量质量的重要措施.针对四川"四边"栽桑的特点,60年代起我们采用单株选优、系统选育、群体比较、杂交育种、人工引变育种以及地方良种选拔等多种途径和方法,先后选育出一批适宜于四川不同蚕区栽培的配套优良桑品种,即具有抗病丰产特点的6031、南1号;抗逆性强,适应丘陵山区栽植的优良小蚕用桑品种转阁楼和小冠桑;适于川南高温多湿蚕区推广应用的嘉定桑系统品种乐山花桑、黑油桑、大红皮等.这  相似文献   

8.
正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现有在职职工4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1人,博士与博士后13人,省特贡人员2人,国务院特贴4人。"浙江省桑蚕茧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蚕桑产业科技创新团队"、"浙江省蚕桑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牵头单位,入选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两名专家被农业部聘为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建有桑育种与资源利用研究、蚕育种与资源利用研究、昆虫分子生物学研究、低碳生物能农业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桑枝药用品质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广西蚕区16个栽培桑品种的桑枝主要功能活性成分(包括特征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检测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价其综合药用品质,筛选适合桑枝药用开发的专用桑品种。分析结果表明,从8项检测性状指标提取的4个公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0.57%,较好地反映了桑枝药用品质的综合信息。影响桑枝药用品质的最主要的指标为总黄酮、多酚、多糖、绿原酸和芦丁含量,综合得分排列前3位的桑品种是桂诱M200、桂诱M161和桂诱M208,这3个品种可作为桑枝药用开发的专用桑树品种。  相似文献   

10.
桑品种是蚕业生产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它的产量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蚕茧的产量质量.浙江省不仅桑品种资源丰富,而且通过各种育种手段培育出的不少优良品种为本省乃至全国的蚕桑生产发展起了较大作用.随着蚕丝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桑品种的选育与更新将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11.
桑叶活性成分、生物活性的研究及其开发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近年来有关桑叶的活性成分、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其开发应用情况,认为除了养蚕以外,将桑叶开发成具有滋补保健作用的药物及食品,或者用于畜牧业生产,其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桑树病虫害的为害及暴发直接影响蚕桑生产的稳定与发展,根据东兰县桑树病虫害的发生时期及发生规律和为害程度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结合常年饲养蚕儿的批次,摸索出有效的防控措施,并制订出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全蚕粉中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mycin,1-DNJ)含量与降血糖效果的关系以及蚕体内1-DNJ的来源,测定了7个家蚕品种或杂交组合以及用5个桑品种和不同叶质桑叶饲养5龄蚕制备的全蚕粉中1-DNJ含量,同时测定了由相应的全蚕粉配制的蚕粉复合物对小鼠食后1.5 h血糖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家蚕品种以及用不同桑品种和不同叶质桑叶饲养家蚕制备的全蚕粉复合物的降血糖效果均存在显著差异,凡是降血糖效果显著的全蚕粉,1-DNJ含量都处于较高水平,而1-DNJ含量低的全蚕粉其降血糖效果均较差,但降血糖活性与1-DNJ含量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全蚕粉中还存在其它降血糖活性成分。养蚕用桑中的1-DNJ含量与蚕体内1-DNJ含量存在高度正相关性,而且用不含桑叶粉的人工饲料饲养的家蚕幼虫不含1-DNJ,因此证实了蚕体内的1-DNJ来源于桑叶,家蚕本身不能产生1-DNJ。  相似文献   

14.
祁广军  乐波灵 《蚕业科学》2011,37(4):725-729
21世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蚕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蚕业生产第一大省。蚕业技术创新作为主要竞争优势在广西蚕业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广西的蚕业技术创新主要是针对亚热带气候特点,以提高蚕茧产量、质量和蚕桑生产效益为目标,围绕选育适应亚热带生态条件的优质、高抗、高产的蚕、桑新品种以及研究高产、优质、高效栽桑养蚕新技术进行创新,并且以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从生产中来再到生产中去、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推进创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广西蚕业技术创新应以打造多元化蚕桑产业,实现桑品种和蚕品种的多样化、栽桑养蚕技术的省力化、蚕桑产业的高效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15.
陈伟国 《蚕桑通报》2012,43(3):8-11
桑蓟马是桑树常见害虫之一,本文回顾了防治桑蓟马的农药筛选进展,分析了不同农药的防效和安全性,根据桑蓟马的防治特点和养蚕生产要求,提出了防治桑蓟马的农药应用策略,为防治桑蓟马新农药的筛选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优质、高产、抗逆性强,果用性状好为引种育种目标,从引进品种中筛选出若干优良的叶果兼用桑品种,其中人工三倍体桑品种丰田16号的中试结果表明:与标准二倍体对照种荷叶白相比,全年单位桑园面积产叶量增加29.8%,桑叶养蚕的万头蚕茧层量提高6.5%,100kg桑产茧量提高8.1%;与三倍体叶果兼用桑品种大10相比,单位桑园面积产果量增加9.5%,产叶量提高24.7%,表现出三倍体桑叶片肥大,桑果大,生长旺盛,品质优,抗性强等优良特性,是一个叶果综合经济性状和抗逆性良好的高效桑品种。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污染与蚕桑生产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金属污染来源广泛,给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介绍了重金属污染对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影响和对桑树及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提出了将桑树作为某些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植物使用的设想,并对桑树育种在保护生态、改善环境上指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蚕蛹及桑叶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九  雷毅 《蚕学通讯》2012,(1):21-26
蚕桑养殖中的蚕蛹含有大量的全价蛋白,经水解可以得到多肽和氨基酸,能作为饲料中的蛋白质添加剂使用。桑叶不仅蛋白质含量高,纤维含量低,还含有多种天然活性物质,是一种很好的畜禽饲料资源。本文介绍了蚕蛹及桑叶在畜禽养殖中起到的作用,使蚕桑业和畜牧养殖业紧密结合,为畜禽养殖提出新的思路和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广西桑树品种老化和桑园产量低产等问题,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根据广西的气候特点和生产实际,选育出超高产杂交桑品种桂桑优12和桂桑优62并研究出配套技术,该品种具有投产快、稳产高产、叶质优良等优点。至2012年,这两个品种在广西已经种植184.8万亩,占广西桑园面积的73.35%,占全国桑园面积的14.64%。通过对示范基地的测产试验,两个品种的平均亩桑产叶量能达到3218.33kg,亩桑平均养蚕4.35张,极大地提高了广西农民的桑园管理水平,对广西蚕业的发展起到了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野桑蚕DNA多态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用RAPD技术对浙江省、陕西省和重庆地区的野桑蚕及家蚕品种C1 0 8和大造进行了DNA多态分析。结果发现 :中国野桑蚕具有极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就DNA多态性而言 ,不仅地区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同一地区不同个体之间的DNA多态性差异也类似家蚕品种之间的差异 ;同时 ,野桑蚕也与家蚕有较大的相似性 ,其共有的DNA带数高达 1 3 6%,相似系数也在 0 6以上 ,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家蚕是从野桑蚕进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