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为探究低鱼粉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对许氏平鲉肠道结构、免疫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体质量(36.25±0.04)g的许氏平鲉12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尾鱼,分别投喂牛磺酸添加量为0(T1组,对照组)、0.8%(T2组)、1.6%(T3组)、2.4%(T4组)和3.2%(T5组)的试验饲料,养殖试验为期56 d。结果表明:饲料牛磺酸添加量为0.8%~1.6%时,许氏平鲉肠道消化酶(蛋白酶除外)活性及肠道皱襞高度和宽度依次达到峰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可显著提升许氏平鲉肝脏酸性磷酸酶活性(P<0.05),并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P<0.05),肝脏溶菌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牛磺酸添加量为0.8%时达到峰值(P<0.05)。综上所述,低鱼粉饲料中添加适量牛磺酸对许氏平鲉肠道结构、免疫及抗氧化能力均有显著提升作用,根据肠道健康指标,建议许氏平鲉低鱼粉饲料中牛磺酸的最适添加量为0.8%~1.6%。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磷低鱼粉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和蛋白酶对草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免疫力的影响。试验选取平均体重为9.66 g的健康草鱼630尾,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7组草鱼饲喂如下试验饲料:正常磷(磷酸二氢钙添加量2.0%)正常鱼粉(鱼粉添加量3.0%)饲料(对照)、低磷(磷酸二氢钙添加量1.3%)正常鱼粉饲料、低磷正常鱼粉并添加0.03%植酸酶饲料、正常磷低鱼粉(鱼粉添加量1.5%)饲料、正常磷低鱼粉并添加0.05%蛋白酶饲料、低磷和低鱼粉饲料、低磷低鱼粉并添加0.03%植酸酶和0.05%蛋白酶饲料。饲养试验持续56 d。结果显示:与饲喂正常磷正常鱼粉饲料草鱼相比,饲喂低磷低鱼粉饲料草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营养物质(干物质、蛋白质、钙和磷)表观消化率、肠道消化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和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在低磷正常鱼粉饲料、正常磷低鱼粉饲料、低磷低鱼粉饲料中分别添加植酸酶、蛋白酶、植酸酶与蛋白酶后,草鱼的上述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低磷低鱼粉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和蛋白酶能够提高草鱼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肠道消化酶活性和免疫力,从而改善其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初始体重(20.53±0.18) g的黄鳝(Monopterus albus)为研究对象,将复方中草药按不同质量比添加到黄鳝基础料中,即D1(0)、D2(0.5%)、D3(1.0%)、D4(2.0%),养殖试验持续90 d。研究表明,复方中草药能一定程度地提高黄鳝成活率,其中1.0%和2.0%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1.0%组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均能显著降低黄鳝GLU(血糖)、TG(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含量(P<0.05),1.0%和2.0%组BUN(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1.0%中草药能降低AS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LT(丙氨酸转氨酶)活性,其中AS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添加组均能显著提高黄鳝T-AOC (抗氧化力)活力(P<0.05),且各添加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当添加量为1.0%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LSZ(溶菌酶)、C3、C4、CAT(过氧化氢酶)等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黄鳝肠道消化酶活性随中草药添加量呈先升后降趋势,且添加量为1.0%时消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中草药均能显著降低黄鳝粗脂肪和灰分含量(P<0.05),且能一定程度地提高鱼体粗蛋白含量,其中1.0%组粗蛋白含量最高(P<0.05),但对黄鳝鱼体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1.0%该复方中草药对黄鳝生长、非特异性免疫、肠道消化酶活性及鱼体品质有明显的促进和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玉米肽对黄鳝生长及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挑选600尾黄鳝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对照组(GYF)黄鳝饲喂42%鱼粉的黄鳝商品饲料,处理组分别饲喂32%鱼粉(YM0)、32%鱼粉+1.5%玉米肽(YM1.5)和32%鱼粉+3.0%玉米肽(YM3.0),试验期8周。结果显示,与GYF组对比,YM3.0组的黄鳝增重率显著提高5.9%(P<0.05),肠道脂肪酶含量显著降低55.1%(P<0.05),肠道淀粉酶含量显著降低15.5%(P<0.05)。研究表明,以玉米肽替代饲料中10%的鱼粉可以改善黄鳝的生长性能、肉质品质及肠道消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添加酸化剂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的生长、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对照组饲料不含酸化剂,试验组在对照组饲料基础上分别添加0.05%(0.05%组)、0.10%(0.10%组)、0.20%(0.20%组)和0.50%(0.50%组)的酸化剂,共配制5种等氮等脂饲料。选用初始体重为(7.27±0.38) g的黄颡鱼675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5尾鱼,养殖试验进行64 d。结果表明:黄颡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在0.10%组达到最高值,0.50%组的肝体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黄颡鱼全鱼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在0.10%组达到最高值,肠道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在0.10%组达到最高值。饲料添加酸化剂后,黄颡鱼肝脏总抗氧化能力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提高(P<0.05)。随着饲料中酸化剂添加水平的升高,酸化剂添加组肠道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0.10%组的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0.20%组的黄颡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鱼粉饲料中添加有机酸(盐)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1 080尾初重(4.60±0.05) 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9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虾。正对照组(PC组)组饲喂鱼粉含量为18%的基础饲料,2个负对照组分别饲喂以肉骨粉(M BM组)和豆粕(SM组)替代1/3鱼粉的试验饲料,试验组分别饲喂在2个负对照组试验饲料中添加0.2%柠檬酸(MBM-CA、SM-CA组)、苹果酸(MBM-MA、SM-MA组)和丁酸钠(MBM-SB、SM-SB组)的试验饲料。试验期9周。结果表明:与PC组相比,MBM和SM组的增重率和粗蛋白质、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下降(P0.05),饲料系数显著升高(P0.05)。在肉骨粉饲料和豆粕饲料中添加柠檬酸和丁酸钠后,均显著提高了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蛋白质沉积率、脂肪沉积率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P0.05),显著降低了饲料系数(P0.05);在肉骨粉饲料和豆粕饲料中添加苹果酸后,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沉积率、脂肪沉积率以及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凡纳滨对虾的肝胰腺蛋白酶、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鱼粉含量为12%的低鱼粉饲料中添加0.2%柠檬酸或丁酸钠,可显著改善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提高了饲料效率,但添加0.2%苹果酸对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低鱼粉饲料中添加4种添加剂(包膜赖氨酸+包膜蛋氨酸、复合核苷酸、植酸酶、复合芽孢杆菌)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养殖水体理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13.50±0.06)g的花鲈4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以含28%鱼粉的饲料作为基础饲料(对照组,G0组),在G0组基础上分别添加0.71%包膜赖氨酸和1.30%包膜蛋氨酸(G1组)、0.04%复合核苷酸(G2组)、0.04%植酸酶(G3组)、0.10%复合芽孢杆菌(G4组)配制4种试验饲料。饲养周期56 d。结果表明:与G0组相比,G2组和G3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花鲈的全鱼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G3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G0组(P<0.05),各添加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G2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G1组和G3组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G0组(P<0.05);...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桑叶低聚糖(MLO)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以及肠道消化酶活性、免疫功能和菌群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初始体重为(26.89±1.16) g的大口黑鲈幼鱼450尾,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的基础上添加0.5%和1.0%MLO的试验饲料。试验期8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大口黑鲈饲料系数(FCR)和脏体比(VSI)显著降低(P<0.05),1.0%MLO组肝体比(HSI)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大口黑鲈肠道α-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肠道绒毛高度、绒毛宽度和肌层厚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大口黑鲈肠道菌群Sobs指数、ACE指数和Chao1指数显著降低(P<0.05);0.5%MLO组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MLO组(P<0.05)。在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大口黑鲈肠道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肠道...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裂殖壶菌粉替代鱼粉对杂交鳢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和肌肉营养组成的影响,探讨裂殖壶菌粉替代杂交鳢饲料中鱼粉的可行性及适宜替代用量。试验以含24%鱼粉的饲料为基础饲料,分别在其基础上添加0.0%、2.5%、5.0%、10.0%裂殖壶菌粉,以替代基础饲料中0.0%、1.0%、2.0%、4.0%的鱼粉,配制成4种等氮、等脂、等蛋氨酸、等赖氨酸的试验饲料,并分别记为S1(0.0%)、S2(2.5%)、S3(5.0%)、S4(10.0%)组,在池塘网箱(2 m×2 m×2 m)中饲喂4组杂交鳢(初始均重567 g)8周。结果表明:随着裂殖壶菌粉用量的增加,饲料系数先下降后上升,蛋白质效率和增重率先上升后下降,但各组间饲料系数、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增重率和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 0.05)。随着裂殖壶菌粉替代用量的增加,雄鱼肥满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除S3组外,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 0.05);脏体比和肝体比逐渐降低,S4组脏体比显著低于S1组(P 0.05)。各组间雌鱼形体指标差异不显著(P 0.05)。裂殖壶菌替代鱼粉后,各组间肌肉水分、粗灰分和粗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 0.05),总鲜味氨基酸、总氨基酸、粗脂肪、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大于对照组。由此得出,裂殖壶菌可以替代饲料中部分鱼粉,而不会对杂交鳢的生长性能和形体指标产生显著不利影响,还可以提升肌肉品质,改善鱼肉风味,但替代比例过高会影响杂交鳢的生长。综合各项指标,建议裂殖壶菌在杂交鳢饲料中替代鱼粉的用量不宜超过5.0%。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及补充鱿鱼膏和甜菜碱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摄食和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一:以含30%鱼粉饲料作为基础饲料,然后采用玉米蛋白粉替代基础饲料中10%、15%、20%、30%和40%的鱼粉,配制成6种等蛋等脂的试验饲料,投喂平均体重(105±0.23)g的黄颡鱼8周。结果表明:当鱼粉的替代量达到30%时,黄颡鱼的增重率、摄食率、蛋白质沉积率和脂肪沉积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23.9%、11.2%、21.1%和22.9%,饲料系数显著升高9.5%(P < 0.5)。试验二:以含30%鱼粉饲料作为基础饲料,玉米蛋白粉替代30%鱼粉为负对照组,在负对照组饲料中分别添加1%鱿鱼膏、2%鱿鱼膏、0.5%甜菜碱和1%甜菜碱,配制成6组等蛋等脂的试验饲料。以6种试验料投喂平均体重(100±0.15)g的黄颡鱼8周。结果表明:鱿鱼膏对摄食低鱼粉饲料黄颡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没有显著提升效果(P > 0.05),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0.5%甜菜碱后,黄颡鱼的增重率和摄食率较负对照组显著提升33.9%和8.3%,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不同甜菜碱添加量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 > 0.05)。综上可知,玉米蛋白粉可替代饲料中20%的鱼粉而不会对黄颡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产生负面影响,当替代达到30%及以上时会产生负面影响|在饲料中添加0.5%甜菜碱可以改善摄食和饲料利用。 [关键词] 黄颡鱼|玉米蛋白粉|鱼粉替代|鱿鱼膏|甜菜碱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鲤(Cyprinus carpio)为试验对象,探究在不添加鱼粉的条件下,以鸡肠粉作为饲料中的动物蛋白源并补充赖氨酸和蛋氨酸,不同添加水平的限制性氨基酸对鲤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肠道组织形态、肝脏蛋白质代谢酶活性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配制了5组等氮等脂的饲料,限制性氨基酸(Met:Lys=0.318)添加水平分别为0%(G1组)、0.5%(G2组)、1.0%(G3组)、1.5%(G4组)、2.0%(G5组)。选取初始体重为(55.54±0.09)g的鲤1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限制性氨基酸添加水平的增加,鲤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上升趋势,G3、G4和G5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G3、G4和G5组鲤的增重率较对照组分别上升17.56%、24.18%和24.94%(P < 0.05)。与对照组相比,G4组饲料系数下降8.23%(P < 0.05)。G3、G4、G5组胃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G3、G4、G5组肌层厚度、绒毛高度、绒毛宽度均显著高与对照组(P < 0.05)。G3、G4、G5组谷草转氨酶活性较对照组分别上升4.28%、5.34%和6.99%(P < 0.05)|G3、G4、G5组谷丙转氨酶活性较对照组分别上升6.88%、9.12%和11.21%(P < 0.05)。G3、G4、G5组总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分别上升0.21%、0.85%和0.95%(P < 0.05)。在本试验条件下,无鱼粉饲料中添加1.0%、1.5%和2.0%的限制性氨基酸均能够显著提高鲤的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改善鲤肠道发育情况和肝脏蛋白质代谢状态,并对鲤血清生化指标无有害影响,且以2.0%的添加量效果最好。 [关键词] 无鱼粉|限制性氨基酸|鲤|生长性能|消化能力|蛋白质代谢酶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饲料中不同添加量的胆汁酸对青鱼生长性能、抗氧化、非特异性免疫及脂质代谢指标的影响。选取360尾初始体重(6.66±0.10) g的青鱼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100、200、300 mg/kg的胆汁酸。试验期8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和试验3组青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青鱼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还原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试验2组青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3组青鱼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可显著提高青鱼血清总蛋白和补体4的含量(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青鱼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补体3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3组青鱼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200~300 mg/kg的胆汁酸可提高青...  相似文献   

13.
廖梦香 《中国饲料》2023,1(7):72-78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百草霜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CAS V”)幼鱼生长、肠道结构、消化酶和非特异免疫酶活性的影响,将1440尾异育银鲫“中科5号”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120尾鱼,其中3组分别投喂百草霜添加量为0.2%(A组)、0.4%(B组)、0.8%(C组)的试验组,另外1组投喂百草霜添加量为0%(D组)的对照组,进行为期7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四组中,C组生长最快,增重率较D组提高了15.49%(P < 0.05)|日增重A组和C组较D组分别提高了10.14%和15.99%(P < 0.05),C组为各组的最大值|A组肥满度和脏体指数显著高于D组(P < 0.05)|各试验组饲料系数比D组降低了9.02% ~ 20.90%。C组肠道结构完整,杯状细胞含量最多,肠绒毛排列整齐且高度最大(P < 0.05),褶皱个数最多。消化酶活性显示:C组淀粉酶(AMS)活性比D组提高了48.16%,且显著高于其他组(P < 0.05)|C组脂肪酶(LPS)活性较D组提高了24.97%(P < 0.05)|各试验组肠道胰蛋白酶(TRY)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且随着百草霜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其中C组TRY活性最高,比D组提高了126.48%(P < 0.05)。非特异免疫酶活性显示:各试验组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随着百草霜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且差异显著(P < 0.05),但C组与D组(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 > 0.05)|各试验组肝脏酸性磷酸酶(ACP)活性随着百草霜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步升高,差异不显著(P > 0.05),C组比D组提高了12.78%(P < 0.05)|各试验组肝脏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随着百草霜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其中C组为各组最大值且较D组提高了62.58%(P < 0.05)|各试验组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D组均有所提高,其中C组为各组最大值(P < 0.05)比D组提升了20.08%。在饲料中添加0.8%百草霜可有效提升异育银鲫“中科5号”幼鱼的生长性能,改善肠道组织结构,提升消化酶活性,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降低饲料系数,增强鱼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 [关键词] 百草霜|异育银鲫 “中科5号”|生长性能|消化酶|非特异免疫酶  相似文献   

14.
通过2个试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蛋白酶AG对鲤鱼生长和前肠蛋白质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Ⅰ选用540尾均重11.7 g的鲤鱼,随机均分为6组,随机选取3组分别饲喂鱼粉含量为10%、15%、20%的3种等蛋白基础饲料,另外3组分别饲喂添加有175 mg/kg蛋白酶AG的以上3种饲料,试验期60 d.试验Ⅱ选取120尾均重48.7 g的鲤鱼,随机分为2组,一组饲喂鱼粉含量6%的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另外一组饲喂添加175 mg/kg蛋白酶AG的基础饲料为试验组,试验期为30 d.试验Ⅰ结果表明:摄食10%鱼粉饲料和20%鱼粉 175 mg/kg蛋白酶AG饲料的鲤鱼分别具有最低和最高的增重率;在10%鱼粉饲料中添加蛋白酶AG显著提高了鱼体增重率(P<0.05),但在15%、20%鱼粉饲料中添加蛋白酶AG,对鱼体增重率没有显著影响.试验Ⅱ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鲤鱼增重率提高了6.4%(P<0.05),饲料系数降低了5.4%(P<0.05).试验Ⅰ和试验Ⅱ中,添加蛋白酶AG对鱼体肌肉水分、粗脂肪、粗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消化酶活性的测定表明,在鱼粉含量为10%、6%的基础饲料中添加蛋白酶AG,可显著提高前肠组织蛋白酶活性和食糜蛋白酶活性(P<0.05),但在鱼粉含量为15%、20%的基础饲料中添加蛋白酶AG,对前肠组织蛋白酶活性和食糜蛋白酶活性没有影响.综上所述,在鱼粉含量较低的饲料中添加蛋白酶AG,可提高鲤鱼消化道蛋白酶活性,改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探究谷朊粉替代鱼粉对福瑞鲤生长性能、血清生化、肝脏抗氧化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健康、初始体重为(9.16±0.03) g的福瑞鲤二号180尾,分为3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对照组(CW组)饵料中添加5%鱼粉,2个试验组分别用谷朊粉替代50%(WA组)和100%鱼粉(WB组)。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WA组和WB组福瑞鲤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P<0.05),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成活率、肥满度与肝体比无显著差异(P>0.05)。鱼体粗脂肪、粗灰分、粗蛋白和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WA组福瑞鲤肝脏丙二醛含量较其他组显著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福瑞鲤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对照组显著高于WA组和WB组(P<0.05)。WB组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较WA组和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谷朊粉替代50%~100%鱼粉可改善福瑞鲤生长性能,谷朊粉替代50%鱼粉可提高福瑞鲤肝脏抗氧化能力,替代100%鱼粉会降...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评估龙须菜替代饲料中的菜粕对异育银鲫幼鱼消化吸收、免疫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确定龙须菜的适宜替代范围。选取健康且规格一致的异育银鲫幼鱼45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以不含龙须菜的基础饲料为对照组饲料,以3%(D1)、6%(D2)、9%(D3)、12%(D4)、15%(D5)龙须菜替代菜粕配制成的饲料为试验饲料饲喂试验鱼8周,所有饲料等蛋等脂,试验结束时测定各组异育银鲫消化吸收、免疫及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投喂龙须菜饲料各组异育银鲫肝脏消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D1组异育银鲫前肠碱性磷酸酶、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D1和D2组异育银鲫前肠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D5组异育银鲫前肠脂肪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D1~D3组异育银鲫肾脏酸性磷酸酶活性、D2~D5组异育银鲫血清溶菌酶活性及D2、D3组异育银鲫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和前肠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升高(P<0.05),而D5组异育银鲫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3%~6%的龙须菜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异育银鲫消化吸收与免疫性能,当龙须菜替代水平达15%时,会对鱼体消化吸收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黑水虻幼虫干虫、虫粉替代鱼粉对乌鳢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及肌肉营养组成的影响。选取初体重为(6.87±0.62)g的乌鳢幼鱼135尾,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分别用黑水虻幼虫干虫(BSF,粗蛋白33.30%、粗脂肪39.20%)、黑水虻幼虫虫粉(DBSF,粗蛋白53.00%、粗脂肪11.80%)替代基础饲料(鱼粉含量40%)50%的鱼粉。试验包括鱼粉组(D0组)、干虫组(D1组)和虫粉组(D2组)三种硬颗粒缓沉性饲料,开展为期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黑水虻干虫和虫粉替代50%鱼粉对乌鳢生长性能、饵料系数和成活率等无显著性影响(P>0.05)。与鱼粉组(D0组)相比,黑水虻干虫对乌鳢的摄食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P<0.05),脏体比显著提高(P<0.05)。黑水虻干虫和虫粉替代试验饲料50%鱼粉对鱼体和肌肉的粗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干虫组(D1组)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肌肉粗脂肪显著高于鱼粉组(P<0.05)。替代50%鱼粉后干虫组(D1组)和虫粉组(D2组)肌肉部分必需氨基酸含...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杜仲叶对海兰褐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及蛋黄胆固醇的影响。选取720只327日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6只蛋鸡。对照组蛋鸡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0%、1.5%杜仲叶粉。预试期1 w,正式试验期7 w。结果显示,1.0%组、1.5%组蛋鸡的产蛋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组鸡蛋的蛋黄颜色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组、1.5%组蛋鸡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蛋鸡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组、1.5%组蛋黄胆固醇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杜仲叶粉可以改善蛋鸡的产蛋率和蛋品质,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蛋黄胆固醇含量,提高抗氧化能力,杜仲叶粉推荐添加量为1.0%。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为探究L-丙氨酰-L-谷氨酰胺(Ala-Gln)对低氧胁迫后军曹鱼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与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以低氧胁迫14 d后的军曹鱼幼鱼[(105.16±6.01) g]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4组试验鱼分别投喂Ala-Gln添加量为0(对照组)、0.5%、1.0%、1.5%配制4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并分别于试验第7、14、28天采集血清进行指标测定。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在饲喂14与28 d时,1.0%组和1.5%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在饲喂28 d时,1.0%组和1.5%组血清中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所有添加AlaGln组血清中葡萄糖、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1.5%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与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在饲喂28 d时,1.0%组和1.5%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清丙二...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水解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选择初始体重为(0.41±0.01)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64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酵母水解物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0.5%、1.0%、2.0%,共配制出4种等氮(42%粗蛋白质)等脂(8%粗脂肪)的试验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各添加组的成活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1.0%添加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2.0%添加组(P0.05),而饲料系数显著低于2.0%添加组(P0.05)。1.0%添加组肝体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肥满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水解物对全虾以及肌肉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3)酵母水解物对肠道的皱襞宽度、微绒毛高度和上皮细胞高度影响不显著(P0.05)。而2.0%添加组的肠道皱襞高度显著高于0.5%添加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0%的酵母水解物显著提高了血清酚氧化酶(PO)和溶菌酶(LZM)活性(P0.05),且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也在1.0%添加组达最大值。综上所述,在饲料中添加1.0%的酵母水解物能提高凡纳滨对虾的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同时对生长性能和肠道形态健康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