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绵羊痘是一种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绵羊痘病毒属痘病毒科山羊病毒属,具有亲上皮的特性,大量存在于绵羊的皮肤和黏膜的丘疹、脓疱以及痂皮内。特征性临床症状是在皮肤,尤其在无毛的皮肤和黏膜上出现痘疹(丘疹、水泡、脓疱和结痂),羔羊死亡率高(90%以上),可引起妊娠前期母羊流产。  相似文献   

2.
正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肉鸽皮肤或黏膜发生痘疹为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在肉鸽养殖中时有发生。典型特征为鸽体表皮肤(喙、脚明显)产生痘疹,有的病例在鸽口腔与喉部形成干酪样沉积物,影响肉鸽呼吸与采食,造成幼龄鸽大批死亡。一、病原该病病原为禽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属。该病毒大量存在于病禽的皮肤和黏膜病灶中,病毒对外界的抵抗  相似文献   

3.
费强 《科学种养》2013,(11):51-52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可分为皮肤型、眼型、黏膜型(白喉型)和混合型。皮肤型表现为头部皮肤发生典型痘疹,很容易确诊;眼型表现为结膜发炎,  相似文献   

4.
绵羊痘是由痘病毒引起的,危害性极大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高热、皮肤和粘膜出现特异疹块(或水泡)为主要特征,可造成绵羊死亡、流产和死胎等.2001年6月,伊吾县前山牧场的羊只发生了一种以全身出现丘疹红斑为特征的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经临床观察和病理剖检,流行病学等诊断为绵羊痘.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鉴别山羊痘病毒和绵羊痘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实验室分离保存的3株山羊痘病毒和2株绵羊痘病毒进行p32基因和GpCR基因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将获得的p32基因序列与GenBank上登陆的羊痘病毒p32基因进行HinfⅠ酶切位点分析表明,所有绵羊痘病毒p32基因在391 bp和691 bp处存在2处酶切位点,而山羊痘病毒仅在688 bp处存在1个酶切位点.将获得的GpCR基因序列与GenBank上登录的31条相应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根据GpCR基因序列信息可将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分成两个独立的进化分枝.这些结果表明,利用p32基因的HinfⅠ酶切位点信息和对GpCR基因进行分子进化分析可鉴别山羊痘病毒和绵羊痘病毒,p32基因和GpCR基因可作为鉴别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的特异性标记基因.  相似文献   

6.
正羊传染性脓疱又称为传染性脓疱性皮炎、羊口疮,是由羊感染了传染性脓疱病毒而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的人兽共患传染性疾病,以羊口唇、舌、鼻、乳房等处形成水疱、脓疱、丘疹、溃疡并干结形成疣状厚痂为主要特征。该病发病率高,所有品种、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羊都能感染,特别是对羔羊的危害极为严重,并且传播迅速,在各养羊国家都广泛流行,我国作为世界养羊大国不断有羊传染性脓疱病暴发流行的相关报道,给养羊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羊传染性脓疱  相似文献   

7.
杭柏林 《科学种养》2011,(12):45-46
鸡痘(FP),又名痘疮,是由鸡痘病毒(FPV)引起鸡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在无毛或少毛部位的皮肤上发生痘疹与口腔、咽喉部黏膜形成纤维素坏死性假膜为主要特征。该病影响鸡只的生长和产蛋,对雏鸡和育成鸡危害严重,如继发其他传染病,则病情加重和死亡率上升。近年来,鸡痘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死淘率比较高,由此导致的经济损失日趋增加。为此,本文就鸡痘的诊断和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介绍,希望为临床生产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8.
李胜 《科学种养》2014,(2):49-49
<正>羔羊疮病是由病毒所致的传染病,主要临床症状为食欲减少,口内流涎,咀嚼缓慢,欲吃而不敢吃,嘴、唇等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脓疮、溃疡和瘤状厚痂。该病传染快,死亡率较高,如果处理不及时,在羊群中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9.
烟草花叶病毒属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病毒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能侵染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等重要作物并引起严重危害。Tobamovirus病毒基因组为单链正义RNA。从该属病毒种类、分类依据、基因组学以及进化关系等方面,对近年来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0.
<正>绵羊痘是由绵羊痘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对养羊业危害较大。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绵羊都有易感性,以细毛羊最为易感,羔羊比成年羊易感,病死率亦高。妊娠母羊感染后易导致流产。1.临床症状病初体温升高,达40~42℃,呼吸、脉搏增速,结膜潮红肿胀,流黏液性鼻液。1~4天后即开始发痘  相似文献   

11.
鸭黄病毒病(本文暂命名)是由黄病毒属的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 virus,DTV)引起的,以水禽产蛋严重下降为主要特征的新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2010年,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苏、江西、安徽、河南、河北、山东和北京等地相继暴发本病。该病因导致产蛋严重下降、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陕西省植保总站下发通知,组织全省植保植检系统开展李痘病毒专项调查工作。据介绍,李痘病毒为我国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危害桃、李、杏、梅、樱桃等李属果树,病毒影响果实的品质、大小、产量,在高感品种中损失可达到83%~100%。为调查核实其在本省李属果树上的发生为害情  相似文献   

13.
甜菜黄化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菜黄化病毒(BYV)属甜菜黄化长线病毒属,又叫甜菜坏死黄化病毒、甜菜蚀纹黄化病毒。广泛分布于世界多数甜菜产区,包括欧洲、南北美洲、亚洲及澳大利亚。BYV具有一定程度的实验寄主范围,已发现15科121种植物感染BYV,包括苋科、番杏、石竹科和藜科中的大多数植物种类。保存和繁殖BYV的最好寄主植物是番杏和甜菜,最适的病毒提纯寄主是番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是研究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 LPS)导致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将所培养的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LPS组,每组按时间分为4个亚组:3h、6h、9h、12h。空白对照组加维持培养液,LPS组加1μg/ml LPS培养液,在CO2培养箱内静置培养。结果表明,一氧化氮(NO)分泌明显升高,3h后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而内皮素(endothelin; ET)分泌急剧升高,9h后达到高峰,随后又开始逐渐降低,但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所以引起了NO和ET的升高可能是LPS导致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15.
辣味主要是由辣味物质刺激黏膜和皮肤神经末梢引起的一种痛觉。辣椒所含的辣味物质是辣椒素、辣椒醇、二氢辣素、降二氢辣素等,其辣味是在口腔中引起一种近似于烧灼与刀割般的痛感。胡椒所含的胡椒碱、胡椒辣素给人一种近似烫伤与针刺的痛感。姜所含的姜酮、姜脑可引起特殊的热辣感,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大蒜的辣味成分主要是硫醚类化合物(蒜素),所引起的辣感较单调。  相似文献   

16.
为构建表达鸡IL-18的重组禽痘病毒,将含痘病毒启动子IP2EP2驱动的鸡,IL-18基因插入到禽痘病毒转移载体pSY681中,获得重组转移载体pSY681/ChIL-18。将pSY681/ChIL-18转染已感染亲本禽痘病毒S-FPV-017株的鸡胚成纤维细胞,使其在鸡胚成纤维细胞内与禽痘病毒基因组发生同源重组,产生表达鸡IL-18的重组禽痘病毒rFPV-ChIL-18。在含有X—gal的营养琼脂培养基上进行蓝斑筛选后,对重组病毒rFPV-ChIL-18又进行了多次蚀斑克隆。以重组禽痘病毒DNA为模板,利用鸡IL-18基因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出1条约0.6kb的带。收集含鸡IL-18蛋白的细胞上清液进行MTT试验,表达的产物能明显提高鸡淋巴细胞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17.
山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本病只感染山羊,同群绵羊不受感染。  相似文献   

18.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河北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河北分离株HB株的特性,阐明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致病机理,更好的控制BVDV感染、流行提供理论依据特进行此项试验;【方法】用理化学及生物学方法对BVDV河北分离毒株HB的特性进行检测,与BVDV准毒株Oregon C24V株进行比较,分析了其理化性及生物学特性。电镜负染检查可见直径为40~60nm有突起的圆形或近圆形的病毒颗粒,病毒在蔗糖中的浮密度为1.13~1.14g/cm3。与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颗粒相似。毒力测定TCID50为10-4.5。理化学研究表明,该病毒对氯仿、乙醚、胰酶敏感;不耐酸、对碱具有较强的耐受性。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对56℃ 30min较敏感,56℃ 70min可使其完全灭活。血凝试验表明,该病毒对鸡、兔、猪和绵羊的红细胞均无血凝性;5-碘脱氧尿核苷(5,-IUDR)不能抑制病毒的增殖,核酸分型试验表明该病毒株基因组为RNA;病毒纯化后经SDS—PAGE电泳出现了5条主要结构蛋白带,与BVDV国际标准毒株Oregon C24V株结果一致;【结论】河北分离株HB株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相似文献   

19.
<正>羊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梭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蹄部、皮肤、皮下组织和消化道黏膜的坏死,有时在其他脏器如肝脏、肺脏上也会形成转移性坏死灶。一、病原坏死杆菌病是畜禽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病原体坏死梭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特征为组织发生坏死,较常见的病型为坏死性皮炎。可侵害羊、牛、马、猪、鹿、兔、鸡等,尤以羊、猪、牛、马易感,绵羊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20.
大樱桃病毒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综述了近年来国际上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NRSV)、李矮缩病毒(PDV)、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樱桃卷叶病毒(CLRV)、樱桃小果病毒(LChV)、樱桃病毒A(CVA)及伊庇鲁斯樱桃病(EpCV)等几种侵染大樱桃的重要病毒的发生状况、形态、分类地位、基因组、检测技术等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