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森林康养是林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实现全民健康的必要途径,厘清森林康养基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采用最邻近距离法、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四川省森林康养基地展开研究,发现:四川省森林康养基地分布不均衡,地区差异大;集中程度高,呈典型凝聚型空间分布;在不同研究尺度下影响森林康养基地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差异,以地州市为研究尺度时,地州市人均GDP对森林康养基地分布有较强决定力,以森林康养区为研究尺度时,森林康养区A级景区数与森林康养基地分布相关性最大。为此,从优化森林康养基地选址、扩展森林康养基地内涵、整合省内森林康养资源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四川省森林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短期森林康养活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人群肺通气功能的影响,选择常年在市区生活的COPD缓解期患者20名,集中在宽坝森林康养中心开展为期5d的森林康养活动,通过对比患者康养活动前后肺通气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分析探讨短期森林康养对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短期的森林康养对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指标恢复有明显的正向影响,且对女性患者的作用高于男性;相关性分析表明用力呼气的瞬间流量FEF25%、FEF50%、FEF75%、 FEF25%-75%提升率与年龄呈显著(P <0.05)或极显著(P <0.01)的负相关关系,MVV提升率与肺功能受损程度显著负相关(P <0.05),一秒率与肺功能受损程度显著正相关(P <0.05),说明短期的森林康养对年龄越小和肺功能受损越轻的COPD患者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对于森林游憩的需求与日俱增,森林游憩的发展需与时俱进。森林游憩资源是森林游憩的重要载体,探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有利于为京津冀森林游憩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方法】选取京津冀区域内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相关的自然风景区三类共计293处森林游憩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GIS空间分析,采用平均最邻近指数、Voronoi多边形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方法对京津冀森林游憩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探究。【结果】1)京津冀森林游憩资源在整体空间尺度上为聚集分布,最邻近指数(R)为0.5332,多边形变异系数(CV)为262.1%;2)在市域尺度上,资源分布均衡度低,差距悬殊,基尼系数为0.7957。其中,北京拥有资源数量最多,占总数的39.1%;北京、承德和石家庄三座城市累计比重超过60%。3)资源分布密度上总体呈现出以北京为强聚集中心,向东北倾斜的“十字型”的大聚集,小分散格局;4)分布格局与太行山、燕山山脉走势相契合,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显著相关,并且受到重点林业工程和交通网络的外在推动。  相似文献   

4.
朱勇 《林业调查规划》2023,48(2):160-166
以西南民族地区171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地理联系率等统计方法对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探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最邻近指数为0.789,表明其在空间上呈凝聚型分布;研究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地理集中指数G=44.90,大于理想状态分布下的地理集中指数34.2,表明其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但集聚度不高;研究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分布密度呈多核心特征,高核密度值地区有成都市、渝东南地区、渝西南地区、六盘水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其中成都市的核密度值最高;研究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分布受到地形、河流湖泊、资源禀赋、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分布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森林康养是一种新型生态旅游产业,森林资源等景观资源是产业发展基础。河北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以下简称木兰森林公园)景观资源丰富,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有广阔前景。做好木兰森林公园景观资源保护管理,对促进木兰森林公园乃至围场县森林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一、木兰森林公园景观资源现状木兰森林公园直属木兰林场管理,公园面积5351公顷,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9公里。地处围场县西部小滦河流域,距首都北京350公里,位于环京津周围旅游圈内。园区景观与承德皇家园林、  相似文献   

6.
陈云  刘大均 《绿色科技》2023,(24):250-256
森林康养旅游供给是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的核心基础。综合运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方法,定量评价了2021年我国森林康养旅游的供给水平,并揭示了其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森林康养旅游供给水平宏观上表现为自东向西梯度降低的空间格局,并存在空间自相关现象,高值集聚区位于中、东部,而低值集聚区位于西部;七大地区的供给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华中、华南、华东、西南、东北、华北、西北。(2)森林康养旅游的供给既受到资源禀赋、环境质量、旅游接待、基础设施因素的单一作用,又受到他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其中基础设施因素不仅在单因素作用中具有最强影响力,而且在双因素交互作用中还具有主导性影响;所有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均强于单因素作用,森林康养旅游的供给更多是受到多因素交互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7.
河北森林康养资源丰富,但产业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该文界定了森林康养的概念,梳理了河北在省级层面关于森林康养的政策与规划,分析了河北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开发需求,并提出了森林康养,环境先行;以森林康养试点基地为典范,充分发挥重点区域引领作用;打造系列河北名优品牌,重塑营销与宣传;系统整合资源,打通要素关系;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让森林康养与城市发展、乡村建设紧密融合6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河北森林康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笔者从完善组织机构、引进资本运营、建设森林康养基地、开展森林康养基地景观资源评估、加大森林康养宣传力度等方面介绍了山西省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人们对森林康养认知不够、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不高、康养产品开发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森林康养融合发展建议,以期为山西省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适应当前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展趋势以及满足“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人才需求和“经济转型”国家健康产业行业需求的重要举措,也是践行“两山论”理念的有效途径。要想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就要赋予绿水青山的功能,即康养功能。森林康养是森林旅游的高级阶段,越来越多的人期盼在森林中感受其独特的康养功效。文中收集整理了我国截至目前获批的7批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相关信息及资源利用情况,统计分析了各区域和省(区、市)的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数量及占比,以及当前中国森林康养资源利用现状、资源类型和森林康养产品开发等情况;同时,针对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未来发展建议,以期为我国森林康养相关从业人员和有森林康养需求的大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森林土壤碳库是全球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人工林土壤碳汇动态变化规律。以河南省国有登封林场栓皮栎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抽样法在林地内设置186个样地(10 m×10 m),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构建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识别出土壤有机碳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栓皮栎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为18.59 g/kg,其空间分布呈斑块状,高低值区分布较为分散;而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为2.47 kg/m2,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出高度一致性,但整体分布更均匀。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与胸径、树高等林分因子,与土壤全氮、土壤速效磷等土壤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构方程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密度受土壤化学性质影响均最大,其中土壤全氮的贡献度最高。研究对于揭示人工林土壤碳汇形成机制,制定土壤碳汇调控技术措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森林康养作为“两山”理论的新实践,已成为我国绿色、健康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它的发展对建设“美丽中国”与“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中在阐述国内外森林康养相关概念及内涵基础上,结合我国典型森林康养地区的现状研究,对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就其具体发展路径提出以下建议:1)提升理论认知,加强森林康养教育;2)完善政策指引,实现产业合理布局;3)优化资源利用,构建产业等级制度;4)完善后勤服务,强化人才队伍建设;5)强化创新意识,丰富森林康养内涵;6)结合地区特色,打造品牌产业。  相似文献   

12.
彭冲  向元洪 《绿色科技》2024,(1):169-175
为研究森林康养资源质量与康养基地建设的影响因素,以贵州剑河温泉城森林康养基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通过问卷分析,建立了剑河温泉城森林康养资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基地森林康养资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康养基地风景资源质量(B2)>康养基地生态环境资源质量(B1)>康养基地开发利用资源质量(B3);(2)基地森林资源的地带度和珍贵度、人体舒适度、空气细菌含量等因素的权重较高,而天象资源的吸引度、利用度、典型度等因素的权重较低;(3)基地康养资源综合评价得分为79.7383分,属于“二级”标准,说明康养资源质量水平相对较高,发展森林康养旅游潜力巨大。通过对森林康养资源质量进行评价和分析,以期为森林康养基地总体规划设计、后期管理以及康养资源开发保护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3.
集中探讨了森林康养产业的内涵与意义,分析了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优势与现状,结合各地区的特色康养资源,提出了森林度假疗养、森林养生保健、森林健康生活等3种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森林漫步康养活动对不同人群应激水平的影响,选择常年在市区生活的40位年龄在30~70岁的志愿者,在宽坝林场康养中心开展一次森林漫步康养活动,通过对比志愿者康养活动前后唾液皮质醇(salivary cortisol)浓度变化,分析探讨了森林漫步对不同人群应激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森林漫步后受试者唾液皮质醇的平均浓度均呈现出下降的情况,说明森林漫步活动能改善人体应激水平,且对男性的作用高于女性;相关性分析表明,受试者唾液皮质醇平均浓度的变化率与年龄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加,森林漫步对其应激水平的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15.
从生态资源丰富、旅游业蓬勃发展和政策助推等方面阐述了浙江省开化县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优势,分析了制约开化县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存在的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和交通滞后因素,并提出了抢抓战略机遇、科学规划布局,发挥品牌效应、打造康养基地,利用资源优势、开发康养产品,整合多方资源、加强对外交流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康养旅游作为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转型发展方式之一,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以相关官网数据为基础,整理筛选了大连107个乡村康养旅游地,借助ArcGIS软件的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以及核密度分析等空间分析模型,对大连乡村康养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类型结构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大连乡村康养旅游地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均匀分布态势,大连的东部、南部和中部相对密集,东北、西北部相对分散,在长海县、金州区、旅顺口区和甘井子区分布密度相对较高;大连乡村康养旅游地可分为健康疗养类、生态观光类、休闲度假类、农事体验类和文旅融合类,其中健康疗养类占比最高,整体空间分布不均衡;地区分布上,瓦房店市、庄河市、普兰店区、金州区以及甘井子区各类型的乡村康养旅游产品分布较为齐全,各类型均有涉及,而旅顺口区和长海县则类型分布相对单一。以期为大连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日本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起步早、发展快,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营造模式,成为可供借鉴的典范。文中通过对60处日本森林康养基地的康养产品类型、运营体制和基底条件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其营造模式可被分为以名胜地为主体的本底资源利用型、以公园为主体的康养功能提升型、以林地为主体的林业产业激活型3种。各类型基地在营造过程中通过合理利用本底资源、充分活用场地设施、有序开展节事活动等方式全面系统地支撑了基地建设,可为我国森林康养基地营造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凯  陈珂 《林业科技》2020,45(3):57-62
基于产业融合等理论,从融合发展基础、融合发展动力、融合发展要素等方面探讨森林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机理,以安徽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康养产业为例,分析当地森林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资源基础、功能区划和主要路径,并据此提出若干产业促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建  陆晓雨 《河南林业科技》2021,41(2):30-31,52
从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入手,分析了河南省森林康养产业中森林食品发展存在的问题,从科学合理布局、发挥创新引领、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大品牌融合力度、加强资源保护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推动河南省森林康养食品开发利用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以广东省首批10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问卷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法,从地区、面积规模、运营主体等角度分析康养产品特征。康养基地有氧运动类产品最多,户外体育类和医学康复类产品较少,其中森林登山和森林漫步最常见;不同地区、面积规模和运营主体的康养产品类型供给差异不明显,但珠三角地区、大面积规模和国有林场运营的康养基地提供优势产品的数量更多。开发康养产品要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提高运营者的康养认知,打造精品特色产品和提供专业化康养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