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水虻虫体富含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是具有开发潜力的动物蛋白质资源之一,尤其适合添加到动物饲料中。影响黑水虻养殖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湿度、光照条件、饲料含水量等。文章提出了一种以微型电脑为控制核心的黑水虻养殖装置智能控制系统,结合各类传感器和图像处理技术,能够实现进出料自动控制、养殖箱内的温湿度自动控制、饲料的自动均匀翻转。文章所设计的控制系统为实现黑水虻及其他昆虫的规模化养殖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温湿度对黑水虻繁殖率及幼虫转化鸡粪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山东地区冬季黑水虻成虫繁殖的最佳温湿度环境以及幼虫对新鲜鸡粪的转化效率,对不同饲养温度和湿度下黑水虻虫蛹羽化率、平均产卵量和虫卵孵化率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幼虫增重、料虫比、干物质转化率以及采食速度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黑水虻虫蛹在本试验条件下均能正常羽化(P>0.05);27 ℃、30 ℃温度条件下与24...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海水鱼养殖业,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然而作为主要饲用蛋白质来源的鱼粉,由于诸多因素已经不能满足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文总结了国内几种常见海水鱼养殖中,使用黑水虻虫粉替代鱼粉的案例及应用效果,旨在为今后海水鱼养殖中,黑水虻饲用价值的开发与综合利用提供相关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 黑水虻|海水鱼养殖|营养成分|鱼粉|鱼体成分变化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黑水虻幼虫干虫、虫粉替代鱼粉对乌鳢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及肌肉营养组成的影响。选取初体重为(6.87±0.62)g的乌鳢幼鱼135尾,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分别用黑水虻幼虫干虫(BSF,粗蛋白33.30%、粗脂肪39.20%)、黑水虻幼虫虫粉(DBSF,粗蛋白53.00%、粗脂肪11.80%)替代基础饲料(鱼粉含量40%)50%的鱼粉。试验包括鱼粉组(D0组)、干虫组(D1组)和虫粉组(D2组)三种硬颗粒缓沉性饲料,开展为期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黑水虻干虫和虫粉替代50%鱼粉对乌鳢生长性能、饵料系数和成活率等无显著性影响(P>0.05)。与鱼粉组(D0组)相比,黑水虻干虫对乌鳢的摄食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P<0.05),脏体比显著提高(P<0.05)。黑水虻干虫和虫粉替代试验饲料50%鱼粉对鱼体和肌肉的粗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干虫组(D1组)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肌肉粗脂肪显著高于鱼粉组(P<0.05)。替代50%鱼粉后干虫组(D1组)和虫粉组(D2组)肌肉部分必需氨基酸含...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新型锤片式饲料粉碎机的筛分效率,现利用EDEM-Fluent耦合法对该机进行数值模拟。先对EDEM和Fluent耦合计算筛分效率的准确性进行试验验证,再分别模拟不同喂料速率、不同喂料量、不同回料管直径下粉碎机的筛分效率,分析粉碎过程中物料在该机内部的分布规律以及3种影响因素分别对应的筛分效率最大值。结果表明,物料颗粒在分离装置内总体上呈外密内疏的状态,喂料速率、喂料量以及回料管直径影响粉碎机筛分效率。3次数值模拟得出喂料速率、喂料量、回料管直径分别为0.75 kg/s、4 kg、50 mm时,筛分效率最高,分别为80.00%、79.75%、81.00%。  相似文献   

6.
猪弓浆虫病的诊治与虫体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某农场的猪种猪和肥猪几乎几时暴发以高热为特征的疫病,病理变化主要为淋巴结出血、肿大脾脏、肝脏肿大,肺炎、心脏出血。肺门淋巴结触片多见量弓浆虫滋养体,病猪血清的弓浆虫抗原,抗体均阳性。接种病料的小鼠于接种后25天死亡,分离出一株弓浆虫,因此诊断猪场种场和肥猪暴发的疫病与弓浆虫病,并推测本次弓浆虫病的病原来自饲料中的鱼粉。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饲养密度对黑水虻幼虫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影响,笔者开展了相关试验。试验分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基质为500 g(水分为70%),A组每个重复投放800只(1600头/kg);B组每个重复投放700只(1400头/kg);C组每个重复投放600只(1200头/kg);D组每个重复投放500只(1000头/kg);E组每个重复投放400只(800头/kg);F组每个重复投放300只(600头/kg)。投放的黑水虻为5日龄幼虫。使用麦麸混合餐厨垃圾调节作为基质,环境温度为22~28℃。试验结束时,分离8日龄幼虫和虫粪,分别称重。结果表明:(1)饲养密度从1600头/kg降至1200头/kg时黑水虻成活率、平均个体重、料重比均显著提高;而饲料有效转化率显著降低。(2)黑水虻幼虫对干物质、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的营养物质利用率依次为A组>B组>C组>D组>E组>F组,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饲养密度为1600头/kg的黑水虻幼虫营养物质利用率最好;饲养密度为600头/kg的黑水虻幼虫营养物质利用率最差。饲养密度越高,黑...  相似文献   

8.
程汉  吴秋萍  解慧梅 《中国饲料》2022,1(20):124-127
文章旨在研究日粮添加不同水平黑水虻虫粉对蛋鸡生产性能、血清生化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将80只250日龄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其中对照组蛋鸡(T1)饲喂玉米-豆粕型常规饲料,3个试验组蛋鸡(T2、T3、T4)分别以5%、10%、15%的黑水虻虫粉替代豆粕,试验共计30 d。结果表明,T3组蛋鸡产蛋率显著高于T1、T2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T3、T4组蛋鸡血清中总蛋白、球蛋白、总胆固醇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T2、T3组蛋鸡十二指肠中绒毛高度、空肠中绒毛高度、空肠中V/C显著提高(P<0.05),且T2、T3、T4组蛋鸡空肠中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蛋鸡生理机能和饲养经济效益,10%黑水虻虫粉替代豆粕的效果最佳,可在蛋鸡养殖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黑水虻虫粉|蛋鸡|生产性能|血清生化|肠道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用不同菌种、不同日龄猪、不同养殖方式开展试验,旨在探索发酵床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的差异。结果表明:发酵床养殖模式可显著提高育肥猪的末重、用料量,降低料重比,使之比传统养殖方式下降14.3%;可显著提高断奶猪的末重,降低料重比,使之比传统养殖方式下降8.6%;发酵床养殖方式可使猪只呼吸道、消化道的发病率大幅下降;可有效节水、节工和节料;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饲养育肥猪,每头猪可多获利111.9元,并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评估脱脂黑水虻虫粉对青蟹营养品质的影响。选取健康、规格整齐、平均初重为5.2 g的青蟹幼苗480只,随机分到12个水泥池中(2 m×1.2 m×1.5 m),共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青蟹幼苗。C组(对照组)青蟹饲喂基础饵料,H25组、H50组、H75组分别使用脱脂黑水虻虫粉等蛋白替代基础饵料中25%、50%、75%鱼粉,4种饵料等氮等能。试验期4周。结果显示,与C组相比,H25组和H50组蟹体的体长、体宽和体重显著升高(P<0.05),各试验组青蟹的体高显著升高(P<0.05),H25组和H75组蟹体肥满度显著升高(P<0.05)。与C组相比,H75组的蟹体半胱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PUFA(n-3)含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脱脂黑水虻虫粉替代饵料中25%~50%的鱼粉时,青蟹生长效果最佳,具有较好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锤片式粉碎机筛分效率,弥补现有粉碎机生产率低、能耗高等缺点,基于泛函分析理论,对粉碎机分离装置进行优化。文章选取了以粉碎机的工作小时生产率和吨料电耗为评价指标,以筛网倾角、主轴转速、喂入量为影响因素,用玉米为原料,进行二次回归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试验研究及分析,建立各指标与因素间的回归数学模型,确定了各个因素对评价指标的影响规律和主次顺序。综合分析后得出工作小时生产率与吨料电耗的较优水平组合:筛网倾角61.78°、主轴转速2 477.5 r/min、喂入量6.42 kg。在该结构和工艺参数下,与采用原分离装置相比,工作小时生产率提高1.48%,吨料电耗降低3.38%。该研究为锤片式饲料粉碎机粉碎饲料研究和优化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当前,猪场粪污污染环境的问题日益严峻,中小猪场由于资金、技术等先天不足,减排粪污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漏粪板、鸭嘴式饮水器、雨污分离以及严格的猪场饮用余水排放,以有效减少猪场污水的来源;可通过猪粪发酵,养殖蚯蚓、蝇蛆、黑水虻等实现猪粪的资源化利用,增加猪场效益;并提出了利用三级沉淀氧化塘净化污水,实现污水净化排放。通过介绍我国中小猪场可采取的粪污减排方法,为提高猪粪污处理效率,增加猪场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奶牛养殖小区采用统一建区、统一管理、统一供料、统一挤奶、统一防疫、统一改良、统一安排居住、分户饲养的“七统一分”模式.采取人、牛、料、奶、粪五分离管理方式,采取办公区、生产区、挤奶区、粪污处理区、配套服务区、病畜隔离区、青贮区相分离。净道、污道分开的规划布局。这种小区养殖的管理模式在目前甚至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是解决小规模散养牛进入规模化养殖、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有效途径,是加强生鲜乳质量管理、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4.
研究旨在进一步改善大规模生猪养殖环境监测智能化薄弱、自动化不足等问题。文章基于物联网技术设计一套生猪养殖环境监测系统,对生猪养殖场所内部温度、湿度及硫化氢(H2S)、一氧化碳(CO)、氨气(NH3)水平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调控。结果显示,大规模生猪养殖环境物联网监测系统能够精准采集生猪养殖场温度、湿度、光亮强度及CO、NH3水平等环境参数,并依据环境参数智能控制养殖场内物联网设备,实现对生猪养殖环境实时监测与优化。研究表明,试验设计系统能够在大规模生猪养殖生产实践中应用,可以提高养殖管理能力,提升养殖质量与效率,增加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浅析水产破碎饲料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小红 《中国饲料》2000,(21):33-34
破碎饲料是形状不规则的颗粒饲料 ,是将造粒机挤压成型的大颗粒饲料 ,经破碎机剪切、挤压破碎后并用筛分机筛分而成的。破碎饲料规格可根据需要 ,通过调节破碎机压辊间距和调整筛分机筛网大小而得。水产破碎饲料在水产养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是水产苗种养殖成功的基础与关键。破碎水产饲料的开发与生产 ,是水产养殖业的重点工程之一。生产水产破碎饲料技术要求很高 ,影响破碎料质量的因素 ,不仅存在于破碎与筛分两个环节 ,而且存在于饲料生产的全过程。现从饲料配方、原料特性、生产工艺等几个方面浅析影响水产破碎饲料质量的因素及对…  相似文献   

16.
对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检查和ELISA检测为犬瘟热阳性的自然发病犬,取肠内容物为病料,采用同步培养方法接种于犬肾细胞系(MDCK)进行病毒的分离,并对分离株进行了形态学特征、血凝特性、动物感染及RT-PCR鉴定。结果表明:病料接种MDCK细胞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电镜负染观察接毒细胞培养物见有典型的犬瘟热病毒粒子。分离株不凝集鸡及人“O”型红细胞,接种犬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用RT-PCR技术检测病毒细胞培养液,扩增出的片段长为760 bp,与预期设计的长度相同,由此确证分离株为犬瘟热病毒,命名为CDV-GZ2株。  相似文献   

17.
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上海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上海地区5个发病猪场的病料中,分离到3株致Marc-145细胞病变的病毒:SH1、SH2和SH3,理化特性研究表明,3株分离毒均对氯仿、乙醚、甲醛、热(56℃)、酸(pH6以下)、碱(pH8以上)敏感。负染可见病毒以大小不等的具囊膜的球形粒子为主,囊膜上有纤突,直径为60 ̄100nm;超薄切片可见病毒粒子分散在细胞浆内,直径为45 ̄80nm。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3株分离毒均与PRRSV高免血清呈强阳性反应,而与HCV、PPV、PRV、TGEV高免血清的反应均呈阴性。综上可见,所分离的病毒为PRRSV。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我国不同规模肉鸡养殖成本效率和养殖效益情况,文章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成本函数和灰色关联度对2011—2020年不同规模肉鸡养殖成本效率和养殖效益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料肉比显著负向影响三种规模养殖成本效率(P<0.05),且对小规模影响程度更大;地区特征显著影响小、中规模养殖成本效率(P<0.05);销售价格显著正向影响小规模成本效率(P<0.01),显著负向影响中规模成本效率(P<0.1);养殖户受教育水平显著负向影响小规模成本效率(P<0.1),显著正向影响大规模成本效率(P<0.05);三种规模成本效率均呈现下降趋势,成本效率与规模水平不完全是正向关系,北方地区成本效率高于南方地区;影响不同规模肉鸡养殖效益的前四位因素均为料肉比、销售价格、养殖户受教育水平以及饲料价格。建议肉鸡养殖户及时把握市场行情,合理调整饲料配方,培育专业养殖队伍。  相似文献   

19.
汪忠康 《江苏蚕业》2001,23(2):19-21
由于检测手段的改进,七十年代初,在日本蚕种生产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与家蚕微粒子虫孢子(Nosema bombycis)形态不同的微孢子虫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开展了异型微孢子虫的分离和鉴定工作,发现了许多异形微孢子虫。且多数研究者和蚕种生产者认为,家蚕中分离到的异形微孢子虫主要来源于野外昆虫的交叉传染,我国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率的上升与野外昆虫的交叉传染关系密切。本文就有关方面的研究作一综合,期望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有所助益。二 异型徽抱子虫 根据目前分舟到的微抱子虫的形态结构、血清学特点、增殖特点、对家…  相似文献   

20.
分别应用病毒分离和区分新城疫强弱毒株的RT—PCR技术,对山东各地疑似鸡新城疫感染的25份病料进行了实验室诊断。结果表明:从18份病料中既扩增到了新城疫强毒基因,也分离到了新城疫病毒;3份病料未分离到病毒,仅扩增到了新城疫强毒基因;4份病料分离到了新城疫病毒,但未检测到相关基因。研究表明,将RT—PCR和病毒分离鉴定两种方法相结合,可更好的满足快速、灵敏、准确的新城疫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